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憲鋒
摘 ? 要:中國古代壺文化源遠流長,其中德化白瓷壺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德化白瓷壺因其獨特的藝術價值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重視。本文旨在研究我國古代壺文化對德化白瓷壺的影響,深入探討研究二者的聯(lián)系。
關鍵詞:壺文化;德化白瓷;影響
中圖分類號:K876.3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02-0035-01
一、中國古代壺文化發(fā)展概述
我國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富有魅力的藝術文化源遠流長,其中茶文化是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之一,也是中國的標簽之一。古代中國人對于茶的熱愛衍生出對于茶具和茶壺的研究和喜愛,并由此產生了茶壺文化。壺的種類根據(jù)材質的不同可以劃分為紫砂壺、玉壺、陶壺、金屬壺、石壺等等。這些壺造型獨特,技藝精湛,代表了我國古代高超的手工藝術水平和文化價值。
中國的壺文化可謂意蘊深厚,這一點在全世界范圍內來看都是首屈一指的。中國陶瓷在漫長的發(fā)展歷史中,形成了各種各樣的流派、技藝和制作方法,任何一種技藝和制作方法都是繼承并創(chuàng)新了傳統(tǒng)技藝方法,受到當時文化的制約和影響,深深的烙印上了當時的文化標識。
壺的緣起主要是滿足實際生活的需要,是在勞動中產生的。確切的說是為了滿足喝水及喝酒而設計的。“壺”這一概念產生于新時期時代,就目前出土的文物來看,馬家窯文化時期的彩陶壺、良諸文化時期的貫耳壺都屬于早期壺的形態(tài)。除此以外,山東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考古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白陶盉,造型獨特,藝術價值非常高。此類物件被認作是早期壺的形態(tài),不過他們的形態(tài)只是初具模型,不能算作真正意義上的壺。
二、德化白瓷壺概述
德化白瓷屬于中國古代制瓷史里面非常具有特色的一大窯系。德化白瓷的燒造產生在唐宋時期,在元明清時期達到鼎盛。德化白瓷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發(fā)展過程,發(fā)展至今,它已經成為陶瓷領域的代表之一,引起了人們的重視,特別是一些西方國家對德化白瓷更是贊賞有加,紛紛加入收藏的大軍。
德化縣位于中國東南福建省中部,這一區(qū)域的自然環(huán)境優(yōu)越,燒制陶瓷歷史悠久,和江西景德鎮(zhèn)、湖南醴陵一起被稱為中國三大古瓷都。德化白瓷最早出現(xiàn)于宋代,因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而流傳至今。人們贊賞德化白瓷,紛紛將其比喻成“中國白”、“象牙白”、“豬油白”、“鵝絨白”等。
德化白瓷壺隨著德化白瓷產品種類的發(fā)展應運而生,瓷質作乳白色,兼有雕塑藝術的陳設瓷壺,多用貼花、印花、堆花作裝飾,受到人們的青睞。德化白瓷壺的胎骨細膩溫潤,釉水無暇潔白,二者完美融合,使得整體上色澤潔白通透、細膩光滑,像一塊上好的羊脂玉,在光線的照射下,通透細膩,質地優(yōu)良。輕輕敲擊德化白瓷壺,其聲音清脆悠揚。德化白瓷壺一經問世,就以它潔白無瑕的胎體、溫潤細膩的色澤、渾厚潔白的色彩和獨具匠心的外形贏得世人贊賞。
三、中國傳統(tǒng)壺文化對德化白瓷壺的影響
德化白瓷壺之所以享譽中外,原因一方面在于其獨特的釉質,另一方面還在于其優(yōu)美的造型特點。德化窯制瓷手工藝者借助于高超的技藝以及豐富的藝術想象力,立足于傳統(tǒng)的制作工藝,融入自己的想法和靈感,精益求精,制作精良,創(chuàng)造了許多具有實用性和藝術性的作品,享譽中外。德化窯制作的作品包括梅花杯、盤、碗、龍虎杯、洗、壺、文房四寶、觚、尊、香爐等等,這些器皿全部外形美觀,結構勻稱。而德化白瓷壺則繼承了中國壺文化中對傳統(tǒng)壺的造型習慣,分為壺身、壺嘴、壺蓋等,另外融入一些傳統(tǒng)的壺圖案或造型,偏于雅致和古典。同時,傳統(tǒng)壺文化要求藝術性和實用性的完美結合,德化白瓷壺很好的繼承了這一點,在滿足實際使用需求的同時,著重于藝術造型的創(chuàng)造,往往將花草蟲魚等造型與壺身融為一體,或者是將中國傳統(tǒng)的雕刻藝術體現(xiàn)于壺身之上。
德化窯白瓷種類豐富,包括杯、爐、瓶、壺、碗、等,特別是白瓷壺最負盛名。德化白瓷壺胎質精美,獨具匠心,壺上所繪人物栩栩如生,其它造型線條優(yōu)美,神態(tài)逼真,風格鮮明,雅致細膩,體現(xiàn)了一種純粹的雕塑美,并且很好的凸顯了胎釉材料的質地美。而且,德化白瓷壺上雕塑的人物繼承了我國傳統(tǒng)的傳神寫意的雕塑手法,這一點也是受傳統(tǒng)壺文化的影響,重點表現(xiàn)塑像的神態(tài)情緒,凝神寫意。塑像藝術發(fā)展到晚明時期,風格趨于莊重典雅,高貴神圣,在白中泛黃的釉質的襯托之下,進一步表現(xiàn)了塑像給人的神圣、神秘之感,更具有藝術張力。所以,德化白瓷壺吸收借鑒了傳統(tǒng)制壺工藝的特點,不僅在造型方面對其進行了繼承,而且還融入了更多的元素,使其更加的豐富。
四、結語
德化白瓷壺手工藝者在繼承和發(fā)揚傳統(tǒng)制壺技藝的基礎上,進一步借助德化白瓷質地無暇通透、溫潤典雅的特點,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著重發(fā)揮藝術性和實用性的完美融合特點,精益求精,用堆塑、刻劃、貼花、印花等手段突出造型的典雅、奇特,亦或是把人物、動物等造型變成器皿的整體造型,模仿自然之物的形態(tài)制作壺身,最終形成的作品令人嘆為觀止,不得不令人欽佩。德化白瓷壺“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加之“溫潤、潔凈、雅致、精巧”,在藝術表現(xiàn)力方面精益求精,壺體釉質白潤如玉,造型精巧別致,極具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參考文獻:
[1]陳進海.世界陶瓷藝術史[M].哈爾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1995.
[2]陳梧桐.中國文化通史(明代史)[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