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燕
對語文教學中幾個關鍵問題的認識
——“自學互幫導學”收獲之一
楊 燕
長久以來,語文課中學生難以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更談不上形成能力。語文教師是日復一日地有條不紊地教,結果是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苦。學完一節(jié)課,教完一個單元,師生都很迷惑:為什么要教這些內容呢?僅僅為考試而教學嗎?
“自學互幫導學法”的全力推進,使老師們意識到重新認識語文教學目標的重要性。筆者認為,大而全地設置教學目標,只能是廣種薄收,既不符合教改精神,又不符合學生實際。怎么辦?只有撥開語文的面紗,認清語文的實質,才能真正明白語文教學的目標。
語文,顧名思義,就是語言與文字、語言與文學、語言與文化。語言與文字的關系強調在提高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要狠抓字詞訓練,對代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漢字一知半解,語文素養(yǎng)肯定不高;語言與文學的關系強調在提高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要重視文章的寫作訓練,教給學生作文的知識,提高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自然就成了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語言與文化的關系強調在提高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要關注對人的文化熏陶(文化的實質是人化,是對人的尊重,也就是以人為本),教會學生做人,則是語文教學不可推卸的責任。
語文教學除了做人與作文這兩大基本任務之外,再無別的任務;衡量一堂語文課成敗的因素,最根本的在于是否提高了學生做人及作文的能力。
在“自學互幫導學法”的推進中,如何對待語文教材再次引起廣大語文教師的關注,具體表現(xiàn)為用教材教與教教材的分歧。按傳統(tǒng)方法教教材,無論怎樣都離不開教師的系統(tǒng)講述,都難以讓學生主動學習。語文知識的哪一方面似乎都不能忽略,結果可能是哪一個方面完成得都不夠理想。
教師不愿意放棄教教材的習慣,最大的阻力來自對考試成績的擔憂,害怕教學時講授教材不系統(tǒng)而影響了考試成績,這種擔心是多余的。教材只是教會學生做人和作文的例子。一方面,只要按照課程標準進行教學,就不會影響學生能力的發(fā)展;另一方面,現(xiàn)行的考試題目已經淡化了對教材的記憶性考查,最終考查的還是學生語文綜合能力。
在大力推進“自學互幫導學法”中,拋棄了原有的思想包袱,大膽而靈活地處理教材,僅僅把教材當作依托,當作學習的工具而已。除了文言文及詩詞教學還在忠實于教材內容外,現(xiàn)代文閱讀只是把它們當作解決問題的鮮活例子,做到讓學生一課一練,一課一得。這樣既能使學生明白在做人及作文的目標下利用教材,更能使教師在認真研究教材的基礎上,利用教材幫助學生切實解決問題。長期堅持下去,語文課將變得越來越有針對性,學習語文的收獲也將越來越大。
當然,用教材教,需要教師深鉆教材,明白作者的寫作意圖,明白教材的編排體例,才能確定自己的教學目標。要最終實現(xiàn)教學目標,還要有對學生學習起點的研究,這些都需要教師艱辛的付出。
在“自學互幫導學法”的推進中,對作業(yè)的處理也成了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許多語文教師習慣規(guī)定統(tǒng)一的作業(yè)讓學生完成,這樣容易出現(xiàn)兩種情況:一種是教師布置的作業(yè),學生已經掌握,他們就會對作業(yè)產生厭倦情緒;另一種是教師想當然布置的作業(yè),超出了學生的能力范圍,學生對作業(yè)就會產生畏難情緒。這兩種情況都難以實現(xiàn)作業(yè)鞏固知識查漏補缺的目的。這樣的作業(yè)處理是存在較大問題的。
在“自學互幫導學法”的推進中,只要學生對學習有一定的自覺性,學生自己也能布置作業(yè),一樣能起到鞏固知識、查漏補缺的效果,而且效果會更加明顯。
首先,引導學生學會自己布置作業(yè)。鼓勵學生對自己充滿自信后,教師可以教給學生作業(yè)布置的基本方法。讓他們明白作業(yè)中應該完成哪些內容來實現(xiàn)基礎的積累,應該完成哪些內容實現(xiàn)對課內知識的消化,應該完成哪些內容提高課外練筆的針對性,學生在布置作業(yè)時就不會漫無邊際。
其次,在布置作業(yè)及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引入監(jiān)督和競爭機制。筆者讓學生自己布置作業(yè),并獨立完成后,時常進行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檢查。既對學生有督促作用,讓學生養(yǎng)成習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又能將教師從繁雜的教學事務中解放出來。
經過幾個月的實踐,學生在獨立布置作業(yè)方面有了明顯的進步?,F(xiàn)在,我?guī)У慕虒W班,學生每天完成三百字的定量作業(yè),一點也不感到累,普遍認識到了作業(yè)是提升語文能力的一個平臺,能自覺地在作業(yè)中掌握知識。
(作者單位:四川華鎣市雙河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