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丹華
(河南藝術職業(yè)學院,河南鄭州 451464)
采茶舞與廣場舞的結合方式研究
馬丹華
(河南藝術職業(yè)學院,河南鄭州 451464)
采茶舞是千百年來采茶者在茶葉采摘過程中的動作要領的總結,是一種民間傳統(tǒng)舞蹈。采茶舞的動作在發(fā)展與傳承的過程中從最開始的繁瑣逐漸變得精煉,更加貼合普通人群的愛好,對舞者的體能與技巧要求較低,主要突出形式的新奇與別致。廣場舞是我國近年來不斷發(fā)展出來的一種老年人休閑活動,其動作簡單富有韻律滿足了當代老年人健身與娛樂的需求。但是目前我國的廣場舞由于曲調單一、華而不實一直被年輕人所詬病。將采茶舞與廣場舞互相結合,為廣場舞提供科學的健身依據(jù)以及富有內涵的舞蹈動作,是一種傳統(tǒng)民間文化發(fā)展、融合的新思路。本文從采茶舞的特色出發(fā),探究采茶舞與廣場舞互相融合的方式與優(yōu)點。
采茶舞;廣場舞;傳統(tǒng)民間文化
近年來,我國與國際接軌程度越來越高,西方文化的不斷入侵導致了我國傳統(tǒng)文化日漸衰微,因此要讓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傳承與發(fā)展就需要開辟新的思路,不能墨守成規(guī)。這幾年廣場舞可謂是社會時尚,但年輕人覺得大爺大媽跳廣場舞雖然對健身有利,但是低俗化太嚴重,并且音樂單調不斷循環(huán)已然成為了噪音的一部分。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廣場舞風靡全國成為了大小城市老年人的休閑娛樂與健身的主要方式。因此對于廣場舞的處理應當既要兼顧到不給其他人民群眾造成困擾,又要進一步的開發(fā)與推廣,要做到這兩點,可以利用采茶舞與廣場舞之間的互補性,讓兩者更好地結合在一起。采茶舞作為我國的傳統(tǒng)民間文化具有內涵并且動作科學,加入到廣場舞中可以使其能更好地幫助老年人強生健體,又能為廣場舞加入傳統(tǒng)文化內涵元素,使廣場舞成為城市中靚麗的風景線,還可以為我國日漸衰微的采茶舞傳承與發(fā)展提供可靠的幫助,這是一種大膽的創(chuàng)新思路。
采茶舞最早出現(xiàn)在唐朝時期,唐朝品茶之風昌盛,在品茶之余衍生出了斗茶的活動,通過對茶葉的采摘進行藝術化最終演變成了一種集歌與舞于一體的宮廷采茶舞。后來隨著不斷的發(fā)展,采茶舞的動作脫離宮廷上繁瑣的風格,逐漸貼近平民,愈加簡練,練習采茶舞的人越來越多,特別是贛南這樣的茶風旺盛的地區(qū),采茶舞幾乎成為了一種地區(qū)風俗,在大街小巷中傳播與流行。
采茶舞之所以能在從唐朝至今千年的歲月中傳承與發(fā)展,依靠的就是其獨特的文化內涵與動作魅力。茶是中國人最喜愛的飲品,對中國人來說喝茶就和喝水一樣,是生命的源泉。從古至今與茶相關的著作數(shù)不勝數(shù),茶文化不斷地散播到海內外,可以說采茶舞的不斷傳承是離不開茶葉本身的,采茶舞所具備的茶文化內涵是人們真正打心底里接受采茶舞的原因。不僅如此,采茶舞其獨特的動作魅力也是幫助其發(fā)展的重要因素。
采茶舞的舞蹈風格我們常常稱之為“三奇三絕”。三奇是指采茶舞所代表的是人民百姓;采茶舞中不僅有著舞蹈,還有著獨特魅力的采茶歌曲作為搭配,是一個完整的戲劇性模式;采茶舞中大量的動作都是將動物的動作經(jīng)過藝術化作為采茶舞的一部分,這些動作不僅十分有意思,而且有助于舞者鍛煉身體,就像我國古代著名醫(yī)者華佗所創(chuàng)的“五禽戲”一樣。
