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飛鳴
摘 要: 進入21世紀以來,高等教育辦學規(guī)模不斷擴大,高校辦學形式逐漸多樣化,但高校大學生安全意識淡薄和自我防護能力薄弱問題給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要使學生健康成長,順利完成學業(yè),必須建立相應的機制,借助家庭、政府和社會力量來增強大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
關鍵詞: 大學生 安全意識 防護能力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高等教育辦學規(guī)模不斷擴大,高校建設日趨完善,并逐漸向一個開放型的教學、科研、生產等多元化的社會機構發(fā)展。高校管理方式社會化,辦學形式多樣化,學生結構復雜化,校園與社會相互交叉、相互滲透,大學生的日常生活越來越豐富多彩。然而不可忽視的是,大學生安全意識淡薄和自我防護能力薄弱問題給學校的教育教學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大學生個體或群體安全問題時有發(fā)生,安全問題直接影響著學校的穩(wěn)定和諧。因此,只有了解和掌握大學生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的現狀,研究和探索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對策,才能確保學校的穩(wěn)定和諧與學生的健康成長。
一、大學生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基本情況
為掌握大學生安全防范意識與自我防護現狀,2016年6月,我們對陜西部分高校在校大學生分年級進行了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調查,發(fā)放問卷5000份,回收有效問卷4986份。問卷主要對學生自我安全意識評價、消防安全意識、防盜意識、自我防范意識、食品安全意識、防騙意識等問題進行了調查和統(tǒng)計。調查結果如下:
(一)自我安全意識評價。
從性別來看,結果呈現出明顯的性別差異,男生中有47%的人認為自己的安全意識好,但女生僅有36%,另有51%的女生認為自己的安全意識一般。女生對自己安全意識的評價低于男生對自己安全意識的評價。
(二)消防安全意識。
從針對“你是否知道安全出口”這一問題的回答來看,有52%的男生表示知道安全出口的位置,女生僅有41%,有近59%的女生不知道安全出口的位置。男生較女生對安全出口更加了解。值得注意的是,無論男生和女生,都無人選擇“不關心”這一選項。這表明導致一些同學不知道安全出口的原因并非僅僅是主觀原因,還有安全出口標志不明確等因素的影響。在使用大功率電器的問題上,很多同學都在使用,其中女生選擇“不用”的要少于男生。
(三)防盜意識。
在防盜方面,同學們都具備基本的防盜常識。有80%的同學都知道在離開寢室外出前需要鎖門以防陌生人進入。在選擇密碼的問題上,有70%的同學會選擇隨機數字這類保密性較高的數字作為自己的密碼,但仍有部分同學會選擇自己的生日或學號作為密碼。
(四)自我防范意識。
在面對深夜來訪者的做法中,男生女生中有70%的同學對來訪者有所戒備,表明大家對陌生人的來訪是有自我防范意識的。但在處理突發(fā)情況方面,65%的同學在處理方法上仍有欠妥。
(五)食品安全意識。
大家對食品安全有足夠的注意,在對待過期食品這種基本問題上,絕大多數同學會選擇“堅決不吃”,有個別同學會選擇試著吃一下,有近20%的學生選擇買食品時不看生產日期。
(六)防騙意識。
根據調查了解的情況來看,大學生防騙意識較強,但還有部分學生防騙能力較差。在受騙后做出的反應上,選擇報案的同學較少,具體為男生40%,女生32%,大多數同學會選擇告誡其他同學而不去報案。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總體較薄弱,女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比男生薄弱,并呈現從低年級向高年級逐漸遞增的趨勢,這說明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大學校園安全教育的不斷強化,學生的安全意識得到逐漸提升。
二、造成大學生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薄弱的主要原因
(一)心理不成熟,法律意識淡薄,缺乏社會經驗。
從自身內因來分析,大學生生理發(fā)育基本成熟,心理成熟滯后,個性趨向定型,但可塑性大,有人生觀不明確、做事麻痹大意、法制觀念淡薄、遇事容易沖動、欠思考,社交需求強烈,但經驗不足等特點。大學生的這些特點決定了他們必然面臨諸多安全問題的困惑。同時,很多大學生根本不懂法律,不知道將法律知識應用到具體的社會實踐當中,指導其實踐。這就造成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學生存在法律盲區(qū),法制觀念極為淡薄。還有很多大學生因在校學習生活單調,缺乏社會經驗和對事物的辨別能力,做事考慮甚少或者不考慮,急于求成,缺少最基本的判斷能力,導致自己不安全或他人不安全。
(二) 家庭教育缺失,學校教育不深入。
