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成源
摘 要:“微課”是根據(jù)一定的教學目標,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圍繞學科知識點、疑難問題、實驗操作等開發(fā)的網(wǎng)絡數(shù)字化課程資源包。隨著信息時代、網(wǎng)絡時代、數(shù)字時代、大數(shù)據(jù)時代、數(shù)字化學習時代的來臨,微課將作為一種學習資源走進千家萬戶和各行各業(yè),教育行業(yè)更是這樣。初中地理教學要根據(jù)自己的學科特色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制作或收集一系列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的微課資源,作為學習資源提供給學生,從而充分提高地理教學效率,真正讓學生走向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的方式當中。
關鍵詞:微課;自主學習;地理教學;微課制作
微課是近幾年來很火的一個教育名詞。但如何讓微課真正意義上走進教學一線還需要一個努力的過程。本人從自身的教學體驗出發(fā),從微課的優(yōu)勢、微課在地理教學中的優(yōu)勢及其制作技能等方面做一初步探索。
一、什么是微課
關于微課的概念,目前解釋并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共識,有些人把微課定義為是一種課程,有些人把它定義為一種視頻資源,還有些人把它當做一種教學活動。本人根據(jù)自身教學體會及使用微課的經(jīng)驗,認為“微課”就是根據(jù)一定的教學目標,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圍繞學科知識點、疑難問題、實驗操作等開發(fā)的網(wǎng)絡數(shù)字化課程資源包。它應有如下幾個特點:
1.微課比較短小
時間一般是以10分鐘左右為宜,可以下載下來,放到手機或電腦里,利用零碎的時間觀看學習,符合了網(wǎng)絡時代學習碎片化的需要。
2.微課資源容量小,教學主題少
一般是以某一個知識點、或一個實驗操作為主。
3.教學內容精選,教學活動精彩
微課中的教學過程是可以精心編導的,是可以運用信息技術來編輯,從而極大地提升實用價值和觀賞價值。
4.微課是一種輔助學習資源包
它不能取代正常的課堂教學活動,只是用來輔助學生解決學習疑難點的一種學習資料。
二、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應用微課資源
1.課前預習
初中地理這門學科,在學生心目中是“副科”,學生沒有主動預習地理新課的習慣。利用微課,教師可以在課前發(fā)布制作精美、形象生動的動畫視頻。大部分學生出于好奇心會看這個視頻,一旦學生覺得這個視頻很有趣,就會期待教師繼續(xù)發(fā)布相關的微課進行學習,從而培養(yǎng)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注意預習的時候最好給學生配有“微課學習任務單”)。
2.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新課導入成功與否往往決定整堂課的成敗,在講授新課之前可以插入一些與新課相關的圖片、視頻、音頻,調動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會為教師后續(xù)教學工作的開展帶來很大的便利。如,講授“中國地形”內容時,老師上課時可以把自己到不同地方旅行所拍的各地名山大川、地形地貌做成3~5分鐘微課視頻,這不僅能夠增進學生對學習地理的興趣,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探究學習的
習慣。
3.課中學習
將微課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并不是讓微課取代教師教學,而是把微課作為一種教學工具。教師圍繞微課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中,并且根據(jù)微課提出問題進行深入的解讀和解析,激發(fā)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探索問題的思維方式。比如,在進行“大陸漂移說”教學時,可讓學生直觀地觀看南美洲大陸和非洲大陸的輪廓形狀,然后利用動畫方式把二者對接在一起,讓學生深刻感受南美洲大陸東岸和非洲大陸西岸的輪廓十分相似,從而推斷二者很有可能以前是在一起的。
4.詮釋重難點
