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
[摘要]美國作家海明威對文學創(chuàng)作有著自己的原則,其核心就是追求真實。他認為,真實的作品才具有可讀性,真實的作品才能使讀者有持續(xù)地閱讀的興趣。而作家正是要結合自已的體驗,經過合理的虛構,向讀者傳達真實的情感,這樣都能進行可持續(xù)地創(chuàng)作。
[關鍵詞]可持續(xù)創(chuàng)作 海明威 真實 作家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20-0098-02
美國作家海明威雖然去世已經半個世紀了,但對他的研究一直經久不衰。無論是他的“冰山”法則、“硬漢”精神乃至死亡情節(jié),都是專家學者探索的對象。近來,文學界內又掀起了對其生態(tài)觀念及可持續(xù)發(fā)展觀的研究熱潮,筆者也順應潮流,探一探他的可持續(xù)創(chuàng)作原則。
一、海明威的創(chuàng)作原則
作家在進行創(chuàng)作時,其具體的創(chuàng)作過程千差萬別,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也會各有特色,但有一點是共同的,他們總是懷揣一定的創(chuàng)作原則,并以此作為自己的創(chuàng)作方向。所謂創(chuàng)作原則,即作家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中處理創(chuàng)作與現(xiàn)實的關系時所依照和遵循的審美規(guī)范。[1]有些作家以高度的概括性作為自己的創(chuàng)作原則,用非常簡略的語言傳達豐富雋永的含義;有些作家則將自己豐富的想象力注入到作品中,突破時空的限制,刻畫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場景或情感。而仔細研讀海明威的作品,不難發(fā)現(xiàn),他最主要的創(chuàng)作原則就是追求真實。盡管海明威并沒有發(fā)表過系統(tǒng)的文學理念著作,但從他的小說、書信、傳記等作品中可以看出,海明威非常推崇真實,只要談到文學創(chuàng)作,必然會提到真實。毫不夸張地說,真實正是海明威可持續(xù)創(chuàng)作理論的核心。
事實上,西方文學歷來推崇真實。法國作家巴爾扎克認為,文學所描繪出來的藝術世界必須“使每個人看了它們,都認為是真實的?!蹦瓷t堅持認為作家應以樸素的真實來感動人心,他們所使用的事實應該具有一種不可否認的永恒的真實性。[2]俄羅斯作家果戈里則也坦承,“我創(chuàng)造的人物形象是根據綜合,而不是根據想象的。我綜合包括的事物越多,我的創(chuàng)作就越真實?!笨梢?,在西方文學家們的觀念里,文學的生命力就在于真實。離開了真實,文學就失去了依托,只會顯得荒誕,令人生厭,也失去了對社會的現(xiàn)實意義。因此,作家在創(chuàng)作時,都會重視并遵循真實這一原則,對此海明威也有著自己的認識。
在海明威看來,真實是判斷一部作品是否是好作品的重要依據。他認為,只有真實的作品,作者才會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也只有真實的作品才會使讀者產生持續(xù)讀下去的欲望。真實的作品才會煥發(fā)出持續(xù)的生命力,才算得上真正的好作品,也才能進行持續(xù)性的創(chuàng)作。
二、力行真實
(一)真實的作品
海明威一直堅持認為,真實是所有好作品的基本特征之一?!耙磺泻脮谶@一點上都是共同的:它們比實際可能發(fā)生的生活更加真實,在你讀完以后,你會產生這樣一種感覺,覺得書中的一切都是你親身經歷的事,從此以后,這一切——好事和壞事、狂喜、悔恨和憂傷、人物和地點以及天氣情況——都屬于你了?!盵3]21顯然,海明威認為真實的作品能夠讓讀者身臨其境,體驗在現(xiàn)實世界中沒有或者無法體驗的一切,從而彌補或者豐富人生經驗,獲得更多的知識和信息。因此,真實的作品就像教科書一樣,讀者讀完一本真實的作品就如同跟著學識淵博的大家上了形象生動的一課,且大家講解準確細致,令讀者印象深刻,受益匪淺。因此,一部真實的作品不僅能給讀者提供精神與心智上的享受與教益,而且“每一部寫得真實的小說都為知識總和的積累貢獻出了一份力量,讓后來的作家去受用?!盵3]3
