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儒家視域中的“天下一家”觀

2017-01-14 12:07向世陵
中國人民大學(xué)學(xué)報 2017年3期
關(guān)鍵詞:甘泉張載王陽明

向世陵

儒家視域中的“天下一家”觀

向世陵

“天下一家”觀可以說是古代中國人的世界觀。但社會的現(xiàn)實在“大道既隱”后形成的是“天下為家”之為“各家”而非“一家”,并以仁義的教化引導(dǎo)和禮制的作用來保障此天下的穩(wěn)定。要突破各自小家而走向天下一體的“大家”,不但需要道德的勸善和關(guān)愛,更需要形而上的理論支撐,即當從一氣、一理或一心出發(fā)去看天下。天下一家不僅是情感和德性的調(diào)適舒展,也是為引向王道政治的貫徹和圓滿。以順天孝父和愛赤子為中心的關(guān)愛倫理,被補充進按才分工、各盡所能和各得其所的社會公正的內(nèi)容?!耙患摇辈恢贵w現(xiàn)在上之視下,也體現(xiàn)在下之視上。天下一家的“家天下”觀,是立于宇宙視野和生生流行的人道關(guān)愛基礎(chǔ)而提供的治天下的良策,至今仍具有積極的意義。

儒家;天下;家;天下一家

“以天下為一家” 是《禮記·禮運》提出的重要觀念,與此相伴隨的是“以中國為一人”*《禮記·禮運》云:“圣人耐(能)以天下為一家,以中國為一人?!薄6呦噍^,“天下一家”針對的是不同地域、部落、氏族的和睦相處和民心凝聚的問題,關(guān)注的是“群”的關(guān)系;“中國一人”則側(cè)重于君王個體對所治地域的主管、引導(dǎo)和教化,突出的是“己(我)”應(yīng)擔負的責任。本文暫且只討論“天下一家”的方面。

一、傳統(tǒng)儒學(xué)的“天下一家”觀

“以天下為一家”,首先涉及的問題就是“天下”?!疤煜隆庇^實質(zhì)是古代中國人的世界觀,這與其他民族立足于各自的視野而提出自己的“世界”觀,在立場方法上并沒有根本性的不同。中華天下觀的特點,集中在中國圣人所表達的視整個天下為“一家”的觀念。即重點不在這個世界是什么,而在如何去看待這個世界,并從而形成了中國人特有的家國天下觀。但是,偌大的天下,憑什么說可以是一家呢?對此需要有充分的理論說明。

從經(jīng)典的依據(jù)和史實的支撐來說,在《禮記·禮運》之前,《詩經(jīng)·北山》宣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如此的家國天下同構(gòu)制,對“天下一家”觀可以說提供了一種理論支持,但這一支持的力度明顯不大。一則較之于《禮運》的時代,《北山》所言已是舊時的情景,并不適用于禮壞樂崩的《禮運》時代及其后來的社會。二則即便是《北山》作者所處的時代,不但此“天下”歸王之一人而非“一家”,而且聯(lián)系到前句的“王事靡盬,憂我父母”,詩作者是將自己和父母之家放在了王之天下的對立面的,即在情感上“天下”與“一家”已經(jīng)分離。

而按《禮運》的說法,人類社會在“大道既隱”之后,形成的是“天下為家”而非“天下一家”,而且,“天下為家”是為“各家”而非“一家”。就是說,“天下為家”的各家,在“大人世及以為禮”的“家天下”統(tǒng)治下,或許仍可說是“天下一家”。但在其治下的百姓,則只能說是“各親其親,各子其子”,實際形成的是天下“各家”。不過,《禮運》對其“以天下為一家”的觀點,似乎抱有充分的信心,說“以天下為一家”是“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義,明于其利,達于其患,然后能為之”。即“天下一家”觀念的提出,不是主觀任意的測度,而是在了解事物實情的基礎(chǔ)上予以開啟引導(dǎo),并斟酌其情義利害的結(jié)果。

