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響水縣第一小學 李小娟
以興趣為基礎
——談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策略
江蘇省響水縣第一小學 李小娟
在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中,新課程改革進程也在不斷推進。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語文占據(jù)著重要地位,而語文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閱讀教學,這對小學生未來的閱讀基礎具有重要意義。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可以幫助學生拓展視野,同時積累知識。但是,許多學校并沒有重視閱讀教學,或是閱讀的時間非常少,甚至有的教師盲目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以至于學生對閱讀很難掌握,逐漸喪失了對閱讀的興趣。因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更需要教師采用多角度的、具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方式,培養(yǎng)小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本文分析培養(yǎng)小學生閱讀興趣的意義及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一些有效策略,望與廣大教師共同交流。
受到傳統(tǒng)教育的長期影響,有的教師還是以自我為中心開展課堂教學活動,這是許多學校的現(xiàn)狀。但是,激發(fā)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小學生的閱讀興趣,能夠讓小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動接受者,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必須認識到學生的作用,合理進行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引導工作,才能不斷地提升學生的積極性,以保證學生對知識產生興趣,完成整體的教學目標。
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使其更專注于知識的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好奇心,能夠讓學生自覺地學習和閱讀。通過教師的引導,能夠將小學語文知識與文本閱讀進行有效的對接,發(fā)揮興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積極作用,能夠讓學生對文章進行深入思考,并能夠在思考的過程中加深對語文閱讀的理解,不僅能讓學生體會閱讀、真正喜歡上閱讀,還能掌握更多的語文閱讀知識,擴展知識量,有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在小學階段的學生,許多教師都是以學習基礎知識為主,以完成教學目標為目的。但是,小學生具有自身的性格特點,在學習語文的初級階段,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閱讀教學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比較重要的一項學習內容,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才能夠有效促進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發(fā)揮學生的閱讀興趣,再加上教師的合理引導,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能夠學會主動閱讀,并能更深層次地體會閱讀的樂趣,進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現(xiàn)階段,閱讀教學的預期效果與現(xiàn)實中的教學效果存在一定的差距?,F(xiàn)在的網絡較為發(fā)達,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課件進行教學。筆者發(fā)現(xiàn),雖然精美的課件會吸引學生的好奇心,同時可能會增加一些對課文閱讀的興趣,但是,大部分的學生也會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課件上,而失去了很多的想象空間。例如,在學習《烏鴉喝水》時,烏鴉是怎么喝到瓶子里的水的?這是能夠吸引學生繼續(xù)閱讀的地方。但是,有的教師在制作課件時,采用漫畫、視頻的形式將課文表現(xiàn)出來,小學在看完之后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反而降低了繼續(xù)閱讀的興趣,也不會再去聯(lián)想“烏鴉是如何做到的”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縮小了學生的閱讀范圍,并不利于對小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
在大多數(shù)的小學中,其圖書館的硬件設施并不合格,許多學校雖然擁有圖書館,但是適合小學生閱讀的書籍較少,書籍種類單一,甚至有的學校并沒有圖書館或者閱讀室,無法給學生提供閱讀或者借閱的條件,對小學生的閱讀教育并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若是不重視圖書館的建立和管理,不能及時更新合適小學生閱讀的書籍,豐富閱讀種類,會直接導致小學生的閱讀量減少。另外,若是學校中并沒有圖書館,學校可利用城市的圖書資源等,以建立閱讀氛圍,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并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
我國首位諾貝爾文學家獲得者莫言,在其《用耳朵閱讀》中寫到他在年幼的歲月里并沒有很多機會閱讀書籍,于是常常溜出去聽鄰村的評書先生說故事,這些故事在其后來的寫作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也就是“用耳朵閱讀”的經歷。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活潑好動的天性,有很強的好奇心。教師可以結合小學生的這個特點,采用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來引發(fā)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例如,教師在講課前,可以講一個與課文有關的小故事來引起學生的注意,再引導學生從閱讀課文中找到答案。以《烏鴉喝水》為例,教師可以拿出瓶子裝好半瓶水,讓學生發(fā)揮想象:烏鴉是如何喝到水的?再引導學生展開閱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閱讀教學也要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才能夠讓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進行語文教學時,教師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如創(chuàng)設有趣的情境進行教學,讓閱讀更具有趣味性。例如,在學習《桂林山水》這一課時,有的學生可能沒有去過桂林,不能夠真正感受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感覺,這時候,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采用多媒體技術播放有關桂林山水的圖片和視頻,既能夠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又能通過情景教學增加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最終產生閱讀興趣。
一節(jié)課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除了要學習基礎知識以外,分給閱讀的時間少之又少。因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把握課外時間進行有效閱讀。教師可以根據(jù)小學生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等,推薦一些有益其身心發(fā)展的書籍,既能夠增長其閱讀興趣,還能夠積累知識。例如,在學習《草船借箭》時,可以在課外延伸閱讀《三國演義》,這樣學生不僅能夠更加了解時代背景,還會被書中的情節(jié)吸引,產生興趣。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接受不同領域、流派的書籍,在閱讀中感受世界的多樣性。另外,還可以舉辦多樣化的課外活動,如詩詞比賽、朗讀比賽等,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總之,小學階段的學生是培養(yǎng)其個性發(fā)展,打好基礎的重要時期,要培養(yǎng)其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就應該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采用適當?shù)慕虒W方式創(chuàng)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讓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閱讀中,提高閱讀能力,從而增長語文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