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 然
作為“城市國家”的新加坡,向來以多元文化而著稱,它匯聚著現代與傳統(tǒng)的風格特色,融合著東方與西方的文化精粹。然而擁有75%以上華人的新加坡,其華文沃土卻不夠廣闊,華文詩歌文化也僅屬小眾。為何這么說呢?因為新加坡曾是英屬殖民地,在其獨立前的華文教育一直由民間組織承辦與維系著。在1965年建國之后,新加坡政府又秉承多元種族和多元文化的宗旨實行雙語教育,英文作為溝通多元種族的共用語言而大行其道,華文則慘遭冷落,如此便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華文文學與華文詩歌的發(fā)展。不過隨著同一時期經濟的騰飛,新加坡由殖民地商貿社會轉變?yōu)楣I(yè)社會的過程中,人們的生活環(huán)境、生活方式乃至價值觀念等發(fā)生了巨大變化,華文文化與華文詩歌得以穩(wěn)步推進。
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現實主義詩歌一直是新加坡詩歌的主流,充滿愛國激情,同時本土意識也逐漸成為主旋律,創(chuàng)作凸顯人文關懷等。六十年代期間,現代主義詩歌逐漸崛起,成為另一種詩歌流派。
到了七十年代,詩歌的創(chuàng)作開始轉向對鄉(xiāng)土、人生等充滿現實主義精神的人文關懷,新加坡詩壇出現占主流地位的現實主義。這種對文化鄉(xiāng)土的想象和對本土情懷的抒寫,融合著兩個精神高度,令人回味。
八十年代以來,人們的生活發(fā)生翻天覆地的巨變,生活安居樂業(yè),豐衣足食,多姿多彩,在這種多元化的文化生活格局之下,華文詩歌的創(chuàng)作開始趨于獨特性與審美性。
九十年代中后期的“現實主義”和“現代主義”逐漸合流,也使得來自不同成長背景的詩人們,帶著各自的詩學經驗及美學追求融入詩壇,共同挽救著衰落的華文文學。他們之間以開放的心態(tài)相互接納,取長補短,如此這些都共同促成了新加坡詩壇的多彩面貌。
進入二十一世紀后,新加坡華文文學也呈現出更多的唯美主義情調,充滿現實關懷。華文詩歌的創(chuàng)作也于日常生活中尋找詩意,感悟生命,追求詩歌的審美性,內涵也更為豐富。同時在本土與國際思潮的交錯沖擊下,形成古典與現代交織、色彩斑斕的南洋詩風。
從以下列出的十個新加坡華文文學團體的成立年份,我們可以一覽新加坡華文文學詩歌的發(fā)展進程。
1、首個成立的華文團體是1939年4月的詩歌組織“吼社”;
2、1959年5月新聲詩社創(chuàng)立;
3、1976年寫作人協會成立(1980年寫作人協會更名為新加坡作協);
4、1978年五月詩社成立;
5、1980年新加坡文藝研究會成立(1990年更名為新加坡文藝協會);
6、1990年錫山文藝中心成立;
7、1992年全球漢詩總會成立;
8、2011年1月15日,新加坡世華文學研創(chuàng)會正式成立;
9、2012年11月大士文藝促進會成立;
10、2013年7月書寫文學協會成立;
此后這幾年還有不少詩社如雨后春筍般冒出如新風詩社,南洋詩社,南洋詩會等。成立的這些華文文學團體,出版的文學刊物也兼顧詩歌欄目,它們和詩社一并見證著新加坡華文詩歌的發(fā)展進程,成為運送詩歌的血脈,為華文詩歌推波助瀾。
近兩年來,新加坡華文詩歌活動日益繁密,從去年年中五月詩社主辦的“南方吟”,到年末的“詩人有約—新中詩人詩歌朗誦會”;從今年四月由“新加坡推廣華文學習委員會寫作組”發(fā)起的“文學四月天”,再到九月剛結束的“第九屆東南亞華文詩人大會”,詩歌文化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主辦方在以詩樂朗誦,吟唱,攝影,舞蹈,乃至繪畫等多元藝術形式呈現詩歌內涵與魅力同時,也增添了詩人之間的相互交流和友好互動。
所謂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新加坡處于南洋熱帶島國,兼受中西文化的影響,其詩歌語言特色可謂獨具一格。那是一種混合東西方的、新加坡式的現代主義,兼具中華文化的新古典主義及多元文化主義。它既保留著過去與現在的融合,又能在特定時間坐標中找到屬于自己的當代性。
此外,新加坡華文詩歌的審美取向有著豐厚的內蘊,既有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與吸收,又有對現實、社會和人生的關懷,同時又不乏西方現代詩的技巧,體現著獨特的審美趣味。由“現代主義”到“現實關懷”,再到多元化中對庸常生活的觀照,展現了一道現代派詩歌發(fā)展的清晰軌跡。
新加坡華文詩歌的形式從動態(tài)上講精彩紛呈;從語言上講,精巧別致;從意象上講,栩栩如生;從韻律上講,活潑生動。這里有必要提一下,誕生于80年代的“新謠”,也有采用新加坡詩歌作為歌詞來配樂吟唱的。
綜上所述,新加坡華文詩歌主要充滿濃郁獨特的新加坡風格。詩歌切實地反映出司空見慣的新加坡社會現象,記載獅城生活的點點滴滴,熱帶雨林和海洋氣候的林林總總。鮮于引經據典或采用傳統(tǒng)的古典文學語言,而是通過直白、大眾的表述傳文達意,妙趣橫生,耐人尋味。
當今的世界風云變幻,現代化進程推進迅猛。處于資訊全球化的時代,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都在不斷地進步,新加坡華文詩歌在這樣的全球化語境下,應找到更好的立足點,發(fā)出屬于自己的聲音。
新加坡華文詩歌不僅應注重本土的環(huán)境書寫,更應兼顧國際大環(huán)境,與世界交融,與時代交融。對于來自中國或歐美的經典作品應以包容的態(tài)度接納與吸收,打造創(chuàng)意的源動力,激發(fā)其帶來的另類思考。
再有,處于多元文化的熏陶之下的新加坡華文詩歌,更應秉持獨特的審美情操,對現實、社會和人生等充滿終極人文關懷,孕育出更深沉的情感與智慧;在把握時代的脈搏的同時,開創(chuàng)別具一格的新加坡華文詩歌的新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