按孔穎達對經(jīng)文的疏解,這一問題本來意味著孔子希望鋪陳的道理,即“問其所能致之意”。結(jié)果便是知民之喜、怒、哀、懼、愛、惡、欲“七情”,開辟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十義”,彰明講信修睦之利事以安定之,曉達爭奪相殺之禍患而防護之,然后在知此情義利患的基礎(chǔ)上,使天下之人皆感義懷德而歸之,從而實現(xiàn)“以天下為一家”的理想目的。就此來看天下一家,由于“七情”屬于人之天性,“弗學(xué)而能”,具有某種必然的性質(zhì)。但此必然基于個體,要使不同人等能黏合為一家,離不開圣人的教養(yǎng)調(diào)治,后者顯然已脫離了必然的界域?!笆x”則更向前推進了一步,因為它們本來都生成于圣人的開導(dǎo)教化之中,圣人對人曉以利害,倡導(dǎo)誠實和睦,即“講信修睦,尚辭讓,去爭奪”,然后才有可能使天下大眾凝聚起來,所謂“堯舜率天下以仁,而民從之”(《禮記·大學(xué)》)。如此以開導(dǎo)教化的后天手段實現(xiàn)“以天下為一家”,結(jié)果只能是或然的,并不具有必然的效力,雖然其價值導(dǎo)向仍然值得肯定:堯舜彰顯仁愛于天下,天下之民受其熏陶而以愛回報,遂使天子下民會合為一家。

無疑,《大學(xué)》作者對此回報是懷有充分的信念的,一國與一家也因此而溝通起來。所謂“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按孔穎達的發(fā)揮,這是“言人君行善于家,則外人化之,故一家、一國,皆仁讓也”*參見《禮記·大學(xué)》及孔穎達《疏》。。但是,即便如此的教化有極大的收效,問題卻也很明顯,即“家內(nèi)”人與“家外”人(一國之人)存有明確的界限,二者是相對的關(guān)系。

在引導(dǎo)教化之外,即除了從仁德、道義、情感等方面來感召和維系天下,還有無別的手段呢?無疑還有,這就是禮制。圣人可以通過發(fā)揮禮的有效作用來保障天下的安定。

在儒者看來,通過禮來約束人們的行為,并使其規(guī)矩有序是一條可行的道路。因為禮來源于天地的秩序:“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如此,則禮者,天地之別也”;“天高地下,萬物散殊,而禮制行矣”(《禮記·樂記》)。禮制生成的前提既然是天象地形的成立,人類社會有君臣上下之分就是理所當然的。從天地定位進入社會秩序,界限和區(qū)別已客觀預(yù)定,它們奠定了不同物類生成的前提。在此基礎(chǔ)上,通過劃定界限,區(qū)分上下等級尊卑以使人順從,便能達到天下大治的目的。禮制的意義也正在于此。所謂“禮至則不爭,揖讓而治天下”;“禮義立,則貴賤等矣”(《禮記·樂記》)。然而,在禮的約束下,天下固然可以實現(xiàn)穩(wěn)定和太平,卻并不具有“一家”的意義。因為禮制作為“天下為家”的“各親其親,各子其子”的產(chǎn)物,并為維護這個天下“各家”而非“一家”的社會盡力,又何以能使尊卑各異的百姓和民眾合為一家呢?

從而,要想走向天下一家,人的認識必須有所突破,即只有超越個體的小家才可能走向天下的“大家”。在一定意義上,這也可以說是“無家”而有天下?!吨芤住窊p卦上九爻辭,有“得臣無家”之說,王弼注為:“居上乘柔,處損之極,尚夫剛德,為物所歸,故曰‘得臣’;得臣則天下為一,故‘無家’也。”孔穎達再補充一句,便是“‘無家’者,光宅天下,無適一家也”[1](P53)。就卦義說,損卦上九爻(剛)位于六五(柔)之上,處于損卦之極,在下之爻崇尚上九剛德,如同萬物所歸,故有君王得臣之象。君王得臣輔佐,便能使天下安定,一統(tǒng)于君王。由于君王的恩德是光耀和安定整個的天下,小家的界限遂被打破而成為一整個大家。如此的天下歸于君王的一家景象,是儒家理想的“明德惟馨”(《尚書·君陳》)的效應(yīng),君王實即圣人的德行是天下一家所以可能的根本。

同時,圣人的德行教化固然是就小家引出的人倫關(guān)系而言,但由于它已成為家家通行的普遍性規(guī)范,就大家都遵從這同一的人倫規(guī)范而言,天下也可以解釋為一家?!渡袝に吹洹份d舜為改變當時百姓不親睦而倫常不順的局面,命契擔任司徒,“敬敷五教”,《左傳·文公十八年》將此具體化為“使布五教于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共,子孝,內(nèi)平外成”?!拔褰獭钡幕c是一個小家庭內(nèi)部的關(guān)系,但至“內(nèi)平外成”的“內(nèi)外”,按杜預(yù)注是“內(nèi)諸夏,外夷狄”,實際上已擴展到整個天下。既然諸夏、夷狄皆遵從其教,整個天下無別,那么,在五教之友愛關(guān)系氛圍下,天下雖大,卻與一個家庭無異,天下一家的前景也就可以期待。

