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 軍
(江蘇省靖江市中醫(yī)院骨傷科,江蘇 靖江 214500)
椎間孔鏡技術與椎板間開窗治療單節(jié)段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觀察
顧 軍
(江蘇省靖江市中醫(yī)院骨傷科,江蘇 靖江 214500)
目的 觀察經皮椎間孔鏡技術(PLED)與椎板間開窗治療單節(jié)段腰椎間盤突出癥(FD)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收治的48例單節(jié)段椎間盤突出癥的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優(yōu)良率分別為92%和91.3%,差異不明顯(P>0.05),觀察組術中出血量、術后臥床時間及出院時間,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 兩種術式治療單節(jié)段腰椎間盤突出癥均可有效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但椎間孔鏡技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出血少、鏡下術野清晰等優(yōu)點,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椎間孔鏡技術;椎板間開窗;單節(jié)段腰椎間盤突出癥
腰椎間盤突出癥主要是由于腰椎間盤產生退行性的改變或遭到外力打擊而致使腰椎間盤髓核向后方的椎管突出,造成對硬膜囊、馬尾、神經根的壓迫[1]。本次研究將椎間孔鏡技術與錐板間開窗治療單節(jié)段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方法進行對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48例單節(jié)段椎間盤突出癥的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患者均為單節(jié)段椎間盤突出,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兩組,行椎間孔鏡技術治療的25例,為觀察組,行椎板間開窗治療的23例,為對照組。其中觀察組男15例,女10例,年齡30~71歲,平均(42.6±6.3)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差異(P>0.05)。
1.2 方法
1.2.1 觀察組:①患者取俯臥位,局部采用0.5~%1%利多卡因,麻醉應逐層浸潤,包括皮膚皮下、深筋膜、小關節(jié)周圍。如術中患者耐受性差,可同時給予基礎麻醉,但需保持患者術中意識清楚,方便術中交流;②體表定位,C臂確定目標椎間盤,標記穿刺點及穿刺方向,穿刺針正位位于關節(jié)突連線內側緣,側位位于椎體后緣。原則采用:寧下勿上,寧外勿內。避免損傷出口神經根及伴行血管。③在相應病變的椎間盤椎間隙的窗口內,通過體表定位的穿刺點,一般位于棘突中線連線旁13~15 cm,局部行0.5~0.8 cm皮膚切口,再將腰背筋膜切開,沿穿刺針逐級將擴張器及工作套筒置入,C臂再次確認上述位置后,將工作套管置入椎間盤內。④固定工作套筒于手術通道,放入內鏡,射頻消融止血,摘除髓核后,緩慢退出椎間孔鏡,探查行走神經根及出口神經根,清除神經根周圍突出組織,直至神經根松弛。⑤使用射頻止血,縫合切口。
1.3.2 對照組:患者俯臥位,C臂定位,取突出切段后下中線位置,切開3~5 cm的切口,切開腰背筋膜后剝離脊旁肌,將上下位椎板各約1/3咬除后切除黃韌帶,將髓核取出,減壓神經根,沖洗切口,放置引流管。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手術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恢復率情況。觀察組/對照組:優(yōu)20例(80%)/優(yōu)19例(82.6%);良3例(12%)/2例(8.7%);可1例(4%)/1例(4.3%);差1例(4%)/1例(4.3%);臨床恢復率為92%/91.3%。兩組差異不明顯(P>0.05)。
2.2 術中出血量,術后臥床及住院時間情況。觀察組/對照組:術中出血量(35.4±8.1)mL/(60.1±14.8)mL;術后臥床時間(3.5±2.3)d/(5.2±1.8)d;術后住院時間(7.5±3.5)d/(11.1±4.4)d。結果顯示觀察組術中出血量、臥床時間、術后住院時間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P<0.05)。
椎板開窗術式是常規(guī)治療椎間盤突出的重要術式,其優(yōu)勢在于可以直視下進行探查椎管,防止遺漏游離的髓核,但有資料顯示手術患者會有長期腰背疼痛的后遺癥,究其原因,認為手術需剝離椎板旁的神經及肌肉,同時遇到椎間隙狹隘、關節(jié)突增生內聚,為暴露更大手術視野,需破壞關節(jié)突,而易致使脊柱穩(wěn)定結構遭到破壞,硬膜外形成的瘢痕,亦會造成神經根粘連[3]。
PLED的手術適應證與傳統(tǒng)的椎板間開窗髓核摘除相似,而椎間孔鏡技術的優(yōu)勢在于通過內鏡和攝錄系統(tǒng)放大術野,可更加清晰地分辨解剖結構,創(chuàng)傷小,對組織結構破壞少,患者可早期下地行走,減輕長期臥床所致并發(fā)癥,有利身體功能恢復。對于老年患者,不能耐受開放手術,同時伴脊椎結構不穩(wěn)的尤其重要。但其操作受到限制,對于椎間孔狹窄、側隱窩狹窄和高髂嵴的L5~S1、髓核脫垂游離存在一定的難度。隨著脊椎顯微外科技術的發(fā)展,也可通過動力磨鉆磨去下位椎體的上關節(jié)突尖部,擴大椎間孔及側隱窩[4]。
本次研究對象均為單節(jié)段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臨床療效差別不明顯,但在術中出血量、術后住院及臥床時間上,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傊瑑煞N術式治療單節(jié)段腰椎間盤突出癥均可有效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但椎間孔鏡技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出血少、鏡下術野清晰、安全、恢復快、對腰椎結構及其穩(wěn)定性破壞小、并發(fā)癥少等優(yōu)點,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1] 李興艷,陳蘇,張津明,等.腰椎間盤鏡與椎板開窗髓核摘除術治療單節(jié)段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疼痛醫(yī)學雜志, 2015,21(2):129-132.
[2] 趙采花,湯遜,史志江,等.經皮椎間孔鏡與椎板開窗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對比[J].中國疼痛醫(yī)學雜志,2014,20(1):60-63.
[3] 劉國華,王旭東,王寶勝,等.Maxmorespine椎間孔鏡技術結合射頻治療單節(jié)段腰椎間盤突出癥分析[J].交通醫(yī)學,2015,29(1):66-68.
[4] 白一冰.椎間孔鏡BEIS技術操作規(guī)范[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5.
R681.5+7
B
1671-8194(2017)10-00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