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彩云
【摘 要】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有這樣一種現(xiàn)象,大多數(shù)學生怕作文、恨作文、不愛寫、不會寫。而大部分老師不知如何教作文,不愿教作文,不想改作文。作文難,難在何處?難在無話可說、無事可寫、無情可抒。那么如何改變小學的這種作文教學現(xiàn)狀,消除學生對寫作的恐懼心理,使他們愿意寫作、樂于寫作呢?這就是我們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作文 教學現(xiàn)狀 教學思考
作文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是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具體體現(xiàn)。但是對于我們現(xiàn)在的小學生來說,由于電腦、手機以及各種作文選的普及,已經(jīng)讓大部分的學生不在是去思索如何去寫出一篇作文,而是去思考該怎么去抄出一篇作文,這已經(jīng)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語文課教學的發(fā)展。那么如何來面對這個問題就成了擺在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課題,筆者長期以來一直從事小學語文課教學,在小學生作文現(xiàn)狀上觀察較為仔細,同時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一、小學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
對于我們教師來說,往往會覺得作文教學無話可教。平時花大量的力氣在閱讀課文上,而對于作文能力的培養(yǎng)并沒有起到多大作用,學生也特別不樂于進行作文的寫作。這就是我們現(xiàn)在小學作文教學的一個現(xiàn)狀:教師不重視教,學生不重視寫。當前我們的教育仍處于應試教育的階段,雖然我們的素質教育口號提出了這么多年,但是現(xiàn)在我們的大部分老師對于作文課的教學就是拘泥于“教師講解、讀范文——學生列提綱,打草稿——抄寫”的固定模式。這樣寫出的文章往往是千篇一律,沒有一點新意,沒有一點創(chuàng)造。而且現(xiàn)在的作文課教學老師會依據(jù)課本教材的安排給出學生一個作文題目,僅僅局限于這個作文題目,沒有其他?,F(xiàn)在的教材往往面廣題大,但是不能顧及農村很城市孩子的認知區(qū)別,這在很大程度上頁制約著我們作文課的教學工作。例如,我們在教學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習作3時,教材提出“北京的烤鴨、西安的羊肉泡饃、內蒙古的小肥羊、云南的過橋米線、山西的刀削面”等等這些從宴會上的正餐大菜到街頭村邊的風味小吃,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美味,介紹給同學。這個作文雖然沒有給出固定的作文題目,但是氣其作文范圍不明確,首先對于農村孩子來說,這些菜名聽都沒聽說過,而書本上有給出了 “鴨血粉絲湯”范文,這樣對于我們這些沒接觸過這些正餐大菜和風味小吃的同學來說,是復制書本上的鴨血粉絲湯還是去胡編亂造呢?農村孩很少出去旅游,到外面走一走,見到的、想到的東西就沒有城市里的孩子那么的豐富,這樣長時間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知識面窄,生活枯燥,積累不足,缺乏必要的寫作素材,最終導致寫作能力的萎縮,因而寫作時“無話可寫”或“有話寫不出”。這樣長此以往就會讓學生厭惡寫作,從而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這在現(xiàn)在的小學課堂教學中已有較為突出的體現(xiàn),無論是農村的學校還是城里的學校,這一點我們應該加以重視。
二、小學作文教學的思考
針對與當前我們小學作文的現(xiàn)狀,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有責任去為此而做改變。我們應該明白小學作文教學的階段性和連續(xù)性,在教學中應該遵循作文教學循序漸進的原則,否則就收效不大。我們教師要針對學生對作文的懼怕心理,從培養(yǎng)興趣入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讓學生在作文上有話說,就要求教師把作文課上得生動活潑,使學生喜歡寫作文。當學生喜歡了,自然也就不怕寫作文了,也就有話可說了。我們教師在上課時,可以用富有魅力的語言,生動有趣的故事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鼓勵他們大膽的寫出自己想說的話來。現(xiàn)在孩子的作文大多喜歡去編造,卻背離了作文的初衷,我們說作文就是要反映真實的生活的。但現(xiàn)在的學生雖然有時能夠把生活中的事情寫到作文中,對生活中的事缺乏仔細觀察,體驗不深,于是寫出的作文不具體,不生動,常常用三兩句話就把事情寫完了。這就要求我們要指導學生善于觀察生活。教師要指導學生善于觀察用生活,認真去體驗生活;鼓勵學生觀察生活中的人、事、景,關注焦點問題。大教育葉圣陶曾說過:“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活潑而流個不息?!本褪沁@個道理。針對于孩子們接觸外面的世界狹窄,我們可以在教學作文的過程中去創(chuàng)設情景、情境。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情境讓學生一起參與進來,學生親自參與了,他們都會有一種說出來的欲望,從而就有了寫作的沖動。教師在加以引導,這樣學生就會有話可說了。對于學生寫出的作文,我們再加以修改,讓孩子們認識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之處。在作文的修改上,現(xiàn)在我們的教師沿襲的仍然是學生作文教師改的傳統(tǒng)方法。實際上學生作文教師改,這在一定程度上剝奪了學生修改作文的優(yōu)先權,使之不自覺地喪失了修改作文的主動性,人為地養(yǎng)成了學生對修改作文的惰性和依賴性。所以我們在學生作文批改的方法上還應該有所改變,可以試著讓學生互批、自批、組長批等不同方法的結合。我們教師在引導方面下功夫,做到巧導善引,切實有效,就能點鐵成金,就能逐步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作文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學生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這充分體現(xiàn)出作文教學的重要性。但是小學作文教學的路卻如此難走,對于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這就要求我們小學語文教師要在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思考,不斷總結經(jīng)驗,尋找一條適合自己的教育作文之路,使學生能夠在作文的道路上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王軍.關于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的幾點策略.山西教育報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