二、宋代理學(xué)的“天下一家”觀

從先秦到漢唐,天下一家雖然可以從倫理關(guān)愛的角度去考量,但終究缺乏一種必然性的效力。因為圣人的教化和勸善,并不必然會收到愿意依循而從善的效果。天下一家的期待也就是或然而非必然。

宋代理學(xué)產(chǎn)生,天下一家的觀念也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形而下的道德勸善,開始具有了形而上的理論支撐。最突出的表現(xiàn),就是張載在《西銘》中提出的“民胞物與”的“大家”說。張載云:

乾稱父,坤稱母;予茲藐焉,乃混然中處。故天地之塞,吾其體;天地之帥,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長其長;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賢,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殘疾、惸獨、鰥寡,皆吾兄弟之顛連而無告者也。于時保之,子之翼也;樂且不憂,純乎孝者也。違曰悖德,害仁曰賊;濟惡者不才,其踐形,惟肖者也。知化則善述其事,窮神則善繼其志。不愧屋漏為無忝,存心養(yǎng)性為匪懈。惡旨酒,崇伯子之顧養(yǎng);育英才,潁封人之錫類。不弛勞而底豫,舜其功也;無所逃而待烹,申生其恭也。體其受而歸全者,參乎!勇于從而順令者,伯奇也。富貴福澤,將厚吾之生也;貧賤憂戚,庸玉汝于成也。存,吾順事,沒,吾寧也。[2](P62-63)

張載這一長段話,中心就是講天下與一家之關(guān)系,生成(氣化)論的客觀根據(jù)與道德論的主觀自覺相互發(fā)明。首先,其乾父坤母與我的關(guān)系,就是同體(氣)同性的關(guān)系,故父母與我的小家,同時就是天下一體的“大家”,“大家”不再以血緣辨親疏,而是以體(氣)性相關(guān)聯(lián)。其次,張載所舉不同個案之例,不再關(guān)聯(lián)到“國”,“國”的概念實際已被消解,我與君王、大臣的關(guān)系,變成了我與兄長、監(jiān)護人的關(guān)系。人物生存的所在,就是家和天下、上下尊卑的嚴格界限,已被相互扶助的親子和兄弟關(guān)系所取代。仁愛和孝道成為貫穿中心的思想,生存狀態(tài)各異的老幼、孤寡、殘疾等不同族群,都享受到了適宜的關(guān)愛。當然,差別在這里依然存在,并且有著在今人看來完全非人道的苦痛經(jīng)歷。但從整體上說,差別已被家庭成員之間的忍讓和愛戴所替換。

“天下”的問題既然可以被視為一家之父子關(guān)系來看待,君王或執(zhí)政者就應(yīng)當真愛天下之民。君民關(guān)系協(xié)調(diào),便可能使其政治日新,王道亦可能因此成就。張載稱:

大都君相以父母天下為王道,不能推父母之心于百姓,謂之王道可乎?所謂父母之心,非徒見于言,必須視四海之民如己之子。設(shè)使四海之內(nèi)皆為己之子,則講治之術(shù),必不為秦漢之少恩,必不為五伯之假名。巽之為朝廷言,“人不足與適,政不足與間”,能使吾君愛天下之人如赤子,則治德必日新,人之進者必良士,帝王之道不必改途而成,學(xué)與政不殊心而得矣。[3](P349)

所謂“王道”,根本點便在于以父母之心視天下百姓,視四海之民如己子。以如此之心治天下,君王不再會缺少恩愛,也不再會博取假名,更不用擔心賢良的進用和帝王之道的改進,道學(xué)與政術(shù)從而完美地融合為一。那么,天下一家的親愛關(guān)系,不僅是一種情感和德性的調(diào)適舒展,而且能夠引向王道政治的貫徹和圓滿,所以也最為張載所期待。

當然,君王都是有欲望的,但這并非就會與理想政治對立,因它完全可與愛民相協(xié)調(diào)。如張載所言:“大人所存,蓋必以天下為度,故孟子教人,雖貨色之欲,親長之私,達諸天下而后已。”[4](P32)孟子說齊宣王,從好貨好色之欲入手,以為如能做到“與百姓同之”,像文王那樣首先考慮鰥寡孤獨等“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然后再將此心推廣于天下,其行王政而一天下就不會有什么困難。張載承接孟子,要求“大人”之心必以天下為度,故其“凡天下疲癃、殘疾、惸獨、鰥寡,皆吾兄弟之顛連而無告者也”的“大家”觀,可以說正是接著孟子講的。

