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皓琛 王躍洪
摘 要:《阿斯彭文稿》是根據(jù)亨利·詹姆斯在威尼斯的見聞所寫的。本文首先展示詹姆斯對“值得神游的過去”的熱愛,旨在探索小說的主題對“值得神游的過去”的探尋,并通過小說的寫作背景和情節(jié)設(shè)置分析亨利·詹姆斯對過去的探尋,展現(xiàn)在現(xiàn)代社會背景下對過去的思考和探索的意義和價值。
關(guān)鍵詞:亨利·詹姆斯 《阿斯彭文稿》 “值得神游的過去”
《阿斯彭文稿》是美國小說家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 1843—1916)創(chuàng)作中期的重要作品之一。故事講述了一位美國評論家在威尼斯為了得到已故大詩人杰弗里·阿斯彭的遺稿,設(shè)法住進了阿斯彭生前情人朱莉安娜·博爾德羅小姐和她侄女蒂娜·博爾德羅居住的宅邸,但盜取阿斯彭的遺稿未遂,朱莉安娜死后,她侄女蒂娜以結(jié)婚為條件贈送文稿給評論家,但由于評論家的退縮,蒂娜最終燒毀了珍貴遺稿的故事,表達(dá)了詹姆斯對探尋“值得神游的過去”的熱愛,因為他說:“我喜歡可以感知的、引人遐想的且值得神游的過去,它就在不遠(yuǎn)的地方,充滿神秘色彩,它的種種跡象讓人們覺得它就像是放在桌子另一頭的東西,觸手可及”(Seymour, ed., Jamess preface to The Aspern Papers, 2000: XIX)。詹姆斯把自己在意大利的見聞巧妙地融入《阿斯彭文稿》當(dāng)中,再現(xiàn)了一段充滿戲劇性的經(jīng)歷,表現(xiàn)了作者對“值得神游的過去”的探尋與思考。
一、詹姆斯對自身經(jīng)歷的探尋
“1887年1月12日,詹姆斯在他的《寫作筆記》中記下了《阿斯彭文稿》這篇故事的來源”(主萬,譯后記,1982:192)。詹姆斯在佛羅倫薩期間得知拜倫以前的情婦、雪萊夫人瑪麗·葛德汶同母異父的姐妹克拉爾·克萊蒙曾經(jīng)住在佛羅倫薩,在她去世之前,有位名叫西爾斯比的船長為了得到拜倫的文稿住進了她的宅子。當(dāng)克萊蒙去世時,她的侄女跟這位船長說,假如船長和她結(jié)婚,就可以得到這些文稿。而令詹姆斯驚奇的是,克萊蒙竟然活到了他的年代,當(dāng)時還和他同住一個城市,而且他曾屢次從克萊蒙的府邸經(jīng)過?!瓣P(guān)于雪萊和拜倫的過去似乎就是放在桌子上的物件,能讓人在近幾年重新捕捉到?!保℉oeveler, 2008: 27)詹姆斯覺得這一切使他充滿寫作的靈感,他在《寫作筆記》中寫道:“無論如何,這件事的總的情況本身就是一個主題和一幅畫面,我被它深深打動了”(主萬,譯后記,1982:193),《阿斯彭文稿》由此創(chuàng)作而成。
在故事情節(jié)設(shè)置時,作者把故事的敘述者美國評論家設(shè)計成西爾斯比船長似的人物,并擔(dān)當(dāng)故事的敘述人;拜倫變成了詩人杰弗里·阿斯彭;故事發(fā)生的地點從佛羅倫薩變成了威尼斯。此外,詹姆斯還把自己曾經(jīng)為了認(rèn)識美國大作家詹姆斯·菲尼莫·庫柏,與其甥孫女康斯坦斯·菲尼莫·伍爾遜在佛羅倫薩和威尼斯游玩的一段經(jīng)歷融入故事當(dāng)中,最后呈現(xiàn)在故事中的是美國評論家與蒂娜·博爾德羅曖昧不清的關(guān)系。作者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寫進小說中,用文字鮮活地再現(xiàn)“過去”,在字里行間中回顧往日的點滴,感受那“存在時間過長的、失去了的、早該消失”的事物的詩意,追憶那段曾經(jīng)觸動他心靈的經(jīng)歷,使他能重新捕捉那曾出現(xiàn)在過往的、稍縱即逝的想法和感覺。
二、詹姆斯對已故詩人杰弗里·阿斯彭文稿的追尋
詹姆斯喜歡追尋的過去并不是遙遠(yuǎn)的、難以感知的,而是可以觸知的、不遠(yuǎn)不近的。在小說中,已故詩人杰弗里·阿斯彭的文稿代表的就是那個可以觸知的過去,這些文稿記錄了阿斯彭的思想,承載了他的畢生心血,它們見證了阿斯彭所處的時代,也理應(yīng)屬于他的時代。因此,小說中的美國評論家對阿斯彭文稿的追尋就是對過去的一種探尋,是一種希望得到見證過去之物的期盼。朱莉安娜·博爾德羅居住在一座有兩三百年歷史的大宅,過著幾乎與世隔絕的生活,人們要乘坐威尼斯特有的鳳尾船才能到達(dá)她的住所。朱莉安娜和阿斯彭是同時代的人,已經(jīng)一百多歲了,在美國評論家眼中“她屬于早已逝去的一代人”(詹姆斯著,主萬譯,2011:5)。