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二十一條”交涉的另一條管道
——總統(tǒng)府相關(guān)活動透視

2017-01-28 06:40尚小明
安徽史學 2017年2期
關(guān)鍵詞:元老總統(tǒng)府袁世凱

尚小明

(北京大學 歷史學系,北京 100871)

“二十一條”交涉的另一條管道
——總統(tǒng)府相關(guān)活動透視

尚小明

(北京大學 歷史學系,北京 100871)

對日“二十一條”交涉,實際上有外交部和總統(tǒng)府明暗兩條管道,總統(tǒng)府交涉管道的關(guān)鍵人物是袁的顧問有賀長雄,負責袁和有賀之間聯(lián)系的,在國內(nèi)是袁的心腹幕僚曾彝進,在日本是駐日公使陸宗輿。根據(jù)新發(fā)現(xiàn)總統(tǒng)府交涉密檔及其它相關(guān)記述,袁在開議前曾派有賀回國打探元老態(tài)度;談判陷入僵持后,又派有賀回國運動元老給大隈內(nèi)閣施壓。袁在交涉過程中采取拖延、泄密等針鋒相對的策略,與他在開議之初便透過手中掌握的有賀致松方正義密函知曉了日方的交涉策略,應有一定關(guān)系。為加強與元老聯(lián)系,袁又接受有賀建議,設立“外友會”,秘邀松方訪華,并得到后者響應,但最終未能成行。有賀致總統(tǒng)府電文中所謂“秘密一事”,及駐日公使館致外部電文中所謂“密約一條”,即指此事而言,而非指袁為實施帝制,與日方另有所謂“密約”以換取后者支持。交涉行將結(jié)束時,曾彝進還曾向袁提出過一個不為學界所知的善后密呈。與外交部圍繞具體條款同日方討價還價不同,總統(tǒng)府交涉管道側(cè)重利用日方高層對華政策分歧開展工作,從而對交涉進程和最終結(jié)局產(chǎn)生了一定影響。

袁世凱;曾彝進;有賀長雄;松方正義;“二十一條”

研究“二十一條”交涉的關(guān)鍵,在于研究者須認識到,中方的交涉實際上有明暗兩條管道,一為外交部,一為總統(tǒng)府,明其一而不明另一,交涉過程就永遠講不清楚。但遺憾的是,長期以來,由于缺乏總統(tǒng)府管道的交涉材料,相關(guān)研究大都只能圍繞外交部的交涉或其它一些外圍問題展開*這方面專著主要是李毓澍的《中日二十一條交涉》(臺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2年);中文論文主要有米慶余《對〈袁世凱的帝制計劃與二十一條〉一文的質(zhì)疑》(《近代史研究》1983年第1期),郎維成《日本的大陸政策和二十一條要求》(《東北師大學報》1984年第6期),龔炳南《“二十一條”最后通牒的時限》(《近代史研究》1986年第5期),崔丕《也談日本的大陸政策和二十一條要求:與郎維成同志商榷》(《世界歷史》1986年第3期),黃自進《從“二十一條要求”看吉野作造的日本在華權(quán)益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994年第23期),張振鵾《“二十一條”不是條約──評〈中國近代不平等條約選編與介紹〉》(《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3期),張振鵾《再說“二十一條”不是條約──答鄭則民先生》(《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1期),王海晨《張作霖與“二十一條”交涉》(《歷史研究》2002年第2期),馬良玉《袁世凱與“二十一條”》(《歷史教學》2005年第2期),蘇全有《袁世凱與〈二十一條〉新論》(《船山學刊》2005年第4期),郭玉富、張根生《也談中日二十一條交涉與袁世凱帝制的關(guān)系》(《云南民族大學學報》2006年第6期),李永春《“二十一條”交涉期間的政府外交與社會輿論》(《求索》2007年第9期),等;日文論文主要有久保田文次《袁世凱の帝制計畫と二十一カ條要求》(日本女子大學《史艸》第20卷,1979年),熊達云《對華21箇條要求の交涉における有賀長雄について》(山梨學院大學《社會科學研究》第29號,2009年),以及奈良岡聰智《加藤高明と二十一カ條要求―第五號をめぐって》(收入小林道彥、中西寛編著:《歴史の桎梏を越えて:20世紀日中関係への新視點》,東京都千倉書房2010年版),奈良岡聰智《第一次世界大戦初期における日本の外交世論―參戦と二十一ヵ條要求をめぐって―》(《法學論叢》174巻5,6號,2014年),等。上述各論文中,熊文與本文關(guān)系較為密切,對有賀在交涉過程中的活動有較多敘述,不過作者并不是從中方對日交涉的角度來寫有賀,沒有認識到中方的交涉實際上存在外交部和總統(tǒng)府明暗兩條管道,所用資料也以公開資料為主。。因此,“二十一條”交涉的基本情況,可以說至今仍在若明若暗之間。幸運的是,筆者在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所藏檔案中,找到了當年總統(tǒng)府的一些交涉密檔,其中透漏了許多不為學界所知的內(nèi)幕,對搞清總統(tǒng)府管道的交涉活動極具價值,從而可以大大改變我們對“二十一條”交涉的固有認識。這些密檔共有20份左右,系上世紀50年代初清華大學歷史學系自參與過“二十一條”交涉的袁世凱心腹幕僚曾彝進處購得*清華大學校史研究室編:《清華大學史料選編》第5卷上冊,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345頁。,院系調(diào)整時轉(zhuǎn)歸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因保存散亂,一直不曾開放,故而尚未被研究者發(fā)現(xiàn)和利用過*本文所用“二十一條”交涉密檔,是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所藏袁世凱密檔的一部分。該部分袁世凱密檔,與日本靜嘉堂所藏“袁氏密函”等,原皆為袁世凱秘書曾彝進所收藏。流散至日本的部分,主要是1912年前后,及1915—1916年間的檔案。而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所藏則主要是1913—1915年間的檔案。因至今未加整理,該部分檔案總量不明,估計有數(shù)百件,其中與“二十一條”交涉相關(guān)者約20件左右。。

一、開議之前:袁派有賀返日打探元老態(tài)度

總統(tǒng)府交涉管道的關(guān)鍵人物,是袁世凱的日籍法律顧問有賀長雄*關(guān)于袁世凱聘用有賀長雄及有賀參與民初制憲活動的情況,請參閱筆者《有賀長雄與民初制憲活動幾件史事辨析》(《近代史研究》2013年第2期)。。其人被日本學界視為國際公法及外交史研究的泰斗,在日本政界亦有很大影響。特別是他與井上馨、松方正義、山縣有朋等元老關(guān)系密切,在對華關(guān)系問題上都主張以“親善提攜”為前提,擴張日本的利益,與大隈內(nèi)閣主張對華采取強硬政策乃至以武力威脅不同*熊達云:《對華21箇條要求の交涉における有賀長雄について》,第33—37頁。。故“二十一條”交涉期間,袁世凱曾利用有賀返日聯(lián)系各元老,給大隈內(nèi)閣施壓,以為中方應對交涉留下緩沖余地。此點在學術(shù)界并非秘密,時任國務院參議兼總統(tǒng)府秘書曾叔度(彝進)所寫《我所經(jīng)手“二十一條”的內(nèi)幕》,外交總長陸征祥所寫《我經(jīng)手簽訂“二十一條”痛史》,外交次長曹汝霖所寫《一生之回憶》,以及王蕓生所編《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等資料均有所反映。但因記述不夠清楚,學界又乏專門研究,一般均以為袁世凱只是在交涉期間曾派有賀返日活動。然而,仔細閱讀上述幾種資料,不難發(fā)現(xiàn),曾彝進所述主要是雙方開議前袁世凱如何安排有賀返日打探消息,而陸征祥、曹汝霖、王蕓生所述則是在談判陷入僵持后有賀再被袁世凱派回日本活動的情況。換言之,有賀實際上曾兩次被袁世凱派回日本活動,而這兩次返日的目的和具體情形很不相同。

關(guān)于有賀在雙方開議前被袁世凱派回日本活動的情形,曾彝進有很詳細的記述。先是1915年1月19日,即日本公使提出“二十一條”的次日,袁世凱派曾彝進到有賀住所打探其對日內(nèi)閣提出“二十一條”是否知情,以及日內(nèi)閣意圖究竟何在。曾彝進受命后,即于當天下午及晚上兩次同有賀見面,刺探消息。當天深夜,曾彝進又被袁世凱召入府中,了解其與有賀談話情況*曾叔度:《我所經(jīng)手“二十一條”的內(nèi)幕》,《近代稗?!返?輯,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80—281、282、282—283頁。。到了1月20日,袁世凱再令曾彝進去見有賀,說服有賀返日,向松方侯爵等報告大隈重信不顧國際慣例,派公使不經(jīng)外交部門徑直向民國大總統(tǒng)提出“二十一條”無理要求等情,并打探元老們是何態(tài)度。對勸說及安排有賀返日情形,曾彝進作了如下記述:

翌日入府,項城又叫我進見,云:“我想叫你再去同有賀談話,我請他即日回國一趟。他能不能直接見松方侯爵及山縣公爵,把大隈提出的‘二十一條’要求,及他叫日本公使不守國際間通行禮貌,直接向一國元首提出無理要求的情形,告訴元老,并詢諸位元老的真意?!痹圃?。我立刻又往晤有賀。有賀始而覺得回國晤元老,頗有難色。我云:“二十一條內(nèi)容,我實一字不知。但我看大總統(tǒng)似已決心全部駁回,一字不能答應。事已至此,你想,若真決裂,我固不利,兵連禍結(jié),你日本也未必有利?!彼膭釉疲骸八煞胶罹?、山縣公爵都請我講過憲法及國際公法,都是熟人,我可以回國一趟。”遂定翌日即行。我回報項城,項城立開條,命我向收支處領(lǐng)一萬元,送有賀作路費,并云:“如他略有嫌少之意,快來告訴我?!爆F(xiàn)在項城始將“二十一條”內(nèi)容約略告訴我,命我轉(zhuǎn)告有賀?!伊⒖虒⒁蝗f元送去,并將“二十一條”內(nèi)容大略告知有賀。翌日,項城已密派便衣憲兵二人,護送他到沈陽,我亦奉命至車站送他*曾叔度:《我所經(jīng)手“二十一條”的內(nèi)幕》,《近代稗?!返?輯,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80—281、282、282—283頁。。

首句“翌日”即1月20日,末句“翌日”指1月21日。由于中日雙方正式開議是2月2日,因此,此次有賀受袁世凱委托回國活動是在開議之前,確定無疑。問題是,此事進行極為隱秘,當時并未見諸新聞報道,而且除了曾彝進的記述外,曹汝霖、陸征祥等當事人后來的記述,以及王蕓生之書所收外交檔案,均毫未提及,是否真有其事?在新發(fā)現(xiàn)檔案中,我們看到一份曾彝進給袁世凱的簡短呈文,給出了答案。呈文寫道:

有賀長雄訂于明日下午九點鐘起程,交通部已飭京奉路局為掛車一輛,憲兵營亦派憲兵二名護送至奉天,似可無庸再送路費。是否有當,伏乞睿裁。曾彝進謹呈。(袁批:“不送亦可?!?*“曾彝進關(guān)于派憲兵護送有賀長雄赴奉天的呈文及袁世凱的批復”(1915年1月20日),北京大學歷史學系藏。

呈文雖未寫具體時間,但內(nèi)容與曾彝進所述“翌日,項城已密派便衣憲兵二人,護送他到沈陽”完全一致,兩者所述實為一事。由此可知,袁世凱在雙方開議前確曾派有賀返日活動。呈文中所謂“明日下午九點鐘起程”,應即1月21日晚九點起程,而呈文則應寫于1月20日曾彝進奉命勸說有賀返日得到有賀同意之后。關(guān)于路費,袁世凱讓曾彝進到收支處領(lǐng)一萬元交給有賀,并說:“如他略有嫌少之意,快來告訴我?!痹瓦M在呈文中說“似可無庸再送路費”,即是對袁的回復。袁接到呈文后在上面批了四個字:“不送亦可?!庇沙饰目梢钥闯觯k理此事極為鄭重、隱秘、迅速,不但令交通部專門安排了一節(jié)車廂,并派便衣憲兵二名護送至沈陽,而且將出發(fā)時間特別安排在晚上,所給路費亦極充足,其中應當還包含了有賀返日后的活動費用,以及給有賀本人的報酬。

至于此次有賀在日活動及返回中國的情況,曾彝進亦有詳細記述:

有賀既行,項城因等回報,乃設法與日本公使拖延,而盼望回報之心甚切。每見我,必問有賀消息。而去后五六日,竟無消息。后得我國駐日陸使(陸宗輿)電云,有賀于某日起程回華,項城始稍放心。某日,有賀在京家屬云,已來電命某日某日到車站接。項城又派我至車站接他。下車見面,我問他消息怎樣,他一言不發(fā),約我同他到寓所詳談。到有賀秦老胡同寓所后,他說:“這件事真像已明。我見了松方侯爵,那[哪]里知道,侯爵實不知其內(nèi)容。如此大事,并未經(jīng)過御前會議,松方只知道大隈要與中國解決懸案,不知其他。我(有賀)乃將‘二十一條’內(nèi)容告知松方,并言日本公使直接向駐在國元首提出要求,有失國際間通行禮貌。松方云:‘大隈重信言大而夸,你快回華告訴袁世凱,滿洲系我帝國臣民以血肉性命向俄國人手里奪過來的,應當予帝國以發(fā)展的機會。至于滿洲以外中國領(lǐng)土上的主權(quán)及一切,帝國毫無侵犯的意思。大隈的要求,是他大隈重信的要求,帝國臣民不見得都支持他的要求?!痹圃?。有賀附言:“山縣公爵,我因保守秘密,怕招人耳目,故未往見?!痹圃啤N覍⑵浠匮詧箜棾?,項城喜云:“得要領(lǐng)矣,得要領(lǐng)矣?!?曾叔度:《我所經(jīng)手“二十一條”的內(nèi)幕》,《近代稗?!返?輯,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80—281、282、282—283頁。

曾彝進沒有記述有賀返回中國的具體時間,但在另一份新發(fā)現(xiàn)檔案中,有賀曾寫下“一月三十一日,日置公使至某寓,與某密談”*“有賀長雄致松方侯爵密函譯件”(1915年2月3日),北京大學歷史學系藏。,“某”為有賀自稱,“某寓”指有賀在北京秦老胡同的寓所,“日置公使”即向袁世凱面交“二十一條”要求的日本駐華公使日置益,可知在2月2日雙方正式開議前,有賀已返回中國,計在日本只逗留了一個星期左右。據(jù)有賀報告,他返日后只見了松方正義一人,獲知松方對大隈內(nèi)閣提出“二十一條”并不知情。由于在日內(nèi)閣提出“二十一條”要求前三個多月,即1914年9月,大隈首相曾經(jīng)與松方、山縣、井上等元老約定“以后有關(guān)外交重要問題事先與元老協(xié)商”*室山義正:《松方正義》,京都ミネルバ書房2005年版,第364頁。引自熊達云:《對華21箇條要求の交涉における有賀長雄について》,第31頁。,因此,當有賀將“二十一條”的內(nèi)容告知松方后,松方對大隈的“言大而夸”表達了強烈不滿,并讓他轉(zhuǎn)告袁世凱:“滿洲……應當予帝國以發(fā)展的機會,至于滿洲以外中國領(lǐng)土上的主權(quán)及一切,帝國毫無侵犯的意思。”袁世凱對所獲得的信息很滿意,但他對有賀所言又不完全相信,于是稍后又派參事金邦平攜帶有賀介紹信去日本拜見松方。在得到與有賀相同的回復后,袁世凱這才松了口氣*曾叔度:《我所經(jīng)手“二十一條”的內(nèi)幕》,《近代稗?!返?輯,第284頁。。袁對曾彝進說“得要領(lǐng)矣,得要領(lǐng)矣”,透漏出他在交涉即將開始前胸中已經(jīng)有了大體的應對策略。

除了總統(tǒng)府內(nèi)部積極應對外,袁世凱還做了另外一方面的準備工作,即召見外交部負責人等,就如何與日方交涉,面授機宜。對此,外交次長曹汝霖曾有如下記述:

日使辭出后,總統(tǒng)即對我說,日本覺書(指“二十一條”——引者),留在我這里,容我細閱。余即回部。翌晨即召集外長孫寶琦、秘書長梁士詒、政事堂左丞楊士琦及余四人到府面諭??偨y(tǒng)說,日本這次提出的覺書,意義很深,他們趁歐戰(zhàn)方酣,各國無暇東顧,見我國是已定,隱懷疑忌,故提此覺書,意在控制我國,不可輕視。至覺書第五項,竟以朝鮮視我國,萬萬不可與他商議。又說,容我細閱后再交部。各人唯唯,聽命而散。……越日召我入府,他說我已逐條細閱批示,你與子興(指接替孫寶琦任外長的陸征祥——引者)即照此商議。覺書分五項,……總統(tǒng)逐條用朱筆批示,極其詳細,現(xiàn)只能記其大意,并囑開議時,應逐項逐條商議,不可籠統(tǒng)并商*曹汝霖:《一生之回憶》,香港春秋雜志社1966年版,第116頁。。

總統(tǒng)府秘書長梁士詒也表示:“外國公使直接向元首交涉,實開外交惡例,且事屬存亡關(guān)系,請外交當局注意應付?!?鳳岡及門弟子謹編:《民國梁燕孫先生士詒年譜》,臺北商務印書館1978年版,第235頁。

結(jié)合曾彝進、曹汝霖所述,以及新發(fā)現(xiàn)檔案,現(xiàn)在我們知道,1915年1月18日日本公使提出“二十一條”要求后,在接下來的三天中,袁世凱緊鑼密鼓采取了如下一系列應對步驟:先是在19日早晨,袁召集外長孫寶琦、次長曹汝霖等開會,要求他們高度重視日本提出的條款,并特別指出第五號,即日本要求中國中央政府聘請日人充當政治、財政、軍事顧問等等,對中國主權(quán)損害太大,絕對不可商議。當天下午及晚上,袁又命秘書曾彝進兩次往訪有賀,打探消息,并于當天深夜召見曾彝進,了解其與有賀面談情況。到了20日,袁一方面再召曹汝霖入府,將其對“二十一條”的批示意見交與曹,并指示具體交涉辦法,另一方面又讓曾彝進請有賀回國面見元老,打探他們對日內(nèi)閣提出“二十一條”的態(tài)度。在得到有賀同意后,袁專門調(diào)撥了一節(jié)車廂,又派便衣憲兵兩名,于21日晚將有賀秘密護送至沈陽,然后經(jīng)朝鮮回國。這一切可以說部署甚為謹慎、周密,對日交涉準備工作通過外交部和總統(tǒng)府明暗兩條管道同時、迅速啟動。

二、談判受阻:再派有賀返日運動元老對大隈內(nèi)閣施壓

有賀長雄返回中國后,很快,中日雙方就于2月2日正式開始談判。在接下來的三個多星期中,雙方外交部門除了就南滿、東蒙、山東及沿海各條進行反復交涉外,日方還多次提出就損害中國主權(quán)最甚的第五號進行商談,但中方堅持不議,談判因此陷入僵持。為了打破僵局,袁世凱決定再派有賀赴日活動。2月24日,有賀離京,再次乘京奉鐵路火車,經(jīng)朝鮮回國*《有賀顧問返國》,《順天時報》1915年2月25日,第2版。。3月5日,駐日公使陸宗輿給外交部發(fā)來電報,報告“有賀昨日接洽后,即赴鄉(xiāng)謁井上(馨)、松方(正義)、山縣(有朋),今日特托伯平(金邦平字)遠訪有賀”*王蕓生:《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第6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80年版,第172頁。??芍匈R返日后,先與陸宗輿接洽,接著便去謁見各元老,進行活動。緊接著,陸宗輿又托金邦平回訪有賀,了解相關(guān)情況。金邦平也是總統(tǒng)府派出的秘密交涉人員,應與有賀同時或早幾日到日本,只不過他的主要職責似乎是與日本內(nèi)閣方面進行溝通?!侗本┤請蟆吩D(zhuǎn)引2月25日日本《民報》的報道說:“中國總統(tǒng)府顧問金君邦平現(xiàn)抵東京,由有賀博士為介紹與日本大隈首相、加藤外相等秘密接洽。聞金君此行系奉大總統(tǒng)密命,且與中日交涉頗有關(guān)系云?!?《東報述金顧問赴日之原因》,《北京日報》1915年3月3日,第1版。金邦平于3月20日左右返回北京?;貒蠹幢蝗蚊鼮檗r(nóng)商次長,并繼續(xù)兼任總統(tǒng)府顧問。(《金邦平將任農(nóng)商次長消息》,《順天時報》1915年3月23日,第2版)關(guān)于此次赴日,金邦平曾對人講:“余前頃請假東游日本之原因,實非負有政治上何等任務,即如中日國際之政治、外交現(xiàn)狀,余亦漠然,略未關(guān)懷?!?《金次長詳論東游之志趣》,《順天時報》1915年4月3日,第2版)然而,從此次赴日后日方的消息報道和陸宗輿發(fā)回的電報來看,金邦平毫無疑問負有關(guān)于中日交涉方面的使命,他對外否認這一點,只是為了保密而已。關(guān)于有賀此次赴日,日人在華所辦《順天時報》曾有報道,說“有賀回國仍舊擔任帝國大學及早稻田大學教習,中政府遇有要務即行來京”*《有賀顧問返國》,《順天時報》1915年2月25日,第2版。。似乎有賀已與袁世凱方面暫時脫離了關(guān)系?!侗本┤請蟆芬矆蟮勒f:

