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凡
摘 要:在高職院校內,學生對公共課厭學表現尤為明顯,會直接影響高職院校向社會輸送高技能、高素質的勞動者,影響到社會的發(fā)展。只有深入了解高職院校學生公共課厭學現狀并探討其成因,才能為制訂有力的對策提供有效依據。
關鍵詞:高職院校;公共課;厭學;現狀;成因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一、高職院校學生公共課厭學現狀
高職院校學生公共課厭學現狀具體表現:第一,與自己本專業(yè)的專業(yè)知識無關的課程,學生不感興趣,在學習公共課的時候就已經存在抵觸情緒。課堂上老師與學生之間缺乏互動,課堂氛圍不好,公共課學習質量不高。第二,大部分學生更加傾向于學習專業(yè)課,認為掌握相關技能才是最重要的,其他公共課程都是無用的。第三,學生在學習公共課當中存在偏科現象。公共課中文科內容占多數,這些課程內容大多是一些 “大道理”,學生很難感受到這些理論在社會生存方面提供的幫助,只對數學、計算機這些理科類公共課感興趣。
二、厭學成因分析
1.學校教學管理方面
(1)課程設置不合理。課程設置的合理性決定了后續(xù)階段學習任務完成的質量。在公共課課程設置方面,屬于重復設置的課程內容有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以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唯物辯證法等,學生在初中、高中階段都已涉及,雖然不太系統(tǒng),大致內容是知道的?,F在又作為課程來專門教學,內容上沒有深化,學生為了考分勉強應付,容易產生厭學情緒。
(2)課程考核方式不合理。很多公共課科目采取隨堂考查的簡單形式來考核,學生自然對其重視程度降低,很容易產生公共課厭學情緒,使得對公共課學習抱著無所謂態(tài)度的高職學生居多。
2.公共課教師與學生關系遇冷
公共課教師與學生的接觸方式大致就是兩種途徑:一種是課堂上,另外一種是課下的交流,從兩種交流效果來看就能夠看出公共課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并不是很融洽。
公共課教師與學生的接觸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課堂上,與學生的交談中,很多學生都反映和公共課教師的關系不大,從第一次見面開始,很多公共課教師就是照本宣科,完成課堂四十五分鐘的教學任務就離開了,沒有告訴學生上這個課程有什么作用以及學習這個課程的方法。
公共課教師與學生的課外交流多為兩種形式:一種是下課后與學生的交流,這種交流屬于短暫性的,學生處于被動地位,不會主動與教師探討有關課程的話題,教師也放不下身段主動去了解學生、告訴學生如何學習;另一種是部分公共課教師擔任班主任工作,很多學生由于公共課是班主任的課程,只得被動地走進課堂學習,不是出于興趣。
3.學生方面
文憑社會,無論是本科生還是專科生,其中的功利思想都是存在的,選專業(yè)的時候慎之又慎,學對專業(yè)好就業(yè)。高職院校注重技能培訓,很多學生就在選擇專業(yè)的時候根據家人、朋友在社會上所從事的技能職業(yè)來選擇自己的專業(yè),以便畢業(yè)后好找到工作。有了這種思想的學生,也就不會太關注公共課的學習了。
除了有功利心的學生對公共課有厭學情緒,還有一類學生是存在嚴重的心理障礙而對公共課學習具有厭學情緒。高考以分論成敗,??茖W生的錄取分數自然比本科學生的錄取分數低。在高職院校,有些學生原本高考目標是讀本科院校的,但是由于發(fā)揮不好或者其他原因,導致自己的高考分數只能報考高職院校。其中部分學生認為自己是學習能力不夠,被淘汰到??圃盒5摹H绻@些學生來到高職院校不能很好地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就會影響到自己的學習情緒,在公共課中表現尤其明顯。
三、結語
高職生作為社會人才中的重要群體,在社會生產中的力量是不容忽視的。盡管他們與本科生相比學歷較低,但是他們同樣在學校中也要學習理論,學習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學習專業(yè)操作能力。高職生同樣要步入社會,與本科生甚至研究生及其他人競爭,而在文憑社會中,他們的弱勢會使他們更加茫然不知所措。了解學生公共課厭學的成因,減少他們的厭學情緒,是重中之重。
參考文獻:
[1]焦紅麗.澳大利亞職業(yè)教育培養(yǎng)模式及啟示[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2(4).
[2]陸曉彬.厭學問題研究現狀分析[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