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中
一
在近代思想或?qū)W術史上,人們常常知有“西學東漸”,而未必清楚“東學西漸”,尤其是“東學西漸”極大成功的印度學代表,即印度杰出的思想家斯瓦米·維韋卡南達(Swami Vivekananda,又譯為“辨喜”)。他云游世界,并親涉重洋,抵達西方文明的核心地帶,向他們傳播印度最古老的吠檀多哲學與瑜伽思想,便造成了二十世紀波瀾壯闊的神秘主義精神的再度卷起,點燃了西方社會持續(xù)升溫的“東方熱”,誘發(fā)了一批又一批的西方人到印度朝圣。而與此同時,印度大師也陸續(xù)展開向西方傳道的生涯。至此,瑜伽便廣為世人所知。
然而,就瑜伽對吾人身心的直接助益,還不得不提及南印度的克里希那瑪查亞(Tirumalai Krishnamacharya)與艾揚格(B.K.S. Iyengar)師徒。尤其是艾揚格,他最初借助其門徒,亦即世界第一流的小提琴大師耶胡迪·梅紐因(Yehudi Menuhin)之助,將其所創(chuàng)的獨特教學法傳入了西方,繼后逐漸被稱為“艾揚格瑜伽”,后來蔚為大觀,最終創(chuàng)下了瑜伽領域至今為止最為浩大的功業(yè),他也成了風靡全球的身心兼修之現(xiàn)代瑜伽當之無愧的代言人,門徒遍天下,享有崇高之威望。故其離世之前,英國BBC電臺曾評價他為“瑜伽界的米開朗琪羅”。
印度學問是謂“梵”學,其精義在“盡性”、在“親證”(Sādhanā),而瑜伽便是此種確證自我之神圣性的生命藝術。并且,若存念閎深、發(fā)愿正大,瑜伽或許還能有效救助整個世界的頹靡與下墜,尤其是“人性價值與靈性價值的匱乏,我們?nèi)祟愓驹谝粋€十字路口”之當際。
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曾斷言,人類乃天然地秉有了追求不朽的理想,而達成這個理想的基本方式,則無外乎兩類:一是擁有肉體意義的子孫后代,此為人們所熟知,不表;而另一種,也是柏拉圖更為認同與喜歡的,即生產(chǎn)出某種永久性的東西,尤其是發(fā)現(xiàn)存在界的至高真理。而這種真理之發(fā)現(xiàn),在柏拉圖那里,似乎以撇開此間存有的肉身生命為前提,以復歸于理念界不變之真常。
就東方學術精神而言,顯然與之頗為不同,中印之學問皆建基并通達于性命之本源,此關乎內(nèi)在的喜樂、直下的歡愉與實實在在的情、命、身于人世間的安立,這一切的獲得必起于身心之修煉,起于性命之瑩澈。在此,我們是相信印度學問對于中國與世界是一樣的重要。中國的《易經(jīng)》曾有言:“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而瑜伽圣者的努力,亦有可能彌綸心物、人我與天地之間的疏離、悖謬,還存在界以最高的清寧與平安。
瑜伽之起源已經(jīng)綿邈而不可考。在距今五千年之久的哈拉巴古城的文明遺物中就可以清楚看到盤腿靜坐的瑜伽士之冥思的雕像。在早期《奧義書》,甚至《黎俱吠陀》時代便已有關乎瑜伽的文獻記載,可見其夐遠古老(Rigveda 5.81.1)。
在瑜伽發(fā)展史上,圣者帕坦伽利(patanjali)的名字是不朽的,在印度的神話思維中,他自然是一種超神秘界的化身。而我們以為,其真實的不朽乃是因其箴言式《瑜伽經(jīng)》(Yoga-Sutras)的魅力,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份系統(tǒng)全面的瑜伽實踐的文獻總結(jié),雖極其濃縮、極其凝練,但確是廣大悉備的“人間境界學”。在此之前,瑜伽的研習文獻無疑是零碎的、是斷玉片金式的。正如德國學者格奧爾格·福伊爾施泰因(Georg Feuerstein)所云:“……事實是,帕坦伽利的《瑜伽經(jīng)》使瑜伽傳統(tǒng)內(nèi)部所有更早的經(jīng)黯然失色,這也許是因為它是最綜合的,或最體系化的?!保ā惰べぶ畷罚?/p>