有賀長雄日前歸國,與大總統(tǒng)告別,臨行贈言謂:有賀今去,愿有三事為大總統(tǒng)告:一行政司法不宜相混,二立法院宜速行組織,三國民會議亦務宜成立云云。外間議論僉謂有賀氏自至中國后,僅此三語為最有價值耳。并聞有賀今年之契約雖滿,此去一時未必再來,但與中國關(guān)系未斷,大總統(tǒng)有事相招時,彼即來京云*《有賀長雄之臨別贈言》,《北京日報》1915年3月2日,第3版。。

可見,不論是在中國的日本新聞人員,還是中國新聞界,完全不知有賀此行負有特殊使命,所謂“臨行贈言”,所謂“契約雖滿”云云,不過是總統(tǒng)府惑人耳目的幌子而已。

此次袁世凱再派有賀赴日活動,據(jù)曹汝霖講,是出自他的建議:

余以會議僵持已久,終須設法打開,遂向總統(tǒng)建議,請秘遣公府顧問有賀長雄博士,回國向日本元老疏通??偨y(tǒng)問,此著有效否?余答有賀博士在日本,不但學者地位很高,他在明治初年設元老院時,他是元老的干事,與陸奧宗光同事,故于元老方面,頗有淵源。日本政府對于元老很為尊重,元老都是持重有遠見之人,若告以第五項條件不但于兩國不利,且易引起人民仇日之心。我曾與有賀談過此次交涉情形,他亦很以為然。請總統(tǒng)召見有賀,假以詞色,懇切相托,他必肯效力??偨y(tǒng)遂特召有賀進府,告以此次日本提出的覺書,由外交部總次長盡最大之努力,以副日本之愿望。今日置公使又要求商議日本希望條件之第五項,實在令我為難。請回國向元老詳細說明,請其諒解,顧全兩國之友誼。君必能諒解我意,及政府為難情形,務請善為說辭。有賀果然自告奮勇,愿回國盡力向元老報告,力說利害*曹汝霖:《一生之回憶》,第125—126頁。。

照曹汝霖所述,則袁世凱對于有賀在雙方交涉中可以發(fā)揮的作用似乎并不清楚,是他提出建議后,袁世凱才決定“特召”有賀進府,請其返日到元老處疏通。這顯然與事實不符。事實是,早在兩年前,即1913年2月,有賀就被袁世凱聘為法律顧問,袁對有賀在日本政界、學界的影響非常清楚,且如前所述,在日方提出“二十一條”要求后,袁世凱首先想到的便是要秘書曾彝進找有賀了解情況,并且在雙方開議前已經(jīng)派有賀返日在元老處活動過一次,對于有賀可扮演的角色是很清楚的。因此,曹汝霖所述很明顯是為了給自己臉上“貼金”*在1933年版《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中,曾收錄所謂“二十一條”交涉期間曹汝霖致陸宗輿書信一封,曹氏在信中特別告知陸氏,他已建議袁派有賀赴日運動元老,請陸重視與有賀接洽:“茍有釜底抽薪之法,必收迎刃而解之功?!毡菊沃匦模栽谠?,如元老有所主張,政府自易為力。因元老所見者遠,不若政府之好大喜功也。昨與叔度(曾彝進字)約有賀博士長談,彼亦所見略同,并愿自告奮勇,游說元老,以兩國永久親善計,不宜徒傷感情。彼亦以旅大問題如得圓滿解決,此外枝葉未必為元老所重視,尤以侵我主權(quán)之事為元老素所反對者。業(yè)已陳明主座,請有賀歸國,相機力說。彼與松方伯有相當關(guān)系,或能得相當之效果。目前情勢緊迫,大隈、加藤無理可講,各國輿論,亦無效力。有賀此行,關(guān)系匪淺。彼國元老若能略立公道,政府氣焰必為消殺。兄宜與有賀推誠相與,虛心商辦。有賀學者,向無野心,且對主座頗有知遇之感,未可以尋常外人視之也?!?王蕓生:《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第6卷,天津大公報社1933年版,第216—217頁)然而,此信實為曹氏偽造。根據(jù)是,該信落款日期為3月5日,據(jù)信中“昨與叔度(曾彝進字)約有賀博士長談”一句,則3月4日有賀應在北京。然而,早在2月25日,《順天時報》已有“法律顧問日本有賀博士日昨乘京奉車就回國之途”的報道(《有賀顧問返國》,《順天時報》1915年2月25日,第2版),3月2日《北京日報》也提到“有賀長雄日前歸國,與大總統(tǒng)告別”云云(《有賀長雄之臨別贈言》,《北京日報》1915年3月2日,第3版)。而3月5日陸宗輿給外交部的電文,亦有“有賀昨日接洽后,即赴鄉(xiāng)謁井上、松方、山縣,今日特托伯平遠訪有賀”的報告,說明有賀3月4日已在東京,確定無疑。既如此,曹氏如何能在3月4日與有賀在北京長談?此問題上世紀30年代繆鳳林就曾指出過,但主要是依據(jù)陸宗輿給外交部的電報,尚不夠有力(繆鳳林:《評〈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包遵彭、李定一、吳相湘編纂:《中國近代史論叢》第1輯第6冊,臺北正中書局1977年版,第367—368頁)。上世紀80年代所出《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修訂版刪除了此信及其它幾封被繆鳳林認定偽造的信件。但曹氏在其回憶錄中堅持袁派有賀赴日系出自他的建議,試圖自圓其說。不過,隨著有賀在1915年1月下旬曾被袁世凱派赴日本到元老處打探消息這一史實得到確認,2月下旬交涉受阻后,袁世凱再派有賀赴日運動元老也就有了理據(jù),此舉實為總統(tǒng)府交涉管道的一項重要決策,系出總統(tǒng)府主動,而非因曹汝霖建議始有此舉。。

至于有賀本人,從1月底結(jié)束初次返日活動回到中國后,一直對雙方交涉高度關(guān)注,并已在一定程度上介入到了其中。在新發(fā)現(xiàn)檔案中,筆者看到一份有賀于2月3日,也就是雙方開議次日寫給松方正義的長約1500字的密函,詳細報告了他同雙方外交官員接觸后所掌握的信息,以及他本人對于“二十一條”交涉的看法。其中有如下幾點極為重要:

一、有賀告訴松方:大隈重信并不想讓元老們知曉內(nèi)閣向中方提出“二十一條”的具體內(nèi)容,因此命令駐華公使日置益特別在1月27日“召北京各日本報館特派員至公使館,諭以勿得將此次日本向中國提出各條件流布內(nèi)地(指日本內(nèi)地——引者)”,以免“此事入元老諸公之耳”,從而可以在排除元老“妨礙”的情況下,“急以激烈手段,一氣呵成,使中國政府承諾日本之要求?!?因為日本政府下了這樣的保密命令,因此日人在中國所辦《順天時報》完全沒有報道日本政府向中國提出“二十一條”要求的具體內(nèi)容。即使交涉開始以后,《順天時報》的相關(guān)報道也極少,且非常簡略,而不像其它報紙,連篇累牘,連續(xù)數(shù)月報道交涉進程,并發(fā)表大量中外評論。

二、有賀告訴松方:日置益公使親口對他講,“日本政府欲于三月廿五日舉行總選舉*日本眾議院于1915年3月25日舉行總選舉,開票結(jié)果,執(zhí)政黨占了多數(shù)席位,大隈重信得以繼續(xù)擔任內(nèi)閣總理(《日本選舉之結(jié)果》,《順天時報》1915年3月30日,第2版)。之先,將此事議決,因督促日置公使每日開議,欲迫中國政府將廿一款囫圇承諾。若中國政府將要求各款故意漏泄,藉此激勵輿論,或煽動商民排斥日貨,或依賴其他強國以牽制日本,日本政府當即藉此以為口實,縮短回答期限。若中國政府不于期限內(nèi)回答,則決計以兵力威嚇?!?/p>

三、有賀告訴松方:通過和中國外交次長曹汝霖的密談,得知中國方面的態(tài)度是,“此次日本要求各款,其重要部分亦為中國政府所料及,不難承諾。惟其中有害及中國獨立權(quán)、違反現(xiàn)行條約及破壞各國在中國之機會均一者,則屬萬難承諾。”因為一旦承諾,對內(nèi)則“必至全國輿論沸騰,群咎大總統(tǒng)對于國民不負責任,革命黨必藉此以為口實,希圖再舉”;對外則“其他各外國于歐戰(zhàn)結(jié)局之后,必紛紛援例為同樣之要求,彼時中國政府將無法拒絕?!?/p>

四、有賀告訴松方:內(nèi)閣不該只是口頭講“親善提攜”,而不把“彼此提攜之大義”寫入“二十一條”文本;不該只是由“普通公使出面談判”,而不是“特派大臣”。他最擔心的是,“現(xiàn)內(nèi)閣急于成功,藉些微口實,遽發(fā)哀的美敦書,俟限期既滿,即以兵力從事”,如此則將導致中日關(guān)系破裂,“日本在中國之勢力恐將墜地”。因此,“元老諸公”應防止出現(xiàn)這種情況,最好能“特派公使以上有威望之人物來中國,先協(xié)定中日提攜之大主義”,作為商談大原則*“有賀長雄致松方侯爵密函譯件”(1915年2月3日),北京大學歷史學系藏。。

此密函經(jīng)曾彝進翻譯后呈給了袁世凱,故函首有“有賀長雄致松方侯爵密函一件謹譯呈睿鑒”字樣。密函的重要性之一,在于它使袁世凱從交涉一開始就對日本政壇動向和日方的交涉策略,有了清楚的了解,從而可以有針對性地采取應對措施。袁世凱在日方威逼下起初并無意泄露“二十一條”內(nèi)容,后來之所以指示外交部人員將談判過程盡量拖長,并設法將“二十一條”內(nèi)容披露給歐美國家*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譯:《顧維鈞回憶錄》第1冊,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119—127頁。,當與他看到此函有關(guān),至少可以說此函堅定了袁針對日方所懼及其交涉策略采取針鋒相對應對措施的決心。重要性之二,在于它使袁世凱對有賀的交涉主張和他可以扮演的角色,有了更為清楚的了解,因此,當談判陷入僵持后,袁世凱決定再派有賀返日在元老前活動。至于總統(tǒng)府何以能夠看到這份密函,目前尚無法給出確定解釋,但不能排除密函是有賀應袁世凱要求而寫,發(fā)出密函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在總統(tǒng)府和日本元老之間互通消息,以防局面破裂。有賀實際上充當著傳遞信息的中間人的角色。所謂“密函”,主要是針對日本內(nèi)閣而言,對于總統(tǒng)府和日本元老兩方,函中內(nèi)容并不保密。

