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曼
摘 ? ?要: 成語是詞匯特殊的一類,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將語言和文化結合在一起,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具有雙重使命,但從教學現(xiàn)狀看,卻是教學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本文從成語教學重要性、教學現(xiàn)狀等方面對成語教學進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教學方法。
關鍵詞: 對外漢語教學 ? ?成語教學 ? ?教學方法
成語蘊含了豐富的中華文化,包含了完整的思想內容,同時體現(xiàn)了漢民族獨特的心理結構、價值理念等,因此,成語是漢語學習者了解中國文化的窗口。為了使二語習得者提高文化修養(yǎng),老師們應當重視成語教學,加大教學力度,根據(jù)成語獨有的性質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
一、對外漢語成語教學的重要性
(一)《中國漢語水平考試大綱》中體現(xiàn)出成語教學的重要性
對外漢語教學的基本任務是使留學生具備良好的漢語讀寫能力和交際能力。留學生進入漢語學習的高級階段,開始接觸成語,《中國漢語水平考試大綱(高等)》要求:“能聽懂口語中常用的成語、俗語、慣用語等。憑借上下文,準確領會詞語的引申義、多義詞所呈之單項義以及成語、熟語的含義?!笨梢姵烧Z已滲入留學生的日常生活,其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二)留學生日常交流中體現(xiàn)出成語教學的重要性
成語是中國人普通喜好的一種語言方式,常常運用于書面語和口語中,是漢民族交流中重要的使用頻繁的詞語之一。留學生要自如地駕馭漢語,擴大社交面,必須加大學習成語的力度。留學生學習成語,一方面可以增強語言的文學色彩,從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深入理解悠久的中華文化。
(三)感悟中華文化中體現(xiàn)出成語教學的重要性
中華文化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蘊,成語根植于中華文化的沃土中,汲取了漢民族文化的精髓,所以成語教學具有語言與文化教學的雙重使命,占有重要的地位。隨著留學生漢語水平的提高,不僅語言表達形式更復雜多樣,其囊括的文化因素(文化因素指的是與目的語的理解及其表達相關的因素,體現(xiàn)在漢語的詞匯、語義、語法等系統(tǒng)中)也隨之增多,留學生只有對文化有一定的積累,才能得體地交流,從而提高漢語能力。
二、對外漢語成語教學的現(xiàn)狀
(一)學習者角度
1.成語有別于一般的語言現(xiàn)象,它的語義是高度融合的整體,而不像一般詞組那樣只是構成詞語的各語素義的簡單相加。也就是說,成語的語義具有整體性的特點,無論成語的構成成分具有何種意義,一旦進入某個成語,就失去獨立性,以整體表示特定的含義,即詞面意義并不等同于實際意義。如:胸有成竹,并不是說胸中就真有竹子,而是指畫竹子前要在心里想好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經(jīng)有深思熟慮的計劃。這給留學生的學習帶來很大的困惑。
2.由于對歷史文化知識的欠缺,導致留學生大多因不知道成語的比喻義和引申義而導致誤用成語。這樣的成語語義有過增加或刪減,不能通過語素推導出其意義,因此必須先弄清其來源,才能明白它真正的含義。如:“高山流水”,其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比喻親密的朋友,也比喻優(yōu)美的音樂。類似這樣的成語,必須知道其背景才能了解其語義,從字面無法推敲出其含義。
3.成語是歷史的產(chǎn)物,因此大多保留古語詞,這使得成語出表現(xiàn)出較強的文言色彩。古語詞存在于古代語言中,是現(xiàn)代漢語中幾乎不會使用的歷史詞,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古詞義在古代具有的意義在現(xiàn)代已經(jīng)消失,因此留學生如果按照現(xiàn)在的意義理解,是很難準確體會其意義的。
由于成語本身的特點,給留學生的學習帶來很大的困惑,他們認為成語難學,常常采取回避的態(tài)度,這不利于提高他們的文化修養(yǎng)。
(二)教師角度
對外漢語教師對成語的定位不準,常常忽視成語的重要性。老師為了教學方便,將成語簡單地當詞語教授,不對文化背景、結構特征、適用范圍等做詳細講解,導致學生不能透徹地掌握成語。老師采取簡單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只是知道成語的含義,無法掌握其用法,也就不能應用到日常交流中,造成長于難學的心理,這不利于他們的學習。
三、成語教學層面的教學建議
(一)語義教學層面的教學方法
留學生對成語意義的理解是掌握成語的基礎。成語之所以有別于一般詞組,是因為有些成語的語義不是字面組成成分意義的簡單相加,需要分析其內部結構之間的關系甚至需要了解其背后的歷史文化。向光忠在《成語概說》中提到“一些成語知識憑詞面所說為表現(xiàn)手段,以暗指一種特定意義的,而這種特定意義則是在歷史過程中作為一種高度融合的囫圇整體而相沿習用的”①。
1.語素分析法
漢語成語雖然不完全等同于各語素意義的簡單相加,但語素畢竟是成語的有機成分,各語素的意義終究是語義的基礎,語素的字面意義是理解成語語義的前提條件。因此要掌握成語,還要了解成語遣詞造句的情況。根據(jù)漢語成語有別于一般詞匯現(xiàn)象的特點,我們可以適當參考詞匯教學中的語素分析教學法,針對語義透明度高的組合性成語進行語素分析,從成語組成語素的字面意義開始。
