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因為臺風頻發(fā),對廣東沿海地區(qū)的配網損毀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為了提高配網架空線路的抗風能力和防風加固技術,根據國家標準2010版配網規(guī)范,文章針對電力線路防風加強/加固技術提出的提高基礎抗傾覆能力、微地形特殊處理、配網電纜化多項加固技術對策都有著明顯的提升效果。
關鍵詞:架空電力線路;防風加固技術;抗風能力;電力系統(tǒng);臺風災害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TM726 文章編號:1009-2374(2016)35-0161-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35.078
如今,如何更好地緩解臺風災害是現階段需要研究的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周期性臺風要采用科學有效的方法,以達到減少臺風對配網影響的目的,唯有加強配網結構以增強抵御臺風侵入的能力。架空電力線路防風加固技術重點在于防御、因地制宜、分級加固的原則,以全面提高架空電力線路抵抗臺風的能力。針對差異化區(qū)域及地區(qū)的配網線路,特別是一級線路、二級線路,在配網指標的核心上給出更為深入的防風措施,在國家標準2010版配網規(guī)范的基礎上提出更進一步的防風加強
原則。
1 架空電力線路風災事故的分析
1.1 引起線路故障的原因
通常情況下,導致架空電力線路風災事故的主要因素是臺風的瞬時風荷載超過了設計值有可能造成線路故障,也就是說臺風瞬時風力超出了預設應力極限。因此,強對流天氣以及雷暴天氣常常與臺風同時發(fā)生,臺風形成前產生的強對流天氣會伴隨雷暴天氣共同出現,這種災害天氣會使設備及配電網線產生損壞的
現象。
1.2 架空線路風災事故的原因
對于配網建設及施工技術不過關的工程、線路設計標準被臺風風速瞬間超過、基礎強度不足、缺乏足夠的耐受性或暴雨、防風拉線質量偏低、改造不及時、缺乏修繕等是引起架空配電線路風災事故的原因。
1.3 架空線路設計不規(guī)范原因
由于線路設計風速太低是引起各沿海地區(qū)架空電力線路傾塌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們采取的架空線路設計規(guī)范與臺風荷載設計規(guī)范不相符?,F階段,對已建線路,選擇使用的加固方法后線路受臺風影響損失非常少,達到的抗風效果也極其明顯。
1.4 抗傾覆的強度不足引起倒桿的原因
通常情況下,大多桿塔建造于軟弱土層或者流沙地帶上,這在一定程度上就沒法確保安全的埋設深度。因而缺少較強的基礎抗傾覆能力,而由于桿塔的基礎不良則是導致倒桿事故時常發(fā)生。
1.5 斷桿斷線產生的原因
部分桿塔使用年限過長是斷桿斷線產生的原因之一。大部分沿海地區(qū)的110kV加空線路各路已超過可用年限。這樣超期服役的架空線路在運行過程中就更容易受當地氣候的影響,由于自然磨損,桿塔自身的強度也隨著年限而逐漸降低,受大風天氣影響而導致斷桿斷線事故也就隨之增加。
1.6 線路設計中單個檔距過長原因
通過對以前線路設計的分析,可以得出,檔間距的平均一般長度大約為100m,需要注意的是在跨越大的地方檔距為130m左右,同時也沒有加設防震錘,在臺風出現的時候導線會出現大幅度高頻率震動,這在很大程度上會造成斷桿和短線的故障。
2 架空線路防風加固技術
重型基礎可以增強配網線路基礎抗傾覆強度,因此在設計時有必要考慮采用重型基礎,同時如果有需要,還要考慮加設基坑開方量和卡盤數量,這樣可以確?;A的穩(wěn)定性。為了更準確核實并加固電桿基底,電桿底盤、卡盤規(guī)格及電桿埋深設計和施工應滿足《10kV及以下架空配電線路設計技術規(guī)程》(DL/T 5220-2005)的要求并校驗基礎抗傾覆強度。軟土沙質區(qū)一定要對基礎和護坡進行加固,鐵塔基礎宜擇取灌注樁基礎。若在條件特殊的情況下也可選用打松木樁補強的淺埋基礎,松木樁上部需埋入鐵塔基礎墊層內。
對新建或改造線路且處在易受臺風襲擊地區(qū),要采取以下七點設計提高配電網抗風能力和防風加固技術:
2.1 直線桿加裝防風拉線
具備拉線條件的直線桿,優(yōu)先安裝防風拉線。電桿強度及埋深、拉線型號、安裝角度、拉盤型號及埋深應滿足《10kV直線電桿防風拉線配置表》。其中拉線裝置技術要求如下:(1)拉線應采用鍍鋅鋼絞線,拉線截面不小于50mm2;(2)拉線與電桿的夾角宜采用45°,若因地形問題,在一定程度上要盡可能減少夾角角度,不過不可以低于30°;(3)跨越或橫貫道路的拉線,對路面中心的垂直間距要超過6m,對路面的垂直距離不應小于4.5m,拉樁桿的傾斜角宜采用10°~20°;(4)拉線棒的直徑不應小于16mm。拉線棒應熱鍍鋅;(5)防風拉線選用拉盤應根據《附件1:10kV直線電桿防風拉線配置表》選擇;(6)防風拉線的楔形線夾應安裝在橫擔裝置最下方抱箍上,若電桿安裝了斜撐,防風拉線的楔形線夾應安裝在斜撐抱箍上。
2.2 選用加強型的絕緣子
