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 敏
(深圳市龍華新區(qū)中心醫(yī)院全科醫(yī)學科,廣東 深圳 518110)
重度梗阻性黃疸術后并發(fā)應激性潰瘍出血的護理
紀 敏
(深圳市龍華新區(qū)中心醫(yī)院全科醫(yī)學科,廣東 深圳 518110)
目的 探討重度梗阻性黃膽術后患者應激性潰瘍出血的臨床護理方法。方法 選取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間住院的重度梗阻性黃膽患者156例,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78例,前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式,后者則加用冰鹽水洗胃、針刺穴位和中藥敷臍等護理干預,比較兩組的平均住院時間、消化道出血和穿孔的發(fā)生率。結果 觀察組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觀察組的消化道出血和穿孔的發(fā)生率均較對照組顯著減少,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結論 重度梗阻性黃膽患者術后早期護理干預可明顯減少術后應激性潰瘍的發(fā)生率,能促進患者康復。
重度梗阻性黃疸;應激性潰瘍;護理
重度梗阻性黃疸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疾病之一,臨床上多采用手術治療,術后常并發(fā)上消化道出血。梗阻性黃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胃腸功能障礙,若合并急性胃粘膜病變出血,則給患者術后的治療帶來困難。為探討其有效的護理方法,選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56例重度梗阻性黃疸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觀察和護理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血漿膽紅素≥171μmol重度梗阻性黃疸患者156例,其中男86例,女70例。年齡22~78歲,平均48.3歲。病因包括膽總管結石、肝膽管癌、膽總管癌、十二指腸壺腹癌、胰頭癌等。全部病例原發(fā)病均行手術治療,其中膽總管切開取石、T管引流15例;膽總管切開取石、膽腸內引流32例;胰、十二指腸切除、膽腸內引流加T管外引流37例;腫瘤曠置、膽腸內引流術29例;單純“T”管外引流19例,單純“U”管外引流26例。手術后患者按護理干預不同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78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因、病史等因素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消化道出血的觀察 觀察嘔吐物和糞便的性狀,初步擬診是否并發(fā)急性胃粘膜糜爛出血。手術當日至術后2周內,若出現(xiàn)咖啡色嘔吐液即行胃鏡檢查;若無嘔吐或嘔吐物非咖啡色,凡有排大便者每日進行一次糞便隱血試驗篩查為陽性即行胃鏡檢查。胃鏡發(fā)現(xiàn)胃粘膜糜爛,結合嘔血、黑便或有低血壓,或出血性休克即確定為應激性潰瘍出血。
1.3 護理干預 對照組行常規(guī)治療和護理,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①4℃鹽水洗胃,2次/d;②針刺足三里、中脘、豐隆等穴位,中慢波平緩刺激,留針20min,2次/d;③中藥敷臍:蒼術、厚樸、萊菔子、大黃各5g,碾末加冰片少許,以75%酒精調成糊狀敷臍,3日一劑。
2.1 兩組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平均住院時間(11.51±3.43)d,對照組平均住院時間(17.36±4.72)d,觀察組明顯短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2.2 兩組術后應激性潰瘍發(fā)生率的比較 觀察組發(fā)現(xiàn)嘔吐物呈咖啡色或黑大便,糞便隱血試驗陽性及以上者26例,經胃鏡檢查明確有胃粘膜出血點或血痂,且臨床有嘔血和/或黑便10例;對照組發(fā)現(xiàn)嘔吐物呈咖啡色或黑大便,糞便隱血試驗陽性及以上者49例,經胃鏡檢查明確有胃粘膜出血點或血痂,且臨床有嘔血和/或黑便22例,并有3例消化道穿孔。觀察組梗阻性黃疸術后應激性潰瘍的發(fā)生率為12.8%,比對照組32.1%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梗阻性黃疸術后應激性潰瘍發(fā)生率的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P<0.01
重度梗阻性黃膽術后患者,對消化道的負面影響是多方位的,如高膽紅素血癥、膽汁酸、凝血機制不全、低血壓致微循環(huán)灌注不足等,均可致胃腸黏膜受損而發(fā)生糜爛、潰瘍、出血,甚至穿孔[1]。此時除嚴密觀察生命體征外,需密切觀察嘔吐物性狀及量,大便性狀及量,腹部體征變化,早期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報告醫(yī)生做出相應處理。有研究[2]表明中藥蒼術、厚樸、萊菔子、大黃、冰片等,以及針刺相關穴位均有促進胃腸蠕動、保護胃腸黏膜的作用。本次研究,觀察組梗阻性黃疸術后應激性潰瘍的發(fā)生率比對照組低(P<0.01),證實針刺穴位、中藥護臍和冰鹽水洗胃等護理干預措施,能明顯減少梗阻性黃疸術后患者應激性潰瘍出血或/和穿孔的發(fā)生率,而冰鹽水洗胃更適合胃黏膜糜爛和出血的患者,可供臨床護理時選用。
綜上所述,本研究針對重度梗阻性黃疸術后并發(fā)應激性潰瘍的患者,進行護理干預,結果發(fā)現(xiàn)除手術前后的常規(guī)護理外,增加冰鹽水洗胃、針刺相關穴位和中藥敷臍等護理措施,可明顯縮短患者住院時間,及應激性潰瘍發(fā)生率顯著減少,有臨床應用價值。
[1]GRALNEK I M,BARKUN A N,BARDOU M.Management of acute bleeding from a peptic ulcer[J].N Engl J Med,2008,359(9):928
[2]旋靜,牛春風.直腸癌術后腸蠕動恢復的中醫(yī)研究進展[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5,13(22):50
R
B
10.16751/j.cnki.2095-4646.2016.06.0526
2016-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