張載渲染“兼愛”的“天下一家”觀,在程頤那里被概括為“理一分殊”,并在朱熹之后成為朱學(xué)的經(jīng)典構(gòu)架,從而影響到后來的其他理學(xué)家。朱熹自己闡釋說:

天地之間,理一而已。然“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則其大小之分,親疏之等,至于十百千萬而不能齊也。不有圣賢者出,孰能合其異而反其同哉!《西銘》之作,意蓋如此。程子以為明“理一而分殊”,可謂一言以蔽之矣。蓋以乾為父,坤為母,有生之類,無物不然,所謂“理一”也。而人物之生,血脈之屬,各親其親,各子其子,則其分亦安得而不殊哉!一統(tǒng)而萬殊,則雖天下一家、中國一人,而不流于兼愛之弊;萬殊而一貫,則雖親疏異情、貴賤異等,而不梏于為我之私。此《西銘》之大指也。[5](P145)

天下之能“一家”,關(guān)鍵在天下只有一理,理的世界統(tǒng)一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一家”之可能。在這里,雖然同樣是為“天下一家”提供形而上的理論支撐,但張載的天地一氣已更換為朱熹的天地一理。當然,“一理”又是存在于分殊之中的,理的世界統(tǒng)一性并不否認氣化生物的差異性,氣化萬千本來就意味著萬有不齊。朱熹感慨,正賴于張載等圣賢的智慧,才終能融合差異而返歸同一。二者之間,差異的意義在承認現(xiàn)實,人物血脈“各親其親,各子其子”。但如果只講這一點,一切為我而自私,則社會共同體將無法生存。從體用關(guān)系說,理一分殊就是體一而用殊,親疏貴賤的差異,不能超越理一的最終本體。

與朱熹從理一分殊出發(fā)推導(dǎo)天下一家不同,陸九淵是從東西南北海、上下千百世圣人心同理同的角度看問題的。他說:

宇宙無際,天地開辟,本只一家。往圣之生,地之相去千有余里,世之相后千有余歲,得志行乎中國,若合符節(jié),蓋一家也。[6](P177)

朱熹和陸九淵相較,朱熹立足于“合異反同”歸納出理一,同時就肯定了氣化的差異。而且,體一既然是在用殊之中,“天下一家”就只是理性抽象的產(chǎn)物,現(xiàn)實所見都是萬殊的世界。陸九淵的視角明顯與朱熹不同。從他“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立場看天下,天下自然“只是一家”。不論空間上的千萬里還是時間上的千余年,前后圣人得遂其志并行其事于中國,都是若合符節(jié),這已經(jīng)遠遠超越了人際的親疏異情和貴賤異等。至于人們觀念中“自家”與“他家”的間隔,乃是“自用其私”而“妄分儔黨”的產(chǎn)物。陸九淵會有如此的論斷,在他不止有心本論的立場,更有價值觀的判定,所謂“古人但問是非邪正,不問自家他家”[7](P177)也。在以價值觀作為評判標準的前提下,親疏貴賤的不同族群和血緣之分已經(jīng)沒有意義。就是說,陸九淵不僅僅是在本體論上以自己的一心替換了張載的一氣和朱熹的一理,而且加上了“是非邪正”的標準,從而與儒家傳統(tǒng)的倫理本位銜接了起來。

三、明代心學(xué)的“天下一家”觀

明代王陽明心學(xué)興起,并被關(guān)聯(lián)南宋陸學(xué),而成為通稱的陸王心學(xué)。事實上,陸九淵聯(lián)系公私是非的天下觀,的確也被王陽明所吸取,當然程顥的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又是他們共同的根基。所謂“公是非,同好惡,視人猶己,視國猶家,而以天地萬物為一體”[8](P79)。所以能夠做到是非好惡同一、家國天下一體,乃是君子致其良知的結(jié)果,這在王陽明那里也就是“大人之學(xué)”。所謂“大人”者,可以理解為在良知呈現(xiàn)狀態(tài)下具有“大家”意識之人,在此視野下,天下一家、萬物一體就是理所當然的結(jié)論。如果再以不同形骸來區(qū)分你我,就只能是小人。故謂:“大人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者也,其視天下猶一家,中國猶一人焉。若夫間形骸而分爾我者,小人矣?!盵9](P968)