有賀第二次赴日活動情況,在《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一書中多有記載。他“素抱一種意見,謂對于有三千年歷史與四億民眾之中國而臨之以高壓手段,決非永久之良策”。因此,他奉袁命再赴日本后,“首謁井上,直率述其意見。井上以為然,囑其再為山縣一述,并令都筑男爵為代表,與有賀同訪山縣。山縣細聆有賀之言,又囑其轉(zhuǎn)告松方。有賀對松方說明后,松方亦照例請其再告大山宮內(nèi)大臣?!?王蕓生:《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第6卷,第172頁。其中,“松方正義侯最關(guān)心中國情形”,對于日內(nèi)閣堅持開議第五號內(nèi)容,并不惜以武力威脅中國,深不以為然。日外相加藤高明曾揚言,如果“交涉決裂”,“不出三個月,中國可完全征服”。松方則笑言:“莫要把中國看得太輕,若用武力,恐三年未必成功,遑說三月,應速自行善處?!?曹汝霖:《一生之回憶》,第126頁。元老的介入,使交涉進程發(fā)生一些變化,“日本內(nèi)閣之兇焰,似已稍戢?!?陸征祥:《我經(jīng)手簽訂“二十一條”痛史》,(臺北)《藝文志》1967年第22期,第27頁。有賀不時向總統(tǒng)府報告其與各元老接觸所獲得的信息,并就交涉策略提出建議。如4月6日通過陸宗輿電告曾彝進說:“談判大局既定,民國宜以內(nèi)政有種種困難為理由,要求結(jié)了,其關(guān)滿蒙問題極力讓步,并聲明第五號毫無讓步之余地。結(jié)了之期,四月初十日以前為宜。日本若欲加以強制手段,諸元老必制止之?!?“發(fā)駐日本陸公使電”(抄件,1915年4月9日),北京大學歷史學系藏;王蕓生:《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第6卷,第209頁??偨y(tǒng)府亦不時與有賀溝通進行辦法。如4月9日曾彝進通過陸宗輿復電有賀,告以“談判力圖速進”,“中國政府切望速行解決,只須日政府訓示日置使稍示讓步,速予同意,便可了結(jié),俾親善方針得早進行。兩國親交重在永久之感情,不在目前之快意,諒各元老與有同情也?!逼鋵嵕褪窍M匈R請各元老繼續(xù)向日內(nèi)閣施壓。對于日本計劃增兵奉天、山東,亦希望“各元老維持大局,特加注意為要”*“發(fā)駐日本陸公使電”(抄件,1915年4月9日),北京大學歷史學系藏;王蕓生:《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第6卷,第209—210頁。。總的來講,有賀在總統(tǒng)府與日方高層交涉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關(guān)鍵的作用。由于有賀的積極活動,松方等元老介入交涉,延緩了日內(nèi)閣即刻增兵的步伐,并在御前會議中向大隈施壓,最終使得日內(nèi)閣在損害中國主權(quán)最甚的第五號交涉問題上退讓*陸宗輿:《陸閏生先生五十自述記》,《北京日報》1925年承印,第15頁。。在此過程中,有賀曾于4月21日將日內(nèi)閣與元老之間達成的協(xié)議密告駐日公使陸宗輿,其中所述日方密定讓步內(nèi)容與日方隨后向袁世凱政府提出的最后通牒所開大致吻合,陸宗輿及時將此信息電告了外部*王蕓生:《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第6卷,第217—218、219、233、220頁。。有賀又請陸宗輿轉(zhuǎn)達總統(tǒng)府:“日內(nèi)閣一變態(tài)度,減輕要求,雖有他因,而卻以元老監(jiān)制,不能行再后手段之故。深望中國亦一變態(tài)度,顧全元老面子。將來必要時,尚可以元老意向牽制內(nèi)閣?!?王蕓生:《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第6卷,第217—218、219、233、220頁??偨y(tǒng)府方面接受了有賀的建議,于是,交涉進程加快,不久宣告結(jié)束。從上述交涉情況來看,有賀赴日后,總統(tǒng)府與有賀的聯(lián)系是通過陸宗輿,有賀與總統(tǒng)府的聯(lián)系也是通過陸宗輿,而陸宗輿又與外交部保持者緊密聯(lián)系,因此,駐日公使陸宗輿實際承擔了溝通兩管道之責。

需要注意的是,有賀在元老中間穿梭活動,引起了日本內(nèi)閣方面的高度警覺。根據(jù)駐日公使陸宗輿發(fā)回的電報,在雙方談判最后階段,“有賀被政府派警護衛(wèi),拘束行動”,“只能中間傳信,不便自由活動”*王蕓生:《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第6卷,第217—218、219、233、220頁。,處境堪憂。袁世凱對于有賀的奔走之效非常滿意,曾于4月25日通過曾彝進致電有賀,表示有賀“為中日親善,慘淡經(jīng)營,備受勞苦,感佩交深”*王蕓生:《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第6卷,第217—218、219、233、220頁。。不僅如此,新發(fā)現(xiàn)檔案中收藏的一封信件表明,談判結(jié)束后,曾彝進又代表總統(tǒng)府致函有賀,高度稱贊了有賀的奔走調(diào)停之功,表達了總統(tǒng)對有賀的慰問、感謝之意,并請有賀轉(zhuǎn)達總統(tǒng)對元老們的感謝之意。函云:

有賀先生足下:前接惠書,當即譯呈大總統(tǒng)鈞閱。此次交涉,我大總統(tǒng)極欲敦睦中日邦交,保全東亞和平,其最真摯之情誼,直接見知于足下,間接見喻于貴國元老,徒以未能見諒于貴國內(nèi)閣,以致生出種種誤會,構(gòu)成現(xiàn)今狀況,良可嘆息。在足下確知大總統(tǒng)親日之真意,又灼見夫中日兩國同處一洲,允宜交好,以享兩利之福,不應交惡,以成兩敗之局,奔走調(diào)停,非為彼此一時計,實為兩國百年計。使貴國內(nèi)閣深明此義,最初即舍脅迫手段,而用真摯協(xié)商,何嘗不可達此次最后通牒要求之目的。獨惜此意惟足下與貴國元老遠見及之,而貴國內(nèi)閣未見及也。我大總統(tǒng)篤念邦交,力保和平,對于貴國最后通牒,業(yè)已完全答復,兩國情誼當能漸次融洽。惟聞貴國內(nèi)閣誤疑足下,致使足下衷曲莫白,轉(zhuǎn)涉嫌疑,我大總統(tǒng)深抱不安,囑為轉(zhuǎn)達,愿足下自今以后,善自智全,勿以敝國前途致累達士,是所至望。貴國元老閣下對于此次中日交涉力主和平,我大總統(tǒng)尤為感謝。如足下將我大總統(tǒng)感謝元老之意代為傳達,于足下并無不便,即祈代為傳達,至盼*“曾彝進代總統(tǒng)袁世凱致有賀長雄感謝函副本及袁的批復”(1915年5月10日),北京大學歷史學系藏。此信無落款,但由筆跡可看出系曾彝進草擬。北大歷史學系所藏者為曾彝進呈送袁世凱的副本,信的開頭處有袁用毛筆所批“公允”二字,說明袁閱過此信,并表示同意。信的寫作時間據(jù)《井上馨關(guān)係文書》所收日文譯件,為1915年5月10日。。

函中“惟聞貴國內(nèi)閣誤疑足下,致使足下衷曲莫白,轉(zhuǎn)涉嫌疑 ”一句,透露了有賀當時的艱難處境。此種處境直到交涉結(jié)束后依然沒有改變,其人身安全甚至受到威脅,不得不躲藏起來。5月25日,陸宗輿曾向曾彝進報告有賀的情況說:“渠現(xiàn)住興津,在井上老人庇護之下,一時未必能來東京,且于使館蹤跡尤不便接近也?!?“駐日公使陸宗輿致總統(tǒng)府秘書曾彝進函”(1915年5月20日),北京大學歷史學系藏。同日,《北京日報》刊登了一個名叫丁求真的人的來函,說“近來日本報章,每詆毀有賀長雄博士,評為賣國奴者,實日人之苦肉計也。自中日交涉發(fā)生以來,有賀氏所主筆之《外交時報》,滿紙無非為日本辯護畫策者。今欲使我國不疑有賀氏,并欲使我信賴其顧問,以為后日解決兩國問題之地,我國宜注意焉。”*《來函照登·來函二》,《北京日報》1915年5月25日,第4版??芍?,中國輿論界因為對有賀在交涉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完全不清楚,故而對日本輿論界視有賀為“賣國奴”產(chǎn)生懷疑,認為這是日人所使“苦肉計”,背后有不可告人之目的。其實,日本輿論界及政界一些主張對華強硬的人,恰是因為知道有賀在幫助中方對日交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才攻擊其為“賣國奴”、“國賊”、“袁仆”、“袁探”等等,致使有賀一時陷于“四面楚歌”的困境之中*信夫淳平:《有賀長雄博士の十三回忌に際し》,《外交時報》第66卷第685號,昭和8年6月15日,第20—22頁。。當然,不論有賀在中日交涉過程中發(fā)揮過何種作用,本質(zhì)上他依然是為日本利益服務的,就此而論,《北京日報》來函的提醒并沒有錯。有賀對此也不諱言,交涉結(jié)束后,有賀于5月底啟程返回中國*《有賀顧問抵京》,《順天時報》1915年6月1日,第2版。根據(jù)該條報道,當有賀于5月31日抵達前門車站時,“中國政界重要人員特赴月臺恭迓博士者,冠蓋紛然,頗形擁擠?!笨梢娪匈R在交涉過程中所發(fā)揮的作用,得到了袁世凱方面的認可,故有許多政界重要人物親赴車站迎其返京,以示隆重。,《大阪每日新聞》報道他行前曾對日人有過如下一段表白:

余此次赴中國就顧問之職,因編纂民國憲法尚有未了之事故也。此行將事辦完約須半閱月,即當辭職返國也。溯自中日交涉發(fā)生以來,我日本人中有視余為袁總統(tǒng)所使之奸細,大加詆譏,且有罵我為“賣國奴”三字,此實大謬也。余亦日本人,具有國民性之大和魂,故自有愛國之心,較諸他人有過無不及焉。雖受聘于中國而居客卿之位,決不能忘卻固有之愛國心云云*《有賀博士之歸去來辭》,《北京日報》1915年6月3日,第2版。此條系該報轉(zhuǎn)引《大阪每日新聞》1913年5月29日報道。。

大約一個月后,有賀又由天津搭船返回日本,船抵下關(guān)后,他對日人言:“此次中日交涉,幾幾乎決裂,而使兩國遂和平締約,而不開戰(zhàn)端者,實余周旋之力為多云云?!?《有賀顧問之居功》,《北京日報》1915年7月2日,第1版。此條系該報轉(zhuǎn)引《天津日報》1915年7月1日所載東京專電。另,《順天時報》1915年6月27日第2版“有賀博士之回國”一條中,曾報道說:“中國政治顧問有賀博士聞于二十五日晚駕京奉車出京,就回國之途?!彼朴匈R此次回國,系先乘京奉鐵路火車到天津,然后由天津搭船到日本下關(guān)。又言:

