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鋒
全科護理
痛經的按摩治療
●李華鋒
婦女在圍月經期,小腹疼痛劇烈,腰部酸軟感,對工作及生活造成一定負面影響者,稱為痛經。
痛經;按摩治療
(病因病理)本病發(fā)病主要基于人體氣血失調,無以濡養(yǎng),不榮則痛,血瘀阻絡,不通則痛。通常情況下,可將本病分成虛證以及實證,實證病機是指氣血瘀滯,外感寒濕,瘀阻于絡,致使不通則痛;虛證病機是指肝腎不足,氣血兩虧,經脈不榮則痛。
氣滯血瘀證:病因為情志失常,肝氣瘀滯,疏泄不利,氣機不暢,致使血行無帥,運行無力,停滯胞中,引發(fā)痛經。
寒濕凝滯證:久居之地,多陰重濕,或經期涉水,外感寒邪襲體,或飲食無節(jié),過于生冷,致使寒濕內中女子胞,經血受寒凝滯,運行不暢,發(fā)于痛經。
氣血兩虧證:素體氣血虧虛,或重癥久病之后,無以充填血海,或陽氣不足,素體虧虛,無力運行血液,引發(fā)痛經。
肝腎不足證:素體稟賦不足,或房事過勞,肝腎受累,沖任不足,致使經行之后,血海乏源,胞脈無以濡養(yǎng),故痛。
(辯證論治)痛經以小腹部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發(fā)作時間多在經行當時,或月經前后。因此,痛經重在辨“痛”,以痛為中心點,結合臨床表現,可在傳統(tǒng)醫(yī)學理論支持下對痛經者臨床表現辨證施治。
主證月經期前,或行經當時,小腹疼痛劇烈,部分伴發(fā)腫脹感,拒按;月經量過少,行而不暢,經血顏色紫黯,多夾雜血塊,胸脅處及乳房出現不同程度脹痛,舌象正常,或紫色斑點,脈沉弦。
治則活血化瘀,行氣止痛,助肝氣疏泄。
選穴肝俞、三交俞、血海、三陰交、太沖、天樞。
主證月經期前,及行經當時,小腹疼痛,冷感喜暖,月經量過少,夾雜血塊,白帶量多,舌紫質黯,診脈呈沉緊脈,或可見沉遲脈。
治則溫經通絡,散寒理氣,活血化瘀。
選穴脾俞、腎俞、命門、腰陽關、八髎、環(huán)跳、中極。
主證月經期前,后月經期之間,小腹隱痛,伴發(fā)空墜感,喜按,月經量過少,經血色過淡,血質過稀,面白無色,頭部暈眩,時感心悸,渾身乏力,舌色淡,苔薄,脈診呈細弱狀。
治則健脾益心、補氣養(yǎng)血。
選穴心俞、隔俞、肝俞、脾俞、次髎、關元、三陰交、足三里。
主證經血色淡,經量過少,經后小腹疼痛,腰酸脹不適,頭部暈眩,耳鳴如蟬如潮,舌色淡,苔薄,脈象沉細。
治則調補肝腎、固本培元。
選穴肝俞、脾俞、腎俞、次髎、中脘、關元、氣海。
(治法)
患者俯臥位,醫(yī)者立于患者身體一側,雙手呈重疊狀,抵于腰骶部按揉,注意拿捏力度,拇指反復揉撥腰部肌肉,點按膈俞、肝俞、三交俞、腎俞、命門、八髎等穴;肘撥膈俞至腰骶部膀胱經路線,橫擦腰骶部,透熱為度;患者仰臥位、按壓天樞、中脘、中極;雙掌摩搓氣海、關元;雙拇指來回揉按臍下沖任脈巡行路線、掌根揉擦腹部兩側,掌顫小腹,點按血海、足三里、三陰交、太沖等穴。并隨癥加減。
(療程)經前1周開始治療,1日1次,7日為1療程,連續(xù)治療2-3個療程即可。
(預防)保持心情舒暢、腰腹部保暖、經常鍛煉身體、房事要有節(jié)制。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大慶市博康醫(yī)院)
[1].盧丹紅,高海蘭.規(guī)范化管理降低初產婦會陰側切率的效果分析[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4,20(8):1170-1172.
[2].楊若雅,汪莎,曾玉珊等.降低初產婦會陰側切率的臨床探討[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4,20(4):387-389.
[3].陳燕,蘇園園,龍麗珊.孕期開展盆底相關健康教育對分娩及產后盆底功能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1,26(27):4180-4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