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金艷
騙購運輸販賣度冷丁行為應如何定性
文◎李金艷*
[案情]2013年,喬某得知癌癥患者可以到牡丹江市某醫(yī)院開取度冷丁,便非法從他人處獲取假的癌癥患者病例手續(xù),并與薛某預謀到該醫(yī)院騙購度冷丁進行販賣。同年3月至5月期間,喬某負責提供購藥資金,薛某負責到醫(yī)院騙購,二人利用患者弟弟名義以每片2元的價格非法購買50mg/片計量的度冷丁共1600片。2013年5月某日,薛某攜帶從醫(yī)院騙購的80片度冷丁乘坐火車至林口縣時被乘警抓獲。薛某供述稱,其聽候喬某指示準備將度冷丁送至林口縣火車站并交給一個騎摩托車的人。另有證據(jù)證實喬某將騙購的400片度冷丁賣給癌癥患者李某,其余1120片度冷丁去向不明。
關于本案中對喬、薛二人如何處理,存在三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二人無罪。理由是度冷丁為藥品,二人將度冷丁賣給癌癥患者沒有觸犯刑法,僅違反藥品管理的相關規(guī)定。第二種意見認為二人應以運輸毒品罪論處。第三種意見認為二人應以販賣、運輸毒品罪論處。
[速解]筆者同意第三種觀點,理由如下:
我國法律規(guī)范明確將度冷丁界定為毒品,二人并非無罪。度冷丁即哌替啶,是一種臨床應用的合成鎮(zhèn)痛藥,其藥用機理與嗎啡相似,被列為嚴格管制的麻醉藥品。根據(jù)2016年4月11日實施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毒品犯罪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審理毒品案件解釋》)的規(guī)定,走私、販賣、運輸、制造度冷丁50克以上不滿250克,即認定為“其他毒品數(shù)量較大”,250克以上的,即認定為“其他毒品數(shù)量大”,量刑分別為7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和15年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并處沒收財產(chǎn)。[1]可見,司法解釋明確將度冷丁片劑納入到毒品范疇,并施以最為嚴厲的刑事處罰。喬某、薛某不是癌癥患者,二人騙購的度冷丁并非自用,即使無法認定二人將度冷丁賣給非癌癥患者,僅就薛某運輸度冷丁和喬某的教唆行為,即可認定二人構(gòu)成運輸毒品罪。
二人行為的定性不僅為運輸毒品,還應包括販賣毒品。2012年5月16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guī)定(三)》第1條規(guī)定,販賣毒品的“‘販賣’是指明知是毒品而非法銷售或者以販賣為目的而非法收買的行為?!北景钢?,喬、薛二人利用假癌癥患者病例手續(xù)從醫(yī)院騙購度冷丁,屬于“非法收買”范疇。收買度冷丁后對度冷丁的處置有三,一是自己服用,二是直接丟棄,三是賣給他人。喬、薛二人非癌癥患者,不是自己服用,如丟棄也不需通過鐵路運輸?shù)男问絹G棄在異地,運輸?shù)姆绞脚懦藖G棄可能,應推測二人確有販賣事實,且有薛某供述和李某證言佐證。有觀點認為販賣毒品藥品雙重性物質(zhì)的定性應區(qū)分對待:販賣給走私、販賣毒品的犯罪分子或者吸食、注射毒品的人員時應認定為販賣毒品罪;販賣給上述四類人以外的主體應認定為不夠成毒品犯罪。這就讓人產(chǎn)生疑問:杜冷丁在運輸過程中認定為毒品,但在販賣過程中為何失去了毒品屬性?從司法活動統(tǒng)一性角度考慮,對同一物質(zhì)在販賣、運輸時的性質(zhì)認定應當相同?!秾徖矶酒钒讣忉尅访鞔_將度冷丁列為毒品,我國《刑法》第347條明確規(guī)定運輸毒品,無論數(shù)量多少,都應當追究刑事責任?,F(xiàn)有法律體系已經(jīng)明確將運輸度冷丁的行為界定為運輸毒品,那么喬某、薛某運輸80片(4克)度冷丁后的販賣行為,也應認定為販賣毒品。
注釋:
[1]案發(fā)時適用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毒品案件定罪量刑標準有關問題的解釋》同樣肯定了度冷丁的毒品性質(zhì)。該《解釋》于2000年6月10日生效,于2016年4月11日《審理毒品案件解釋》生效時廢止。
*黑龍江省人民檢察院哈爾濱鐵路運輸分院[15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