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六朝志怪小說對“避煞”民俗思想的繼承和超越

2017-01-28 02:58:59張傳東
殷都學刊 2017年3期
關鍵詞:巫術觀念小說

張傳東

(山東大學 文學院,山東 濟南 250100)

六朝志怪小說對“避煞”民俗思想的繼承和超越

張傳東

(山東大學 文學院,山東 濟南 250100)

六朝志怪小說中有很多作品以表現(xiàn)鬼魂回歸家庭、與生前故舊再續(xù)前緣為主要內容。這類作品的構思明顯來源于我國傳統(tǒng)民俗的“歸煞”和“避煞”觀念,是該觀念的故事化。但這類作品在內容設置上既有對歸煞觀念的繼承,也有對歸煞思想的突破和創(chuàng)新,體現(xiàn)了鮮明的時代特色。

志怪小說;避煞;繼承;超越

六朝志怪小說中有一類作品,以表現(xiàn)鬼魂回歸家庭與妻、子等家庭成員繼續(xù)發(fā)生關系為主要內容。這類小說與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歸煞”思想明顯有著深刻的聯(lián)系,是巫文化中“歸煞”思想觀念的文學化表現(xiàn)。但是六朝志怪小說中的此類作品不是“歸煞”觀念的單純描述,而是滲透了深刻的時代特點,因而其內容和思想又遠遠超過了巫術思想。

一、六朝及之前的“避煞”思想觀念

“歸煞”,也稱為“歸殺”,是古代源于喪葬禁忌而產生的一種對亡鬼作祟行為特征的認識。人們出于對鬼的畏懼,將“煞”視為死去之后又轉回世間的家中來作祟、害人的兇神惡鬼,由此產生了“避煞”之俗。這一文化傳統(tǒng)由來已久,早在戰(zhàn)國時期已經出現(xiàn)了相關的記載。湖北云夢睡虎地出土的秦簡《日書》中有一篇專門記載當時之鬼怪與鬼怪祛除法術的巫術——《詰》篇,其中恰有一則寫已亡“妻妾”、“朋友”之魂回歸故舊作祟,可名其為“歸鬼”:

人妻妾若朋友死,其鬼歸之者,以莎芾、牡棘枋(柄),熱(爇)以寺(待)之,則不來矣。[1](P213)

此則巫術當是對“歸煞”的最中記載,其中的“歸鬼”主要是指亡故“妻妾”、“朋友”之鬼魂,所指比較具體;巫術同樣交待了祛除“歸煞”的法術,顯示著世人對“歸煞”的厭惡。戰(zhàn)國時期人們就認為人鬼道殊,因而對鬼魂持有恐懼心理,即使是與自己的祖先、親人之鬼相處,生人也必然因此罹病。從戰(zhàn)國時期的巫書《詰篇》記載中可以看出人們的這種思維,暫舉一例:

一宅中毋(無)故而室人皆疫,或死或病,是是棘鬼在焉,正立而貍(埋),其上旱則淳,水則乾。屈(掘)而去之,則止矣。[1](P212)

《論衡·訂鬼篇》也說“鬼者本生于人,時不成人,變化而去,與人觸犯者病”[2](P212)。而六朝時期“避煞”之風尤甚,《顏氏家訓》卷六《風操》即曰:

偏傍之書,死有歸殺。子孫逃竄,莫肯在家;畫瓦書符,作諸厭勝;喪出之日,門前然火,戶外列灰,祓除家鬼,章斷注連。[3](P103)

