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妍
《西廂記》主題在流變過程中變化的原因
張妍
從唐元稹《鶯鶯傳》作者稱贊張生拋棄鶯鶯的行為到宋代詞人們對鶯鶯的同情,張生的不滿。再到金《董西廂》對青年男女執(zhí)著追求愛情的贊美,向封建制度的宣戰(zhàn)。最后到元《王西廂》描繪了“愿普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的主題?!段鲙洝奉}材的作品在流變中主題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除了客觀因素外還受主觀因素的影響,本文旨在對此原因進行深入探討。
西廂記 主題 流變
《西廂記》是中國古典戲曲的典范作品,是元雜劇的“壓卷”之作,對中國文學史和戲劇史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西廂記》的情節(jié)來源于元稹的《鶯鶯傳》(又名《會真?zhèn)鳌罚?,敘寫了張生愛戀鶯鶯最后又負心拋棄她的故事。作者非但不譴責張生反而稱贊他的“始亂之,終棄之”為“善補過”,并宣揚美貌的女人都是“尤物”,這種論調(diào)受到后人的非議。直至《董西廂》,故事的主題發(fā)生了根本變化:從維護封建的夫權一變而為贊美青年男女對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對封建制度進行了宣戰(zhàn)。到最后的《王西廂》,崔張二人在婢女紅娘的幫助下沖破封建禮教的禁錮私下結(jié)合,更是表達了對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滿和反抗,以及對美好愛情的向往追求,描繪了“愿普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的主題。從最初的《鶯鶯傳》到最后的《王西廂》,作品的主題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本文旨在對其在流變過程中發(fā)生變化的原因進行探究。
一方面,一部作品的產(chǎn)生受它所處的時代背景和社會心理的影響;另一方面,從作家自身出發(fā),他的體驗和感受也會在作品中有所表現(xiàn)。所以《西廂記》的主題發(fā)生變化的原因可以從主客觀兩方面來看。
1.唐代社會背景對《鶯鶯傳》的影響
唐代門閥思想占統(tǒng)治地位,出身寒門的士子除非考中功名,否則難有與高門結(jié)親的機會。因此科舉成為出身“寒門”的士子們改變?nèi)松\的重要途徑。同樣,在婚戀領域門第觀念也根深蒂固。
而《鶯鶯傳》正是唐代等級森嚴的階級制度在文學作品中的反映?!耳L鶯傳》中的張生是中小地主階級出身的士人原型,要建立功名,必然要選擇一個高門女子來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而鶯鶯出身低微,據(jù)前人考證,認為她“很可能即或不是列籍的妓女?!币虼藦埳詈笕允沁z棄了她。正說明在唐代仕婚觀念影響下,高門婚姻才是士人們的選擇。
從描寫上來看,小說對鶯鶯的美麗溫柔、富于才華是持贊賞態(tài)度的,可小說的結(jié)尾作者卻借張生之口稱她為“妖孽”,為張生始亂終棄的行為辯解。汪辟疆在論及《鶯鶯傳》流演甚廣之原因時說:“唐人小說,影響于元明大曲雜劇者頗多,而此傳最傳最廣。究其原因:一則以傳出微之,文雖不高,而辭旨頑艷,頗切人情;一則社會心理,趨尚在此?!闭f明張生的選擇是符合當時士人的心理趨向的。
2.宋元之后社會思想變遷對“西廂”主題的影響
五代以后,門第與仕婚觀念逐漸淡薄。宋代,文人的地位提升,科舉制度為普通士人躋身仕途提供了機會。因此他們的思想更貼近普通市民,能創(chuàng)作出體現(xiàn)普通民眾心聲的作品。北宋滅亡之后,受少數(shù)民族的影響,漢人一定程度上獲得了思想解放,表現(xiàn)在婚戀上就是在選擇配偶時有了一定自主權。因此《董西廂》中的鶯鶯更為自主、大膽,而作品的主題上升到追求婚姻自由、反對封建禮教的時代高度。
元代,三十多年從未舉行過科舉,文人士子的地位極低,只能將熱情貫注于民間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的領域。很多文人為求生存不得不出入勾欄瓦肆,以士人為主的愛情戲劇也都是團圓的結(jié)局。因此,《王西廂》進一步明確反對封建禮教和封建婚姻制度,強調(diào)“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的主題。
《鶯鶯傳》的作者元稹年少得意,十五歲中進士后入朝為監(jiān)察御史,繼而升到宰相、節(jié)度使,就其一生來看還是屬于上層統(tǒng)治階級?!耳L鶯傳》是他為封建勢力的代言,張生的行為和思想實為他的寫照,也代表了大多數(shù)唐代上層封建官宦的觀念。因此,元稹筆下的張生只能把仕途放在第一位。
董解元的生平雖不詳,但據(jù)考證,金代所謂“解元”大約只相當于明清時代的秀才,社會地位不高,所以他的思想意識與市民階層非常接近。這樣的社會地位和生活經(jīng)歷決定了董解元比較進步的思想,因此,《董西廂》是面對下層民眾的說唱文學作品,經(jīng)過斗爭獲得大團圓的結(jié)局反映了人民群眾的愿望。
元代科舉多年停止,普通文人們失去入仕的唯一途徑,很多人隱逸山林,不問政事,以唐代小說中熟悉的人物、情節(jié)來抒發(fā)心中的怨苦,王實甫創(chuàng)作的《西廂記》說明了這種情況。他借崔張的故事創(chuàng)造了一個經(jīng)過斗爭實現(xiàn)的沒有缺失和遺憾的美夢,而這個沒有缺憾的結(jié)局也是無數(shù)下層民眾所期盼的。
從《鶯鶯傳》到后世的幾部《西廂記》,結(jié)局都由悲劇改為喜劇,除了時代背景和作家的個性心理等方面的原因,還有讀者(包括作家本人)欣賞指向的變化。后世作家、讀者追求完美團圓的心理態(tài)勢,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鶯鶯傳》結(jié)局的變化,在傳承與演進中形成了西廂故事深厚的藝術傳統(tǒng)。
【1】袁行霈.中國文學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郭玉衡.中國文學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3】王實甫.西廂記[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3.
【4】董解元.董解元西廂記[M].凌景埏校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
(作者介紹:張妍,山西師范大學文學院2015級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