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先余
(遵義市播州區(qū)楓香中學,貴州 遵義 563000)
在初級中學設置音樂課程,旨在加強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它與美術課的地位同等重要,都以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操為根本目的。對學生實施音樂教育有利于使其了解一國多元的文化﹑培養(yǎng)其高雅的審美情操,其地位是其他學科教育難以取代的。然而,縱觀當前的初中音樂教育過程中,在傳統(tǒng)單一﹑陳舊式教學方法的指導下滋生出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已經嚴重阻礙音樂教育的發(fā)展,初中音樂教育的改革已經刻不容緩。
當前,我國中學音樂教育要求學生在校期間掌握一定的音樂知識﹑形成一定的欣賞能力,作為學生提升自身修養(yǎng)和充分就業(yè)的重要途徑。音樂教育實施的是美感教育,在陶冶學生情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豐富其精神生活等方面有著其他學科教育無法媲美的重要地位。之所以說,讓學生學習音樂知識,能夠使其形成審美能力,是因為音樂當中飽含著豐富的情感內涵,以其特有的方式激發(fā)我們內心深處的情感,更加符合學生所喜歡的生活情調,能夠將其壓抑許久的情緒激發(fā)出來,提高其對音樂的學習熱情。因此,中學音樂教師應大膽地摒棄那些陳舊的教學方法,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豐富多彩的音樂課堂。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經常發(fā)現(xiàn)這樣的奇怪現(xiàn)象——學生們大都愛聽音樂,但他們卻怵上音樂課。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音樂課本中選取的作品過多地選取了中外著名作品,而符合初中學生年齡和心理特點的音樂作品幾乎找不到。如今的學生,都比較喜歡聽流行音樂,因為這些音樂,曲調通俗﹑歌詞簡單明了﹑唱法親切,能夠輕而易舉地走進學生們的內心。
長期以來,初級中學在強大的升學壓力下,常常只重視數理化﹑史地生的教學,對音樂課的教學成果往往采取聽之任之的管理態(tài)度,直接導致了音樂教育的畸形化發(fā)展。
在以往的音樂課上,教師一般以講授音樂理論為主,以學生是否會唱某一首歌為終極目標,全然忽略對學生進行美感教育,導致學生往往缺乏對音樂美感的感性認識。因此,教師應堅決拋棄這種教學方法。
如前所述,在音樂風格上,當代的中學生比較偏愛流行音樂,因為這類音樂節(jié)奏明快,學生容易跟唱,且其表達的主題多為愛情方面的,更易引起學生的共鳴。但音樂教材中選取的內容卻多為中外的經典作品,它們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美的感受。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關注到教材中的內容,還應結合學生的興趣特點,適當地引入一些現(xiàn)代流行音樂,讓其與古典音樂一道,共同提升學生的審美情操。其中,要注意的一點是,流行音樂風格迥異,其中不乏一些含有庸俗文化的音樂,在挑選時,教師要格外注意,務必讓流行音樂向學生傳達一種正確的價值觀。
從學校的角度講,設置音樂課是為了貫徹國家關于中學教育的課程標準要求。然而,從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角度講,如果上音樂課只是為了會唱幾首經典歌曲,那么這門課程便形同虛設。由此,為了真正發(fā)揮音樂教育的作用,學校就應該加大對音樂教育的投入精力,如引進先進的教學設備,配備專業(yè)的教師隊伍﹑開設豐富多彩的音樂講座等。這樣才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絕佳的音樂學習氛圍。
教好音樂課,需要專業(yè)功底和自身音樂素養(yǎng)都較強的教師。這要求教師不但要懂得豐富的音樂理論,還會使用各種樂器演奏多種風格的音樂,唯有如此,才能讓學生對教師產生敬佩之情,從而更加相信教師,期待他能給自己帶來不一樣的音樂課。為此,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應不斷豐富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結合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探索運用多樣性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如,可以組織學生觀看音樂劇,欣賞一段美麗的舞蹈或者聆聽一首抒情的歌曲等,還可以都能夠對陶冶學生情操,凈化學生心靈﹑塑造其高尚人格,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初中階段,是學生形成良好性格與健康心理的關鍵階段。如果學校能夠在此階段加強對學生的有效指引,必定能夠實現(xiàn)上述目的。隨著教育領域大力推廣素質教育理念,學校教育更加關注學生的綜合素質。音樂教育是其中的一個關鍵方面,實施好音樂教育,必將對素質教育實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1]顧露.論初中音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重要性[J].音樂時空,2015(17).
[2]齊萍.關于當前初中音樂教育中存在問題的思考[J].戲劇之家,20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