人們通過外出逃避、書符、燃火撒灰等方式,極力阻斷與“歸煞”的聯(lián)系,足見時人對此鬼的厭惡。顏之推稱“歸煞”為“家鬼”,可以看出,“歸煞”主要是回歸到其原先的家庭中,主要是針對原先其家人作祟。此后歷朝歷代的民俗中均有對“歸煞”和“避煞”的記載,如唐代黃埔氏的《原化記》、牛肅《紀聞》、五代徐鉉《稽神錄》、宋洪邁的《夷堅志》、明沈榜《宛署雜記》、清王嘉楨《在野邇言》等書中都出現(xiàn)過與“歸煞”、“避煞”風俗相關的記錄。這些記錄側重于陳說“歸煞”的危害及世人、方士的“避煞”之法,而忽略了“歸煞”的感情展現(xiàn)??梢哉f這種書寫還屬于“巫術”文本書寫,但這種巫術觀念深刻影響了志怪小說的內容。一方面,人們通過小說敘事強化“歸煞”作祟害人的觀念,突出其“鬼”性。另一方面,“歸煞”回歸當是出于對生前親人的思戀,是其情義之道的體現(xiàn)。六朝時期的志怪小說中有一定數量的作品偏重于對“歸煞”情義的表現(xiàn),是另辟蹊徑的文學書寫方式。很多非現(xiàn)實的感情,通過對“歸煞”的想象然后借助故事敘事加以實現(xiàn),側重于表現(xiàn)“歸煞”重情重義的“善”性,突出其“人”性??傮w看來,六朝志怪小說對“歸煞”的故事性表現(xiàn),就是沿著這兩條路進展的。

二、六朝志怪小說對“歸煞”觀念的繼承

與“歸煞”相關的故事,應當與“歸煞”民間信仰相伴相生。在漢代,雖然尚未發(fā)現(xiàn)與“歸煞”直接相關的故事,但下面兩則故事卻與“歸煞”思想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一則出自桓譚《新論·辨惑篇》

呂仲子婢死,有女兒年四歲,葬后數來撫循之,亦能為兒沐頭浣濯,甚惡之,以告方士,云其家青狗為之,殺之則止。婢遂不復來。[4](P56)

一則出自應劭《風俗通義·怪神篇》:

司空南陽來季德停喪在殯,忽然坐祭床上,顏色服飾,聲氣熟是也。孫兒婦女,以次教誡,事有條貫,鞭撻奴婢,皆得其過,飲食飽滿,辭決而去,家人大哀剝斷絕,如是三四,家益厭苦。其后飲醉形壞,但得老狗,便樸殺之,推問里頭,沽酒家狗。[3](P416)。

這兩則故事中雖然是狗精作怪,但精怪的作祟方式卻是來源于對“歸煞”的想象。作為民俗,“歸煞”是了無形跡的“鬼”,只有當某人得病后才會猜忌乃“歸煞”作祟,會想象它的容貌和行跡。所以說自漢代起人們就開始遵循“歸煞”觀念,將回歸家庭的鬼怪形象化、具體化,并想象它與親友之間發(fā)生的事情。另外,這兩則故事的前半部分即精怪與世人的交接方式和六朝時期“歸煞”故事中鬼的行為極其相似。從這點上看,漢代的這兩則小說開了六朝“歸煞”主題小說的先河。

六朝時期,風俗與巫術的交織影響,加上重情的時代傾向,促進了當時“歸煞”型志怪小說的繁榮。據筆者統(tǒng)計,六朝志怪書中以“歸煞”為表現(xiàn)對象的小說有十八條之多,蔚為大類。其中有一部分偏重表現(xiàn)傳統(tǒng)“歸煞”觀念,即歸魂回歸作祟于故舊。如《搜神記》“夏侯愷”故事:

夏侯愷字萬仁,因病死。宗人兒茍奴,素見鬼。見愷數歸,欲取馬,并病其妻,著平上幘,單衣,入坐生時西壁大床,就人覓茶飲。[5](P196)

再如《甄異傳》“碧玉”故事:

金吾司馬義妾碧玉,善弦歌。義以太元中病篤,謂碧玉曰:“吾死,汝不得別嫁妝。嫁,當殺汝!”曰:“謹奉命?!痹岷螅溧徏矣≈?。碧玉當去,見義乘馬入門,引弓射之,正中其喉,喉便痛亟,姿態(tài)失常,奄忽便絕。十余日乃蘇,不能語,四肢如被撾損。周歲始能言,猶不分明。碧玉色甚不美,本以聲見取,既被患,遂不得嫁。[6](P79)

上述兩則小說中的“歸煞”回歸到親人身邊后,都作祟于親人,對他們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傷害:夏侯愷回歸后其妻得?。凰抉R義因為其愛妾背約再嫁而回歸,且射中舊妾之喉,使之喪失了再嫁的資本。