余已辭去憲法顧問之職。中日之不致開戰(zhàn),余頗盡力其中。余固不能列席國務會議,然遍訪元老及大隈總理,堅言二國不能啟釁,幸而二國能察時勢之必要,和平解決也。日人中有指余為袁探者,殊為憤懣。今既已辭去中國政府顧問之職,將不再往中國,助理員中江君下月亦將歸國。聞美國古德諾博士已于六月十九日離美前赴中國矣*《有賀博士談話續(xù)志》,《北京日報》1915年7月10日,第3版。此條系該報轉(zhuǎn)引英文《京報》1915年7月6日報道。。

有賀一方面在日人面前表功,另一方面又為自己幫助袁世凱方面進行交涉辯解,從中亦可見其在交涉過程中發(fā)揮作用之一斑。

從5月底重返中國,到6月底再赴日本,一月之間,有賀來去匆匆,難道真如他所說,重返中國是因為“編纂民國憲法尚有未了之事”,而回到日本是因他“已辭去中國政府顧問之職,將不再往中國”,其職將由古德諾接任么?其實,這一切依舊不過是為了惑人耳目而已。在他行色匆匆的背后,實際上隱藏著“二十一條”交涉過程中迄今尚不為人知的另一個重大秘密,即袁世凱秘邀元老松方正義訪華之事。

三、秘密約定:設立“外友會”與邀請松方正義訪華

袁世凱請有賀長雄返日運動元老疏通中日交涉,對有賀本人,總統(tǒng)府是很好交待的,只要給予相當報酬即可;但在元老方面,袁世凱深知,如不能給予他們有足夠吸引力的好處,或答應他們的某些要求,有賀的游說工作將不易取得成效。因此,通過有賀向元老們發(fā)出某種秘密信號,以促使其介入“二十一條”交涉,迫使日內(nèi)閣在最為苛刻第五號交涉上退讓,并不出人意外。1915年4月6日,有賀曾給曾彝進發(fā)出如下一份電報:

松方今晨約長雄面談,言加藤曾對山縣、松方有報告談判經(jīng)過之約,迄今未來。大隈昨訪山縣,關(guān)于談判事,只言當由加藤面述。松方意欲履行秘密一事,而以談判未結(jié),有所不便,極盼適當機會發(fā)生。數(shù)月來元老散在京外避寒,故威力不行。四月十一、十三兩日,為照憲皇后周年,山、松現(xiàn)皆歸京,井上亦將至,三元老同時聚集東京。為結(jié)了談判起見,并使松方向各元老發(fā)表秘密一事,均系不可錯過之機會。否則臨時議會召集,政界動搖,轉(zhuǎn)多不便?!匈R長雄。初六*王蕓生:《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第6卷,第208—209、209頁。。

正是這份電報中兩次出現(xiàn)的所謂“秘密一事”,讓我們知道,袁世凱和日本元老之間,確有不為外界所知的“秘密”?!妒垒d堂雜憶》的著者劉成禺據(jù)此得出了“有賀運動元老,系有條件,是何秘密,尚未暴露”的判斷*劉成禺:《世載堂雜憶》,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210頁。?!读陙碇袊c日本》的編撰者王蕓生也講了幾乎相同的話:“ 有賀之運動元老,系有條件的,惟究竟系何秘密,尚不可知。”*王蕓生:《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第6卷,第208—209、209頁。由電報中的“松方意欲履行秘密一事”一句可知,袁世凱的秘密計劃打動了松方,只不過“以談判未結(jié),有所不便”,但松方仍“極盼適當機會發(fā)生”。另外,松方也需要將“秘密一事”向其他元老通報。5月14日,交涉已經(jīng)結(jié)束數(shù)日,陸宗輿電告外交部:“ 今晚宴會,晤加藤便談。渠盼于二十日前簽約,以便報告議會。至密約一條中之三辦法,由我擇一均可云?!?王蕓生:《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第6卷,第282頁。據(jù)此,劉成禺進一步判斷:“另有密約存在,更可無疑?!?劉成禺:《世載堂雜憶》,第210—211、211、211頁。而王蕓生也附和:“據(jù)此一電,則另有密約之存在,更為可能矣。”*王蕓生:《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第6卷,第282頁。惟“密約”為何,王、劉解釋完全不同。王對“密約”的解釋是:“相信民四條約及換文之外尚有一密約。此密約之內(nèi)容,雖不可知,然可推斷系有賀長雄赴日運動元老派之夾帶品?!?王蕓生:《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第6卷,第282頁。而劉則引用唐紹儀的話說:“加藤外務大臣所云‘密約一條中之三辦法’,乃密約,非密件?!s’者,兩方簽字認可之約也。聞密件條文為:(一)大總統(tǒng)稱帝,專由日本贊成支持;(二)大總統(tǒng)變更國體,先由日本密商贊成;(三)如大總統(tǒng)信任日本以外之國家支持帝制,日本可取其他已允撤銷之途徑?!?劉成禺:《世載堂雜憶》,第210—211、211、211頁。如此一來,所謂“密約”就被解釋成了日本支持袁世凱稱帝的約定,交換條件是袁世凱承諾“后日再議”未能達成協(xié)議的第五號各條*劉成禺:《世載堂雜憶》,第210—211、211、211頁。。

然而,不論王蕓生,還是劉成禺(或唐紹儀),對“密約”二字的理解都太過機械,只就字面理解,卻忽略了其語境。其實,5月14日電文中所謂“密約”,不過是一種簡約表述,可以理解為“秘密約定之某事”,具體而言,就是指4月6日電文中提及的“秘密一事”,兩份電文的關(guān)聯(lián)十分明顯,無須論證。且既言及“辦法”,則必系針對“某事”而言,與“秘密一事”正相呼應。既言“松方意欲履行秘密一事”、松方仍“極盼適當機會發(fā)生”,則與袁世凱欲施行帝制無關(guān)。而劉成禺引唐紹儀所言,則與電文不相符合。電文明明說“密約一條”,唐紹儀卻列出了三條;明明說“密約一條中之三辦法”,可唐紹儀所列三條并不像辦理“某事”之“辦法”。唐氏完全為“二十一條”交涉局外之人,其所言不是憑空杜撰,便是捕風捉影,抑或張冠李戴。當然,也不能排除系由劉氏編造,假借唐氏之口說出而已。

那么,“秘密一事”,究竟為何事?很幸運,在新發(fā)現(xiàn)檔案中,有一封有賀寫給總統(tǒng)府的密函,可以讓我們徹底揭開這一謎團。函中寫道:

長雄昨晚自鹽原歸東京,擬十七日或十八日起程赴北京,俟確定后即請貴國公使館電聞。大隈日間居然留任,出人意外,其所以留任之原因甚復雜,新聞紙所記多屬推測之詞,決非真相。劉君崇杰十一日赴鹽原。由北京寄來之件(按即報酬費之一部分),謹收到。十一日劉君惠臨時,正值松方侯爵來函,約十二日下午前往那須別莊一譚。至期,長雄前往密談約一小時之久。前此計畫之件(按即松方來京事),現(xiàn)在時期甚佳,擬即實行。惟須先與其他元老一商。長雄奉侯爵命,本日午后赴興津,明晨與井上侯爵面談一切。外務大臣已決定現(xiàn)駐法大使石井氏,約十月可回國,于未回國之先,由大隈總理兼任。石井與長雄交誼頗厚,必以長雄就聘中國為然。明日晤井上侯爵后,行期或須改定,亦未可知。但長雄自身實切望早日到京,與古德諾面談一切*“有賀長雄致總統(tǒng)府密函譯件”(1915年8月),北京大學歷史學系藏。。

由筆跡看,此函系曾彝進翻譯,然后呈給袁世凱。函中提到大隈總理暫兼外務大臣一事是在1915年8月中旬,此函即寫于當時。由來函內(nèi)容本身并不能看出袁世凱的秘密計劃為何,不過,曾彝進在翻譯來函的時候,在兩個關(guān)鍵地方加了按語:一是在“由北京寄來之件”后寫了“按即報酬費之一部分”九字,二是在“前此計畫之件”后寫了“按即松方來京事”七字。由此可知,為了表示感謝,袁世凱政府給了有賀一定的“報酬費”,而對于元老,則不僅給予報酬,直到交涉結(jié)束三個月后,還一直在謀劃松方正義來華訪問之事,而這就是袁世凱秘密計劃的核心內(nèi)容?!扒按擞嫯嬛保粗该苎煞皆L華一事。由函可知,松方對來華訪問態(tài)度積極,已準備付諸行動,為此曾與有賀“密談約一小時之久”,并請有賀與另一元老井上馨溝通此事。“現(xiàn)在時期甚佳,擬即實行”一句,恰好與4月6日有賀函中“松方意欲履行秘密一事,而以談判未結(jié),有所不便,極盼適當機會發(fā)生”相呼應。

此函亦可證實,有賀長雄5月底返回中國前,及6月底回到日本后,對外界所發(fā)表的談話,確為惑人耳目。他在中日兩國間匆匆往來,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幫助袁世凱方面落實交涉期間雙方約定的松方正義秘密訪華之事。由函還可看出,有賀長雄并不如他對外宣稱的那樣,“已辭去中國政府顧問之職,將不再往中國”,而是一直在為袁世凱服務,并對再次前往中國充滿期待。至于他“切望早日到京,與古德諾面談一切”,詳情不得而知。不過,隨著7月初憲法起草委員會重新組織*《憲法起草今昔談》,《順天時報》1915年7月10日,第2版;《憲法起草委員會之消息》,《順天時報》1915年7月10日,第2版。,以及8月中旬“籌安會”出現(xiàn),復辟帝制開始從法理上進行研究*《國體問題之研究》,《順天時報》1915年8月15日,第2版;《又有籌安會出現(xiàn)》,《順天時報》1915年8月15日,第2版。,而復辟帝制與憲法草擬又有密切關(guān)系,因此有賀“切望早日到京,與古德諾面談一切”,應與憲法草擬事有關(guān)。

袁世凱之所以與日本元老暗中謀劃松方訪華事宜,與有賀向袁提出設立“外友會”以加強與日本元老交往的建議有關(guān)。新發(fā)現(xiàn)檔案中,有一份曾彝進給袁世凱的呈文,具體轉(zhuǎn)述了有賀的想法:

有賀長雄稱:現(xiàn)在中日兩國中下等人交際頻繁,而兩國上流人士交際甚鮮,故彼此意見恒多誤會。日本上流人士極希望與中國上流人士結(jié)風雅交,而苦無交際機關(guān)。據(jù)其所知,如日本樞密院顧問官,均系老政治家,或博學鴻儒,素仰中國文化,極表同情于中國,若能招致此輩,更番來游,情意漸通,猜疑盡釋,日本對中國之外交方針或可一變。茲擬設一外友會,專司此事,謹擬具外友會規(guī)則,恭呈鈞閱等語。謹譯呈睿鑒?!?,該博士意,擬請云臺公子為中國會長,松方侯爵為日本會長,合并陳明*“曾彝進關(guān)于有賀長雄建議設立外友會給袁世凱的呈文及袁的批復”(1915年),北京大學歷史學系藏。。

