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春華
從習題的設置看中美小說閱讀教材的差異
彭春華
無論在中國還是美國,小說閱讀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但如何進行小說閱讀教學,中美的做法又有諸多不同。下面我從習題設置的層面,對兩國小說閱讀教材進行比較,并由此作些探討。
中國最有代表性的閱讀課文當推魯迅的作品。如人教社高中語文教科書第四冊《藥》的習題設置如下:第一題,閱讀課文,參考有關資料,討論這篇小說的主題。下面給出了四種主題供參考。第二題,指出小說的兩條線索,并說說這樣安排線索對表現(xiàn)主題有什么作用。第三題,細讀課文,揣摩語言。第四題,根據(jù)文中人物夏瑜和紅眼睛阿義的不同身份,試寫出他們在牢里的一段對話,寫二百字左右的短文。不難看出,這四道題是從四個方面設置的:第一題考查主題,第二題考查線索,第三題揣摩語言,第四題為由讀到寫的遷移訓練。歸結(jié)起來,這種習題的設題特點可概括為先內(nèi)容再形式,以閱讀帶寫作。
即使對于譯作,中國語文教材的編寫者也往往采取這種方式設置習題。莫泊桑小說《項鏈》的課后練習為四題。第一題,品味文字,把握瑪?shù)贍柕碌男睦碜兓^程和性格發(fā)展過程。第二題,討論瑪?shù)贍柕碌男蜗螅阂徽f她是被資產(chǎn)階級虛榮心所腐蝕而導致青春喪失的悲劇形象。二說她是只能聽任擺布的宿命者形象。三說她是一個由虛榮心導致錯位,最終通過誠實勞動找到自我的女性,是一個變得很美好很可愛的女性形象。第三題,賞析小說構(gòu)思的精巧之處。第四題,寫作練習,根據(jù)《項鏈》的故事情節(jié)進行想象性的續(xù)寫練習??傮w來說此課習題的設置也是四步,符合先內(nèi)容再形式,以閱讀帶寫作的模式。
再看美國文學閱讀的情形。在《美國語文(下)——美國著名中學課文精選》一書中,第四課為馬克·吐溫的作品《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習題設置,美國教材稱為“問題指南”,包括“文學與生活”“閱讀理解”“解釋”“應用”“擴展”五個方面,每一個方面又分若干個點。如本文的“文學與生活”方面包括三個點:讀者反應、主題焦點、日志寫作。它們分別是:“在一條河船上工作對你來說有吸引力嗎?解釋原因?!薄巴聹赝陼r代的志向怎樣反映了在新邊疆定居得以發(fā)展的美國人對擴展和冒險的渴望?”“假如你生活在馬克·吐溫的那個年代,記下你對于可能吸引你的工作機會的看法?!倍伴喿x理解”部分題目簡單,基本上在課文中可以找到答案,作用只限于了解課文。“解釋”部分包括“解釋”“分析”和“推斷”三個小方面,訓練學生的邏輯思考能力。而“應用”題則帶有一定難度,需要綜合,如“你認為吐溫對密西西比河的熱愛對他在寫作上的成功作出了什么貢獻?”“擴展”題則更有挑戰(zhàn)性,“今天的什么職業(yè)在浪漫和冒險方面能和在19世紀成為一個河船上的領航員相比?為你的回答作出解釋”。
不難看出,中美兩國小說閱讀教材在習題的設置上有諸多的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
1.從數(shù)量上看,中國的小說閱讀習題量較少,通常是從小說主旨、人物形象、構(gòu)思方法及語言品味四個方面設置四道題目。
美國的小說閱讀習題量較多。除常見的閱讀理解外,還通常從讀者反應、故事解釋、人物評價、生活擴展、文學聚焦、微型寫作等多方面設置題目。例如:魯迅的《藥》課后練習設置大題4個,算上小題總共也才7個。吐溫的《卡拉維拉斯縣著名的跳蛙》(后簡稱《跳蛙》)課后練習題有20個。