另一方面,作品只有具有真實性,才能讓讀者在心理上產生認同感,才能使讀者有繼續(xù)讀下去甚至一讀再讀的熱情。也就是說,真實的作品都會煥發(fā)出永恒的吸引力,吸引著讀者的閱讀欲望。相反,如果作品寫得不夠真實,就失去了持續(xù)的可讀性。因為虛假的作品無法打動讀者,讀者淺嘗輒止甚至隨手扔去。也有些不夠真實的作品,一問世時可能憑借某些原因暫時吸引了讀者的注意力,但因其不夠真實,終究會泄漏底細,仍然無法讓讀者持續(xù)地讀下去。這樣的作品在海明威看來,就如同一出新戲,剛出現(xiàn)時叫人振奮,可是隔了幾年重新再讀時,卻發(fā)現(xiàn)它們死氣沉沉,令人失望,好像是在倉庫中碰巧見到的當年曾用過的舞臺布景。[3]17真正的好戲當然會永遠精彩,但是舞臺布景卻容易褪色,不再鮮亮。因此,真實的作品永遠能夠吸引讀者,而虛假的作品就如同愛撒謊的人,可能一開始具有很強的迷惑性,容易使人產生好感,但是一旦深交,其真面目很快就會被識破,從此再無人愿意與其交往。不真實的作品可能剛開始能夠吸引讀者,但是這種吸引力并不能持續(xù)長久。
海明威在評論約翰·多斯·巴勃斯的《三個士兵》時,就認為作品中的對話聽起來不真實,實際戰(zhàn)斗也寫得完全不可信。[4]87顯然,海明威已經把真實當作衡量一切好作品的標準。列夫·托爾斯泰是海明威最欽佩的作家,他尤其喜歡托爾斯泰的《戰(zhàn)爭與和平》,因為他認為這本書描寫非常真實,會“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尤其是其中對戰(zhàn)爭和戰(zhàn)役場面的描寫都可以“獨立成篇”,具有“真實性和磅薄氣勢”。對此,他說:“我愛《戰(zhàn)爭與和平》,是愛它對戰(zhàn)爭和人的絕妙的、深刻的、真實的描寫,但我從來沒有相信過這位偉大的伯爵的議論……他那沉悶的、救世主的思想并不見得比那些福音傳教士們和歷史教授高明,我從他那里得出一條教訓:千萬不能篤信自己的大寫思想,而要盡可能寫得真實、坦率、客觀和樸素。”[5]在海明威眼中,真實的作品才不辜負讀者的期待,才值得人們一再去研讀,而他所喜愛與推崇的也都是他認為寫得真實的作品。
(二)真實地創(chuàng)作
既然真實的作品才是好作品,因此海明威認為在創(chuàng)作時,作家應當力求真實:“作家應當像上帝的教士一樣,要非常正直,非常誠實。他要么誠實,要么不誠實,像女人一樣,要么貞節(jié)要么不貞節(jié),寫過一部不誠實的作品,以后就再也誠實不起來了?!盵3]15一旦作家背離了誠實這一原則,在某些作品中不真實,那么他的作品就失去了可讀性,也失去了生命力。而一旦作家被認定為作品缺乏生命力,他未來的作品就會無人問津,當然這個作家也就無法再進行持續(xù)的創(chuàng)作了。
當然,海明威強調的真實并非是生活真實,而是藝術真實。他從自己的創(chuàng)作經驗出發(fā),提出文學作品的真實并非是要把生活原樣照搬進作品,并不是寫小偷就一定要親身去偷竊,寫強盜就必然要親自去搶劫,而是需要作家將其本身的生活原料進行“過濾”和加工:“作家寫小說應當塑造活的人物:人物,不是角色。角色是模仿”[3]2。確切地說,作家在創(chuàng)作時既不能生搬硬套現(xiàn)實的生活狀態(tài),也不能離開現(xiàn)實憑空捏造,而是要求作家根據現(xiàn)實生活,經過自己的認識、理解和提煉,再運用各種文學創(chuàng)作手法將其再現(xiàn)出來。因此,海明威認為小說中的人物不是靠技巧編造出來的角色,而應該是出自作者自己經過消化了的經驗,出自創(chuàng)作者的知識、頭腦和內心,源于創(chuàng)作者身邊的一切。[3]3換言之,進行真實地創(chuàng)作并非是只寫完全真實地發(fā)生過的事,而是要作家以生活真實為基礎,加入自己的認識和感受,進行虛構真實,而且因為虛構的真實中凝聚了作家的理解和領悟,去除了一些紛繁無關的細節(jié),反而會比實際的真實更讓讀者覺得真實。而且,作品的好壞程度與其真實程度成正比,而作品的真實程度則與作家的生活知識積累及他的敏悟力成正比。有著豐富生活知識積累和高強領悟力的作家,即使在創(chuàng)作時進行虛構,也會使作品跟真實一樣。[6]
在海明威的頭腦中,作家的工作就是告訴人們真理,因此作家忠于真理的標準應當達到如下高度:他根據自己經驗創(chuàng)造出來的作品要比任何實際事物更加真實。因為實際事物可能被有些人觀察得很糟糕,但是優(yōu)秀作家的則會進行細致詳盡的觀察,因此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他有時間,有活動的天地,可以寫得絕對真實。[3]15真正的作家在創(chuàng)作時,因為擺脫了時空的限制,可以突出讀者因為自身的局限本來無法體會到的情感,也可以弱化不必要的一些細節(jié),因此其作品應當比真實的生活顯得更為真實。