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語文教學來說,作文教學都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衡量語文教學質量,檢測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標尺。但是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作文已經出現了新的八股,俗稱“高考體”。長期的“高考體”作文的訓練,已經使我們的孩子失去了獨立思想的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的能力。何以這樣說呢?
一、高考體作文“作”掉的是孩子們的思考力
思考力是一個人的基本能力,也是寫作必備的首要的能力。任何寫作都是建立在思想認識的基礎之上,沒有思想、沒有認識,就沒有寫作活動。那么思想認識從哪里來,就是從實踐中來,從生活中來,從學生的內心深處來。是生活碰撞他們的心靈,在他們心靈飛濺起的思想的火花。如果我們正確引導,加以利用,讓我手寫我口,那么,學生的寫作能力一定會得到提高。
只要我們不拿許多條條框框限制學生,束縛學生的手腳,學生的寫作空間一定不會狹窄。我們常常抱怨學生生活狹窄,眼界不夠開闊。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每個人在不同的階段都會有不同的生活經歷,這種生活經歷都是他人生的寶貴財富,我們沒有必要說這種生活豐富那種生活單調。學生有學生的生活內容,有他們在這樣的生活中所產生的種種糾葛紛爭,有他們在這樣的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有他們帶著自己雖然稚嫩但不乏童真的眼光看到的生活的本真狀態(tài),我們沒有必要拿成人的認識、成人的生活世界來規(guī)范學生的認識。我們不能拿公共話語來擠占學生私人話語的空間。這種公共話語對學生私人話語空間的擠占,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束縛了學生的手腳。
因此,作文教學中,我們需要的是從學生的生活中尋找那些能夠激發(fā)他們靈感,能夠讓他們產生創(chuàng)作欲望的人和事,讓他們在看似平淡的生活現象背后發(fā)現那些寫作的素材,提高他們對自己生活的認識、反思,提升他們的精神境界,培育他們對生活的感受能力,從而從真正意義上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寫作必須要面對自己的生活,面對自己的思想認識,寫出具有獨特認識的東西,而不是離開生活,離開自己的認識,表達一種公共話語。而我們的寫作教學卻恰恰忽視了這一點。我們從功利化的角度來進行教學,只是從方法上、技巧上進行指導,卻不知道從學生的生活出發(fā),提高他們認識自己的生活、感受自己生活的能力。久而久之,學生的思想蒼白了,學生對生活的興趣沒有了。許多事情他們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人云亦云,步人后塵,作文中的貧血癥也就在所難免了。寫作,培養(yǎng)的不僅僅是學生的語言能力,更是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也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寫作。許多時候學生找不到寫作的題材,發(fā)現不了生活中的美的因素,并不是因為學生沒有掌握寫作的方法,而是對生活沒有認識。沒有認識,也就沒有那雙發(fā)現美的眼睛。
二、高考體作文“作”掉的是孩子們對語言的感悟能力
詞匯是在生活中逐步豐富起來的,是人們在對事物、對生活的認識中逐步豐富起來的。寫作是人們面對自己的生活,面對自己的內心世界的一種精神活動,豐富學生的語言礦藏,豐富學生的內心世界,提升學生的思維水平,必須要到生活中去鍛煉,砥礪。離開生活,離開實際,寫作就沒有了根,這是寫作的本質。就語言的學習和使用來說,語言是對事物的概括性的反映,語言能力的訓練應該是和學生對事物的認識和感受能力的訓練結合在一起的。離開了現實,脫離了識記,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也就是一句空話?,F實的事物就在那兒放著,面對這個事物,我們如何來有順序、有層次地表達出來,這既是對學生語言能力的一種訓練,也是對學生認識能力、感受能力、思維能力的訓練?,F實是我們的寫作教學離開具體事物,讓學生閉門造車,其結果是面對具體事物,學生常常患上失語癥。他們既不知道如何去觀察這個事物,也不知道如何去表現這個事物。學生寫作沒有思路,找不到題材,找不到表達方式,不知道從何下筆也就在所難免了。因此,寫作教學絕不是閉門造車,不是照貓畫虎,而是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思想實際,通過具體事物,讓學生進行觀察、認識,感悟、體驗,心靈上獲得與事物的默契,讓學生達到成竹在胸的境界,得之于心,形之于手,寫作能力才能真正培養(yǎng)起來。不能對事物了然于心,也就不能了然于手。而高考體作文恰恰忽視了學生的思想表達,忽視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展示。盡管看起來學生的作文文采飛揚,結構無懈可擊,但是,由于無論是飛揚的文采還是精巧的結構,都不是學生思維的結果,不是學生認識事物的結果,而是學生模仿套用的結果,我們很難在這文章中見出學生的個性,觸摸到學生的思想。離開模仿套用,離開拐杖,學生寸步難行??纯次覀兊拇髮W生,甚至研究生不會寫論文,不會做研究,不會寫一些基本的實用類文章,原因就是學生沒有基本的思想,不會從紛繁復雜的現象面前總結規(guī)律性的東西,一方面不知道如何去做研究,如何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另一方面,他們缺乏基本的表達素養(yǎng),離開模式不知道如何去表達。
三、高考體作文“作”掉的是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力
寫作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創(chuàng)造性既體現在對語言文字的創(chuàng)造性使用上,也體現在對社會人生的不同的思考與認識上。沒有創(chuàng)造性也就沒有真實意義上的寫作活動。因此,思考力的培養(yǎng)與鍛煉都是寫作教學的核心。就國外寫作教學來說,他們是非常重視學生思考力的培養(yǎng)的。他們一般都很重視進行一些研究性的寫作,其目的并不是為了進行研究,而是為了訓練學生的思想,鍛煉學生的思維。而應試作文只是從技巧上下功夫,從一些寫作模式上來訓練學生,雖然學生可以掌握一定的寫作套路,但是,由于急功近利,這樣的套路寫作既不需要學生思考生活,也不需要學生經營寫作的思路。整個寫作就在一種自動化、機械化的狀態(tài)中進行,學生很難從中獲得一種寫作的技能。一遇到實際的問題,他們就束手無策了。我們感慨我們語文教學效率低下,我們感慨現在的許多大學生甚至研究生不會寫作,不會表達,因為從小到大他們就沒有進行過這方面的訓練,他們都是套模式套大的。自然,他們面對現實的問題,面對實際的情況就感到無從下手了。其結果是教師在作文教學中不是讓學生去面對現實生活中的種種現象,不是去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而是訓練學生的套用模仿能力。學生的作文成績是提高了,但是,學生的寫作水平并沒有真正提高。過去,科舉考試催生了八股文,許多有才華的青年才俊,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鉆研八股文,其結果是產生了大量的酸儒,他們既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不能面向生活。當今,我們的高考作文也逐漸走向這個方向。
高考體作文是急功近利的產物。高考體作文是與我們教育的目標錯位的結果,也是社會的浮躁之風在作文教學中的具體體現。因此,我們的作文教學應該是指向生活的作文而不是為了應試的作文。指向生活的作文,必然會使學生深入到生活中,去觀察、去感受、去體驗、去認識。他們的思維能力,觀察生活、認識生活的能力必然會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強有力的鍛煉,他們使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也會在這個過程中得到加強。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根本是提高學生感受生活、認識生活的能力。
(王雪英 甘肅省山丹縣農場學校 73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