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國華紀念中學
王興斌
?
如何理解“國家干預經濟”的確切內涵
——由2013年全國文綜I卷第31題說起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國華紀念中學
王興斌
很多老師將2013年全國文綜Ⅰ卷第31題定性為典型的“超綱”題,并傾向于認定該題得分率低(河北,難度0.32)亦應歸咎于此。但是,若從國家干預經濟概念內涵的角度認真分析該題,則不難發(fā)現(xiàn),上述意見其實掩蓋了高中歷史教學的一個知識死角。
原題如下:
有些學者認為,美國總統(tǒng)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對經濟進行了有限的干預,且為后來的羅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鑒。胡佛采取的干預措施是
A.斡旋勞資雙方達成保持工資水平和不罷工的協(xié)議
B.通過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關稅和保護國內市場
C.發(fā)起自愿減少耕地運動以維持農產品價格
D.成立復興金融公司向一些銀行和公共工程貸款
顯然,該題考查的重點,即在于把握究竟什么才屬于真正的“國家干預經濟”。
人教、人民及岳麓三個版本的高中歷史教材,在講到羅斯福新政的內容時,基本上都提到了“頒布《工業(yè)復興法》規(guī)定最低工資”“政府通過行政手段減少耕地面積”及“政府補貼減產減耕農民”等措施。因此,如果學生比較嫻熟地掌握了羅斯福新政的內容,則不難通過“斡旋”和“自愿”兩詞將A、C排除。
現(xiàn)在,最大的問題就是:霍利-斯穆特法,或“提高關稅和保護國內市場”為何不屬于國家干預經濟的范疇?
進一步說,是不是一定需要在課堂上補充有關霍利-斯穆特法的知識,才能讓學生不靠猜測或“碰運氣”即可做對題目?畢竟,人教版和岳麓版高中歷史教材都沒有明確提及霍利-斯穆特法,而人民版教材則提到了D選項中胡佛成立復興金融公司的史實,這也正是本題被指責為“超綱”或“不公平”的重要原因。
事實上,補充霍利-斯穆特法并無必要。換言之,試圖通過補充“超綱”知識以解決高考卷中的所謂“超綱”題,由于課外歷史知識的浩繁,往往事倍功半。
重新回到前述問題,我們若能對課本知識做深入的挖掘,不難認定霍利-斯穆特法或提高關稅的具體措施,并不屬于“新政”意義上的國家干預的范疇。原因在于:人教版和岳麓版教材,在講到美國制定1787年憲法、實行聯(lián)邦制的背景時,均提到一大誘因是美國沒有“統(tǒng)一的對外關稅”,以至于在與歐洲各國的貿易中處于不利地位,尤其是給英國的商品傾銷以可乘之機。由此,我們不難推定:早在美國立國之初,統(tǒng)一關稅,或更準確地說,提高關稅以保護國內產業(yè)及市場,至少在美國開國元勛的心目中,就屬于理應如此的措施。
甚至,在第一次工業(yè)革命推動自由貿易時代到來之前,重商主義的實質就近似于關稅壁壘下的貿易保護主義。所以,霍利-斯穆特法通過提高關稅保護國內市場的做法,絲毫不“新”。至此,錯誤選項A、B、C均得以排除。
現(xiàn)在,我們進一步討論:羅斯福新政中的社會福利措施,是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國家干預呢?結合全國高考真題,答案恐怕也是否定的。
理由一 2013年全國文綜Ⅱ卷“中外歷史人物評說”題,材料中提到了俾斯麥政府頒布《疾病保險法》《事故保險法》等一系列社會保障法律以及為老年人、傷殘者提供養(yǎng)老金和津貼的相關史實。
理由二 2016年全國文綜Ⅲ卷第40題,引用陳曉律《英國福利制度的由來與發(fā)展》,指出了英國早在17世紀就已頒布《濟貧法》的史實。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嚴格的“新政”意義上的國家干預經濟呢?
在這里,岳麓版必修2《大蕭條與羅斯福新政》一課的框格“看不見的手”,提供了關鍵性的信息。其中提到,自由放任主義認為,企業(yè)生產什么、生產多少、如何生產、生產收益如何分配,都無須政府干預,政府唯一的作用就是當好“守夜人”。由此可見,羅斯福新政恰恰是“干預”了“企業(yè)生產什么、生產多少、如何生產”等企業(yè)內部的微觀經濟活動,而這才是“新政”之真正“新”的地方,也就是“羅斯福新政開創(chuàng)國家干預經濟新模式”的本意所在。
同時,我們也不難發(fā)現(xiàn),最能體現(xiàn)“新政”實質的措施,正是企圖“干預”生產規(guī)模、價格水平及工資標準等企業(yè)內部經營活動的《工業(yè)復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