另外,《述異記》中王文明妻早亡,王因與妻子的奴婢有染并致其“妊身將產”,于是王妻便“見形,入戶打婢”,其嫉妒之性躍然紙上[6](P96)。同書另一則曰,王瑤亡后其鬼“恒來其家”搞一些惡作劇,“或歌嘯,或學人語,常以糞穢投人食中,又于東鄰庾家犯觸人,不異王家時”[6](P100)。

上述故事還是循著傳統(tǒng)“歸煞”思想進行的構思,其中“歸煞”還帶有負面的邪惡性。而這些故事中的“歸煞”雖是意在作祟于親戚,但也并非猙獰可怖,倒是有一些滑稽小丑搞惡作劇的意味了,并且此類小說的數量是比較少的。

三、六朝志怪小說對“歸煞”觀念的超越

值得關注的是,六朝志怪小說“歸煞”型作品中有很多故事內容超越了之前的“避煞”觀念,也迥異于六朝之后的同類小說。這些小說中描繪的“歸煞”不再是兇神惡煞似的作祟者、害人者,而是和普通人一樣擁有七情六欲,是滿含人情、令人同情的新形象;這些作品只是借鑒了“歸煞”思想中“亡靈回歸家人”的人鬼際遇模式,而目的卻在于表達夫妻或親人之間難以割舍的感情。其實,“歸煞”巫術本身已經含有了一些志怪因素,如上述《詰》篇巫術中只是說“妻妾”、“朋友”的鬼魂回歸,至于歸魂意欲何為并未交待。正是這些留白和模糊,給人們造成了豐富的想象空間。六朝志怪小說很多就是在這塊空間中馳騁想象,將“歸煞”視為一種情感的載體,融人情人性于其中,塑造了一批情義豐贍的“歸煞”形象:

1.“歸家”者。這類小說有的寫鬼魂回到生前的家庭之中,幫助家庭建設,如《列異傳》“鬼客”:

遼東丁伯昭,自說其家有客,字次節(jié)。既死,感見待恩,常為本家致奇異物。試臘月中從索瓜,得美瓜數枚來在前,不見形也。

更多的是表現(xiàn)家庭團聚的和諧和濃郁親情,如《搜神記》一則曰:

漢時東萊郡陳司空薨,經周年,忽然還家,在床而坐,約束子孫,與平生無異;飲酒食肉,間論幽冥事,歷歷來往不一,專事感婦,子孫致敬,無異生前。[5](P196)

再如《甄異傳》中華逸魂歸舊宅,“教子”、“責兄”,儼然一位負責的家長:

廣陵華逸,寓居江陵,亡后七年來還。初聞語聲,不見其形,家人苦請,求得見之。答云:“我困瘁,未忍見汝。”問其所由,云:“我本命雖不長,猶應未盡,坐平生時罰撻失道,又殺卒及奴,以此減算,去受使到長沙,還當復過?!比缙诠?,教其二子云:“我既早亡,汝等當勤自勖勵,門戶淪沒,豈是人子?”又責其兄不垂教誨,色甚不平。乃曰:“孟禺已名配死錄,正余有日限耳?!睜枙r禺氣強力壯,后到所期暴亡。[6](P81)

同書另一則寫夏侯文規(guī)“亡后一年,見形還家”,擁抱孫子、對話妻子,一如生時[6](P82);祖沖之《述異記》中,王肇宗“亡后形見于其母劉及妻韓,共語”[6](P100),其景溫情脈脈、滌人心腸。

2.“歸妻”者。這類小說主要表現(xiàn)伉儷深情,多寫亡夫之鬼顧憐世間的孤妻稚子,便歸家相助。如《甄異傳》“劉沙門”條:

劉沙門居彭城,病亡。妻貧兒幼,遭暴風雨,墻宇破壞。其妻泣擁稚子曰:“汝父若在,豈至于此!”其夜夢沙門將數十人料理宅舍,明日完矣。[6](P8)

與此故事相似者,還有《集靈記》“王諿”的故事:

總之,大學生作為民族的希望,國家的未來,培養(yǎng)對中華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自信,需要國家、社會、學校和個人的合力,立足地方特色的本土文化,創(chuàng)新教育形式與方式,在實踐中培養(yǎng)文化認知和傳承能力,開展文化交流活動,投身文化創(chuàng)新事業(yè)。在接力奮進中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時代的弄潮兒,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中書寫人生華章。

