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敏+梁家豪
摘要:2015年8月3日貴廣I回直流工程±500kV肇慶換流站極一閥冷主泵定期切換運行時,工作站發(fā)出水流量低告警,閥塔壓差低跳閘,極一外部保護跳閘,極一退至備用狀態(tài)出現(xiàn)故障。通過對此事件的全面分析,發(fā)現(xiàn)了事件的主要原因是逆止閥卡澀,導致主泵切換后內冷水回流引起主水回路壓力低,使得閥塔壓差低跳閘。經過一系列試驗研究,研究人員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結果經過近一年的運行,證明了改進方案是可行的,應用軟件技術降低了機械故障帶來的風險。
關鍵詞:換流閥;冷卻系統(tǒng);逆止閥;異常事件;換流站;直流輸電工程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TM564 文章編號:1009-2374(2016)35-0174-03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35.085
1 換流閥冷卻系統(tǒng)介紹
換流閥冷卻系統(tǒng)是指換流站每極可控硅閥配置的一套獨立的水冷卻系統(tǒng),是直流輸電工程中重要的輔助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由兩個冷卻循環(huán)系統(tǒng)組成:一是內冷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通過低含氧量的去離子水對閥進行冷卻;二是外冷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通過冷卻塔對內冷水進行冷卻。
1.1 換流閥內冷卻系統(tǒng)
換流閥內冷卻系統(tǒng)是給閥廳閥塔設備提供水冷卻的一套重要系統(tǒng),也是直流系統(tǒng)的核心部分。內冷卻系統(tǒng)主要由循環(huán)泵、補水泵、過濾器、逆止閥、離子交換器、排氣、膨脹器、補水箱等組成。其工作原理如下:循環(huán)泵將內冷水抽至閥塔頂部的主進水管道,然后經過各個閥塔對可控硅模件進行冷卻,帶走閥熱量后,經冷卻塔與外冷水進行熱量交換,冷卻后再由循環(huán)泵加壓抽至主進水管道循環(huán)。如果內冷水水位降低至一定程度,內冷水將由補水泵經離子交換器,進行去離子后補充到主水管道。即使在正常運行時,從循環(huán)泵出口處將有一部分內冷水經離子交換器進行去離子,以保證水的電導率合格。
1.2 逆止閥
逆止閥(止回閥)Check Valve:啟閉件靠介質流動的力量自行開啟或關閉,以防止介質倒流的閥門叫止回閥。逆止閥屬于自動閥類,主要用于介質單向流動的管道上,只允許介質向一個方向流動,以防止發(fā)生事故。換流閥
冷系統(tǒng)中應用逆止閥的自動關閉,確保主水回路無分流。
2 事件簡介及控制原理分析
±500kV肇慶換流站是高肇直流輸電系統(tǒng)的逆變站,2015年8月3日,極一閥冷主泵定期切換由泵2切至泵1運行時,工作站和現(xiàn)場均顯示主水壓力為4.4Bar,工作站發(fā)出水流量低告警,閥塔壓差低跳閘,極一外部保護跳閘,極一退至備用狀態(tài)。
2.1 閥塔壓差低跳閘原理
肇慶換流站極1閥塔共計6塊壓差表,每座閥塔配置1塊壓差表,當任意一座閥塔壓差低于2.7bar時,延時4s跳閘。邏輯圖如圖1所示:
此次事件中,主泵在07∶39∶59.000時切換,切換后4s,閥塔壓差仍低于2.7bar,故出口跳閘,閥冷控制系統(tǒng)正確動作。
2.2 主水壓力低主泵切換原理
主水壓力低于3.8bar時,延時2s主泵切換。此次事件發(fā)生時,主泵切換后,主水壓力為4.4bar(正常運行時為5.7bar),高于回切定值(3.8bar),故主泵不回切。
3 事件原因分析
停電后拆下極一閥冷系統(tǒng)兩臺主泵逆止閥,檢查發(fā)現(xiàn)逆止閥彈簧桿及彈簧無損壞,逆止閥內部無異物,極一#1主泵逆止閥開閉功能正常,極一#2主泵逆止閥開閉有卡澀;拆開極一#2主泵逆止發(fā)現(xiàn)閥雙瓣墊片受損導致逆止閥開閉有卡澀;檢查主過濾器處未見異物堵塞情況,濾網(wǎng)無破損。
