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響水縣響水鎮(zhèn)中心小學 張海燕
如何有效引導小學生與文本對話
江蘇省響水縣響水鎮(zhèn)中心小學 張海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在這些對話之中,最關鍵的是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它是其他對話的根本。反思我們的語文課堂,很多語文老師特別重視朗讀的訓練,并且一節(jié)課會有各種不同形式的朗讀,課堂上書聲朗朗,熱熱鬧鬧。讀過書以后就開始支離破碎地分析所謂的重點句子、重點詞語,修辭方法。這種模式下的課堂教學,學生真的讀懂課文了嗎?真正走進文本了嗎?我覺得孩子們大多在泛泛而讀,沒有真正走進文本跟作者進行交流,沒有獲得語言智慧和寫作技能,經常這樣上課,學生的閱讀能力得不到提高,也就很難提高寫作能力了。我覺得朗讀固然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方法,但是如何指導朗讀才是有效的呢?這是值得我們深思和探討的問題。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如何為學生搭建一個平臺,讓他們跟文本對話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際,將生活與語文教學聯(lián)系起來,將語文教學滲透到生活中。例如,在教學葉圣陶的《荷花》一課時,我在課前布置給學生一個作業(yè):讓他們做一個“小小調查員”,通過瀏覽網頁、查閱資料、實地調查、詢問別人等各種方法,了解荷花有多少種類,有哪些生長特點,在什么季節(jié)開放,有什么用處等等,讓他們在課前就對荷花的生長有個初步的了解,這樣就為他們架起了生活和文本之間的橋梁。在教學《荷花》的過程中,我還結合文中作者的想象,也讓孩子們展開想象,引導他們利用原有的知識想象一下:“我變成荷花以后,還會有哪些小動物過來,跟我交流什么?”學生的
想象力可豐富了,生活中的很多場景在他們的腦中“放電影”,并且能運用課文中的句式,說出不同的小動物跟我交流不一樣的信息。在這個過程中,我又給予了適當?shù)狞c撥,幫助學生運用不同的語言,使他們的語言更加規(guī)范,同時也更加提高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進行了語言實踐,經常進行這樣的訓練,他們都能靈活地運用語言文字了,何愁他們的作文水平不會提高呢?
我們蘇教版入選的課文大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作者不僅注重了用詞的準確傳神,而且很形象,還蘊含著豐富的內容。我們如果不去引導學生用心揣摩這一篇篇好文章,就太可惜了。我們不僅要引導學生體會課文的書面意思,還要體會作者蘊含的言外之意,我們要通過各種方法讓學生咬文嚼字。比如教學蘇教版五年級教材《埃及的金字塔》一課時,我特別引導學生品味文中的關鍵詞語和重點語句,讓他們和語言文字進行“親密接觸”。例如,我在引導學生理解“如此宏偉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樣建造起來的呢?”時,問學生:“‘宏偉’、‘精巧’是什么意思呢?金字塔‘宏偉’在哪里呢?又有什么‘精巧’呢?”這樣就不知不覺地把學生帶入到文本之中了,趁熱打鐵,我讓他們在書上做批注,用“—”畫出描寫表現(xiàn)“宏偉”的句子,用“~”畫出表現(xiàn)“精巧”的句子,從而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深深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在品味語言的時候,我抓住關鍵詞語,跟學生進一步細讀課文,讓他們與文本之間進行真正的對話。例如,“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當于40層高的摩天大廈。繞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薄斑@些石塊磨得很平整,石塊與石塊之間砌合得很緊密,幾千年過去了,這些石塊的接縫處連鋒利的刀片都插不進去?!蓖ㄟ^這些語句,讓學生反復品讀,讓學生從中體會無數(shù)勞動人民在修建金字塔的過程中付出的艱辛勞動,從而體會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勤勞。在品析了語句之后,我啟發(fā)學生想象:“透過這一塊一塊厚厚的石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此時此刻,你又想到了什么?”通過這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學生跟文本進行互動,從而引起他們情感的共鳴,學生讀課文都讀得有聲有色了。
留白一詞指書畫藝術創(chuàng)作中,為使整個作品畫面、章法更為協(xié)調精美而有意留下相應的空白,留有想象的空間。我們的教材中也會運用留白,這就需要我們通過啟發(fā),讓生活中的場景在學生頭腦中得以再現(xiàn),并且能用文中的情境進行依托,展開想象。記得筆者在教學六年級課文《三根蠟燭》一課時,抓住“少校瞧了瞧這位可愛的小姑娘,說:‘當然可以。我家也有一個你這么大的小女兒?!边@一句話,讓學生進行思考:少校家里的小女兒長得是什么樣子呢?聽說他的爸爸要出去參加戰(zhàn)爭,他會跟他的爸爸說什么呢?他的女兒會用什么方式表達對他父親的思念呢?學生揣摩人物的內心世界,自然地走入文本。這樣,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就應運而生了。
總之,正如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的:“語文老師是引導學生看書、讀書的。”對話不是一種簡單的教師問、學生答,也不是簡單的看書吸收,而是一種教學理念,一種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多維的、平等的、互動式的思想碰撞、心靈溝通、見解交流、認識啟迪的教學形式。所以,我們要做好“對話”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把文本介紹給學生,促使學生直接面對文本,同文本的作者直接對話。只有這樣,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的目標才能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