■張菊芳
醞“道”釀“術”,提升音樂課堂效率
■張菊芳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是要提高有效教學時間與實際教學時間的比值。什么是有效教學時間?就是除去學生一無所獲、白白浪費的時間外,對學生的知識學習、能力形成、個性發(fā)展、修養(yǎng)提高起真正作用的時間。
一堂好課,必然是一堂有效率的課。一般而言,輸出的信息量越多,課堂效率越高。不過這個“多”應以學生的接受度來定。打個比方說,輸出量為100,那么只要70%的學生接收到70%的信息,就算是一堂效率比較高的課。
音樂教學在眾多課程中,固守著自己的陣地,并以“潤物細無聲”之勢豐富著學生的思想,提升著音樂的涵養(yǎng)。但必須面對的是,音樂課堂的時間設置要遠遠少于其他學科。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更多更好地讓學生感受音樂、體驗音樂,是很多同行深思的問題。提高音樂課堂的教學效率,既是“老生常談”,卻又“常見常新”。
筆者認為打造一堂高效的音樂課堂,必須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道”,就是上課的素材與底蘊;一是“術”,就是上課的技巧與方法。“道”是教師自身的知識與素養(yǎng),好比是做飯所需的米,無“道”則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術”是教師根據(jù)課程精心設計的教學流程與體驗實踐,好比是做飯的方法,沒有好的廚藝,白玉般的米粒也可能煮成黑炭般的食物。一堂高效的音樂課堂,就是一鍋香氣四溢的白米飯,讓人垂涎欲滴。
作為一名教師,最難堪的瞬間就是回答不出學生的提問。開車最怕路不熟,教學最怕教材不熟?!皢柷牡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
保持渠水之清透,教師要避免“吃老本”,時時更新教育觀念,輸送教育營養(yǎng),以求提升課堂效率。
1.團隊交流——“一枝獨秀”變“滿園芬芳”。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加強團隊合作,不僅可以加深深度,還可以拓展寬度。這種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加強互相交流,以各教育集團總校為基地,以同行間“研討”“磨課”“同課異構”“二次備課”為主要形式的自我提升方式,效果十分明顯。它使得教師能深層次地挖掘教材,高質量地備課上課,有針對的教學反思,極大提高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令課堂效率大為提升。
2.課題研究——“淺嘗輒止”變“術業(yè)專攻”。
課題研究無疑是挖掘學科深度的有效措施,是教師學科底蘊的源泉。一堂成功的音樂課,處處體現(xiàn)教師自身的音樂素養(yǎng)與音樂能力。除了對專業(yè)的各項能力有嚴格要求外,還需要教師對本學科教學做一些更深層次的剖析和挖掘。
選定一個課題,收集和初探相關資料,制定個人研究計劃,積極參與課題組交流活動,結合自身實踐進行現(xiàn)象分析和理論分析,撰寫個人心得及子課題分析報告,整理歸納收集材料,進行階段性成果匯報。課題開展的始末,就是音樂教師的課堂教學高效提升的過程。
總之,提高課堂效率,教師得醞“道”:集個人專攻,融百家之長,將多方知識整合,提煉課堂需求的有效元素,完美融合到教學中,在有限時間里達到最佳接收量。
八年級上冊“歌唱美麗的家鄉(xiāng)”涉及苗族飛歌。為了對所授內容做到胸中有丘壑,我翻閱了大量資料,領略了苗族聚居地的醉人風光,翻閱了苗族豐富的風土人情,欣賞了苗族獨特的衣著服飾,這一切都為“飛歌”的講授做好鋪墊。授課時,當苗族山環(huán)水繞、大小田壩點綴其間的美圖展示在學生面前時,他們自然而然地理解了“飛歌”寬廣自由、悠揚起伏的特色。
博覽群書,通過各種渠道,不斷提高自身的知識修養(yǎng)和理論水平,這就是思維之渠,清亮如許的活水。
課堂教學中,如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音樂課也是如此。大部分初中生活潑好動,他們求知欲旺盛、模仿力強,但持久的關注度仍比較差。因此,寬松、和諧、靈動、情趣的課堂,方可收到預期的效果。怎樣打造一堂引人入勝的高效課堂?個人認為“開頭”“銜接”和“結尾”這三個環(huán)節(jié)尤為重要。下面以八年級“壟上行”為例,說說三個環(huán)節(jié)釀造高效課堂。
1.新穎巧妙的開頭。
備“壟上行”這課時,我把課題定為“秋天的歌”,打造的基調是溫暖。結合學科特點,在授課初就獨唱了一段“在希望的田野上”。然后在張張秋意濃濃的圖片里,緩緩道來: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天,播下希望的種子;秋天,捧起收獲的歡樂:稻麥金黃,碩果垂枝;人民歡暢,秋歌四揚。這樣,一種詩意的畫面就出現(xiàn)在學生面前,激起濃濃的求知欲望。
2.承上啟下的銜接。
音樂課的教學中,新舊知識、上下環(huán)節(jié),若都能適當銜接,那課堂教學則倍加流暢。教師要挖掘教材,找出新知舊知、上環(huán)下節(jié)之間的聯(lián)系,選擇恰當?shù)姆椒?、精美的語言作出過渡和引導,從而使課堂教學保持整體和貫通。
在設計歌曲教學“壟上行”與音樂欣賞“蒲公英在秋風中微笑”時,我巧妙使用自己比較擅長的語言組織能力,打造絕美畫意:我從壟上走過,壟上一片秋色,枝頭樹葉金黃,風來聲瑟瑟,吹來蒲公英幾朵。那淡黃色的小花,飄啊飄,蒲公英在秋風中微笑。請欣賞……
動人的語言,巧妙的銜接,唯美的畫面,深深打動學生的心,課堂效率可想而知。
3.生動全面的結尾。
如果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那濃縮精華的結尾則是畫龍點睛。好的結尾,既可以溫習課堂的重點,又可以將課堂的內涵升華。在“秋天的歌”的結尾,我把本課教學重點加以連貫,用一組排比句,畫龍點睛,“言已盡而意無窮”。
“道”與“術”相輔相成,二者缺一不可。很多時候明明有一肚子的好貨,卻因沒有掌握較好的“卸貨”之術,就會導致一節(jié)枯燥乏味的理論課的誕生;而反之,即使有精彩的上課技巧與技能,卻因為內容的貧瘠,而顯得空洞無力,用一句俗語就是“繡花枕頭稻草心”。
打造高效音樂課堂,需要教師更多的底蘊,更多的付出。引領學生感受音樂、理解音樂,挖掘學生的音樂天賦,讓他們在藝術的空間中盡情翱翔、馳騁!
(作者為江蘇省海門市海南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