呈文后附有有賀所擬“外友會規(guī)則”六條,具體為:

第一條,本會為使中日兩國紳士彼此往來,為風雅之交,“互觀國情”,疏通意志而設。第二條,本會于此國會員游歷彼國時,為籌便于旅行之法,并于其駐在彼國時盡力歡待。第三條,此國會員游歷彼國曾受歡待者,于彼國會員游歷此國時,應竭力歡待。彼國會員其分任歡待之法,由此國會長指定之。第四條,本會以曾游歷日本之某君某某為中國外友會會長,以某某君某某為日本外友會會長。第五條,欲為本會會員者,須先達其意于本國會長,俟本國會長向彼國會長推薦,經(jīng)同意時始能作為本會會員。第六條,會長各就本國人中指定一人為干事,即于干事宅中執(zhí)行會務,不另置事務所*“曾彝進關(guān)于有賀長雄建議設立外友會給袁世凱的呈文及袁的批復”(1915年),北京大學歷史學系藏。。

規(guī)則后又附有“會員標準”說明,并注明為“密件”:

會員員數(shù)不必求多,民國一方面自參政院參政及特任官或碩學鴻儒中,日本一方面自樞密顧問官及貴族院議員、帝國大學總長、教授中,精選于中日兩國國交有益之人物,其員數(shù)合兩國約在五六十名以內(nèi)足矣*“曾彝進關(guān)于有賀長雄建議設立外友會給袁世凱的呈文及袁的批復”(1915年),北京大學歷史學系藏。。

由呈文可知,計劃中的所謂“外友會”,實際上是以袁世凱方面和日本元老方面少數(shù)政客為主、以建立所謂“風雅”之交為幌子而組成的一個并無公開辦公處所的秘密“交際機關(guān)”。袁世凱看到呈文后,在三處作了親筆批示:第一處在呈文首頁右側(cè),批了“極贊成,可照辦”六個字;第二處在同頁右上側(cè),批了“送克定一閱”五個字;第三處在呈文第三頁“云臺公子為中國會長”一句旁,批了“可為”兩個字。“云臺公子”即袁世凱長子袁克定,是一個頗有政治野心的人。由于建立“風雅”之交只是幌子,故有賀提議以袁克定為“外友會”中國方面會長,而不是以更加擅長文事的袁世凱次子袁克文為會長,其中的含義不言自明。袁世凱批示將呈文“送克定一閱”,實際上就是要袁克定去經(jīng)辦此事。由批語來看,袁世凱對有賀提出設立“外友會”態(tài)度很積極,原因是“二十一條”交涉正在進行之中,而他正有求于日本元老。他邀請松方訪華,應當就是以“外友會”的名義,不僅因為松方是日本方面會長,更因為他從有賀的報告中得知,松方與大隈政見分歧頗大,對大隈內(nèi)閣未經(jīng)御前會議便向中方提出“二十一條”很不滿意,對介入交涉向大隈內(nèi)閣施加壓力態(tài)度積極。

邀請松方訪華秘密計劃的發(fā)現(xiàn),也證實了曾彝進《我所經(jīng)手“二十一條”的內(nèi)幕》中所述相關(guān)事件并非空穴來風。曾文寫道:

日本既以為親善之說來,項城亦以偽親善之說應。知日本大權(quán),不在內(nèi)閣,不在天皇,而在元老,又遣有賀回國向松方致意,并請松方來北京一晤。松方允來北京,乃為之備行館,以東廠胡同大住宅(良姓所有,政府租作陸軍俱樂部,后為黎副總統(tǒng)所有),為其行館,房屋粉飾一新,并為其備日本式澡堂及日本Tatami式住房一間(松方所要求)。乃松方竟以他事婉辭不來,其原因何在,吾不得而知之矣*曾叔度:《我所經(jīng)手“二十一條”的內(nèi)幕》,《近代稗?!返?輯,第290頁。。

所謂“日本既以為親善之說來”,即指有賀提出設立“外友會”一事。由有賀所云“日本上流人士極希望與中國上流人士結(jié)風雅交”一句來看,其背后很可能還隱藏著另外一個秘密,即有賀提出此建議實際上是在其第一次返日(1915年1月下旬)時得到了松方的暗示或授意,目的是為袁世凱提出邀請松方等元老訪華做鋪墊。在交涉后期袁世凱通過曾彝進發(fā)給有賀的電報中,曾有“元老以親善主義,實獲我心”*王蕓生:《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第6卷,第220頁。等話,說明上述可能性是很大的。袁世凱“以偽親善之說應”,則說明其同意設立“外友會”并邀請松方訪華,不過是順水推舟,顯示“親善”是假,利用松方向日內(nèi)閣施壓,以達到減輕己方交涉壓力的目的才是真。而曾彝進所云“又遣有賀回國向松方致意”一句,則說明袁世凱向松方發(fā)出邀請,是在第二次遣有賀返日活動時,有賀提出設立“外友會”的建議則應在此之前。

根據(jù)“外友會規(guī)則”第三條的規(guī)定,“彼國會員其分任歡待之法,由此國會長指定之”,也就是說,松方訪華時,袁世凱方面如何接待,由松方本人提出要求。曾彝進文中所記松方要求袁世凱方面準備“日本式澡堂及日本Tatami式住房一間”,就反映了這一點。不過,這些顯然只是細枝末節(jié)的要求,自以為在“二十一條”交涉中幫了袁世凱忙的松方,很可能希望借訪華之機,獲取一些好處;而袁世凱為了促使松方等給大隈內(nèi)閣施壓,也很可能在向松方發(fā)出訪華邀請時,便已暗示將給予元老若干好處,這才使得松方等對于向大隈內(nèi)閣施壓態(tài)度積極,并對來華訪問充滿期待,直至交涉結(jié)束后數(shù)月仍在通過有賀秘密溝通此事。除了個人想獲取好處外,松方希望訪華的主要目的,恐怕還是為了謀求緩和中日關(guān)系。在交涉結(jié)束一個多月后舉行的元老會議上,針對中國出現(xiàn)抵制日貨之事,松方曾“深怪大隈內(nèi)閣之外交失于武斷,致傷中國朝野之感情”,提議“以融和中國之感情為第一要著”,“力主調(diào)換駐華日置公使,另派專使來華接洽?!?《日元老會議之結(jié)果》,《北京日報》1915年6月29日,第1版。此條系該報轉(zhuǎn)引《滿洲日日新聞》所載東京專電。同時,松方很可能還想借訪華之機,解決一些交涉遺留問題,特別是中日合辦漢冶萍公司問題。在1915年9月陸宗輿給外交部的電報中,就曾提到“松方前欲來華,本屬意于漢冶萍事”*引自李毓澍:《中日二十一條交涉》,第249頁。。漢冶萍問題,日方在“二十一條”第三號中曾提出過,具體內(nèi)容是要求公司將來由中日合辦,公司附近礦山不準該公司以外人開采,但由于中方反對,交涉未能達成明確協(xié)議*新發(fā)現(xiàn)檔案中,有《論日本要求合辦漢冶萍之不當》手稿一篇,指出“漢冶萍公司,人民之私產(chǎn)也,政府對之只有保護提倡之責,絕無干涉侵掠之理”。日人要求“悉出情理之外,不啻令我政府干涉人民營業(yè)之自由,與侵掠人民之財產(chǎn)”,要求政府“始終堅持,力顧主權(quán)”。。松方主張“以后另行協(xié)議”*王蕓生:《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第6卷,第217頁。。漢冶萍公司是中國最主要的鋼煤聯(lián)合企業(yè),中日合辦漢冶萍公司事關(guān)日本經(jīng)濟勢力向中國腹地的滲透,長期主導日本財政的松方對此尤為關(guān)心,故借訪華之機重議這一重大問題,應是其目的之一。

松方訪華計劃最終未能實現(xiàn),原因甚多,也甚復雜。在北大歷史學系所藏陸宗輿給曾彝進的一封信中,有“我處大段落已結(jié),此次渠雖臨時脫議(指有賀被日本政府控制,失去自由——引者),但要旨均已達到,各老亦招非議,以勢力大無虞耳”*“駐日公使陸宗輿致曾彝進函”(1915年5月20日),北京大學歷史學系藏。等話,透漏出松方等因介入“二十一條”交涉,向大隈內(nèi)閣施壓,在日本國內(nèi)頗受非議。這或許是松方等放棄訪華的原因之一。另外,交涉結(jié)束后不久,中日兩國國內(nèi)局勢都發(fā)生了一些變化,使得元老們失去了訪華良機。日本方面,大隈內(nèi)閣因向中國提出“二十一條”,企圖獨霸中國,遭到英、美、俄等國強烈反對,并引發(fā)中國的抵制日貨等反日運動,各元老也批評大隈內(nèi)閣對華政策太過武斷,大隈內(nèi)閣因此發(fā)生動搖,提出總辭職,致使元老們也陷入國內(nèi)政治紛爭當中*《日元老會議之結(jié)果》,《北京日報》1915年6月29日,第1版;《大隈退志甚堅》,《順天時報》1915年8月4日,第7版;《大隈翻改退志》,《順天時報》1915年8月8日,第7版;《日本政局之結(jié)束》,《順天時報》1915年8月10日,第7版。。中國方面,除了多地爆發(fā)的抵制日貨運動,使得松方等對訪華不能不有所顧慮外,以1915年8月“籌安會”建立為標志,袁世凱開始為復辟帝制造勢,松方等元老若于此氛圍中來華訪問,難免會被外界認為是在公開支持袁世凱復辟帝制;而日本政府事實上對于中國準備改變國體,此時并無統(tǒng)一主張*“收駐日本陸公使電”(1915年9月11日),北京大學歷史學系藏。根據(jù)陸宗輿的報告,日本內(nèi)閣曾就中國帝政問題開會,軍部人員批評外部人員無能,不該對中國帝政問題宣言旁觀,應在中國帝政將成時,出兵干涉。,為了避免誤會,同時也為了避免在日本政壇引起紛爭,松方等只能放棄來華訪問。

至于有賀長雄,6月底重返日本后,處境依然不佳。故7月14日(陰歷六月初三日),陸宗輿寫信給曾彝進,提出建議:“有君可勸令少見日人,以防危險,或暫令住安全之地何如?”*“駐日公使陸宗輿致總統(tǒng)府秘書曾彝進函”(1915年7月14日),北京大學歷史學系藏。很可能曾彝進在復電或復函中提出不如請有賀盡快返回中國,故8月上旬陸宗輿又打電報給曾彝進說:“日內(nèi)閣改組,大隈將兼外務,渠與有賀意見極深,鄙意似以有賀緩到中國為佳,尊見何如?”*“東京陸公使佳電”(8月9日發(fā),8月9日到),北京大學歷史學系藏。不過,有賀最終還是決定盡快重返中國。8月23日,有賀經(jīng)由朝鮮,乘京奉列車回到北京,“仍舊供職公府,應詢憲法問題?!?《有賀博士抵京近訊》,《順天時報》1915年8月24日,第2版。他并沒有如他6月初剛回日本時所宣稱的那樣,“已辭去中國政府顧問之職,將不再往中國”。