經檢查分析,確定極一#2主泵逆止閥存在異常,當主泵由#2主泵定期切換至#1主泵運行過程中,#2主泵逆止閥存在密封不嚴的情況,導致#1主泵啟動后部分水回流至#2主泵回路(如圖2所示),#2主泵在接觸器斷開的情況下仍在轉動,造成主水壓力為4.4bar,閥塔壓差表數(shù)值低于2.7bar,延時4s出口跳閘。
4 措施及建議
4.1 運行工況參數(shù)測試
進一步分析研究軟件邏輯改進措施,對閥冷系統(tǒng)各種工況下的流量、閥塔壓差等運行參數(shù)進行測試。
4.1.1 主泵正常啟動試驗。正常啟動極1閥冷系統(tǒng)#2主泵,記錄閥冷系統(tǒng)壓力、壓差、流量等參數(shù)的變化情況。
#2主泵啟動流量壓力變化波形如圖3所示,可見#2主泵啟動后,經過約0.88s,閥塔壓差超過跳閘定值2.7bar;約1.5s主水壓力大于正常值5.6bar,流量反應較慢,約10s后趨于穩(wěn)定。
4.1.2 主泵正常停止試驗。正常停止極1閥冷系統(tǒng)#2主泵,記錄閥冷系統(tǒng)壓力、壓差、流量等參數(shù)的變化情況。
#2主泵停止流量壓力變化波形如圖4所示,可見#2主泵停止后,經過約0.21s,閥塔壓差低于跳閘定值2.7bar;約0.87s主水壓力穩(wěn)定在1.5bar左右(閥冷系統(tǒng)停止時,主水壓力值),流量反應較慢,約20s后趨于0L/min。
4.1.3 主泵正常切換試驗。閥冷系統(tǒng)運行在#1主泵,#2主泵在備用狀態(tài),按下主泵切換按鈕,用攝像機記錄閥冷系統(tǒng)壓力、壓差、流量等參數(shù)的變化情況。
主泵切換過程流量壓力變化波形如圖5所示,可見按下主泵切換按鈕后主泵自動切換至#2主泵運行,經過約0.24s,閥塔壓差低于跳閘定值2.7bar;#2主泵運行重新建壓,約1.09s閥塔壓差超過定值2.7bar,歷時0.85s,未到達閥塔壓差低跳閘延時4s,故未出口跳閘,成功切換到#2主泵。此過程時序如圖6所示。
4.2 控制邏輯修改
統(tǒng)計其他各換流站關于主水流量的跳閘如表1所示:
由此可見,各換流站對于主水流量的速斷跳閘定值均在正常流量的50%以下,即當主水流量小于正常流量值的50%時,閥冷系統(tǒng)延時1s跳閘,同時肇慶站西門子手冊中提到容許流量不低于正常流量值的50%短時間運行。
肇慶站閥塔壓差低于2.7bar,延時4s出口跳閘(控制邏輯如圖1所示),此時主水流量約為正常流量值的75%,此定值對流量要求較為嚴苛。適當延長肇慶站閥塔壓差低跳閘延時(閥塔流量由正常流量下降到50%約需時6s),并增加閥塔壓差低切泵功能,即閥塔壓差低于2.7bar延時4.5s切換主泵運行,延時7s跳閘(控制邏輯如圖7所示)。
4.3 后續(xù)改進措施
在控制邏輯修改后進一步對比研究不同類型、品牌的逆止閥可靠性,選擇可靠性較高的品牌,使用同一型號將其替換,以便提高逆止閥本身的機械性能,確保換流閥冷卻系統(tǒng)穩(wěn)定運行。
5 結語
本文通過對跳閘事件的全面分析,指出了事件的主要原因是逆止閥卡澀導致主泵切換后,內冷水回流引起主水回路壓力低,導致閥塔壓差低跳閘。為此進行一系列試驗研究,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經過近一年的運行,證明了改進方案是可行的,從軟件技術上降低了機械故障帶來的風險,提高了換流閥冷卻系統(tǒng)運行可靠性,對其他類似故障的換流閥冷卻系統(tǒng)的運維提供了有益參考。
參考文獻
[1] 李興,汪洋,江一,等.±500kV貴廣直流輸電系統(tǒng)肇慶換流站運行規(guī)程(第六版)[S].中國南方電網(wǎng)超高壓輸電公司,2011.
[2] 趙畹君.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技術[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4.
(責任編輯:秦遜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