換言之,即從帕坦伽利之后,才開辟了瑜伽研習與實踐并蓄的文化傳統(tǒng),使得森林隱修的精神修行走到了人世間,并構成了印度六大哲學派別之一,實則亦是所有其他精神流派的共同遺產(chǎn)。后隨著佛教,傳播到東方世界的各個地域,直至十九世紀以降,此種靜養(yǎng)與實修的功夫才真正傳遍了全世界。按照艾揚格的理解,帕坦伽利在此書中,以極為獨特的方式確立了印度哲學的四大基石:《三摩地篇》中的虔信之道,《修習篇》中的行動之道,《力量篇》中的知識之道,與《解脫篇》中的棄絕之道,即不執(zhí)著于世俗對象和擺脫世俗欲望的道路。在此一過程中,印度生命觀的本質(zhì)特征全然呈露。
二
瑜伽(Yoga)的本義,從詞源學上與英文的“Yoke”(軛,牛軛;紐帶,聯(lián)結(jié))同源,跟兩個梵文字根“Yuj samadhau”和“Yujir yoge”有關,前者意味著“專注”,后者意味著“合一”。所以,簡言之,“瑜伽”即幫助個體靈魂(jiva)對神圣者的專注,并最終與神圣者合而為一。這樣,瑜伽就有了兩層意思:專注與合一。它的哲學意義,正如中國易學中的“太極生兩儀”,在西方的實在論傳統(tǒng)中,這是一個無法解決的悖論:既非二元論,亦非一元論。無論是物質(zhì)一元論,還是精神一元論,或者是心、物二元論,皆無法含攝。因為這就是一個動態(tài)的生命系統(tǒng),與個體生命的當下境界直接相關。所以,瑜伽,與其說是哲學,毋寧說是一種生命轉(zhuǎn)化的精妙技藝,它抉發(fā)的是潛在的世界。
“專注”是就心靈層面的品質(zhì)而言,合一是就與整個存在界的關系而論。在不二論的哲學系統(tǒng)里面,“神圣者”毋寧是一個中介、一個方便法,因其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與整體的翕合無間然。《瑜伽經(jīng)》的思想基礎是數(shù)論哲學,但將“神”(Ishvara)引入無神論的數(shù)論哲學里,人們更愿意將它視為一種善巧。譬如羅馬尼亞裔的著名學者米·伊利亞德(M.Eliade)曾到印度深入地學習過瑜伽,他擁有廣博而深厚的世界宗教比較的學養(yǎng),充滿慧見。他經(jīng)過細致地研究瑜伽之后,對瑜伽練習中的神便有此類見解:“與數(shù)論哲學不同,瑜伽斷言有一個神存在:自在天。這個神當然不是創(chuàng)造主。但是,對于某一個人來說,自在天可以加速其解脫的進程,他可以幫助你更快地進入三摩地。故帕坦伽利所談及的這個神,更主要的是指瑜伽士自己的神,他只能幫助瑜伽士本人?!保∕.Eliade,Yoga:Immortality and Freedom)
伊利亞德在其經(jīng)典《瑜伽:不朽與解脫》中的解答也是依此而來:
為什么缽顛迦利感覺有引入自在天的必要呢?因為這里面對應著這么一個經(jīng)驗現(xiàn)實,即只要瑜伽士實踐對自在天的虔信,自在天就能夠帶來事實上的三摩地。這種有效性已經(jīng)被‘古典瑜伽傳統(tǒng)所證實,故他不可能無視于這一系列的經(jīng)驗,因?qū)W⒂谧栽谔於鴰淼目赡?。換言之,除了純粹的奇跡瑜伽的傳統(tǒng)——這種傳統(tǒng)只需要苦行者的意志和個人力量之外再無別的——之外,還有另外一種“神秘主義”傳統(tǒng),在這一傳統(tǒng)中,瑜伽實踐的最后階段至少由于對神的虔誠,而變得甚為容易。
