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第二實驗小學 張詠梅
關(guān)注“瞬時靈感”,激發(fā)言說欲望
——淺談低年級口語交際訓練的策略
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第二實驗小學 張詠梅
在教授一年級寫話課“我愛我的家人”時,一個學生困惑了許久都無法寫出一句完整的話,問其原因,他的回答卻給了我當頭棒喝:“因為我還沒想好怎么說??!”我現(xiàn)在不就是在強人所難嗎?打破了學生易碎的“思維蛋殼”不說,還硬把其拽進了缺乏特色的“模式困境”中。在聽其他老師的課時,我也發(fā)現(xiàn)常常在言語訓練中,學生在缺乏生命動力的言語表達——固定模式引導下言說,是那么空洞,無交流感,失去了發(fā)自心底的“欲望”。對一個學前兒童說:“你快說啊,說了就獎勵你一塊糖果!”我們往往會聽到熱情的話語從他們口中“蹦”出。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言語沖動也需要“糖果引誘法”,此處的糖果可以看作一個“靈感觸發(fā)器”——教師要做的是抓住孩子新奇的想法,并成功按響這個按鈕。
比如蘇教版一年級上冊《秋姑娘的信》,其實是一篇“想象之文”。對題目中的“信”就可進行豐富聯(lián)想,但不要忘了這是秋姑娘在寫信,首先要進入到秋天的懷抱。抓住這一亮點后,我先提問:你喜歡秋天的哪些東西?(隨意提問,答案繁多:小草,落葉,菊花,河流,天空……)緊接著追問:其他季節(jié)也有它們,它們有什么不一樣?學生立即想到應(yīng)該描述這些景物在秋季的特點,這就在無意中訓練了學生的短語搭配能力,同時打開了思維轉(zhuǎn)動的第一道關(guān)卡。
在講解課文過程中設(shè)計了一個“仿說環(huán)節(jié)”。首先以秋天的一些景物圖片在孩子內(nèi)心貼一張“秋的背景圖”,然后讓其進入思考空間——小組間的想象討論。緊接著,趁熱打鐵,根據(jù)“一封寫給……的信,……”的句式說一說,大家先后說出寫信給“勤勞的農(nóng)民伯伯”、“變黃的小草”、“樹上的鳥媽媽”等,連平時那個沉默寡言的小家伙都說了一句“一封寫給外星小朋友的信,問問他們那兒的秋天也是金黃的一片嗎?”這讓我心情澎湃:“你的信可以獲得‘最奇特的信’獎項!”之后,這個孩子還主動寫了三句更富有奇幻色彩的句子給我。
可見,抓住文本亮點,恰當引導,讓學生找到易于進行“思維開拓”的素材,言語表達就會變得“五光十色”,因為孩子此時的言語已經(jīng)漸漸有了一種“靈氣”!事實上,如一年級上冊《冰花》中的“它像……,像……”適合“想象句式”練說,一年級下冊《識字1》、《識字5》就可以進行“連詞成句”訓練,《鮮花和星星》不失為“小詩仿說”的好素材。
文本潛在的“亮點”看似不過一粒小小的沙子,一朵孤單的花兒,關(guān)鍵是如何讓學生“看到一粒沙中的世界,看到一朵野花中的天堂”——激發(fā)靈感,用言語的力量描繪腦中的絕妙場景。教師需要做的是在關(guān)注文本“亮點”的基礎(chǔ)上,引發(fā)孩子用天真的話語說出與此點有關(guān)的景、物、人,最后適當讓孩子模仿文本,用美詞潤色句子,在循序漸進中讓其進行了思維與實踐的“融合”訓練。
圖畫對低年級孩子的吸引力是相當大的,教師就可以進行一場精心設(shè)計——利用插畫,讓學生暢所欲言。我在上學期就讓孩子將自己最滿意的一幅畫帶到語文課堂中,然后給畫中的人物或者小動物配上“臺詞”,之后將臺詞串聯(lián),形成一個松散型小故事。進行了兩到三次訓練后,我再收集一些網(wǎng)上具有奇幻色彩的圖片,如坐著書本飛上天,小豬的耳朵變得和大象耳朵一樣大等,可以在短時間內(nèi)激起孩子大膽表達的激情。
接下去就要制定一個“完整故事描繪”的計劃。課標對低年級口語表達方面提到:“能較完整地講述小故事,能簡要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痹诜硼B(yǎng)型“故事會”之后,學生可以在寫話課中練習完整的故事創(chuàng)編。教師可以提出明確要求:開頭簡單合理,結(jié)尾吸引眼球。如一年級下冊口語交際《小蘋果樹請醫(yī)生》,我就著重指導孩子設(shè)計一個與眾不同的結(jié)尾——拋開大蘋果樹感謝啄木鳥的感謝的對話。我以“啄木鳥治病成功了,從此……”稍加引導,就有孩子說:“從此,啄木鳥就變得有名氣了,貓頭鷹、喜鵲都來拜他為師,學習捉害蟲呢!”可見此學生進行了“前后銜接”,充分利用了圖畫中的人物形象,整個故事瞬間“亮”了起來。
緊扣圖畫中的人物,從鐘情圖畫為出發(fā)點——追求流暢述說為過程——創(chuàng)編完整趣味故事,實際上是巧妙利用了“圖畫效應(yīng)”,激發(fā)了學生潛藏言語中的“妙趣靈感”,之后由淺入深地到達完整的看圖說話階段。
在低年級階段,說話訓練本就應(yīng)作為語文課堂的重點訓練之一?!读x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于低年級口語交際方面也提出:“……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與討論,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不難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孩子之所以無法將心中的妙點子完整地進行表達,在于其還未找到自己心中可以轉(zhuǎn)化為言語的“呼喊著的情感”,“漫無目的”的情況下是無法自由表達的。葉圣陶在《作文論》中也提出“沒有什么發(fā)生感興,就不感到必要與歡喜,就不用表達。勉強,是一種無聊又無益的事?!?/p>
唯有先緊緊抓住心中最富有活力的情感——瞬時靈感,讓其從口中“一躍而起”,孩子才可能妙語連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