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琴
筆者任教初中語文教學多年,對學生的習作總感到比較頭疼,總感到學生的習作適應不了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學生的習作也都寫不出自身的感受,更不要去思考相關(guān)的獨特感受。這樣的習作,與其去做,毋寧不要去做。不做這樣的習作,還有其他的習作可做?回答是肯定的,讓學生去做感受生活的習作,很有必要且前途無限。
一、多給學生以開放的時空
現(xiàn)在的學生用汽車運行的始終來形容毫不奇怪,或是說家庭是始點,學校是終點。坐在空調(diào)車上,一切與外界隔絕。在學校也可以說是宿舍、教室、飯?zhí)?,大都是三點一線。試看,這樣的學習生活,學生還有怎樣的生活感受?學生沒有了“雨感”,也沒有“熱感”,更沒有了“冷感”。這樣的一切都沒有的感受,對學生的習作是毫無益處的。對這樣的習作實際,筆者提出這樣的思考:現(xiàn)在學生的生活水準高了,但別忘記讓學生去與外界的一切生活相接觸。學生自己接觸到雨,有他自己的感受,而且那感受還可能是那么的獨特。讓學生在真正意義上去感受生活,不是我們語文教師就能做主的,必須引起大家廣泛的關(guān)注。
首先是教育主管部門的關(guān)注。為了學生的安全,學生沒有了一切的外界活動,就是一些體育鍛煉都不是大家所期盼的那種鍛煉效果,有誰在進行磨煉意志的體育鍛煉?其次家庭的重視,我們是否太溺愛這一個個孩子了,學生在家,讓他們進行一些勞動,直接接觸勞動生活,那學生對勞動生活將會獲取深刻的感受。有一年江蘇高考之現(xiàn)場作文,就被時任閱卷組長的何永康先生從原來的36分改判為后來的54分,應當說這不是簡單的分數(shù)提高,而是一種指向。因為考生在《懷想天空》所懷想的是父親冒著炎熱在田間的勞作,是父親田間勞作時所說的相當樸實的話語。更為主要的是考生有著隨父親在田間勞作的感受,有高考結(jié)束與父親一起勞作的決心。由此,沒有真實而又具體的感受,學生是寫不出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來的。
二、多讓學生直接接觸生活
應當說,現(xiàn)在學生的學習資源是那樣的豐富,學習的渠道是那樣的廣闊。尤其是信息資源讓學生的學習顯得更為信息化,多媒體技術(shù)可以將許多學生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生活情景搬上電子白板,這是頗有其情趣的。但筆者總感到?jīng)]有直接接觸生活所獲得的感受那樣深刻。平時學生感受生活的活動,我們不能以為電子白板技術(shù)所呈現(xiàn)的內(nèi)容就能完全代替學生的親身經(jīng)歷,我們必須看到的現(xiàn)實是現(xiàn)代教育媒體仍然而且永遠只能是一種輔助手段,讓學生感受生活的最優(yōu)化手段還應當是學生自己去直接接觸生活。所以,在平時學生習作前,筆者都力求為學生首先積累好素材,而這些素材的獲取都力求讓學生去直接接觸到具體的生活。
譬如在和學生一起學習了九年級語文上冊的第一單元的教學內(nèi)容時,筆者就結(jié)合所學習的內(nèi)容讓學生進行了相關(guān)的感受生活的訓練,讓同學之間進行討論交流,說說物候與天氣的關(guān)系,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還要求學生列舉出自己所見到的另外一些物候與天氣關(guān)系的現(xiàn)象。在學生交流時,還讓學生走教室,觀察天空云彩的變化,預測明天的天氣,然后讓學生具體說出其觀察的結(jié)果。在學生交流后,再讓學生預測第二天的天氣情況,由此得出自己觀察和預測的結(jié)果。學生親歷了具體的觀察,而且能夠基本準確地預測到第二天的天氣情況。由此,學生所進行的《我也看云識天氣》的習作就顯得比較有血有肉,更為重要的是學生寫出自己所看到的云,寫出自己所見到的物候與天氣之間的關(guān)系。如此,激發(fā)了學生探索自然科學的莫大興趣。
三、多使學生自主感受生活
大家都有這樣的感覺,平時學生的習作,大凡需要寫人的都要以具有一定影響的人物作為描述的對象,很不情愿把筆觸及到極為普通人物的身上。大凡所接觸到的事情都要冠之于極為美麗的光環(huán),有的根本就不是學生自己極為真實的感悟,有的也根本不具有這方面的意義。究其原因是這些學生已經(jīng)習慣了寫他們自認為雖沒有突出的生活底蘊,但為了應付作文,也不得不硬著頭皮去胡編亂造湊出文章來。久而久之,學生也就習慣于不去自主感受所見到的生活了。學生自主感受的能力,必須在平時的閱讀中培養(yǎng),因為閱讀和寫作永遠是聯(lián)姻的,只要能夠在閱讀中蕩起學生自主感悟生活的漣漪,那學生就完全可能產(chǎn)生自主感受生活的積極性??赡芙處熑?nèi)人會這樣去擔心,學生生活感受和感悟生活有時會出現(xiàn)一些偏向,偏離人生正確感悟的坐標。學生帶有偏見或者比較激進的生活感受,只要我們稍加點撥,他們會立即進入“心有靈犀一點通”的理想境界。
譬如在閱讀教學中,不少學生對諸多文學中的一些人物持有偏見,為什么不去與自己的命運抗爭,而任其自己不幸?學生持有如此偏見是不奇怪的,這是學生遠距那些社會現(xiàn)實使然。當接觸到這些文學作品時,教者去呈現(xiàn)當時的背景現(xiàn)實,那學生的自主感受則完全不是這樣。對此,我們不需要去擔心,也不需要去感到怎樣的奇怪,學生在習作中的偏見、激進也無需去責怪或者去責難,我們可以在順水推舟中撥正船頭,勇往直前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