王諿瑯邪人也,仕梁為南康王記室,亡后數年,妻子困于衣食,歲□見形謂婦曰:“卿困乏衣食?”妻因與之酒,別而去。諿曰:“我若得財物,當以相寄?!焙笤?,小女探得金指環(huán)一雙。[7](P413)

另外,《異苑》中荀澤亡魂“還與婦魯國孔氏,燕婉綢繆”,并且其妻還因此“遂有妊焉”。

3.“歸母”者。這類作品寫亡鬼對母親的深切依戀,如祖沖之《述異記》“朱泰”條:

朱泰家在江陵,宋元徽中,病亡未殯;忽形見,還坐尸側,慰勉其母,眾皆見之。指揮送終之具,務從儉約。謂母曰:“家比貧,泰又亡歿,永違侍養(yǎng),殯殮何可廣費?”[6](P129)

其他如《異苑》中的“形見慰母”、“亡兒慰母”等故事,皆是寫亡魂回歸母親之旁,戀母、慰母、助母的故事,顯見其拳拳深情。

4.“歸友”者。寫亡鬼與生友之摯情,如《幽明錄》中馬仲書、王志都相知甚厚,馬死后因顧念王志都無婦,“忽形見”為王謀求一妻[8](P9);《拾遺記》中田疇祭奠友人劉虞時,劉虞之鬼魂突然回歸人世,與田疇“訴平生之事”[9](P172)等;

5.“歸情人”者。此類作品往往寫某女子因故暴亡,其魂忽至生前情人處訴說衷腸與遺恨,有些作品中女子還會贈物以志思念,如祖沖之《述異記》所錄下述兩條:

庾邈與女子郭凝私通,詣社約取為妾,二心者死。邈遂不肯婚娉。經二載,忽聞凝暴亡。邈出門瞻望,有人來,乃是凝,斂手嘆息之。凝告郎云:“從北村還,道遇強人抽刃逼凝,懼死從之。未能守節(jié),為社神所責,卒得心痛,一宿而絕。”邈云:“將今且停宿?!蹦鹪唬骸吧窆懋惵罚銊跔査?。”因涕泣下沾衿。[6](P101)

清河崔基,寓居青州。朱氏女姿容絕倫,崔傾懷招攬,約女為妾。后三更中,忽聞叩門外,崔披衣出迎。女雨淚嗚咽,云:“適得暴疾喪亡,忻愛永奪!”悲不自勝。女于懷中抽兩匹絹與崔,曰:“近自織此絹,欲為君作裈衫,未得裁縫,今以贈離?!贝抟藻\八尺答之。女取錦曰:“從此絕矣!”言畢,豁然而滅。至旦,告其家。女父曰:“女昨夜忽心痛夜亡。”崔曰:“君家絹帛無零失耶?”答云:“此女舊余兩匹絹在箱中,女亡之始,婦出絹欲裁為送終衣,轉盼失之?!贝抟虼司哒f事狀。[6](P102)

另外,《幽明錄》“贈罌”條,講述的也是一女鬼回歸贈罌的故事。

四、結語

從漢代的“歸煞”型故事中,我們已經可以看出,當時人們對“歸煞”存在兩種矛盾的思想,一方面認為“歸煞”回歸親人是出于感情需要,表現(xiàn)出“歸煞”對在世親人的依戀;一方面囿于傳統(tǒng)民俗或原始宗教中“歸煞”作祟害人的觀念,還是不能坦然接受他們的回歸,最終還是設法予以祛除。這種矛盾應該是從觀念到敘事轉變初期人們思想的正常表現(xiàn),甚至在六朝時期的小說中依然在強調“歸煞”的害處。而在六朝的另外一些小說中,原先的矛盾基本不復存在了,即“歸煞”并非為作祟而來。這樣一來,在六朝志怪小說中“歸煞”完全成為了和生人一樣的存在,小說將人們對“歸鬼”的恐懼和防范翻轉為對家庭情義的嘉許,將志怪小說作為表現(xiàn)人間普通情感的手段而不是巫術和宗教的傳聲筒,這已經顯示了六朝志怪小說作者的小說自覺意識。后世小說、戲曲在表現(xiàn)至情至性主題時借用六朝“歸煞”結構模式者屢見不鮮,足見其影響深遠。從“歸煞”思想到“歸煞”型小說,是從觀念到敘事的轉變。這種轉變有兩點值得關注和思考。