故此,我們既可以將瑜伽理解為“與上帝結(jié)合,以及達到與上帝結(jié)合的方法”,也可以將它理解為印度各個民族宗教乃至世界宗教所攝取與運用的鍛煉身心的系統(tǒng)方法。在《瑜伽經(jīng)》的開篇就直接說,瑜伽,就是“就是止息意識中的波動”。那么,“止息意識中的波動”并與更高的神圣者合一的諸種精神訓練法,其實皆可納入瑜伽的范疇來考察。所以,就方法而論,瑜伽與任何的宗教精神都不相抵牾,足可被世界范圍內(nèi)的各種文明傳統(tǒng)所接納,在普世的背景下,更是對人人有效。
三
帕坦伽利的《瑜伽經(jīng)》(Yoga-Sutras)亦是印度“勝王瑜伽”的根本經(jīng)典,它是依據(jù)“瑜伽八支”(Astangayoga)為骨架展開對身體與意念的練習,最終達至最高的解脫與自由的境界。關于“瑜伽八支”,在艾揚格此書中已有詳明的闡述,此處不贅。而我們需要了解的是勝王瑜伽(Raja-yoga)的根本意義,勝王瑜伽,又簡稱“王瑜伽”,因為“Raja”的意思就是“王”(King)。這種稱謂也隱含著它是一切瑜伽之王,是精神領域里面攻城略地的總指揮和主要部隊,顯示出了這種瑜伽對于生命能量的喚醒之無比重要性。帕坦伽利云:“原質(zhì)之能量的豐沛流動帶來出身的轉(zhuǎn)變,有助于發(fā)展的進程?!倍瑩P格在解釋首章第二十一條經(jīng)句“以最高活力與熱情修習的人,接近目標”時亦說道:“內(nèi)心正直、純凈,充滿熱情,認真和極其充滿活力的人,將進入三摩地。他將迅速地達到瑜伽修習的最高目標?!?/p>
的確,如果沒有“勝王瑜伽”的能量基礎,一切其他瑜伽都無從談起。換言之,在印度文化中,作為調(diào)整生命與精神能量的勝王之道,乃是所有宗教甚至哲學中邁向解脫的根本助推器。印度人相信在人的內(nèi)部潛藏了無窮無盡的能量,而帕坦伽利《瑜伽經(jīng)》所闡述的根本精神之一,就是為了讓這些沉睡的能量得以復蘇,并加以運用,使其沒有絲毫浪費地指向了最后的解脫與自由。艾揚格說,這種能量必須借助于深度的“專念”才得以蘇醒:“‘昆達里尼蘇醒的現(xiàn)代想法很有可能就是從這類‘專念的奇特體驗中產(chǎn)生的。帕坦伽利并未提及昆達里尼,但談到了原質(zhì)能量在瑜伽士身上的豐沛流動。‘昆達里尼是個新詞。這種原質(zhì)能量(prakrti shakti)最初被稱為‘阿耆尼或者火。后來的瑜伽士把這種火稱為‘昆達里尼(盤繞者),因為它在脊柱底部盤繞了三圈半?!?/p>
這股巨大的能量在瑜伽系統(tǒng)里被喚作“昆達里尼”(Kundalini),這股盤繞的能量常被譯作“靈蛇”,徐梵澄先生譯為“蟠龍”,似與《周易》乾卦的陽氣潛伏的“潛龍勿用”這一爻相印證。印度傳統(tǒng)里,這些能量(Sakti)若是被轉(zhuǎn)化后進入了更高級的意識中心,在經(jīng)典里則被喚作“奧佳斯”(Ojas),人性的純潔光芒與精神魅力皆因它而來。這股能量在常人那里是沉睡的,確實,它也可以被不同的方式喚醒,然勝王瑜伽是最重要的喚醒方式之一。十九世紀的印度圣者羅摩克里希納曾對門徒說道:
昆達里尼是內(nèi)在意識的能量,它看上去就像是一條盤旋在脊椎底部的蛇。當這種能量被喚醒,譬如說,藉著靈性訓練,或被完美大師的觸碰而致,它就會沿著脊椎上升,穿過一條精微的管道喚作“中脈”(Sushumna),越過七個叫做脈輪(Chakras)的主要能量中心,最后到達頭頂。這些脈輪不是從解剖學上說的,而是從靈性意義上而言,它們代表著意識水平的提升。盡管如此,它們與身體的具體部位還是有些關系。這七個脈輪包括:海底輪(Muladhara位于脊椎尾端),情感輪(Svadhisthana),臍輪(Manipura),心輪(Anahata),喉輪(Visuddha),以及眉輪(兩眉之間,俗稱“第三眼”),最后就是頂輪(Sahasrara)是意識的最高峰。