2.從題型上看,中國小說教材習題的設置形式比較簡單,而美國小說教材習題的設置非常細致。
譬如,兩國教材都重視由閱讀遷移到寫作,但美國教材設計的習題要細致得多?!端帯氛n后的寫作練習為,“根據(jù)夏瑜和紅眼睛阿義的不同身份和思想性格,試寫他們在牢里的一段對話,二百字左右?!边@是由閱讀衍生的一個對話描寫訓練。《跳蛙》中的寫作遷移題目表現(xiàn)在多個方面:(1)文學創(chuàng)作手法的仿寫。如《跳蛙》最突出的創(chuàng)作特點為“幽默”。課后設有仿寫練習,“選擇一件你聽說的或是發(fā)生在你身上的有趣的事。然后把它寫成一則幽默軼事。”(2)實用文體寫作。如“為著名的跳蛙丹尼爾·韋伯斯特”寫一篇刊登在報紙上的訃告,用夸張的手法講述它的成就。(3)論文寫作。如吐溫寫過:“幽默故事可以寫得非常長,只要愿意,就可以繞多遠就繞多遠,沒有一個特別的目的地。講它的人態(tài)度很嚴肅,他應該盡量表現(xiàn)得他一點兒也不懷疑這故事有什么可笑的地方?!睂懸黄恼?,討論這些技巧是怎樣應用在《跳蛙》上。(4)跨文體寫作。題目包括為故事作背景設計,以故事為基礎制定游戲、啞劇表演、視覺報告、寫作旅游宣傳冊、畫漫畫、寫作軍事報告、撰寫葬詞、臨終病人護理報告、室內(nèi)設計報告、為小說競賽寫作競賽廣告等多種形式。同樣是寫作,美國教材更注重調(diào)動學生的體驗,注重古為今用,由書本閱讀而聯(lián)系到現(xiàn)實生活。
3.從開放程度看,我國小說閱讀教材的習題往往有明顯指向性,開放性較低。
《藥》的第一題為討論小說主題。在討論之前,書中就標明幾種說法供參考:(1)表現(xiàn)親子之愛和革命者的悲哀。(2)反映革命者脫離群眾的弱點,批判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3)表現(xiàn)群眾的愚昧落后,暴露國民性的弱點。(4)歌頌革命先烈的犧牲精神,號召人民不要讓烈士的鮮血白流。雖然教材標明上述說法僅供參考,但實際上無論是教輔書籍還是教學參考書,都將其中的2和3當作了小說的主題。美國語文教材設置的題目往往無明顯指向性,開放性高。譬如杰克·倫敦《生火》中的有道題,“如果這個故事發(fā)生在今天的世界里,主人公的結(jié)局會有怎樣的不同?為什么?”這個題就沒有固定的答案,從不同的角度生發(fā)聯(lián)想,就會有不同的答案。
4.美國教材重視文本形式特點的學習,中國教材重視文本思想的剖析。
美國小說閱讀教材每課穿插一個文學創(chuàng)造形式或者手法的講解:譬如第四課馬克吐溫的作品,文學聚焦在“幽默”;第五課杰克·倫敦《生火》,文學聚焦在“沖突”;第六課凱特·肖邦《一小時的故事》,講述“反諷”;第七課威拉·凱瑟的《一場瓦格納音樂會》,聚焦于“人物塑造”。中國小說閱計教材重視文本思想的剖析,如《陳奐生上城》第三題是關于小說主題的題目,有人認為是諷刺官僚主義,批判阿Q精神,鼓勵農(nóng)民解脫重負,你怎么看?其他各篇往往也有一題探討小說的主題或者人物形象。其實人物形象的分析中,也蘊含著小說的主題分析在內(nèi)。
通過比較,我們看到了中美高中小說閱讀教材在習題設置方面的差異,我們不能由此簡單地評價孰優(yōu)孰劣。事實上,美國教材習題設置過多,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語文與其他學科的界限,它的局限也是明顯的。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可以學習美國小說閱讀教材中有益的部分,作為我國語文教材編寫的補充。
★作者單位:南寧教育科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