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敏
(中共石家莊市委黨校 政治學法學教研部,河北 石家莊 050051)
開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新時代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報告精神
劉麗敏
(中共石家莊市委黨校 政治學法學教研部,河北 石家莊 05005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是黨的十九大最響亮的名片。習近平總書記在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與媒體記者見面會上的講話中講到進入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更要有新作為。法治建設作為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經(jīng)過多年的改革推進,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與變革,完全有自信和底氣走進新時代。新時代在新思想的引領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必將譜寫新的歷史篇章,向現(xiàn)代化法治強國邁進。
開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新時代;新實踐
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上的報告中,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戰(zhàn)略判斷,提出通過“深化依法治國實踐”實現(xiàn)“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法治建設總目標的重大歷史使命。新時代、新征程、新作為,法治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深度地緊密相融,賦予了全面依法治國承載歷史、貫穿當下、引領未來的新的深刻內涵和神圣使命。偉大的新時代,必將引領中國法治建設新方向!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為推進依法治國付出很大的努力。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我國全面依法治國步步推進,深得民心。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我們做了大量有意義的工作,涉及到法治建設的方方面面。一個是取得全面進步;第二個是花費較短時間取得了巨大成就。這些成就,奠定了進入新時代的發(fā)展基礎,讓我們對建設現(xiàn)代化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充滿自信,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進入新時代成為歷史的必然。
一是法治理論上的自信。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圍繞全面依法治國發(fā)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在短短五年時間內,提出了有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在理論上實現(xiàn)了新飛躍。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基本涵蓋了我國法治建設的方方面面,重點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方向性質、總目標、總路徑、總任務及總布局,深刻回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走什么路、跟誰走、實現(xiàn)什么目標,怎樣實現(xiàn)目標等一系列重大而深刻的理論與實踐問題。是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中國化的全面發(fā)展,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深度突破,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行動指南。
二是法治實踐上的自信。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是一個以法治為主題的中央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了我國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十八屆四中全會正式把全面依依法治國納入了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從此全面依法治國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從嚴治黨一起構成了實現(xiàn)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zhàn)略目標的“三駕馬車”,成為協(xié)調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的基礎和保障力量??茖W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領域,在“4×4”驅動力法治新十六字方針的強力推動下,經(jīng)過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續(xù)奮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正在逐步形成,法治政府建設穩(wěn)健推進,具有“四梁八柱”性質的司法體制改革主體框架基本確立,全體國民的守法意識顯著提高,我國法治建設的各個領域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發(fā)生了歷史性的變革。
三是法治能力上的自信。黨的十八大提出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xiàn)代化。而法治能力是國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xiàn)國家治理能力的現(xiàn)代化,關鍵是提升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能力治國理政的能力。一方面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tǒng)一。推進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tǒng)一,這是國家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根本方向。其中黨的領導是根本保障,人民當家作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黨是領導一切的,必然包括對法治建設的領導。隨著我國改革進入深水區(qū)和攻堅期,法治建設有更多的險灘要涉、更多的硬骨頭要啃,基于此,黨的十九大開創(chuàng)性提出要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加強對法治中國建設的統(tǒng)一領導,明確黨是對全面依法治國把關定向的;另一方面法治能力是領導干部治國理政的核心能力。法治能力在領導干部各項能力中占據(jù)基礎性、統(tǒng)領性地位,提升領導干部法治能力本質上就是強調治國理政的法治化。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提高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fā)展、化解矛盾、維護穩(wěn)定的能力”。經(jīng)過多年的推進,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得到了普遍提升,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本領日益增強。
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從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高度,成功創(chuàng)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提出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重大理論創(chuàng)新必將引航中國法治建設。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正是這一思想的法治內涵。為了法治總目標的實現(xiàn),黨的十九大報告立足新的歷史方位,提出了一系列法治新判斷、新思想,是引領我國法治建設進入新時代、實現(xiàn)新突破的行動綱領。
首先,全面依法治國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黨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研判。新時代意味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jīng)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毙聲r代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全方位提升,包括對物質文化生活更高的要求及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huán)境等要求的增長。這個轉化,變的是新時代人們從物質到精神層面對美好生活更高層次的需要,不變的是它仍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體現(xiàn)的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共產(chǎn)黨人自信有能力帶領全國人民不斷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xiàn)共同富裕。而法治作為國家治理的基本方式,要為這一偉大轉變的落地全程引領、護航。因此黨的十九大提出“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準確定位了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的性質和功能,即為改革和發(fā)展保駕護航。我們也有信心在法治理論上持續(xù)創(chuàng)新、法治實踐上深化舉措,充分發(fā)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及改革中的引領推動和保駕護航作用。