四、交涉之后:曾彝進的善后密呈

經(jīng)過二十余輪的艱苦談判,1915年5月9日,中方就“二十一條”部分條款答復日方,隨后雙方于5月25日簽字換文。然而,袁世凱對已達成的條款并不打算真正執(zhí)行。曾彝進《我所經(jīng)手“二十一條”的內(nèi)幕》有多處記述了袁世凱的這一想法。還在交涉正式開始前,袁世凱就表示:“滿洲以外的要求,當然半個字也不能答應他。就是滿洲,俄國所搶去的,他日本都拿去了,他還要想發(fā)展,你發(fā)展了,我卻癟了?!?曾叔度:《我所經(jīng)手“二十一條”的內(nèi)幕》,《近代稗海》第3輯,第283、288—289、288頁。交涉結(jié)束后,總統(tǒng)府一位蘇州籍的老秘書對袁世凱不準備履行所簽條約大不以為然,說什么“既簽定條約,即應忠實履行,明知不行,而虛與委蛇,表面允其所要求,暗中卻加以破壞,必為禍根。本應推誠布公,向彼明言不能應允之故,如彼不聽,縱以兵戎相見,彼曲我直,勝敗之數(shù),尚不可知,而我理直氣壯,雖敗猶榮。我意本應堅持不允,今既允矣,成事不說,壯士斷腕,聽客所為,白山黑水,暫同棄地。痛定思痛,在關(guān)內(nèi)勵精圖治,待機而動,收復故土,似亦一策”云云。袁世凱聽后斥為書生之見,并說:“推誠布公果能成事,世界早太平了?!?曾叔度:《我所經(jīng)手“二十一條”的內(nèi)幕》,《近代稗?!返?輯,第283、288—289、288頁。

袁世凱既有這樣的想法,遂有曾彝進為之起草補救條陳之事。《我所經(jīng)手“二十一條”的內(nèi)幕》記道:

我草一條陳,內(nèi)容大致言,已答應了的各條,宜速籌補救之法:(1)破壞雜居,宜訂一外僑內(nèi)地雜居條例;(2)破壞租地、購地,宜訂一外僑永租地權(quán)條例;(3)破壞警察顧問,宜訂聘雇外人條例。于條例中寓限制之意,即能暗中破壞條約。似此之類,尚有若干條。條陳上后,項城告我云:“你的條陳意在破壞,但你系法家,只知法律,單靠法律,破壞不了條約。我已籌畫好了:(1)購地、租地,我叫他一寸地都買不到手。(2)雜居,我叫他一走出附屬地,即遇危險。至于(3)警察顧問用日本人,用雖用他,月間給他幾個錢便了,顧不顧,問不問,權(quán)卻在我。我看用行政手段,可以破壞條約,用法律破壞不了。又其他各條,我都有破壞之法”云云*曾叔度:《我所經(jīng)手“二十一條”的內(nèi)幕》,《近代稗海》第3輯,第283、288—289、288頁。。

曾彝進所草補救條陳原文,目前尚未發(fā)現(xiàn),但主要內(nèi)容已如上述。曾彝進出身日本西京法科大學,故考慮問題習慣于從法律角度出發(fā),看似專業(yè),卻難免書生之見。而袁世凱作為大總統(tǒng),作為一名在官場歷練數(shù)十年的老手,則更精于如何運用行政手腕達到目的,故他對曾彝進的條陳并不滿意,表示自有主張。這段記述可以說很準確地反映了二人的不同角色與性格,且曾彝進并不隱諱其條陳沒有受到賞識的事實,沒有自夸條陳如何如何得到袁世凱的稱贊,因此其記述的真實性應是較高的。

雖然曾彝進的補救條陳無法看到,但在新發(fā)現(xiàn)檔案中,我們卻看到了一份曾彝進手書的《中日交涉善后議》密呈。這份密呈共計45頁,全文約4000字左右,裝訂成一小冊,封面除標題外,又有“曾彝進謹呈”五字,文末落款也是這五字。呈文首先指出,“二十一條”交涉結(jié)束后,“我國有可懼者二,可喜者三”。所謂可懼者二,一是奉、吉兩省既然允許日本人購買土地、自由居住,則終將為日本吞并。日人得隴望蜀,“青島既已為第二旅順,山東亦必為第二奉天”。如此一來,“京師根本重地,左右兩臂俱為強敵所持”。二是歐戰(zhàn)結(jié)束后,不論那方獲勝,“俱不能忘情于遠東,萬一列強紛紛援例,各嘗一臠,瓜分之禍,即在目前”。所謂可喜者三,一是此次交涉“各國多不直日人”,此后交涉,“列強必昵我忌日”。二是經(jīng)過此次交涉,人民愛國之心漸已鼓動,如“乘此義憤,啟發(fā)國民,眾志成城,當有實效”。三是因大總統(tǒng)辦理此次交涉“悉協(xié)機宜”,“頑民”將“翻然來歸”,這樣就可“舉國一致,協(xié)力對外”。接著,曾彝進就“可懼者”與“可喜者”,分別提出“未雨綢繆之謀”與“亡羊補牢之計”,從外交、財政、軍制、內(nèi)政四方面,分別闡述其建議,要點如下:

一、外交。外交似宜表面取親日主義,而實際親英、親美,并設法離間日、俄邦交也。……一、財政。財政似宜切實鼓吹人民納稅,并實行各項累進稅法也。……一、軍制。軍政似宜從陸軍退伍、整頓兵工廠、鼓吹尚武精神、籌備軍事鐵道等事辦起也。……一、內(nèi)政。內(nèi)政似宜督責官民,舍舊謀新,力圖進行也*“曾彝進謹呈《中日交涉善后議》”(1915年),北京大學歷史學系藏。。

每個方面都有具體闡釋,尤以內(nèi)政最為詳細:用人方面,主張“對于疲玩之官民嚴加督責,使知勤奮”,“寧用勇于任事之人,不用巧于省事之人”,“國家用人應以其人辦事有無成績定功罪,不必以其人之賢不賢定功罪”。希望大總統(tǒng)“寧為嚴父,毋為慈母”。接著具體提出,自治方面,應責成地方官員認真舉辦,以便經(jīng)由地方自治機關(guān)來推行“清賦”、“征兵”等事。警察方面,應設法整頓警務,“力圖推廣鄉(xiāng)村警察,以實行軍民分治”。司法方面,先行整理京、津兩地法庭、監(jiān)獄,“一切純仿外國辦法”,爭取將兩地外國領(lǐng)事裁判權(quán)先行撤去。教育方面,主張?zhí)岢白帜敢魳酥畬W”,使人人皆能識字,皆能讀書閱報,這樣就可普及教育,“國家法令自易推行”。

呈文開頭一句是,“此次中日交涉,仰賴我大總統(tǒng)睿謀廣運,不日當可和平解決”,說明此份呈文寫于“二十一條”交涉行將結(jié)束之時,也就是說,是寫于前所提及曾彝進的補救條陳之前。善后呈文主要是從宏觀角度闡述“二十一條”交涉結(jié)束后,國家應施行的各方面的大政方針以及一些具體措施,而補救條陳則是直接針對與日方達成的有關(guān)東三省及滿蒙問題的條款,提出應對之策,二者具有某種相輔相成的關(guān)系。

不論是善后密呈,還是補救條陳,都是亡羊補牢而已,但也可以看出,袁世凱及其親信對于“二十一條”交涉的結(jié)局并不甘心。故當“各省地方官吏中,有一班狐媚之徒,妄以中日交涉和平解決,為中國外交上之成功,紛馳文電,以賀中央”時,袁世凱“大為震怒,特發(fā)電訓一道致各省官吏,嚴加申斥,略謂:此次交涉,我國所以委曲求全者,實出于不得已。而喪失國權(quán),痛莫甚焉。正宜椎心泣血之不暇,奚道賀之足云!今竟以之為慶,而紛發(fā)賀電,誠不知羞恥者也。其各省長官等,宜將此等官吏嚴予譴責,俾知自愛云云?!?《大總統(tǒng)電斥各省官吏》,《北京日報》1915年6月4日,第1版。此條報道系轉(zhuǎn)載于1915年5月31日《大阪每日新聞》。袁世凱又特別向百官發(fā)布“密諭”,表達了“疾首痛心,憤慚交集”的心情,要求百官振作起來,“日以‘亡國滅種’四字懸諸心目,激發(fā)天良,屏除私見,各盡職守,協(xié)力程功,同官為僚,交相勖勉,茍利于國,死生以之?!?王蕓生:《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第6卷,第260—261頁。