首先,“歸煞”何以從一種俗信的觀念走向了小說敘事?故事的始作俑者,當是那些靠巫術為生的巫覡之徒,他們借故事佐證其巫術的靈驗以發(fā)明神道,這些故事也因其內容的特性深為街談巷議者樂道。在此背景下“歸煞”漸漸由民間信仰的主角變?yōu)橹竟中≌f的主人公。而且,巫術性故事的傳播主要借助于街談巷議式的民間口耳相傳,這種傳播主要借助記憶、口述而非文字。人們?yōu)榱藥椭洃浲鶗盐仔g中片段式的志怪因素故事化、傳奇化,進而成為小說式的街談巷語。將民俗或巫術與六朝志怪小說做一對比,我們會發(fā)現(xiàn)前者所介紹的一個簡單的鬼怪作祟方式,在后者內容里往往就成了一類情節(jié)完整的故事。

其次,六朝志怪小說何以能夠突破舊有“歸煞”思想?六朝志怪小說對傳統(tǒng)“歸煞”思想的突破,與當時“重情”“任情”的社會風尚有著直接的關系。小說中“兒女情多”,側重對親情、愛情的表現(xiàn),這與六朝詩賦等主流文學非功利、主緣情、重欲望的思潮是一致的。并且當時的士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主張不拘孔教禮法、疏遠正統(tǒng)思想,關注羈旅愁死、閨閣曠怨?!妒勒f新語》中表現(xiàn)士人重情風氣者也比比皆是,不再贅舉。其他文學作品如陶淵明的《閑情賦》、潘岳《悼亡詩》等至情至性的作品也是這種時代思想的集中體現(xiàn)??梢哉f,“歸煞”巫術開創(chuàng)了一種獨特的人鬼際遇模式,而六朝時人正好借此模式毫無拘束地表現(xiàn)世人之真情性。

[1]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睡虎地秦墓竹簡[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

[2]王充著,張宗祥校注,鄭紹昌標點.論衡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3]顏之推撰,王利器集解.顏氏家訓集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4]桓譚撰,朱謙之校輯.新緝本桓譚新論[M].北京:中華書局,2009.

[5]干寶撰,汪紹楹校注.搜神記[M].北京:中華書局,1979.

[6]曹丕等撰,鄭學弢校注.列異傳等五種[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88.

[7]魯迅.古小說鉤沉[A].魯迅輯錄古籍叢編(第一卷)[C].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

[8]劉義慶撰,鄭晚晴輯注.幽明錄[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88.

[9]王嘉撰,齊治平校注.拾遺記[M].北京:中華書局,1981.

[責任編輯:邦顯]

I206.2

:A

:1001-0238(2017)03-0069-04

2017-05-07

張傳東(1979—),男,山東大學文學院博士,魯東大學文學院講師,主要從事先秦兩漢文學與文化研究。

猜你喜歡
巫術觀念小說
維生素的新觀念
別讓老觀念害你中暑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講故事:中國歷史上的巫術與替罪》
民俗研究(2019年4期)2019-07-04 11:11:58
送餐的巫術經濟學 精讀
英語文摘(2019年11期)2019-05-21 03:03:30
健康觀念治療
即興表演的觀念闡釋
神秘的地索拉諾“巫術市場”
西藏歌謠中的巫術心態(tài)
封开县| 大石桥市| 黄平县| 府谷县| 通城县| 黔东| 海林市| 特克斯县| 宜城市| 柯坪县| 永康市| 绵阳市| 金昌市| 定州市| 安徽省| 博爱县| 陆川县| 黎平县| 彭山县| 聂荣县| 鲁山县| 扬中市| 津南区| 华坪县| 开化县| 崇信县| 佛冈县| 夏邑县| 吉林省| 达日县| 南京市| 平阴县| 长阳| 上饶县| 陇川县| 五家渠市| 惠安县| 抚顺市| 龙胜| 聂拉木县| 和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