三絕則是指在跳采茶舞過程中十分具有特色的三個動作,分別是矮子步、扇子花以及單筒袖。矮子步就是采茶舞運用的步法,抬頭挺胸將下身半屈,通過這種姿勢來進行跳舞表達出采茶過程中上山與下山的動作。扇子花與單筒袖都是采茶舞的手部動作,一只手甩著傳統(tǒng)民飾服裝的單筒袖,另一只手則是揮舞著扇子,搭配著矮子步前后活動或者原地踏步形成一個完善的采茶舞蹈。在跳采茶舞的過程中要講究身體的平衡,雙手的統(tǒng)一,通過對稱來形成舞蹈的美感,依靠統(tǒng)一來達到鍛煉身體以及協(xié)調肢體能力的功效。
廣場舞其最大的特征每個人的步法、身形、手式都需要統(tǒng)一,舞蹈動作簡單,在一首歌中常常都是循環(huán)重復同樣的動作直到結束。不僅如此,廣場舞播放的音樂可以說是包羅萬象有現(xiàn)代的流行歌曲,有迪斯科歌曲,有經(jīng)典歌曲,有民族歌曲等等。這也顯示出了廣場舞強大的包容性,以及老年人獨特的創(chuàng)造力,幾乎任何的歌曲都可以通過簡單的動作來進行表達,相對于復雜的旋律,老年人更看重舞蹈與節(jié)奏的結合。
采茶舞與廣場舞的結合從理論上來說完全沒有問題,因為采茶舞與廣場舞本身就具備互補性和兼容性。
互補性體現(xiàn)在采茶舞相較于廣場舞更具有文化內涵,其舞蹈動作經(jīng)歷了千百年的發(fā)展具備優(yōu)秀的健身功能,而廣場舞相較于采茶舞來說普及性更高,動作更加簡單,因此采茶舞與廣場舞的結合不僅能讓舞蹈變得更加具有內涵,體現(xiàn)出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也能對舞蹈動作進行加工改變,在簡單的動作基礎上強化健身能力,讓老年人的身體在舞蹈過程中得到更全面的運動,使肢體與關節(jié)充分活動。
兼容性體現(xiàn)在采茶舞經(jīng)過的千百年的傳承與發(fā)展,不斷改善著自身舞蹈動作與形態(tài),不同地區(qū)的采茶舞動作都有著一定程度的差異,這就代表其本身具備著可塑性,而廣場舞可塑性更強,老年人的舞蹈并沒有那么多的條條框框,不需要很高的藝術性,對于老年人來說只要有音樂并且能鍛煉身體就行。因此將采茶舞與廣場舞進行結合并不會出現(xiàn)互相矛盾的情況,反而會起到一個很好的融合,既可以讓廣場舞更加科學有內涵,又能讓采茶舞這樣的民間傳統(tǒng)文化不斷傳承與發(fā)展下去。
采茶舞與廣場舞的結合是一種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文化互相結合的體現(xiàn),了解雙方的特點,然后對這些特征進行改善,抓住核心內容,層層完善最終達到一個較好的融合。明確采茶舞與廣場舞結合的宗旨,那就是優(yōu)化廣場舞內容,為老年人的身體活動提供更加切實的健康保障。因此應當以廣場舞為基礎,將其特點動作單一、群體活動、強身健體作為主要內容,加入采茶舞元素。例如,對動作進行改變采茶舞中的動物模仿、矮子步、扇子花以及單筒袖分別加入到廣場舞中,如果將這些動作全部融入到廣場舞中,那么就造成了動作太過繁雜,老年人記不過來、繞不過彎,很難起到推廣的作用。但是將這些動作拆分開來,例如動物模仿+矮子步,扇子花+單筒袖這樣來作為兩種不同的廣場舞蹈形式,可以讓老年人更好地記住這些動作,并且符合老年人娛樂與健身的需求。
在音樂方面采茶舞具有專門的采茶曲,采茶曲是采茶過程中人們一起唱的曲子,具有鼓舞人心的效果,能讓采茶者在歌聲中更加努力與快樂。采茶曲運用到廣場舞的音樂播放當中,再配合具有茶文化的廣場舞動作,既可以讓茶文化更加廣泛的傳播又能增強城市的舞蹈風景。