其次,堅持黨對依法治國的全程領導。十九大報告指出“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是黨和國家做好各項工作的政治保證。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也指出,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本質的要求,是黨和國家的命脈所在,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是生死相依,共生共存的關系。所以,堅持黨對立法、執(zhí)法、司法、守法的全程領導是習近平中國特色社主義思想的必然要求。為加強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統(tǒng)一領導,創(chuàng)新性地提出了“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的關鍵舉措,在新機構的領導下新時代中國的法治建設必將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
第三,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道路問題關系全局,事關中國法治建設的成敗。對于中國來講,我們只能選擇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其他道路是走不通的。一方面我們選擇的是法治道路不是人治道路;另一方面我們選擇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搞全盤西化那一套。對于西方優(yōu)秀的法律文化及法治經(jīng)驗我們可以學習借鑒,但絕不能照抄照搬。這是我國國情使然,正如習近平總書記講的“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對于中國來講,這雙鞋子不是洋鞋套鞋,而是一雙老北京布鞋,雖然它不洋氣不時髦,但它合腳舒適,形象地說明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才是最適合中國國情的法治發(fā)展道路。
第四,引領全面依治國重點領域建設。十九大明確要繼續(xù)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法治建設總目標。其中,中國特色的法治體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抓手和工作重點,具有綱舉目張的重要意義;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強調依法治國的實現(xiàn)關鍵在于黨的依法執(zhí)政及各級政府的依法行政的整體推進。法治國家的實現(xiàn),法治政府是重點,法治社會是基礎。三位一體的法治新格局強調的是依法治國這一系統(tǒng)工程的統(tǒng)籌兼顧及合力推進;同時要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依法治國和依規(guī)治黨有機統(tǒng)一;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養(yǎng)和道德素質。
十九大創(chuàng)新提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方略要“深化依法治國實踐”。新時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既要厲行法治,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守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強憲法的實施和監(jiān)督;建設法治政府、推進依法行政;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加大普法力度;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要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等多個方面持續(xù)推進,又要在制度路徑及方式方法上不斷創(chuàng)新?!吧罨婪ㄖ螄鴮嵺`”提出了一系列新舉措,繪就了新的法治施工路徑圖。
一是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加強對法治中國建設的統(tǒng)一領導。全面依法治國是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中相對薄弱的一環(huán),是一項艱巨復雜的系統(tǒng)建設工程,建設任務緊迫繁重,需要一個統(tǒng)一的領導機構來統(tǒng)領全局。十九大創(chuàng)新性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意義重大。其一,是黨加強對法治中國建設統(tǒng)一領導的關鍵舉措,是黨領導全面依法治國的協(xié)調機構,是法治中國建設最大最有力的組織保障。充分表明黨對法治建設的重視及推進的決心和定力,是依法治國與依法執(zhí)政的有機統(tǒng)一,有助于提高法治中國建設的實效性;其二,領導小組的成立有助于加強法治中國建設的頂層設計。這個機構將全面設計依法治國的基本原則、總體方案、整合資源,統(tǒng)籌協(xié)調事關依法治國的總布局、總路徑等全局性長遠性的問題,同時發(fā)揮其協(xié)調、指導、推動、監(jiān)督、問責等功能;其三,將領導全國法制機構展開工作。經(jīng)過30多年的法治建設,我國已經(jīng)普遍建立了省市縣三級法制機構,但是沒有中央層面的直接頂層領導機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的成立,補齊了這塊短板,將使這些法制機構的職能發(fā)揮最大化,提升法治中國建設的發(fā)展合力。
二是加強憲法實施和監(jiān)督,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維護憲法權威。習近平總書記2012年12月4日在首都各界紀念現(xiàn)行憲法頒布實施三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依法執(zhí)政首先是依憲執(zhí)政;憲法的生命在于實施,憲法的權威也在于實施。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憲法實施和監(jiān)督,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維護憲法權威”,宣示了憲法在我國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中的絕對核心地位?,F(xiàn)實是,雖然我們知道憲法很重要,但是在憲法的實施和監(jiān)督方面我們長期缺位,導致憲法意識淡薄、憲法觀念不強,現(xiàn)實中違憲的行為屢見不鮮。十九大報告及時提出“加強憲法實施和監(jiān)督,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維護憲法權威”,特別是“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的提出,為推進我國憲法的實施與監(jiān)督注入了新的動力。合憲性審查工作的推進,主要著力點是完善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憲法監(jiān)督職能及落實我國備案審查制度等原有制度。另外,建議建立專門的合憲性審查工作機制、組織機構、人員編制,使規(guī)范性文件與憲法法律保持一致,促進法律體系的完善,保障憲法的有效實施及監(jiān)督職能的發(fā)揮,維護憲法權威。
三是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自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以來,我國司法體制改革穩(wěn)步推進,已經(jīng)基本建立起司法體制改革的四梁八柱,取得了理論與實踐上的巨大成就。同時緊緊抓住司法公正這個牛鼻子,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但是隨著司法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司法體制方面的問題仍然突出,單一孤立的制度推進很難實施,必須有效整合各項改革措施,形成聯(lián)動、配套機制,才能保證改革推進的系統(tǒng)性及整體性。因此,黨的十九大與時俱進地提出要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的改革新舉措,可以說這是司法體制改革的第二輪頂層設計,是為司法體制改革提供精細化配套的重要舉措。特別是在落實司法責任制方面,應當建立相應的協(xié)同配套機制,以保障司法審判的效率及公正,確保大道至簡、有權不可任性,真正做到讓審理者裁判,讓裁判者負責,使司法責任制最終落地見效。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jīng)進入新時代。站在新的歷史方位,實現(xiàn)新的歷史使命,意味著我國法治建設也將面臨巨大的歷史性挑戰(zhàn)和發(fā)展的寶貴歷史機遇,必將引領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進入新時代。我們相信,到2035年,我國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制度建設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基本實現(xiàn)的目標一定能夠如期完成。
D920
A
1009-0169(2017)12-0019-04
劉麗敏(1972-),女,河北元氏人,中共石家莊市委黨校政治學法學教研部教授,主要從事憲法學、政府法治建設研究。
責任編輯:鄧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