阿斯彭早已故去,而她卻活生生地出現(xiàn)在了美國評論家面前,使評論家不禁覺得她“簡直太像復(fù)活過來的人了”(詹姆斯著,主萬譯,2011:30)。美國評論家和朱莉安娜的會面仿佛使他們跨越了時間的界限,他們相互之間只有幾步之遙,卻仿佛身處兩個時空。朱莉安娜手握大詩人阿斯彭的文稿,就像是文稿的守護神,與想要得到文稿的美國評論家進行鉤心斗角的較量,先是要他支付高額的租金,之后還假裝要賣掉阿斯彭的畫像以試探評論家的反應(yīng),在臨終前又企圖把文稿燒毀。詹姆斯給這個文稿守護神命名為“Bordereau”,其中的“Border”在英語中的意思是“邊界”,朱莉安娜就像是橫亙在美國評論家和阿斯彭之間的一道鴻溝,是阻隔美國評論家得到見證阿斯彭時代之物的一個阻礙。朱莉安娜直到臨終前都一直用一個綠罩子遮住她的雙眼,美國評論家難以看到這曾被阿斯彭寫進詩中的美麗雙眸。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就是在美國評論家到朱莉安娜房間想要盜取阿斯彭文稿的那個夜晚,那個他無限接近象征著過去的阿斯彭文稿的夜晚,他終于看到了傳說中的那雙眼睛,“好似煤氣燈對一名被逮住的竊賊突然放射出一大道亮光”(詹姆斯著,主萬譯,2011:152)。這個夜晚過去不久,朱莉安娜就去世了,她美麗的雙眼永遠(yuǎn)地閉上,表面上橫亙在美國評論家和阿斯彭文稿之間的那個障礙終于消失了,評論家又再次看似無限接近他渴望得到已久的阿斯彭文稿,通向那神圣的過去的大門似乎要向他打開??墒侵炖虬材鹊闹杜倌取げ柕铝_卻向美國評論家提出,只有他們倆結(jié)婚,評論家才能得到文稿。面對這樣一個突如其來的要求,美國評論家退縮了,他不愿意與這個性格沉悶古怪的老處女結(jié)婚。于是,蒂娜就把阿斯彭的文稿全部燒毀,那曾經(jīng)無限接近美國評論家的、見證阿斯彭所在的過去之物就變成了灰燼。
《阿斯彭文稿》中的美國評論家對大詩人阿斯彭的文稿的追尋顯示出了讀者大眾對作家生活的好奇。毛亮曾說道:“《阿斯彭文稿》的故事情節(jié)折射出一種文學(xué)閱讀模式背后的欲望,一種具有浪漫色彩的好奇心;它試圖閱讀的不僅僅是作家的作品,而是作家私密的個人生活”(毛亮,2007:7)?!栋⑺古砦母濉非楣?jié)的展開利用的就是讀者對作家私密生活的好奇心。作者把他對詩人拜倫的傳聞的好奇融入小說當(dāng)中,小說中那些受人尊敬膜拜的詩人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可以被人接觸到的,他們的生活也能被普通人了解到,這使小說更能喚起讀者的閱讀興趣。但他并沒有把小說的重點放在再現(xiàn)拜倫的傳聞上,而是放在了對詩人文稿的追尋上,因為詹姆斯寫這本小說并不是想單純地談?wù)撽P(guān)于詩人的奇聞逸事,而是為了更好地回顧這充滿詩意的過去,并帶領(lǐng)讀者在這奇妙的意境中感受其中的浪漫色彩。
三、詹姆斯對“值得神游的過去”的探尋
美國評論家拒絕與蒂娜結(jié)婚后,來到了圣約翰與圣保羅教堂面前,看到了威風(fēng)凜凜的巴爾托洛梅奧·科萊奧尼的塑像??迫R奧尼生前是一位傭兵隊長,他去世后就把他的所有財富送給了威尼斯政府,但要求政府幫他建一座騎馬像。落日的余暉總是會照耀在這尊塑像上,最終又會消失在那片環(huán)礁湖里,幾百年來都是如此,日復(fù)一日,百世不易。但當(dāng)年巴爾托洛梅奧·科萊奧尼所使用的韜略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再適用了,科萊奧尼可以用金錢來換取自己的一尊塑像,獲得后人幾百年來的瞻仰,可是美國評論家卻不能用金錢換來阿斯彭的文稿。時移世易,每當(dāng)人們回憶過去的美好,總會發(fā)現(xiàn)事物都是在不斷的變化當(dāng)中,有些東西依然存在,卻悄然發(fā)生了變化,就像詹姆斯所說的:“這就是芬芳四溢的往日,這便是存在時間過長的、失去了的、早該消失的東西的詩意,它會讓你感到十分難得與它如此接近,如此緊密聯(lián)系,而同時又感到它異于以往”(Seymour, ed.,
Jamess preface to The Aspern Papers, 2000:XIX)。
生命中的每個感悟的瞬間都是稍瞬即逝的,不同時間對同一事物的感悟也會有所不同,但一個不留神這些感悟就會從我們的指尖溜走?;仡欉^去,讓自己仿佛置身于過去中,跨越時間的鴻溝,用現(xiàn)有的思維探尋和思考過去,往往能有新的發(fā)現(xiàn)。