隨著近現(xiàn)代西方文化的不斷入侵,我國大量的傳統(tǒng)民間文化都被人們的遺忘甚至摒棄,采茶舞也隨之變得被世人所遺忘,會跳采茶舞的人越來越少,采茶舞的傳承進入到了困境之中。而廣場舞卻因為其簡單、方便又可以進行社交,在我國各個城市中不斷發(fā)展,已經(jīng)成為了我國老年人活動特色。逐漸衰弱的采茶舞與風潮正盛的廣場舞相互結合可以讓舞蹈變得更加具有文化內涵,因為廣場舞是一種更加偏向現(xiàn)代化的舞蹈,加之老年人所創(chuàng)簡單的幾個動作結合在一起,在健身上不夠科學,在藝術性上不招人喜愛,特別是年輕人,而采茶舞融合之后的廣場舞強身健體更加科學,還能為當代的年輕人傳播優(yōu)秀的茶文化理念。不僅如此,二者的結合還是一種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文化的交流,具有很好的研究價值。
在現(xiàn)代化、國際化的環(huán)境下,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不應當墨守成規(guī),而是要不斷的發(fā)揚自身優(yōu)秀的品質,積極融入到現(xiàn)代化當中,更加貼近人民群眾的生活,這樣才不會被社會所淘汰,以一種全新的形式不斷的傳承下去。采茶舞與廣場舞的結合不僅讓茶文化被更多的人民群眾在所了解,還兼顧了老年人的休閑娛樂、強生健體需求,幫助維護城市和諧發(fā)展,是一種十分值得推廣的舞蹈新形式。
[1]徐龍彪.采茶舞之于健身操的啟示及其在高校公共體育課中的應用研究[J].福建茶葉,2016,(12):173-174.
[2]李繼鋒.高校體育課教學中采茶健身操元素的融入[J].福建茶葉,2016,(07):249-250.
[3]付宏.廣場舞在我國群眾體育運動中的社會稀釋效應與凝聚效應解析——以成都市為例[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2):43-48+80.
[4]唐銳.以采茶舞為例,探究傳統(tǒng)文化融入體育教學的思路分析[J].福建茶葉,2016,(02):176-177.
[5]李俊玲,喬陽陽.贛南采茶舞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 [J].福建茶葉,2015,(05):63-64.
[6]李雪玲.民間“丑”的意趣和鄉(xiāng)土“美”的升華——從贛南采茶舞的化丑為美說起[J].民族藝術研究,2015,(03):73-80.
[7]侯勝川,宋梁.“廣場舞事件”所折射出的社會問題探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2):44-48+55.
[8]周家金,黃向平,孫慶彬.民族傳統(tǒng)體育的“文化植入式”教學模式探析——以桂東南采茶舞引入高校體育課堂為例[J].梧州學院學報,2014,(06):57-61.
[9]袁繼芳,陳建國.從廣場舞擾民看城市體育休閑公共空間的缺失[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4,(09):34-38.
[10]金園園.探討廣場舞在群眾文化發(fā)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J].大眾文藝,2014,(12):19-20.
馬丹華(1969-),女,副教授,河南鄭州人,鄭州大學本科畢業(yè),國家二級演員,河南省舞蹈家協(xié)會理事,研究方向:舞蹈表演、我國體育舞蹈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