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志坤李攻明
摘要:當前我國高等學校思想政治輔導員的工作具有壓力大、事務繁瑣、程序復雜等職業(yè)特點。從學生教育、課堂教學與學術科研、分管工作等方面對高校輔導員角色的轉變與認同進行系統(tǒng)分析,有助于高教從業(yè)者,尤其是輔導員更好地適應高等教育新形勢和新常態(tài)對輔導員工作提出的要求。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角色;轉變;認同
高校輔導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核心、骨干力量,其工作具有壓力大、事務繁瑣、程序復雜等特點。這就要求輔導員要以動態(tài)、發(fā)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工作,要在職業(yè)生涯中逐步完成對自身職業(yè)角色的轉變和認同。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以理想信念不斷完善輔導員的職業(yè)道德建設。
一、學生教育——從管理者到服務者
當前,生硬、機械的管理者身份已經不再適合高等學校學生教育工作的實際,同時也不容易被學生理解和接受。因而高校輔導員以提高針對性和實效性為抓手,努力完成從管理者到服務者的角色轉變。
(一)學業(yè)成績方面
一般情況下,從大二下學期開始,尤其在專業(yè)課程陸續(xù)開設之后,本科學生在學習能力、方法和習慣上存在差異性,因而在工作中要突出重點班級和重點人群,因班而異、因人而異地通過重開自習、學習小組幫扶、學情自我分析等形式實現學業(yè)服務的精細化。只有以服務者的姿態(tài)低調介入學生的學業(yè)成績管理,才能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才能保證無一人因學業(yè)問題出現學籍異動,不及格率和學業(yè)預警率保持在較低水平,英語四、六級、計算機省二級、國家二級等等級考試通過率高。
(二)日常生活方面
作為學生在校期間的監(jiān)護人,輔導員的角色轉變還體現在對家長身份的認同上。在生活中輔導員要努力像家長一樣,從細微處關心、照料學生。針對學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和細微心態(tài)變化,輔導員必須做到“四個及時”:及時發(fā)現、及時到場、及時干預、及時解決。通過談心、短信、微信、QQ等手段,時刻關注學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珍惜學生每一次開口傾訴心聲,珍惜每一份信任,疏導學生心理產生的細微變化。
對輔導員來說,手機24小時不能關機是基本要求,處理突發(fā)事件是常態(tài)。正是每一次的陪伴與照料,鑄成了高校輔導員的果敢與擔當,正是每一次的撫慰與關心,增進了輔導員與學生之間家人般的情感。
(三)課外活動方面
在指導學生參加課外活動方面,輔導員服務意識的最好體現就是參與度;是以朋友身份融入活動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尊重學生的首創(chuàng)精神;是通過一次次討論、演練、修改后取得成功后的成就感。
通過以朋友的身份參與到課外活動和學課競賽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在拉近輔導員與學生之間距離的同時,也使得指導效果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最大限度地提升團隊成員的組織協(xié)調、人際交往、語言表達、邏輯思維等方面的能力,充分發(fā)揮了細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育人功能。
二、課堂教學與學術科研——從授業(yè)者到傳道者
在目前各高校的教學體系中,輔導員及其講授課程的地位并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一般情況下。輔導員會擔任《形勢與政策》、《就業(yè)指導》、《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等課程的教學工作。雖然不是主干課,核心課,但是輔導員在課堂教學中必須努力讓自己從知識、技巧的講述者向思維模式、思想意識的引導者轉變,實現從授業(yè)者向傳道者的蛻變。
在教學過程中,輔導員要從豐富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完善課程考核考評方法三個方面下功夫,有意識地以時事熱點問題作為切入點,調動同學們的學習興趣;通過人文社會學科思維方法的傳授,改善理工科學生的思維缺陷;在每個專題的教學中都額外開設諸如“中國電影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恐怖襲擊的應對和防范”、“大學生電子商務創(chuàng)業(yè)一般流程和常見誤區(qū)”等一系列知識拓展版塊,開拓思想政治教育和就業(yè)指導的全新途徑。
在學術科研方面,輔導員要積極主動地撰寫論文、參與科研項目。學術科研成果力求站在理論高度重新審視實踐經驗,在歸納總結的基礎上進行提煉升華,為后續(xù)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三、 資助工作——從執(zhí)行者到施助者
資助工作是高校學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從獎助學金的評定到審核再到發(fā)放,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必須要求精準,這種精準不僅是技術層面的,同時也是精神層面的,輔導員只有實現從執(zhí)行者到施助者身份的轉變和認同,才能真正做到資助工作的三個精準。
(一) 精準識別
1、民主評議小組職責延伸。在困難認定之前對小組成員進行培訓和教育,要求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牢記自己的職責,對參加困難認定同學的家庭情況以及在校期間的消費情況做到心中有數。
2、推行基于“家庭經濟情況+在校消費情況”的困難生認定方法。制定困難認定后的跟蹤考察制度,通過假期家訪、調查問卷等形式對經濟困難學生特別是受資助學生的經濟和消費情況進行考察,確保困難學生甄別工作的準確性。
(二)精準獎助
1、在獎助學金發(fā)放過程中要采取問卷調查、座談會等形式了解是否存在違規(guī)違紀情況,一經發(fā)現,絕不姑息,嚴肅處理。
3、深入開展資助育人工作,培養(yǎng)受助學生的感恩意識和誠信觀念,推動資助工作由“輸血型”向“造血型”轉變。
(三)關于精準管理
1、資助檔案以學年為單位,下分“民主評議原始材料”、“公示材料”、“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申請表”、“國家助學金申請表”等類,方便檔案的查找和整理。
2、定期對檔案進行審查和整理,學年內每一環(huán)節(jié)工作完成后及時對相關材料進行歸檔,學年資助工作完成后,對各類材料進行審核整理。確保重要原始材料,無遺失,無差錯。
[參考文獻]
[1]鄭永廷,曾萍.當代大學生的成長需要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實現.[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12).
[2]曲建武,吳云志.高校輔導員素質與能力建設問題研究綜述.[J].高校理論戰(zhàn)線,2006,(4).
[3]毛建平.論高校輔導員的發(fā)展史與職業(yè)化研究.[J].黨史博采(理論),2009,(6).
(作者單位:1淮南聯合大學醫(yī)學院, 2安徽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安徽 淮南 23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