很多大學生不同程度地出現過現金被盜、銀行卡密碼泄露、貴重物品被盜等情況,還有很多大學生經歷過中獎、父母住院要醫(yī)藥費、網上同學借錢等錢財被騙,遇到歹徒搶劫不知所措等情形。造成這些事件發(fā)生的原因,一方面是家庭對學生的過度溺愛與保護。當今大學生基本都是“90后”,很多是獨生子女,從小生活在大人們的寵愛之下,這就使得學生不能獨立處理問題而缺乏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另一方面是學校重視安全知識傳授,忽視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培養(yǎng)。由于對安全教育的內涵認識不清,許多學校以校園安全管理代替學生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教育,為數不多的安全教育課和安全教育活動也是以安全知識的傳授為目標,忽視了安全意識、安全技能和安全習慣的培養(yǎng)。學生在學校得到最多的教育是哪些不許做,而如何應對安全問題知之甚少。這兩方面原因構成了大學生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薄弱的重要因素。
(三) 社會消極因素的誘惑。
目前我國正處在改革開放的關鍵時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發(fā)展,在物質財富越來越豐富的情況下,各種腐朽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以及“一切向錢看”的極端個人主義、利己主義、享樂主義,對于涉世不深、閱歷不廣、良莠不分的青年大學生來說極具誘惑力。有的學生經不起誘惑,自覺不自覺地接受了這些腐朽觀念,無法用心讀書,一心只想著滿足自己的物質需求,好高騖遠、貪圖享樂,從貪小便宜、小偷小摸到大肆行竊,害人害己,危害社會,墮落成社會的罪人。還有些學生奉行“青春不美,死了后悔”的人生哲學,在這些思想的支配下,很快走向墮落。這些都是造成學生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薄弱的因素。
三、加強大學生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的建議與對策
(一)學校是提升學生安全意識和防護能力的主陣地。
學校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所,學校要定期對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進行調查,了解學生存在的問題,以便加強教育。同時,學校要做好宣傳教育,開展各種提高學生安全意識和防護能力的活動,熏陶學生,定期對學生的各種心理矛盾進行疏導,給予學生幫助和解答,給他們正確的建議和解決問題的途徑。
(二)家庭是提升學生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的示范崗。
學生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的提升并非學校一家的事,家庭對提升學生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家長要告訴給孩子一些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基本的安全常識,如行走常識、騎車常識、乘車常識、防詐騙等。同時,家長良好的安全意識和行為表現是孩子的榜樣。一些家長本身沒有安全意識和安全素質,如送孩子上學,帶孩子闖紅燈。家庭教育的特點就在于感化、示范和熏陶。孩子的可塑性大,模仿能力強,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生活教材,在安全教育方面,父母同樣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三)政府及社會是提升學生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的航母。
學校是公益事業(yè)單位,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人才,學生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的培養(yǎng),必須依靠政府和社會的大力支持。政府要正確使用公權,加大履行維護對學校安全的責任,尤其要重視校園周邊安全環(huán)境的治理,城鄉(xiāng)接合部的學校周邊易發(fā)生的學生安全問題更多,學校很難處置,必須依靠政府處理和嚴厲執(zhí)法才能保障學生、學校的安全。近年來,由社會各界組織的校車安全管理、網絡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社會實踐活動、消防安全進校園等活動,就是學校、家庭力量所無法企及的,在學生安全教育工作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大學生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是評價大學生安全教育程度的重要尺度,直接關系著學校的穩(wěn)定與和諧,如果不高度重視,不采取有效的措施,那么加強大學生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參考文獻:
[1]胡艷杰.淺談大學生安全防范意識的培養(yǎng)[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S1).
[2]張仁民.加強管理與教育 增強大學生安全防范意識[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3(S1).
[3]劉亞輝.論大學生安全教育[J].交通高教研究. 2004(02).
資助項目:本文是陜西國防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大學生安全意識與自我防護能力對策研究》課題(編號:Gfy16-49)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