“昆達里尼”能量之流一被喚醒,具有了大能力的同時,也會帶來一些危險,尤其是出現(xiàn)帶有奇跡色彩的所謂“悉地”(Siddhis)之后,這一點,作為有著幾十年的瑜伽實證經(jīng)驗的艾揚格十分清楚,他在詮釋中說:“瑜伽士的智慧是至上的,他的目標是靈性三摩地,對他而言,非凡的感知乃是障礙。盡管它們是巨大的成就,但他應知,它們落在原質(zhì)三德的范圍內(nèi),在獲得它們之后,他有可能忘記自己的主要人生目標,而是沉溺于它們?!?/p>
所以,艾揚格明確道出瑜伽之真諦:“知識的真正精華是從一切不完滿中解脫?!背艘酝?,再無別物。若是離乎此一目標,任何的大能力、大神通皆無意義。他說:“悉地給予我們所有人的教訓是,不要讓自己誤入歧途,而要堅如磐石;執(zhí)迷于悉地之誘惑,好比相信廟宇的磚瓦就是神本身。這被稱作‘靈性物質(zhì)主義。”
四
在《羅摩克利希納寓言書》中有兩則小故事,我們可以看出印度瑜伽圣者一致的態(tài)度,不妨在此加以引用:其一曰:“某地有兄弟二人,幼者居,長者出,以修瑜伽,十二年終,獲神通回,云曰:‘吾有神通矣!弟異之,云:‘何不一示?兄然,至大河邊,兄躍至水上,漂行若仙,倏忽至對岸。弟費一泉坐某舟亦至對岸,問:‘神通何在?兄曰:‘爾不曾見乎吾行于水上?弟大笑:‘此為神通?兄行水面,吾乘小舟,各至此岸。且吾費止一泉,君乃十二年光陰亦值此耳?”
其二曰:“有一士,獲瑜伽神通,甚為自得,大神毗濕奴化為一人問曰:‘尊者,聞君有大神通,可得一示?士曰:‘諾。時有一巨象迎面而來,士拈一微塵,咒之,將此塵拋向巨象,象立斃。大神又曰:‘爾可使其死,亦可使其生乎?士曰:‘諾。于是又拈一微塵,咒之,拋,象復活矣,大神曰:‘善,真乃神技矣!吾尚有一疑,尊者,爾可令象生,爾可令象死,然此力何助乎君?使得自由乎?使得解脫乎?使得見神乎?士愕然間,大神已不見矣?!?
瑜伽作為一種生命的轉(zhuǎn)化藝術,它是促成個人的底層意識往高級意識攀升的最佳利器,在世界各大文明傳統(tǒng)中都不約而同地告訴了我們?nèi)说奈赐瓿尚浴Q言之,人僅僅是半成品,自然賦予人的只是一個身體,在精神的路途中,這條道路走到哪一步很大程度取決于個人,精神領域的進化是人自身的積極與主動的行為。也許,即使不用瑜伽,一個人也會向越來越有意識的方面成長,但自然的進化極為漫長,而瑜伽借助這些能力,會給這個意識的進化與提升帶來重要的意義。維韋卡南達曾把“勝王瑜伽”解釋為“一種把自身的演變壓縮為一個肉體存在的一生,或幾個月,甚至幾個時辰”。他還說,通過瑜伽,可以讓原來需要幾千年甚至幾十萬年才能達到的境界在很短時間內(nèi)達成,就是主動把完美的人從自身里面帶出來,而不是讓自然力漫長地作用著,讓人無盡地等待。無獨有偶,后來的尤迦南達也說過:“一位瑜伽士以一天八點五小時練習一千次克里亞(Kriyas)瑜伽,帶給他相當于一千年的自然進化;而一年的修行就相當于三十六萬五千年的自然進化?!笔依ぐ⒘_頻多則說得更為詳盡,他以為“瑜伽”的程序:
拋棄了普通遲鈍的方法:由‘自然的進化之遲鈍和蕪亂的生長。因為——自然進化至多是一種不定而且隱覆著的生長,……是一個僅有部分啟明和半屬自動的機會之運用,有許多大錯誤,有復發(fā)而一誤再誤;大部分起于似是的偶然事件和環(huán)境——雖然隱蔽著一個秘密的神圣參與和指揮。但在瑜伽那里,我們將這種紛亂曲折的鰲蟹路徑,代替以一種迅速的、知覺的、自作其向?qū)У倪M化,設計原是要將我們領到盡可能在一直線上前進,趨向我們前面的目標?!覀冭べさ娜恳饬x便是生長至一神圣知覺性,不但將我們的心靈,而且將我們的本性一切諸部分全般轉(zhuǎn)化為神明。
