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蓮曉
糧經(jīng)作物
地黃高產(chǎn)栽培技術(shù)
張蓮曉
地黃又名生地、熟地,多年生草本植物。其以根莖供藥用,具有強心、利尿、鎮(zhèn)痛、降血糖及保護肝臟等功效,隨著地黃藥用價值的不斷擴展,國內(nèi)和國際市場需求的增長,加之其在全國各地均可栽培。因此種植地黃具有很好的經(jīng)濟前景,現(xiàn)介紹一下地黃主要栽培技術(shù):
地黃是喜光植物,植地不宜靠近林緣或與高稈作物間作。整個生長期需要充足的陽光,性喜干燥,怕積水,能耐寒。否則病害嚴重。地黃有“三怕”,即怕旱、怕澇和怕病蟲害。當土溫在11~13℃,出苗要30~45天,25~28℃最適宜發(fā)芽,在此溫度范圍內(nèi)若土壤水分適合,種植后一星期發(fā)芽,15~20天出土;8℃以下根莖不能萌芽。
地黃的生長對土壤、肥料要求較獨特,宜選擇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酸堿度要求中性或微堿性,有機質(zhì)含量較高的地塊最好。土壤黏重、澇洼積水、隱蔽的地塊不能栽培。特別注意的是地黃不宜重茬,這也是選地應(yīng)注意的關(guān)鍵措施。地黃栽培時,前作宜選禾本科作物,不宜選曾種植過棉、芝麻、豆類、瓜類等的土地,否則病害嚴重。
結(jié)合整地,每畝施入腐熟的堆肥2000千克、過磷酸鈣25千克、復(fù)合肥50千克做底肥深耕25厘米以上,然后,整平耙細作畦,一般畦寬1.3~2米,同時可畝用50%福美雙1.5~2千克+1.8%阿維菌素0.8~1公斤拌30~40千克細沙土制毒沙撒施翻耕(耙),防治地下害蟲、線蟲、枯萎病、莖基腐等病蟲。
地黃生長前期要求土壤含水量較低,約為10~20%。生長中后期,也是塊根膨大期,應(yīng)保持土壤潮濕,但不能積水。因其根系少,吸水能力差,稍微干旱即易凋萎;土壤水分過多則肉質(zhì)根莖易腐爛。所以得適當?shù)墓喔取?/p>
1、育苗。一般栽培地黃以根莖作為繁殖材料,生產(chǎn)上稱“栽子”。地黃的“栽子”一般選用上一年7~8月栽培的“倒栽”“栽子”,這是因為“倒栽”“栽子”作種用時,地黃產(chǎn)量高、質(zhì)量好、且能防止品種退化。具體方法:7~8月在當年春季栽種的良種地黃地內(nèi),選生長健壯、無病蟲的根莖,挖起折成4~5厘米的短節(jié),稍風干后,按行距15~20厘米,株距10厘米左右,栽種到一塊充分施足底肥的地里,適當除草,追肥,雨后注意排水,第2年春季隨挖隨栽。
2、栽種。每畝需“栽子”40~60千克。栽種地黃一般在日平均溫度為18~21℃時最好。每畝需“栽子”40~60千克,栽種時在畦上按行距15~20厘米、株距15~18厘米挖3厘米深的穴,每穴放種莖1~2段覆土3~4厘米,壓實表土后澆水,然后覆膜(覆膜可以提高地溫,同時具有保墑作用)確保苗全、苗齊。
1、間苗、補苗。出苗后,當苗高5厘米左右,開始間苗,間苗要留優(yōu)去劣,每穴留壯苗1株。缺苗穴應(yīng)于陰雨天及時補栽,補栽時應(yīng)帶原土起苗,并及時澆水,有利于幼苗成活。
2、中耕除草。地黃根莖入土較淺,中耕宜淺,松土深度要合理,防止損傷根莖,幼苗周圍的雜草要用手拔除,植株封行后,停止中耕。
3、追肥。地黃喜肥,除施足基肥外,定苗后每畝追施過磷酸鈣50千克、腐熟餅肥30千克,以促進根莖發(fā)育膨大。封壟后于行間撒施草木灰或鉀肥1次,以促植株健壯生長。
4、澆水。地黃澆水的原則是三澆三不澆,三澆就是:出苗前干旱澆水,施肥后澆水,天久旱無雨、植株在中午呈萎蔫狀態(tài)及時澆水。三不澆就是:天不旱不澆,中午氣溫、地溫高時不澆,天陰遇雨不澆。雨后或澆水后有積水應(yīng)及時排除。
5、除串皮根。地黃除主根外,還能沿地表長出細長地下莖,稱串皮根,這些串皮根損失較多的營養(yǎng),應(yīng)及時鏟除,使養(yǎng)分供主根莖生長。
1、病害
地黃的病害主要有:斑枯病、輪紋病、枯萎病,病毒病,具體危害癥狀及防治:
(1)地黃斑枯病。為害地黃的葉片,真菌性病害,葉面上有圓形不規(guī)則的黃褐色斑,并帶有小黑點。嚴重時造成整葉或整個植株枯死。防治:發(fā)病初期摘除病葉,并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用60%代森鋅400~500倍液進行葉面噴施,間隔10~15天打1次,連續(xù)3~4次。
(2)地黃輪紋病。6~8月盛發(fā)期,主要為害葉片,病斑圓形或近圓形,有的受葉脈限制呈半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大小2~12毫米,初期呈淺褐色,后期中央略呈褐色或紫褐色,具同心輪紋。嚴重時病葉枯死。防治:可在發(fā)病初期噴灑1∶1∶150波爾多液保護,發(fā)病盛期噴灑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700倍液,隔10~15天1次,連噴2~3次。
(3)地黃枯萎病。又稱根腐病,5月始發(fā),6~7月發(fā)病嚴重,為害根部和地上部莖。發(fā)病初期葉柄呈水浸狀的褐色斑,葉柄腐爛,地上部枯萎下垂。防治:用50%多菌靈1000倍液浸種;發(fā)病初期用50%退菌特1000~1500倍液或用50%多菌靈1000倍液澆灌,7~10天1次,連續(xù)2~3次。7月份以后,可用58%雷多米爾、50%多菌靈等600~800倍液,每隔7~10天輪換進行葉面噴施預(yù)防。
2、蟲害
蟲害主要有:紅蜘蛛、地老虎、蠐螬等,紅蜘蛛防治方法:可選用0.9%蟲螨克2000-3000倍或威力特1500倍噴霧防治。地老虎、蠐螬的防治方法:可用80%敵百蟲可濕性粉劑100克加少量水,拌炒過的麥麩或豆餅5千克,于傍晚時分撒施于壟間誘殺;或畝用2.5%功夫40-50毫升或4.5%高效氯氰菊酯50毫升,兌水35~40千克于傍晚時地面噴霧防治。
一般地塊畝產(chǎn)鮮地黃3000千克,高產(chǎn)地塊可達5000千克。春栽地黃于當年11月前后地上莖葉枯黃時應(yīng)及時采挖。采收時可人工挖采,也可采用機械挖采。人工采挖時,應(yīng)在畦的一端開35厘米的深溝,順次小心摘取根莖,除凈泥土既為鮮地黃。因鮮地黃含水量高,采挖及運輸時很容易折斷,應(yīng)多加注意。地黃的加工方法:一般每5千克鮮地黃可加工成品生地1千克。將鮮地黃除去須根,按大小分級,分別放置火炕上炕干,炕至地黃內(nèi)部顏色變黑、全身干燥而柔軟、外皮變硬即為生地,可出售。
(作者單位:成安縣農(nóng)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