講解比較抽象的重難點問題時,如果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可能會導致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生澀的知識點難以理解;而如果在教學中加入形象生動的微課,就讓課堂富有感染力,能激發(fā)學生興趣。特別是微課教學視頻的運用,以其聲、光、形、色等多種功能,化抽象為直觀,把動態(tài)、連續(xù)的過程真實地再現(xiàn),協(xié)同作用于學生的各個感官,符合學生年齡和心理要求,能極大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使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并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如,湘教版“影響氣候的因素”一節(jié)中,“地球運動對氣候的影響”是非常抽象的知識,地球運動產(chǎn)生的意義也較難理解,所以,可在微課中借助地球運動的Flash動畫,在地球運動到公轉軌道“二分二至日”的位置時,逐一講解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南北半球晝夜長短的變化、極晝極夜發(fā)生的地點、獲得光熱的多少等知識點。又如,講授“地形雨”這部分知識時,可以先讓學生觀看地形雨形成的模擬動畫,仔細觀察空氣在不同高度上發(fā)生的變化,從而理解地形雨的形成過程。通過微課的直觀教學使教學內容形象、直觀、具體,讓課堂生動活潑,充滿生機,使教學深入淺出,化繁為易,從而啟發(fā)學生思維,利于學習和記憶。
5.課后鞏固
課后鞏固是學習過程重要的一環(huán),通過課后的復習鞏固將課堂上學習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這樣的學習才稱得上是有效學習。對于學習效率較低的學生,可以反復觀看相關的微課,以查漏補缺,鞏固在課堂上沒有學會的知識;而學習效率較高的學生,可以在班級論壇和同學、教師交流學習心得,一方面鞏固課堂上所學習的知識,另一方面又可以在交流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教師也可以全方位地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況,而不是通過考試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這也有利于學生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三、如何制作初中地理微課
主要有確定主題、教學設計、準備素材、制作課件、視頻制作、后期編輯幾個步驟。
1.確定主題
選題就是對教學對象和教材進行分析,選擇需要制作微課的一個知識點,通常是學習的重點、難點和易錯點。如“晝夜長短的變化”“四季的劃分”“經(jīng)緯度的確定”“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方向的判定”“氣候類型的判斷”等。另外選取的內容要適合用多媒體表達,適合加入豐富的圖形圖像、多姿的動畫、聲色兼有的視頻。
2.進行教學設計
主題確立以后就要根據(jù)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方案。內容包括導入語、講解語、總結語、地理問題、教學情境、生活故事、導學方案等。微課不但應有學科學段的分別,同時還要有同一學科學段適應不同水平的學生,諸如同一個知識點氣候,對于不同學段不同年級的學生,傳授的方法乃至內容應該有所差異,進行個別化教學,這也是符合微課的理念。其次要符合認知過程。良好的微課設計應該是循序漸進的,不能跳躍式發(fā)展,不同年齡段的學生認知方式有較大差異,對于七年級學生來說,具體(多圖、動畫、視頻)的知識對于他們更易于接受,對于八年級學生來說,認知方式已經(jīng)慢慢發(fā)展為能夠初步接受略微抽象的知識,可以給予學生想象思考的空間。
3.準備素材
搜集并整理與主題內容相關的地理圖片、文字、動畫、音頻和視頻等材料。
4.做好PPT
PPT中只需放核心內容,第一張PPT作為微課的“臉面”,應當有以下清晰的內容:教材版本、學科、學段;突出教學內容的相關圖片;所在的章節(jié);作者及單位。背景盡量以素雅為主,能烘托字體,色彩不能太艷麗,背景不要凌亂;尾頁設計可以加入感謝語、歡迎觀看其他微課等語言。
5.進行視頻制作
一種是直接錄制。錄制背景最好是白色或是淺色,不要出現(xiàn)其他雜物,聲音大小合理,攝像頭不朦朧,攝像角度最好從正面;另一種是用錄屏軟件(如Camtasia Studio6.0 中文版)把電腦屏幕錄下來,并同時錄入講解的聲音;第三種是把PPT幻燈片的切換方式設為自動換片(注意合理設置每張幻燈片的播放時長),錄制旁白,另存為MP4格式即可。
6.進行后期編輯
后期制作時注意時間的控制、音量的大小、格式等,視頻格式多為FLV、MP4,音頻最好采用MP3格式。
作為一種新媒體新技術新事物,微課從誕生之日起,微課已經(jīng)逐步運用到中小學等教學改革項目中,具有十分廣闊的教育應用前景。對教師而言,微課將革新傳統(tǒng)的教學與教研方式,對于學生而言,微課能更好地滿足學生對不同學科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是傳統(tǒng)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資源。
參考文獻:
趙璇.中學地理實驗教學資源開發(fā)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