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順燕
〔關鍵詞〕責任教育;一年級;護蛋行動
周三下午放學前,我給一年級的學生布置了為期24小時“護蛋小行動 生活大真情”的特殊作業(yè):“伍老師給你們每個人發(fā)一只生雞蛋,你們要把這只‘蛋寶寶當成孩子,給他們起個好聽的名字,為他們精心打扮,晚上還要帶著‘寶寶一起睡覺。明天早上帶回學校后,除了體育課等劇烈運動外,要時刻帶在身邊。一天之內(nèi),你們必須與它形影不離,盡心盡力地保護好這個小小的生命,不讓蛋寶寶破碎。明天這個鐘點,老師會把雞蛋回收,看看你們的護蛋成果如何?!?/p>
交待了“護蛋任務”后,我開始發(fā)雞蛋。學生們興奮極了,個個伸長脖子,睜大眼睛,似乎等不及了。
“授蛋”儀式非常隆重,學生挨個兒走到我面前,先行一個隊禮,再雙手接過我遞過來的雞蛋,并聆聽著我的叮囑:“這是你的寶寶,請用心呵護它,愛護它,愛它如同愛自己一樣。”
一、傳統(tǒng)教育,未盡人意
這個深受學生歡迎的點子是怎么想出來的,這顆蛋是怎么“生”出來的?
學校在“三八”婦女節(jié)前組織了“感恩”活動,讓學生們讀感動生命的文章,做一件家務活,寫感恩母親的作文。學生們都按要求做了,感受愛了,但這遠遠不夠。我想去尋找蘊藏在他們心靈深處的,他們自己還沒有意識到的極為珍貴的東西。剛好前段時間我身體出現(xiàn)問題,讓我對生命和親情有了更新、更深的感觸。讓孩子親自體驗,不是比苦口婆心的說教和傳統(tǒng)的教育活動來得更實、更入心入肺嗎?
二、身份升級,角色轉換
于是,我想到了雞蛋,并讓學生保護雞蛋。其實一個雞蛋就是一個生命,生命只有一次,需要我們用心呵護;雞蛋易破,很脆弱,更需要精心愛護。雞蛋成本低廉,每位學生都能拿到一個雞蛋,人人都可以做“護蛋使者”。另外,在家長和老師眼里,孩子是“弱者”,需要百般呵護,但在這個“護蛋”行動里,孩子卻是“強者”,雞蛋是“弱者”,該如何保護這個特殊的“弱者”呢?學生需要付出智慧和心血,這是一種角色轉換。
三、全心投入,精心護蛋
保護一個生命,責任重大!一年級的孩子好不容易把蛋寶寶帶回家,立馬發(fā)揮創(chuàng)意,用各種方式賦予蛋寶寶靈動的情感。他們給蛋寶寶取了好聽的名字,扮上了美麗的妝容,穿上了漂亮的衣服,還給蛋寶寶搭建了舒適的小床,當天晚上還帶著“孩子”一起睡覺……
周四早上一進教室,個別學生托著書包,側著身子穿梭在書桌之間。一旦遇到來往的同學,也懂得互相謙讓了。除了體育課等劇烈運動外,學生們都把這只蛋寶寶當成孩子,時刻帶在身邊,乖乖地坐在座位上,隨處晃悠的學生寥寥無幾。盡管“爸媽”們對各自的蛋寶寶呵護有加,可意外還是時有發(fā)生,有的蛋寶寶很快就在粗心的“爸爸”“媽媽”手中夭折了,教室內(nèi)不時傳來“?。∥业牡八榱恕薄鞍パ剑皩殞毩餮恕边@樣的“哀號”,當然,更多的蛋寶寶在“爸爸”“媽媽”們細心的照料下,安然地度過了一天……
當天活動結束后,每個學生拿出早晨在數(shù)學課上拼好的七巧板拼圖,在上面寫下自己的感受和收獲,最后還寫上對媽媽的祝福,放學回家送給媽媽,作為母親節(jié)特殊的禮物。隨后,我將拍錄下來的學生們護蛋過程中的特寫鏡頭一一播放,笑聲、歡呼聲此起彼伏,幸福與感動寫在每個學生的臉上。最后,我為“護蛋”成功的學生頒發(fā)“最佳爸媽”獎并拍照留念,成功“護蛋”的學生們面對鏡頭都十分興奮,有的學生甚至大喊道:“我做媽媽(爸爸)成功啦!”
四、用心教育,伴愛成長
看著學生們那興奮的眼神,聽著他們那滔滔不絕的陳述并由衷發(fā)出了感恩父母的心聲,感受著他們那純真質(zhì)樸的心靈,此時此刻,我不由得發(fā)自內(nèi)心地感嘆:誰說我們的孩子沒有愛,不會愛?誰說我們的孩子嬌慣自私?誰說我們的孩子懶散任性?你看,他們正在漸漸地長大,他們正在通過這樣一種特殊的方式學會觀察美麗可愛的世界,感受身邊的另一種生命的蛻變過程,捕捉著每一個令他們感動的瞬間,并且學會與人分享,學會承擔責任,這難道不是我們要達到的教育目標嗎?從小知道感恩的人,還有什么事情能讓他不倍加珍惜這個美好的世界呢?我們班李鑫睿的媽媽大贊:“老師的‘護蛋小行動設計得真好!小家伙洗完澡堅持要蛋寶寶陪他睡覺,還說讓熊大和他一起守護‘超超。學校這樣的活動好溫馨,讓小朋友懂得感恩父母的養(yǎng)育,感受到生命的脆弱,懂得珍惜生命,也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耐心和毅力,大贊!”
“護蛋”作業(yè)著實讓學生們受益匪淺,這項特殊的作業(yè)也敲打著我的內(nèi)心深處,教我學會欣賞、學會反思。孩子的心純潔無瑕,只要我們肯多動些腦筋,多想些方法,對了他們的胃口,他們自然會認真對待,死板的說教簡單、生硬,孩子們?nèi)缏牰燥L,內(nèi)心激不起半點漣漪。
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跟他們大講道理,事倍功半,而讓他們通過一些實踐活動,加強實踐與體驗,變“說教”為“內(nèi)化”教育,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因此說,活動是教育內(nèi)化的“催生婆”。
(作者單位:廣東省江門市江海區(qū)外海銀泉小學,江門,529000;該學校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雜志社理事單位)
編輯/于 洪 終校/杜文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