但是,生活中因條件所限,作家在短時間之內可能無法做到完全真實地創(chuàng)作,比如戰(zhàn)爭,則作家寧可回避這些主題或者暫停創(chuàng)作,也不能背棄真實這個原則。海明威堅信,在戰(zhàn)爭期間,如果作家發(fā)表真實的作品會損害國家的利益,那么作家應當在完成創(chuàng)作之后暫不發(fā)表。如果他不發(fā)表作品無法維持生活,作家可以暫時改行干些別的工作,但是,作家絕對不能寫不真實的作品,否則作家的創(chuàng)作之路就到了盡頭。因為作家的責任是告訴人們真實,而這個作家如果說了假話,在戰(zhàn)爭結束、一切生活恢復正常之后,讀者們都不會愿意再讀他的作品。[3]15-16很顯然,海明威認為離開了真實,作家的有效創(chuàng)作就無法持續(xù),即使是短暫的放棄也不行。
海明威不僅提倡真實地創(chuàng)作,而且他的一生都在身體力行這個原則。他的作品大多以戰(zhàn)爭、漁獵、斗牛、愛情等為主題,無論是哪種主題,海明威都不是坐在家里憑空想像的,而是切身參與過甚至狂熱愛好著。有過真實的體驗之后,海明威把那些真實的感受灌輸到作品中,無論是幸福、堅忍還是恐懼、刺激,都能使作者真實地感受到。對于海明威而言,真實地創(chuàng)作甚至超越了他的“冰山法則”。他在一次與記者談自己的創(chuàng)作時,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如果一個作家對他寫的東西心里有數,那么他可以省略他知道的東西。讀者呢,只要作者寫得真實,會強烈感覺到他所省略的地方。”但是,“如果作者省略的部分是你不了解的東西,那么,小說里面就有破綻了。”[7]可見,他認為作家的創(chuàng)作首先要做到真實,然后才能追究簡練精悍。只要作家寫得真實,即使被他省略的部分,作者也能順著作品去推測和領會。
真實地創(chuàng)作就能賦予作品無限的生命力,這也正是海明威一直在努力的方向。對此,他在《老人與?!分袨樽约旱膭?chuàng)作原則做過這樣的總結:“我試圖塑造一位真正的老人、一個真正的孩子、一片真正的海、一條真正的魚和真正的鯊魚。如果我能將他們塑造得十分出色和真實,他們將意味許多東西?!盵4]285正因為他將《老人與海》寫得絕對真實,才能使讀者感受到這部作品的魅力,也才使這部作品獲得文學界的認可并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也正因為海明威將“真實”二字凝聚在其作品中,才使得他的作品沒有時代局限,至今依然是專家學者研究的熱點,而且隨著時代的變遷,讀者們能從中讀出更多的韻味。
綜上所述,可持續(xù)的創(chuàng)作觀在海明威的作品中已有所表現(xiàn)。盡管這種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理念并沒有得到明確的闡述,甚至可能海明威自己都未能清晰地認識,然而正是這種萌芽狀態(tài)的理念促使海明威的作品顯得如此地深沉和真實。正如海明威所言,“只要作者寫得真實,會強烈地感覺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經寫出來似的?!盵3]4海明威所有的真實理念,都在等待著更多的讀者去做更深更廣的發(fā)掘,包括他的可持續(xù)創(chuàng)作觀。
【參考文獻】
[1]楊立元.直面人生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與直率 真實的寫實風格的完美融合——論新現(xiàn)實主義小說的創(chuàng)作原則[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04(04):28-31.
[2](法)莫泊桑(著),田保榮(譯).小說[J].小說評論,l997(05):
75-82.
[3]海明威.海明威談創(chuàng)作[M].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85.
[4]董衡巽.海明威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8:295.
[5]趙之昂.海明威文學思想中真實的二重性[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2000(03):72-75.
[6]杰弗里·邁耶斯.海明威傳[M].北京:中國卓越出版公司,1990:269.
[7]崔道怡.“冰山”理論:對話與潛對話[M].北京:北京工人出版社,1986:85.
責任編輯:楊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