“亨利·詹姆斯在1900年曾嘗試創(chuàng)作《對過去的感知》一書”(Despotopoulou, 2000:23),這本書講述的是來自紐約的拉爾夫·彭德雷爾意外地回到了18世紀(jì)倫敦的奇妙故事,由于不能很好地處理時空旅行這個復(fù)雜的概念,詹姆斯并沒有完成這本小說的創(chuàng)作,但可以看出詹姆斯對探尋過去的熱愛之情。“詹姆斯對舊大陸的偏愛以及對感知過去的欣賞在他1876年定居英國時就可以確定了”(Despotopoulou,2000:24)?!芭f大陸是東半球的同義字,包括歐洲、非洲和亞洲及澳洲等大陸”(光復(fù)書局大美百科全書編輯部,1990:524)。亞、非、歐三大洲擁有幾千年的歷史,承載了幾千年來人類文明的發(fā)展歷程。置身于這些古老的大洲上,戰(zhàn)爭的血腥、王朝的更替歷歷在目,喚起人們對過去無限的沉思。盡管社會在不斷進步,但人們還是不能完全忘卻過去、忘記歷史,而是應(yīng)該時常拾起昔日的回憶,反復(fù)思考琢磨,細(xì)細(xì)體會,用現(xiàn)代的眼光看過去,融匯新舊,貫通古今,方能溫故而知新。詹姆斯創(chuàng)作《阿斯彭文稿》的時候身處意大利,在這座文明古國的所見所聞深深地觸動了他,于是他把這些經(jīng)歷寫進小說當(dāng)中,讓自己再次回味那段充滿戲劇性的經(jīng)歷,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仿佛翻開了一幅歷史的畫卷,與作者共同回顧過去的點點滴滴,回憶那如詩般浪漫的、“值得神游的過去”。
結(jié)語
小說《阿斯彭文稿》是亨利·詹姆斯對“值得神游的過去”的探尋一次成功的嘗試,是他對存在于過去的詩意的一次捕捉,也是他對過去的一次生動的再現(xiàn)和深刻的思考的體現(xiàn)。當(dāng)今社會的發(fā)展日新月異,但并不代表人們就可以把過去拋諸腦后。相反,人們應(yīng)該時?;仡欉^去,細(xì)細(xì)品味我們所經(jīng)歷過的,知往鑒今,以啟未來。
參考文獻:
[1] Despotopoulou, Anna. James's The Sense of the Past. Explicator 59.1.2000:23,24.
[2] Hoeveler, Long Diane.The Literal and Literary Circulation
of Amelia Curran's Portrait of Percy Shelly. Wordsworth
Circle 39.1/2.2008:27-30.
[3] Seymour, Clair. Introduction. In The Turn of the Screw &
The Aspern Papers by Henry James. Ware, Hertfordshire:
Wordsworth Editions Limited, 1993:XIX.
[4] 光復(fù)書局大美百科全書編輯部.大美百科全書[M].臺北:
光復(fù)書局企業(yè)股份有限公司,1990:524.
[5] 毛亮.文學(xué)閱讀模式的倫理想象——亨利·詹姆斯的《阿斯彭文稿》與《地毯中的圖案》芻議[M].外國文學(xué)評論,2007(1):7.
[6] [美]亨利·詹姆斯.阿斯彭文稿·后記[M].主萬譯.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11:192,193.
[7] 亨利·詹姆斯.阿斯彭文稿[M].主萬譯.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11.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5BWW035);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科研創(chuàng)新重點項目(14ZS119)的階段性成果之一
作 者:林皓琛,上海理工大學(xué)外語學(xué)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國文學(xué);王躍洪,碩士生導(dǎo)師,上海理工大學(xué)外語學(xué)院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學(xué)與翻譯學(xué)。
編 輯:水 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