2.追溯源流法
成語是在漫長的歷史中積淀下來的語言現(xiàn)象,正是由于成語具有獨特的歷史、文化,因此有些成語是不能通過字面意義的相加或是結構分析推測出語義的,必須了解它的背景。向光忠講過“成語的產(chǎn)生,都有一定淵源;成語的流傳,也有一些演變。這樣,探明成語的歷史面貌,認識成語的現(xiàn)實價值,貫穿古今,便有助于我們了解成語的實際含義,把握成語的具體用法”②。在教學中遇到含有文化背景的成語,不妨將構成它們的“源”講述清楚,這樣不僅便于學生理解成語,還能讓他們對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有一個了解。這樣的成語有很多,如:“南柯一夢”、“鑿壁偷光”等。
3.固定格式法
成語的形成經(jīng)歷一個漫長的發(fā)展演變過程,學習研究它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耙罁?jù)一定的格式,通過改換某些構詞語素,便可引入一系列同格式成語。教學時可依據(jù)這些具有派生能力的格式,舉一反三,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新成語”③。例如:老師在講授“仁義之師”這個成語時,可以先告訴學生這個成語中隱含一個之字結構,將之字的用法及意義告訴學生,再舉出這一結構的其他相關成語,這樣的方法既可提高學生觸類旁通的學習能力,又可透徹地掌握此類成語。
(二)語法層面的教學方法
“對外漢語教學語法教學要按學習者的語言習得規(guī)律提供一套漢語詞組、句子和話語的組裝規(guī)則系統(tǒng)”④。通過分析二語習得者的成語偏誤可知,二語習得者總因為不能明確定位成語在句子中應充當什么樣的成分而出錯,這就需要老師在講解成語時,將成語的語法功能作為重點進行講解,使留學生對其充當?shù)木浞ǔ煞钟忻鞔_的認識。對外漢語成語教學應當重視成語的內部語素之間的關系,使二語習得者逐漸形成成語內部結構與其在句中充當何種角色之間的理論結構。倪寶元說:“分析成語的結構類型,為的是揭示成語內在的語法關系。結構與功能是互相制約的?!雹莅凑粘烧Z內部構成成分之間的關系,成語的“構詞”模式可分為以下七種類型:一是聯(lián)合形式,如:“瞠目結舌”;二是主謂形式,如:“八仙過海”;三是述賓形式,如:“唐突西施”;四是偏正形式,如:“一世之雄”;五是述補形式,如:“輕于鴻毛”;六是連謂形式,如:“臨淵羨魚”;七是兼語形式,如:“利令智昏”。因此,老師在教授成語時,可以適當對合成詞的教學方法進行加工,結合成語自身的特點,這樣可以使留學生將合成詞的學習方法拓展到成語的學習方法中,從而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
(三)語用層面的教學方法
學習成語的最終目的是用于交際,那么成語的運用是否符合語境是留學生需要關注的重要因素,學生認為成語難就是因為不知道如何恰當?shù)厥褂贸烧Z。留學生只有掌握語用層面的規(guī)律,才能在交際中達到完美的效果。
漢語成語是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出現(xiàn)和運用的,因此留學生不僅要明白成語的意義,還要了解成語的語境。成語自身帶有色彩義,這對于理解語境中的情感傾向有重要的作用。在辨別成語感情色彩時,可以通過成語語義進行褒貶判斷。如:“秀外慧中”,單從詞義就可知道這個成語具有明顯的褒義色彩;而“笑里藏刀”從“藏”、“刀”就可以推斷出具有貶義色彩。了解成語的感情色彩,對于準確使用成語具有重要意義。
(四)文化導入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不會脫離文化而存在。文化教學需要的是滲透,而不是灌輸?!叭绻覀兛斩吹亟o學生介紹中國文化,他們不一定感興趣,但是如果以語言為切入點,那么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就了解了中國文化常識”⑥。各民族的語言都是各民族文化的濃縮,都有本民族文化的印記,為了習得者更好地接受漢語成語,可以進行中外文化的對比,使其發(fā)揮母語正遷移作用。
四、結語
成語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更是留學生學習的難點,因此對外漢語教師應當在重視成語教學的基礎上,研究一套成語教學的方法,讓留學生通過這個窗口更深入地了解中國文化。
注釋:
①②向光忠.成語概說[M].湖北人民出版社,1982:13,17.
③楊曉黎.由表及里,形具神生——對外漢語成語教學探討[J].安徽大學學報,1996(1).
④李泉.對外漢語教學語法研究述評[J].世界漢語教學,2006(2).
⑤倪寶元,姚鵬慈.成語九章[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147.
⑥曾凡靜,鮑思歡.為師有道——對外漢語教師修煉指南[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191.
參考文獻:
[1]向光忠.成語概說[M].湖北人民出版社,1982.
[2]楊曉黎.由表及里,形具神生——對外漢語成語教學探討[J].安徽大學學報,1996(1).
[3]李泉.對外漢語教學語法研究述評[J].世界漢語教學,2006(2).
[4]倪寶元,姚鵬慈.成語九章[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147.
[5]曾凡靜,鮑思歡.為師有道——對外漢語教師修煉指南[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