通常,若出現導線斷線故障,處在瓷橫擔位置剪切螺栓被剪斷時瓷橫擔會隨著裝置在大孔處的固定的螺栓旋轉90°。加強型的絕緣子的兩個差異化的孔是用來裝置剪切的螺栓與固定的螺栓。通過此舉來減小電桿受到的導線的拉力的影響,降低倒桿的幾率,確保電桿安全的可靠性。
2.3 選用埋深淺、大底板的鐵塔基礎
因為臨海,所以地質較為疏松,為了適應此類特殊性,應選取埋深淺、大底板的鐵塔基礎。這種設計的優(yōu)勢在于抗傾覆能力強,不容易塌方,同時如果設計恰當還可以避免塌方的發(fā)生;在淤泥地采用這種設計方法,由于其基礎承載較大,是能夠減少和避免基礎下沉的情況發(fā)生。
2.4 選用高強度水泥電桿
在現有10kV架空線路耐張段、直線檔距長度符合綜合加固標準的基礎上,以耐張段為單位,結合現場實施條件,對每一基直線桿采取安裝防風拉線、不具備打拉線條件下,需更換高強度電桿配置基礎等措施,電桿強度、埋深/基礎配置應滿足《各種風速條件下10kV直線電桿強度與基礎配置表》。
2.5 選用配網電纜化
為達到減少事故發(fā)生幾率的目的。在經濟或一定客觀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對臺風多發(fā)區(qū)域內新建配電線路,利用經濟技術比對分析來明確抉擇是否應該采用電纜的敷設方式來安排電力線路。
近年來,南網在設計架空線路時根據沿海地區(qū)風速、風壓分布圖按30年一遇最大值確定設計基本風速包括
40m/s、45m/s、50m/s、55m/s四檔。在風力達到16級及以上的時候,最大的風速能夠超過51.0~56.0m/s,超過架空線路預設的最大風速指標。
2.6 微地形處理
對于臺風易襲地區(qū)的新建及改造線路,在線路設計階段應考慮這一類風口地形的特點,微地形地區(qū)配電網線路在設計風速時,需要特殊處理,如果常年風速大于6級,應增加橫擔長度和導線間的距離。
2.7 完善架空配電線路標準設計
結合實地調研分析的基礎上,在標準設計升級計劃中,嚴格遵循增加“防風加強原則”設計的標準桿塔,對臺風易襲地區(qū)設計標準提高。這里面包括提升電桿抗彎強度標準、大面積推廣使用絕緣導線、適度推廣應用絕緣導線、加大電桿埋設深度、濕度降低擋間距、橫擔長度增加等,在上面分析的基礎上,選擇合格的導線和電桿。通過這種比較有效的標準程序來完善架空配電線路標準設計,從而提升架空電力線路保護工作的準確性和及時性。
3 加強提高防風加固應急管理技術
如何提高電力企業(yè)搶修能力,其需要購置足夠數量的檢測檢修設備,這里面包括了故障的定位系統(tǒng)和短路故障的指示器等,通過這些檢測檢修設備的幫助,電力企業(yè)中的供電相關部門可以快速準確地確定維修位置,進行搶修,以縮短故障時間,提升管理水平。做到定期修編應急處置預案和組織演練防患于未然。應急處置的預案中包含多項內容,根據實際情況結合當地臨時突發(fā)應急事件開展實戰(zhàn)演練,提高應急能力。相關部門需要快速恢復電力線路供電預案和面對臺風天氣快速做出應急救援。更進一步加強臺風預警及響應,第一時間關注當地氣象部門、“三防辦”發(fā)布的預警信息,調動各級應急響應。在臺風登陸前后,應更加及時做好各種物資及人力的準備,尤其要加強以下三方面應急救援預案:(1)第一時間做好各種應急準備計劃。提前做好應急搶修物質的儲備,以及提高裝備的儲備管理水平。同時建立相關的儲備制度,建立防臺風物資器材儲備管理制度,健全應急裝備和救災物資儲備管理,實現調配的流程化管理;(2)第一時間掌握各地區(qū)受災情況。及時做好調集搶修物資和裝備,組織好搶修物資和裝備的收分配工作和任務;(3)第一時間落實好搶修隊伍,確保搶修安全。持續(xù)加強保持規(guī)范和提高各專業(yè)應急搶險救援隊伍的建設與管理,按照“專業(yè)化、規(guī)范化、標準化”建設專業(yè)應急隊伍。
4 結語
文章分析了廣東沿海地區(qū)10kV配網架空線路在防風加固方面經常出現的問題和產生的原因,進而提出了相對應的防風加固技術及管理對策。針對臺風時常引發(fā)大規(guī)模的斷線、斷桿、倒桿和引起其他設備受損,全面提高架空配電線路抵御風災的能力,切實做好10kV配網架空線路的防風加固工作,對配網線路防風加固提出了一些建議,并提出了一些防風加固的技術及應急對策。
為加強配網線路核心抗傾覆強度,在擬定的過程中就要預想到選取重型基礎,必要的時候要加設基坑開方量與卡盤,這樣可以確?;A的穩(wěn)定性。為了更準確比對同時鈷錠電桿基底,電桿底盤、卡盤標準與電桿埋深擬定及工程要匹配于《10kV及以下架空配電線路設計技術規(guī)程》的相關需要,在此基礎上校對基礎抗傾覆強度。而在軟土類區(qū)域,一定要有指向性地深化基礎與護坡的強度,鐵塔基礎可以擇取灌注樁基礎,如果在客觀環(huán)境特殊的狀態(tài)下可適時采取打松木樁補強的措施。
參考文獻
[1] 張勇.輸電線路風災防御的現狀與對策[J].華東電力,2006,(3).
[2] 林建勤.建立科學高效的電網防臺風暴雨應急機制[J].供用電,2007,24(4).
作者簡介:馮永亮(1979-),男,廣東開平人,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江門開平供電局工程師,研究方向:電力規(guī)則、工程施工設計。
(責任編輯:小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