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市慈溪中學某考生
潮流與自我本可以成雙
寧波市慈溪中學某考生
例文2
時代的潮流一浪接一浪向我們打來,它充斥著文明與喧囂,它飽含了進步和紛擾。我們想上岸卻不得不被拉進旋渦,我們呼救未果就只好投降。我們變得心甘情愿地沉浮,我們在河水中被磨平了棱角。
潮流與自我看上去是對立的,但又不矛盾。它們就像太陽和月亮,共處一片藍天。
三毛曾說:“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一半在土里滋養(yǎng),一半在風中飛揚,一半沐浴陽光,一半灑落陰涼,從不喧鬧從不張揚,從不依靠從不尋找?!彼褪沁@樣一個酷酷的女子,因為對沙漠的向往于是毅然決然地踏上那條路。她日日夜夜感受著沙漠的壯闊,聆聽自然的呼號。這在她看來,比任何世俗的弦樂都來得美妙。她把自己活得很精彩,因為追尋了自我,她獲得了愛人的愛、朋友的愛,因為她打開了自己的心,那里面沒有陰暗與潮濕,只有陽光與溫暖。
我之前喜張愛玲的深沉,那種不顧一切的自我,但現(xiàn)在看來,那種自我太容易受傷,太容易失望。只能小心謹慎,亦步亦趨。在我心里,三毛的人生更絢爛,更可以被稱為普遍的自我。
盡管過了幾百年,那高原的鐘聲仍回響于耳?!白∵M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走在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倍嗝床涣b的詩,它的主人也從未認命。從被送進皇宮的那一天開始,他就背負了沉重的使命,他被人供奉,他潛心修佛,他控制著內心的渴望,屋子里的香火和屋外的雪山并未隔斷他與世俗的情緣。到了夜晚,他甘愿做一個為愛癡狂的情郎,卸下佛衣與偽裝,他感到快樂與知足。所有的花草都在哭,每天的月亮都格外亮。當他被拉下神壇,再也做不成王,他又收起欲望,誦念著經書,不后悔,不去思量。
后來,他領悟了真諦,看透了佛法去了天堂,但那個最美的情郎,仍活在世間不卑不亢。
我們做不到屈原那么偉大,又不忍自己被淹沒在潮流。我們不必害怕潮流,我們自己做那美麗的浪花,堅持自己的信仰,因為潮流和自我,本可以成雙。
這個作文題,題意明晰,審題難度不高。兩篇例文的立意都能夠把看似矛盾對立的雙方統(tǒng)一起來:例文1強調“隨著時代的潮流匯入大海,再找到最適合自己本心的溪流,駕一葉孤舟獨自前行”;例文2的標題即主題“潮流與自我本可以成雙”。
然而,兩篇文章同時擺在高三閱卷老師面前,例文1多受肯定,例文2多被否定。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在于邏輯是否縝密。
兩位同學都能做到思維辯證,能全面考察、避免片面看待問題。但在邏輯縝密方面,例文1要好于例文2。
論述類文章的寫作基礎首推邏輯。正文內容與文章標題不能很好契合,并不僅僅是結構的問題;所舉論據(jù)不能服務論點,也不僅僅是選材的問題;有了論據(jù)不會分析論證,同樣不僅僅是論證方法的問題。這一切的根源都關乎邏輯。
比如,在例文2中,三毛的事例不能很好地論證“潮流與自我看上去是對立的,但又不矛盾”這一觀點。對這個事例,作者基本上沒有很好地圍繞觀點深入分析,而是一直在敘述:“她……踏上那條路。她……感受著沙漠的壯闊,聆聽自然的呼號。她……活得很精彩……她獲得了愛人的愛、朋友的愛”,這些句子都不是分析論證。雖然有幾句評論的句子:“她就是這樣一個酷酷的女子……這在她看來,比任何世俗的弦樂都來得美妙?!驗樗蜷_了自己的心,那里面沒有陰暗與潮濕,只有陽光與溫暖”,但這些評論與觀點“潮流與自我看上去是對立的,但又不矛盾”沒有絲毫關系。一些句子,如“因為她打開了自己的心,那里面沒有陰暗與潮濕,只有陽光與溫暖”,雖然用了“因為”,但因果關系根本不存在。
例文1在邏輯上就嚴密一些。
首先,文章論證的基礎,是把人分為三類:一是隨波逐流迷失自我的人,二是固守自我格格不入的人,三是與時俱進堅持本心的人。分類時考察對象全面、標準統(tǒng)一,體現(xiàn)了這位同學較強的邏輯性。
其次,采取的結構是由破到立、以立為主。從隨波逐流的老百姓換來的是平凡的一生、固執(zhí)己見的狂人導致生活的困難,講到隨著時代的潮流匯入大海,再找到最適合自己本心的溪流,“這難道不就避免了沖突嗎”,十分清晰。從表面看,這似乎是結構問題,但本質還是思維邏輯和論證邏輯是否嚴密的問題。
文章最后采用孔子的事例,“孔子隨大流,‘吾少貧,故能多行鄙事’”,而“他在‘行鄙事’時仍苦習六藝”,“周游列國去完成他的志向”,當他明白“他的治國理念不適用于當代了,于是他便安心整理古書,做他有興趣的事,也讓后世有益的事”,自始至終論證集中,表現(xiàn)出孔子“與時俱進”“堅持本心”,找到“潮流”與“自我”的完美結合。
整篇文章寫下來,較好地論證了“隨著時代的潮流匯入大海,再找到最適合自己本心的溪流,駕一葉孤舟獨自前行”這一觀點。
我們讀論述類文章,應該可以感覺到文章的“氣場”,這個氣場是由什么支撐起來的呢?離不開邏輯、認識(指向立意深刻、有新意)和素養(yǎng)(包含豐富的素材、寫作技法等)。三者完美結合就有了這個“氣場”。閱卷老師批改論述類文章的時候,相對于“認識”而言,可能更看重邏輯。同學們備考中要注意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