余 論

總統(tǒng)府交涉密檔的發(fā)現(xiàn),使得“二十一條”交涉過程中的下列內(nèi)幕得以明確或被揭開:一、袁世凱曾兩次派有賀長雄返日活動,而非一次,此點確定無疑。先是在開議前派有賀返日打探元老態(tài)度,接著在談判陷入僵持后,再派有賀返日,游說各元老向大隈內(nèi)閣施壓。二、袁在開議之初便通過手中掌握的有賀致松方密函,知曉了日內(nèi)閣的交涉策略,袁由最初無意泄密到后來采取拖延、泄密等針鋒相對的應對措施,應與他看到此函有密切關(guān)系。三、為促使各元老向日內(nèi)閣施壓,袁曾利用元老一方的“親善”表示,同意設立“外友會”,并秘邀松方正義訪華。此點徹底揭開了有賀致總統(tǒng)府電文中所謂“秘密一事”,及駐日使館致外部電文中所謂“密約一條”的謎底,同時也證明袁世凱并沒有為稱帝而與日方進行秘密交易*從“二十一條”交涉的整個過程來看,并沒有可靠證據(jù)證明此次交涉與袁世凱圖謀復辟帝制有關(guān)聯(lián)。與袁世凱政府關(guān)系密切的《北京日報》曾于交涉期間披露秘聞,說日本駐華公使日置益于1914年12月曾“在袁總統(tǒng)前獻策,勸其變更現(xiàn)時之政體”,稱“袁總統(tǒng)若用其策,日本當極力贊助,可保無虞”。但“袁總統(tǒng)鑒于高麗之覆亡,且不肯昧天良以負國家,婉言謝絕?!币粋€月后,日置益“于尋常謁見袁總統(tǒng)之時,坐談未久,即提出該國要求之‘二十一條’,云:刻下日人咸謂袁總統(tǒng)反對日本,若中國欲與日本敦睦友誼,深愿袁氏速除此意見。該使并謂:奉日本政府訓令,如中政府此次能允日本之要求,則足以解日人之惑,否則足征袁氏反對日本之真意耳。且中國亂黨匿居日本,時欲乘機以傾覆袁氏之政府,若袁氏不允其要求,則日政府不能約束匿日之亂黨云云。”(《日人威逼中國之始末談》,《北京日報》1915年4月2日,第3版)可知,日使在利誘袁世凱變更政體遭拒的情況下,在提出“二十一條”時采取了利用在日革命黨威脅袁世凱的手法。梁士詒年譜也引某外國公使之言,說“日置面遞‘二十一條件’時,曾謂:中國國民黨與日政府外之有力日人有密切關(guān)系,除非中國政府給以友誼證明,日本政府直不能阻止此輩之擾亂中國。又謂:日本人民類皆反對袁總統(tǒng),彼等相信總統(tǒng)為有力之排日者,其政府亦采遠交近攻之政策??偨y(tǒng)如接受此種要求,日本人民將感覺友好,政府從此對袁總統(tǒng)亦能遇事相助。袁世凱始終默然不答?!?《民國梁燕孫先生士詒年譜》,第235頁)而信夫清三郎則引用《日本外交文書》,證實日置面見袁世凱時,“恐嚇說,在日本,也有人主張鼓動革命派顛覆袁氏政權(quán)的,如果不肯痛痛快快地答應日本的要求,將招致嚴重的后果。袁世凱憤怒地說:日本是想像奴隸一樣地對待中國嗎?”(《日本外交史》上冊,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第403頁)另有日方檔案記載,日置益公使曾向袁世凱表示:“如能承允所提條款,則可足征日華的親善,日本政府對袁總統(tǒng),亦可遇事相助?!?轉(zhuǎn)引自李毓澍:《中日二十一條交涉》上冊,第217頁)上述中日兩方記載均表明,日置益提出“二十一條”時,并沒有提及國體問題,所謂“日本政府對袁總統(tǒng),亦可遇事相助”,不過是一般性的客套表示,并無特指。但后來許多人卻據(jù)此過度解讀,把日置益所言,說成是暗示袁世凱可以通過簽署“二十一條”換取日本支持其復辟帝制。更有甚者,竟將日置益所言篡改為“若開誠交涉,則日本希望貴總統(tǒng)再高升一步”(馬震東:《大中華民國史》,中華印書局1930年版,第463頁),故意將日方提出“二十一條”與支持袁世凱復辟帝制聯(lián)系在一起。一些研究者不察,輾轉(zhuǎn)引用,遂致真相難明。在“二十一條”交涉過程中,雙方也從沒有就支持袁世凱復辟帝制一事有過交易。如本文所論,袁世凱通過有賀長雄與日本元老秘密溝通,甚至計劃邀請松方正義訪華,目的是為了加強與日本元老的關(guān)系,運動其給大隈內(nèi)閣施壓,從而使后者在第五號交涉問題上退讓,與所謂袁世凱復辟帝制風馬牛不相及。直接參與“二十一條”交涉的駐日公使陸宗輿指出,那種認為袁世凱為了稱帝而“與日本有所交換”的說法,“未免大誤”,因“廿一條簽約于五月初,而帝制則發(fā)生于八月,時有先后,且至九月而帝制尚在研究學理時期。輿曾于九月初電諫,有‘幸勿以學理空談,致國家無窮實禍’之語。因此電而輿固為反對帝制顯著之一人矣”(陸宗輿:《陸閏生先生五十自述記》,第16頁)。袁世凱如果在交涉期間曾與日方就支持其復辟帝制有過秘密交易,是不可能繞過駐日公使陸宗輿的,因此,陸氏所言很值得重視。曾在袁世凱幕中辦理文案的陳灨一(甘簃)也指出,將“二十一條”交涉說成是袁欲逞為帝私欲而借以結(jié)好鄰邦之舉,“是說也,以責項城,未免太過”,“蓋項城在當時尚無為帝之跡象,而仇日乃其夙昔主張”(甘簃:《睇向齋隨筆》,《近代稗?!返?3輯,第393頁)。。四、交涉行將結(jié)束時,曾彝進還曾向袁提出過一個不為學界所知的《中日交涉善后議》密呈,就交涉結(jié)束后國家發(fā)展的內(nèi)政外交方針及一些具體舉措提出建議。

上述內(nèi)幕的明確或揭開,使我們得以掌握更加豐富的史實細節(jié),從而可以在更加完整、深入的層次上觀察“二十一條”交涉的整個過程。由此可看到,外交部因職能所限,只能與日方相應部門進行交涉,總統(tǒng)府卻可利用秘密管道直通日方最高層,然后利用其內(nèi)部對華政策分歧開展工作,從而達到減輕自身所受壓力的目的。外交部在臺前的交涉雖然跌宕起伏,不乏唇槍舌戰(zhàn),但終究不過是具體條款的討價還價,總統(tǒng)府管道在幕后的活動,才真正影響交涉進程和最終結(jié)局。從松方等元老介入交涉,最終迫使大隈內(nèi)閣在損害中國主權(quán)最甚的第五號商談上退讓,以及中方能夠及時獲知元老與日內(nèi)閣秘密協(xié)議的內(nèi)容來看,總統(tǒng)府管道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由此管道的交涉還可看出,袁世凱從一開始就千方百計,力圖掌握交涉主動權(quán),并且在整個交涉過程中一直為此努力。

袁世凱的“二十一條”交涉策略雖然看起來很高明,但他畢竟還是同意與日方交涉,并且最終與日方簽署了部分條款,結(jié)果落得一身罵名。其中緣由,張忠紱講得最清楚,也最令人信服:

袁世凱早年因朝鮮問題,與日本結(jié)怨甚深,鼎革事變后,袁氏出而主政,本為日人之所不滿。民元以后,袁氏與日本極為敷衍,蓋袁氏深知,渠若不能獲得日本之諒解,則匪惟渠個人在國內(nèi)之地位將受影響,即中國之安定亦將遭遇日人之破壞,是以袁氏甚愿給日本以相當之經(jīng)濟利益,作為交換條件,以買得日人之歡心,助彼取締反對黨,以安定中國?!吨袊r南滿運貨減稅辦法》及《 滿蒙五路借款換文》均為此種政策之表現(xiàn)。逮至《二十一條》要求業(yè)已提出后,袁氏深知當時中國既無力抵抗,外人亦莫能援助,完全拒絕日本之要求,在事實上殊不可能。中國政府當局亦知,中國若完全應允日本之要求,不啻置全中國于日本保護之下;但若完全拒絕日本之要求,則日本必將策動中國之反對政府黨,騷擾中國,而日本得藉詞出兵干涉,甚至侵占我領(lǐng)土。中國政府當局考慮之結(jié)果,乃決定,凡日本之要求,不與各國約章抵觸,且不侵害中國之主權(quán)與獨立者,可盡量承認,否則一概拒絕。對于交涉之步驟與方針,中國當局認為應與日本逐條談判,不能全體討論;對于第五號之要求,中國應完全拒絕,不與開議*張忠紱:《中華民國外交史》,正中書局1945年版,第139—140頁。。

此段話道出了袁世凱在無力與日本抗衡的形勢下,為了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并求得日本助其壓制革命黨,不得不向日本妥協(xié)的情形。因為出于不得已,故交涉尚在進行當中,袁便與其幕僚謀劃采取一系列措施,以消除簽署相關(guān)條款所帶來的利益損害,雖為亡羊補牢之計,亦可見其心有不甘。需要指出的是,張忠紱并沒有提及袁世凱向日方妥協(xié)與其試圖復辟帝制之間存在關(guān)聯(lián),這與近百年來多數(shù)人的看法明顯不同。而對“二十一條”交涉進程的考索則證明,兩者之間的確沒有因果關(guān)系。

[本文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真相所在:民初史事與人物”(41917812-021)的階段性成果。熊達云教授在日文資料利用方面曾提供幫助,謹此致謝。]

責任編輯:方 英

Another Channel of Negotiation about “Twenty-one Demands”——Uncovering the Secret of Related Activities of the Presidential Office

SHANG Xiao-ming

(Department of History,Peking University,Beijing100871,China)

Negotiation with Japan about “Twenty-one Demands” had two channels,namely through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and through the Presidential Office.The key figure involved in the negotiation through the Presidential Office was Ariga Nagao.Yuan once sent Ariga Nagao back to Japan to inquire into the attitude of the senior statesmen before the negotiation started;after the negotiation came to a deadlock,Yuan sent Ariga Nagao back to Japan again to mobilize the senior statesmen to impose pressure on the Okuma cabinet.Yuan took delay,disclosure of secrets and other countermeasures in the negotiation process,which should have certain relationship with the fact that he got to know the negotiation strategy of the Japanese side through the confidential letter sent by Ariga Nagao to atsukata Masayoshi when the negotiation started.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contact with the senior statesmen,Yuan accepted the suggestions of Ariga Nagao to establish the “Foreign Friend Association” and secretly invited atsukata Masayoshi to visit China.Atsukata Masayoshi accepted the invitation,but didn′t pay the visit finally.The “secret” in the telegram sent by Ariga Nagao to the Presidential Office and the “secret agreement” sent by the legation in Japan to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referred to the secret invitation of Yuan,instead of other “secret agreement” with the Japanese side so as to gain the support of the Japanese side and implement the imperialism by Yuan.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bargained with the Japanese side around specific terms;by contrast,the negotiation through the Presidential Office focused on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divergence of policies of the Japanese top leaders towards China,which had certain impact on the negotiation process and the ultimate result.

Yuan Shih-kai;Zeng Yi-jin;Ariga Nagao;atsukata Masayoshi;“Twenty-one Demands”

K258

A

1005-605X(2017)02-0018-14

尚小明(1968- ),男,山西石樓人,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猜你喜歡
元老總統(tǒng)府袁世凱
高柔:善始善終的五朝元老
中國數(shù)學界元老——王元
蘇元老撰并楷書《龍洞記碑》
張申府:一個不該被歷史遺忘的中共建黨元老
“詐彈”
紅色足跡《攻占總統(tǒng)府》
士兵將梅里諾的棺木抬出總統(tǒng)府
臺媒爆炒“總統(tǒng)府共諜”
軍閥袁世凱的三次背叛行動
袁世凱的軍事顧問坂西利八郎
龙州县| 汶上县| 云南省| 宝兴县| 南宁市| 芜湖县| 错那县| 汤原县| 老河口市| 历史| 东宁县| 海门市| 正阳县| 麻栗坡县| 陵水| 怀远县| 滁州市| 兰溪市| 如皋市| 时尚| 洱源县| 襄樊市| 呼玛县| 古浪县| 顺昌县| 贞丰县| 南涧| 古蔺县| 天镇县| 东阿县| 昔阳县| 石狮市| 桑日县| 阳高县| 乌拉特中旗| 驻马店市| 洪江市| 许昌市| 阳新县| 商都县| 宝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