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勇
摘要:教育是一個國家發(fā)展的重要推動力量,是國民素質(zhì)獲得提升的重要途徑。高中教育與其他階段的教育有所不同,其更加注重對學生學習思維的培養(yǎng),以及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這就讓一部分學生在高中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不適應的情況,成為高中階段學習的學困生。
關鍵詞:學困生;成因;轉(zhuǎn)化
我們常說的學困生是指那些學習成績落后的學生,這種學生每個班級都存在的。如何做好學困生的轉(zhuǎn)化工作是老師重點要把握的,把此項工作做好,有利于全體學生全面發(fā)展,進而促進教學任務更好的完成。高中化學的學科特點是知識比較廣泛,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是一大考驗,普遍學生的化學成績都不是十分的出色。
一、高中化學學困生的成因分析
(一)學習沒有內(nèi)驅(qū)力
學習動機是激勵學生學習的重要因素。強烈的學習動機,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潛力,提高學習效果,實現(xiàn)學生的發(fā)展。很多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不高,影響了學習的積極性,由于缺乏學習動機,導致化學學習困難,在學習中感到失敗和挫折,從而產(chǎn)生消極情緒。高中化學學習要求學生有較好的學習能力,如理解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思維能力、知識遷移能力等。但如果學生學習方法不正確,在學習過程中不認真鉆研教材,對課本知識不求甚解,學習只是被動應付,必然會感到學習困難,導致厭學情緒的產(chǎn)生。
(二)化學基礎知識不扎實
學習活動是在已有的知識、技能的基礎上,實現(xiàn)知識的遷移,學困生由于認識不到化學知識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沒有全面和深入地理解知識,導致學習困難甚至產(chǎn)生厭學情緒。例如,初中階段學習的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等化學用語沒有學好,學習高中化學知識就舉步維艱;初中階段學習的元素化合價、金屬活動性順序表、溶解度、元素百分含量等知識,都是高中化學學習的知識基礎,直接影響高中化學的學習。
(三)化學概念抽象,不易理解
化學概念具有較強的抽象性,例如,分子、原子、電子云、化學鍵、同系物等化學概念,而這些概念對于學生來說又并不容易理解,所以導致學生難以取得學習效果,影響學習自信心。而且高中化學知識點相似的很多,如電離與電解、同素異形體與同分異構體等概念極容易混淆,再加上大量的符號、文字、化學規(guī)律,使得化學學習困難重重。
二、實現(xiàn)化學學困生轉(zhuǎn)化的策略
(一)改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困生的學習興趣
考慮到很多學困生求知欲差、興趣低的特性,要想完成學困生的轉(zhuǎn)化,教師就必須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式,針對學困生的特殊情況用富有創(chuàng)意的方式授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動手能力。比如我在講解“金屬鈉”這一專題時,為讓學困生充分理解掌握該專題知識,我補充了一個化學實驗:在一支試管里加入約5mL的水,然后加入5mL的煤油,再將黃豆大小的金屬鈉丟入該試管中,在確保安全性的情況下,讓學困生自己動手操作,讓其一邊實驗、一邊觀察、一邊分析,充分提高他們的主體性,讓他們?nèi)谌肫渲?。通過有趣的實驗操作,讓基礎比較差的學生來解答與鈉相關的性質(zhì)特點,最后了解到鈉的密度是比水小、比煤油大,在水中能發(fā)生劇烈反應,但可以在煤油中保存等知識。再如,一道涉及Na與CuSO4溶液反應的方程式的題目。正確的反應方程式是:2Na+CuSO4+2H20=Cu(OH)2+Na2SO4+H2↑,而化學學困生經(jīng)常寫成2Na+CuSO4=Cu+Na2SO4,這主要是由于沒有正確理解物質(zhì)的性質(zhì),Na首先會與水發(fā)生劇烈反應,生成NaOH,強堿然后再與CuSO4反應生成沉淀。教師讓學困生通過實驗充分理解基本性質(zhì),既激發(fā)學習的積極性又有利于理解、掌握知識,有利于以后的學習進步。
(二)加強教師與學困生之間的交流,更好地了解學困生的學習動態(tài)
教學過程是一個相互交流的過程,需要教師與學生雙方面的參與與配合。新課程要求的是要以學生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所以,教師要注意在教學過程中將教師“教”的過程變換為學生“學”的過程,這其實就是一個主體對象的轉(zhuǎn)換。尤其是對于學困生,教師一定要強化與學困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及時地了解學困生知識掌握的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這樣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不再是以自己的教學目標完成與否作為教學進度或教學方式的依據(jù),而是以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判定。這種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充分體會到自己與教師是平等的,他們可以與教師自由地交流、探討,勇敢地說出自己的看法與質(zhì)疑。例如,在學習溶液中的離子平衡時,筆者引導學生探討了這樣一個問題,向0.1mol/LNa2CO3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變紅色。這個觀點正確嗎?說說你的理由。這個問題筆者認為是一個比較簡單的問題,但是卻成為學困生的“攔路虎”。通過與學困生的交流,筆者發(fā)現(xiàn)原來大部分學困生認為“酚酞能使堿溶液變紅色,但是Na2CO3是鹽溶液,鹽溶液應該顯示的是中性,怎么加入酚酞之后也會出現(xiàn)紅色呢?”之所以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究其原因是學生沒有從根本上弄清楚鹽溶液呈現(xiàn)酸性、堿性以及中性的原因。在高中化學的課堂教學中,要想更好地轉(zhuǎn)化學困生,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教師就應該加強與學困生的交流與合作,真正弄懂學困生疑惑的根源所在并對其進行輔導、釋疑,這樣才能為學困生的轉(zhuǎn)化奠定基礎。
(三)調(diào)動家庭環(huán)境因素
學困生的化學學習還應當?shù)玫郊彝サ膸椭?,通過多因素的共同努力,轉(zhuǎn)變化學學困生的學習狀況。因此,教師一方面要積極與學生的家長進行溝通和交流,另一方面也要探索相應的家庭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在家庭氛圍中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筆者在進行“糖類,油脂”教學時,便與學困生的家長們進行了溝通,讓學困生動手種一種植物,這個植物的種植既可以是家長和學生一起完成,也可以完全交由學生對其進行照顧。之后,在教學中,筆者則讓學困生對植物進行觀察,讓他們探索植物所發(fā)生的光合作用,從而引導他們探究植物成長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各種物質(zhì)、元素。
對于化學學困生的轉(zhuǎn)化,都需要老師給予一定的愛心,要以學生為主,尊重他們,同時化學學困生的成功轉(zhuǎn)化也離不開家庭、社會集體的幫助和參與,這樣才會實現(xiàn)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胡勇.高中化學學困生現(xiàn)狀及轉(zhuǎn)化措施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2.
[2]彭瓊.高中化學學困生成因分析與轉(zhuǎn)化對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3.
[3]孫云曉.教育的秘決是真愛[M].第1版.北京:新華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