在瑜伽圣者們看來,瑜伽原本就是精神進化最偉大的科學,最系統(tǒng)有效的法則。它也是世界上所有神秘主義有意或無意從中受益的規(guī)律。但它本身其實并不神秘,說它神秘只是緣于它作為歷代隱修傳統(tǒng)之秘傳性質(zhì),而這一點也是自維韋卡南達起,迄至當代的艾揚格等所要突破的陋習,他們都反對將瑜伽復歸于森林秘術、復歸于神秘化的做法:“在這些瑜伽系統(tǒng)中,任何秘密的、神話的事情都應該被拋棄,生命中最可靠的指南是力量。在宗教里——與其他領域一樣,任何使你軟弱的東西都要棄下,這些毫無用處。那些神秘的販賣者是在弱化人類的大腦,他們幾乎摧毀了瑜伽——實際上,它是最偉大的科學之一?!?/p>
只要是科學,則意味著每一個人皆可實驗,都可以去經(jīng)歷它。按著其方法行事,那么其結(jié)果必然就會如期而至,這是極為嚴密的科學性邏輯。瑜伽大師們都在強調(diào)這一點,實踐瑜伽不一定需要宗教,信仰和信條在這里不是必要的前提,宗教的前提可以撤去,不要相信任何事情,除非你從你自己內(nèi)部發(fā)現(xiàn)了它。世界最后會出示其最終的秘密的,前提是你要懂得如何去敲開那扇門,以及使出了多少的氣力。每一位有大成就的瑜伽士都是慈悲的,話也確實是這么說,但未必所有凡人都有這份偉大的福分與機緣。就此,羅摩克里希納曾說:“雖然所有的靈魂就其最終的性質(zhì)而論,都是同一位。但是根據(jù)他們各自的狀況可以分成四類,他們就是受束縛者(Baddha)、渴望解脫者(Mumukshu)、解脫者(Mukta)和永遠自由者(Nityamukta)?!倍べぞ褪菍iT為第二類人而準備的。
五
從歷史上看,與近代以來傳入中國的西方傳統(tǒng)似有不同,自東漢以來,中國一直蒙受印度學問的恩惠,而且歷朝歷代皆有佛教僧人自彼國取經(jīng)的艱辛歷程,代代相續(xù),至今令人思之而動容,我們曾如是虔信,如是心慕手追:“詳夫天竺之為國也,其來尚矣,圣賢以之疊軫,仁義于焉成俗?!倍缃?,瑜伽大師艾揚格以其八十來年的瑜伽落地實修所證得的經(jīng)驗,來闡述此一偉大的、諸多世代的靈性之父帕坦伽利的瑜伽秘典,真可謂金聲玉振,正是我們所期待的彼域之真經(jīng)也。天人妙義,性命不二,俱在此中隱藏,有心者必有興會、必有感發(fā)。
據(jù)印度傳說,當年,圣者阿什塔瓦卡(Ashtavakra)在他母親的腹中常常聽到父親Kohor在高聲吟誦吠陀經(jīng)文,有一次,忍不住笑道:“父親,蒙受你的恩寵,我已經(jīng)學習了所有的吠陀,即使我人尚在母親的腹中。但是我很抱歉,因為我必須告訴你,你的背誦很有問題!”
這位天才的阿什塔瓦卡其實是想告訴父親,單單書本知識是無用的,必須親證與實踐它,在印度文化中,這種實踐也就是瑜伽。瑜伽就是親證神圣者的靈性科學。通過瑜伽,可以摧毀那些我們對于宇宙、神和人的錯誤認知,從而揭曉隱藏的、內(nèi)在的光芒。
現(xiàn)在,我們自艾揚格手中所授得、自帕坦伽利經(jīng)中所抉發(fā),正是這種存在界的光。我們有幸,讀到此書籍,對譯者王東旭與朱彩虹的辛勤翻譯不免心存感激。然一經(jīng)細想,則無論是我們的閱讀、譯者的翻譯還是圣者的覺悟與傳遞,豈不都是為了與此光相應、與此光接通,并繼之以光光相續(xù)嗎?按照我們的古人所言,正所謂:
諸人法眼藏,千圣莫能當。
為君通一線,光輝滿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