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尚進
青海師范大學,青海 西寧 810018
?
朱自清《匆匆》的兩種英譯文對比分析
宮尚進*
青海師范大學,青海 西寧 810018
《匆匆》是我國著名作家朱自清所創(chuàng)作的白話散文當中的名篇佳作,該文章的語言表達很有深度,用詞也極具講究。本文將對其重要段落的英文翻譯進行對比賞析。這二個譯本分別是朱純深(以下簡稱“朱譯”)、張培基(以下簡稱“張譯”)的譯本。
中國譯學大辭典認為,翻譯的多樣性是指翻譯中一種意思可以用多種形式表達。在散文《匆匆》中,有一些翻譯確是如此。
例1、“匆匆”之譯
朱譯:rush,haste,
張譯:transient days,transition,fleeting presence,live a transient life,fleeting days,
Rush作為名詞時,在21世紀大英漢詞典中,其中一條被解釋為:the act of moving hurriedly and in a careless manner.Haste被解釋為overly eager speed(and possible carelessness)。而原文出現(xiàn)的“匆匆”,表現(xiàn)的是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可奈何,并非強調(diào)時間真的過地飛快。盡管rush和haste發(fā)音較短,能體現(xiàn)出匆匆之感。但筆者認為,如果一直用相同的詞,則會有點“江郎才盡”的感覺。張譯則不同,他并未使用重復的詞,而且該詞還特別有講究。Transient作為形容詞時,在21世紀大英漢詞典中,其中一條被解釋為lasting a very short time。Fleeting 作為形容詞時,則被解釋為lasting for a markedly brief time。
例2、對文中日子的譯法
朱譯:days,the day
張譯:days,the day
原文共有十處出現(xiàn)了“日子”。朱譯和張譯都將這十處翻譯成了days和the day。但是day在牛津高階字典中解釋為,the time between when it becomes light in the morning and when it becomes dark in the evening.它的側(cè)重點更在于白晝。而在該文中,日子指所有的時間。所以,筆者建議改為“time”.Time在牛津高階詞典(第七版)中,“What is measured in minutes,hours,days,etc.”而從語言學角度來說,time作為day的上義詞,更能體現(xiàn)作者筆觸間對于時光流逝的匆匆之感。
一般認為,譯文的形式以原文形式為標準,依樣畫葫蘆的是直譯。譯文的內(nèi)容以原文的形式為標準,譯文表達形式上另辟蹊徑是意譯。由此可見,直譯和意譯確實是翻譯方法的一個重要手段。例3、在逃去如飛的日子里,在千門萬戶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
朱譯:What can I do,in this bustling world,with my days flying in their escape?
張譯:Living in this world with its fleeting days and teeming millions,what can I do but waver and wander and live a transient life?
“在逃去如飛的日子里”一句,朱譯采取了直譯。但是這句的原文明顯是一個比喻句,所以譯文未能達意。張譯采用的是but waver and wander and live a transient life,并沒有直接處理,而是另辟蹊徑,對逃去如飛日子的無奈。這顯然更加地傳神,更加地生動。
劉斌善認為散文是作者的獨白,翻譯地好才能吸引讀者,感染讀者。而在這其中,意境則顯得尤為重要,在匆匆這篇譯作中,意境的體現(xiàn)確實各有秋千。
例4、于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
朱譯:Thus the day flows away through the sink when I wash my hands,wears off in the bowl when I eat my meal,passes away before my day-dreaming gaze as I reflect in silence.
張譯:Thus the day flows away through the sink when I wash my hands;vanishes in the rice bowl when I have my meal;passes away quietly before the fixed gaze of my eyes when I am lost in reverie.
朱譯中的wear off in the bowl,eat my meal以及in silence都只是一一對應(yīng)上去,基本上無法體現(xiàn)字句的傳神。而張譯,中的vanishes in the rice,lost in reverie則非常形象生動,讓人欣喜不已。
此外,在翻譯的時候,通過恰當?shù)脑~語,考慮其在具體語境中的運用,深思熟慮,以達到在譯文中創(chuàng)造感染人的藝術(shù)美和力量的目的。又如:
例5、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
朱譯:I bury my face in my hands and heave a sigh.But the new day begins to flash past in the sigh.
張譯:I heave a sign,my head buried in my hands.But,in the midst of my sighs,a new day is flashing past.
該段原文是掩面嘆息。而“嘆息”體現(xiàn)的是作者的深沉和無奈,因此不得不通過肢體語言中的“掩面”來抒發(fā)心中的惆悵。朱譯中采取的是并列結(jié)構(gòu),先bury,然后再heave。乍一讀,似乎很符合生活習慣。但是,再細讀就會發(fā)現(xiàn),這個并列只是簡單的羅列。但是,張譯中,則將heave a sign前移,與此同時再bury in my hands則是起到烘托和陪襯的作用。如此一來,傳神和藝術(shù)感染的目的就都兼具了。
朱譯和張譯在翻譯中,朱譯更加偏重直譯,整篇譯作讀下來會有一種與原作者面對面的交流之感。而張譯,更加偏重意譯,強調(diào)從字里行間去挖掘作者心中微妙的思想感情。有些譯文的處理部分,非常地細膩。因此,作為一名譯者,除了本身掌握必須的基本的語言功之外,更應(yīng)該樹立自己的責任心,真實有效地傳達原作的思想。
[1]戴桂珍.譯者風格的生動對照——朱自清《匆匆》的兩種英譯文對比分析[J].黎明職業(yè)大學學報,2004(45):38-39.
[2]方夢之.中國譯學大辭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1.
[3]連淑能.英漢對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宮尚進(1991-),男,漢族,安徽人,青海師范大學外語系,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
H
A
1006-0049-(2017)08-013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