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qū)逸夫小學 盧普蘭
在字詞糾錯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qū)逸夫小學 盧普蘭
字詞是文章最基本的表現(xiàn)形式,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識字教學成為最重要的教學內容。將一個字正確書寫出來,對學生的語感、相應的學習方法,還有研讀語文的習慣等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較為重要的。因此我覺得,保證不寫錯別字就是我們最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時,我就學生書寫方面注入了大量心血,讓學生能夠從小養(yǎng)成正確書寫的習慣,這為學生養(yǎng)成核心素養(yǎng)奠定了相應的基礎。接下來就談一下在教學過程中總結糾正錯別字的教學方法。
我們將出現(xiàn)頻率比較高的列舉出來:“加、家、佳、嘉”“點、典、碘”“業(yè)、液、葉、頁、燁、曳”“員、源、元、園、媛、原、袁、圓、緣、援”“坐、座、做、作”“像、象、向、項、巷、橡”“絨、容、融、溶、榮、蓉、冗、茸”“義、易、億、憶、藝、亦、益、異、譯、逸、抑、毅、翼、壹、裔、溢、役、驛、意”“謝、械、瀉、卸、屑、懈”“書、輸、舒、叔、疏、淑、殊、抒、梳”等。通常情況下,學生對讀不懂的古文,用同音字或者是用音近字來代替的情況也較多,如“白云深(生)處有人家”等。
比如“請、情、睛、晴、清、蜻”“想、箱、湘、葙”“維、唯、帷”“級、藝、億、憶”“亭、停、婷”“會、繪”“錦、棉、綿”這些字的混用。
出頭和不出頭的情況,如“牛”和“午”;還有相應的多數少橫情況,如“睛”和“晴”;多半少半情況,如“山”和“出”;多橫少橫情況,如“業(yè)”和“亞”。再如“楊”和“揚”,很多孩子都會混用,還有大家比較熟悉的“馳”和“弛”,很多孩子在書寫過程中對這兩個字都無法分清楚。另外還有“戀”和“巒”,記得之前在《山河戀·美人無淚》那部電視劇比較火爆的時候,經常就聽見她們在學校談論說那部電視劇好看,我也就順水推舟說:“既然你們覺得這部電視劇好看,那你們就以這部電視劇的名字為題,寫篇觀后感吧!”她們很愉快地答應了。但寫完之后,經檢查,很多學生把《山河戀·美人無淚》寫成《山河巒·美人無淚》,所以這些細節(jié)需要學生引起高度重視。在這篇文章的寫作中,學生最明顯的錯誤就是愛把“戀”寫成“巒”,不仔細看,這兩個字確實像,但只要仔細一看,就發(fā)現(xiàn)有很大的區(qū)別。所以教師應該在這方面加強對小學生的培養(yǎng),畢竟習慣本就應該從小培養(yǎng),不然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就會成為阻礙。當然,除這兩個字較為特別之外,還有很多都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比如“酒”和“灑”、“竟”和“競”,這些也是學生只要一忙就容易搞混淆的字。對此,我
們要在教學中有效地落實。
很多同音字其實就是形聲字。我在教學中就跟學生們說:對于這種情形,你們要使用形旁表意的方式來解讀字體含義。就比如“訪、仿、紡”的區(qū)別:“訪”字的部首就是言字旁,那它就應該和語言有一定的聯(lián)系。依據在字典中“探視游覽”的意思,其相應的詞語就可以組“拜訪、訪問、尋訪”;依據“查訪探索”的意思,就可以組“明察暗訪、采訪、尋訪”這些詞。而“仿”字在字典中的意思就是“依樣畫葫蘆、類似”,依據此意,可以組“模仿、仿佛、效仿”等。而“紡”則是絞絲旁,那就一定和棉麻絲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就只能組“紡織、紡綢、紡紗、紡線”等相應的詞語。除此之外,再比如“請、情、睛、晴、清、蜻”:“請”的旁邊是言字旁,就說明這個字一定和語言有關,那么就可以將其組為“請說、請問、請講”等;“情”字旁邊是豎心旁,就說明其一定和性情有關,那么就可以組“情懷、感情、情愫”等;“睛”字旁邊是眼目旁,那么就說明其一定是和視覺有關聯(lián),就可以組“定睛、眼睛、目不轉睛”等;而“晴”字的旁邊是日字旁,那么就一定和天氣有很大的關系,就可以組“晴朗、天晴、晴空萬里”等;“清”字旁邊是三點水,那一定說明其具有清明的意思,就可以組“清明、清楚、清晰”等;而“蜻”是蟲字旁,那就一定和蚊蟲有關系,就可以將其組為“蜻蜓”。經常使用這樣的方法引導學生,隨著時間的積累,學生自然就會形成分辨字義的意識。
就古詩中出現(xiàn)的錯別字現(xiàn)象,學生應該對文體進行理解掌握,要對作者的寫作意向進行思考描繪,在腦海中形成相應的意向思維,這有助于學生對文字的理解運用。比如之前提到的“白云深(生)處有人家”,意思是在白云飄浮的地方有幾戶人家,“深”是漂浮的意思,但“生”卻不是。將其中的意思向學生解釋清楚后,學生也就能明白了。
(1)針對簡單易錯的字體,要將文字轉化成口訣來幫助學生掌握。就比如在辨別“睛”和“晴”的時候,我就跟學生這樣說:一目為睛,一日為晴,所以眼目旁的就是“睛”,日字旁的就是“晴”。
(2)針對筆畫繁復的字體,明確字體才能幫助學生記憶。比如“龖、齉”,這兩個字很難拆分,將字體經過拆分后,更便于學生記憶。就比如“龖”字,它是由兩龍兩飛組成的,將其進行拆分后,學生就能很快記住。
(3)掌握好的規(guī)律方法也是比較重要的。如很多人說只要跟“口”有關的字,都跟人的感官功能有聯(lián)系,就比如“喵、哈、呵、嘿”,這些都跟人的嘴巴發(fā)聲有聯(lián)系。這樣從淺顯的字面意思來解釋,更容易讓學生掌握。
拿“虐”來說,很多學生在書寫的過程中,總是習慣性地把下面的“巾”的方向寫反,就導致其成為錯字。我就經常跟學生解釋:這個字能夠使用意會的方法進行記憶。在這之前呈現(xiàn)老虎圖畫,中間存在的就是老虎的爪子,再下面就是一個人,說的就是如果人犯錯,就會被老虎吃掉,這就是“虐”字本身的含義。后來老虎的爪子就成了“巾”字,下面的人也消失不見。我說老虎的爪子都是向外面翻的,這樣一說,學生們就將“巾”朝里寫的錯誤改正了??傮w來說,采取有效的措施糾正學生的錯字,對學生的語文成績提高有很大幫助。
要想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就必須要將基礎打扎實。俗話說得好:熟能生巧。只有經過反復書寫,文字才能在學生的腦海中打下烙印。文章通過列舉實例的方法,對小學語文學習中的字詞糾錯進行相應論證,希望能夠給同行提供經驗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