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 息?
“急救科普人”在首都醫(yī)科大學舉辦《用批判性思維學習心肺復蘇指南的不斷變化》講座
2017年3月22日14:00-16:00在首都醫(yī)科大學舉辦了一堂生動而具有實用價值的專題講座,本次講座嘉賓為“急救科普人”-北醫(yī)MD張元春,聽眾主要是面臨就業(yè)的臨床專業(yè)學生。講座主要圍繞《用批判性思維,學習心肺復蘇指南的不斷變化》展開話題陳述。美國心臟協(xié)會(AHA)對《美國心臟學會CPR和ECC指南》進行的內(nèi)容更新包括:(1)施救者應同時進行幾個步驟,如同時檢查呼吸和脈搏、胸外按壓,以縮短首次按壓時間;(2)施救者應盡快對心臟驟停者使用除顫儀(AED);(3)高質(zhì)量的心肺復蘇應該有足夠的按壓頻率和深度:按壓頻率 100~120次/min;深度5 cm≤深度<6 cm。(4)每次按壓后胸廓需充分回彈,施救者必須避免在按壓間隙倚靠在患者胸上;(5)應先開始胸外按壓再進行人工呼吸(C-A-B),減少首次按壓的延時;30次胸外按壓后做2次人工呼吸,等等。急救醫(yī)務(wù)人員必須批判性地學習和運用該指南,才能真正提高院外心臟驟停者的搶救成功率。
(羅發(fā)菊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