同樣是以價值觀為導(dǎo)向,王陽明將“以天地萬物為一體”和“視天下猶一家”的心愿和境界,都放在了他所詮釋的《大學(xué)》的明德、親民和止于至善的基礎(chǔ)上。其學(xué)生元善有所感慨并呼應(yīng):

元善喟然而嘆曰:“甚哉!大人之學(xué)若是其簡易也。吾乃今知天地萬物之一體矣!吾乃今知天下之為一家、中國之為一人矣!‘一夫不被其澤,若己推而內(nèi)諸溝中’,伊尹其先得我心之同然乎!”[10](P252)

元善所謂“我心之同然”源自孟子。以為天下人都有同一的理義或道德觀,是天下一家說的心理基礎(chǔ)。天下若有一人沒有受到圣人的恩澤,就好像自己將他們推到山溝中一樣。以此來理解天下一家的觀念,充滿的是博愛的情懷和應(yīng)當肩負的道德責任。在王陽明一輩人的心中,上古圣人治理天下之所以美好,就在于它是天下一家的現(xiàn)實寫照。王陽明說:

當是之時,天下之人熙熙皞皞,皆相視如一家之親。其才質(zhì)之下者,則安其農(nóng)、工、商、賈之分,各勤其業(yè)以相生相養(yǎng),而無有乎希高慕外之心;其才能之異若皋、夔、稷、契者,則出而各效其能。若一家之務(wù),或營其衣食,或通其有無,或備其器用,集謀并力,以求遂其仰事俯育之愿,惟恐當其事者之或怠而重己之累也……蓋其心學(xué)純明,而有以全其萬物一體之仁,故其精神流貫,志氣通達,而無有乎人己之分,物我之間。[11](P54-55)

天下一家可以說是人類社會最美好的境遇。張載講述他的“民胞物與”觀時,主要還是在鋪陳以順天孝父和愛赤子為中心的關(guān)愛倫理;到王陽明推進到按才分工和各盡所能,使和睦親愛的家庭關(guān)系能夠在物質(zhì)生活層面各得其所、各遂所愿時,實際上補充進了社會公正的內(nèi)容。在此精神流貫、志氣通達的基礎(chǔ)之上,人際、物我之間的障礙被根本打破,“天下一家”已經(jīng)在不言之中??梢哉f,相較于朱熹道學(xué)更為注意分殊之別來說,王陽明“心學(xué)”的“一體之仁”則更為看重同一之愛。

在陽明心學(xué)流行的同時,甘泉心學(xué)也頗有影響。湛甘泉一般是認同宋代諸儒的道學(xué)譜系的,當然,象山心學(xué)也包含于其中。按照今天的理學(xué)分系,他實際上是將張載的氣學(xué)、朱熹的道學(xué)、象山的心學(xué)等融為一體來抒發(fā)他的宇宙一家說的。如其稱:

萬物宇宙間,渾淪同一氣。就中有粲然,即一為萬理。外此以索萬,舍身別求臂。逝川及鳶魚,昭昭已明示。見之即渾化,是名為上智。[12](P13)

宇宙間一氣流行,渾淪無二。但一氣之中有粲然條理,是即所謂萬理。就“萬”在“一”中而不是之外來看,與朱熹的“一”由“萬”中歸納的“理一分殊”模型并不相同。根本的差別,在氣(一)中有理(萬)是張載以來的氣學(xué),而物(萬)之所以然(一)為理則屬于朱熹的道學(xué)。這說明甘泉心學(xué)與明中葉復(fù)興的氣學(xué)也存在互動的關(guān)系。在此前提下,想要在一氣外去尋萬理,就如同在一身之外去尋臂膀一樣不可能。湛甘泉以為,不論是逝者如斯,還是鳶飛魚躍,都在彰顯此一道理。所謂“上智”,也無非是明白它并隨同其化而已。

在這里,甘泉的宇宙一氣為他的天下一家提供了基本的理論支撐。他在詩贈陽明并《序》中,從同情陽明立志于“天德王道之學(xué)”而不被理解的境遇出發(fā),不斷向上提升和擴充,最后達到“天地”的境界和情懷。所謂“然后能與天地為一體,宇宙為一家,感而通之,將無間乎離合,雖哀而不傷也,故次之以‘天地’終焉”[13](P535)。在此天地一家的境界下,或離或合已沒有實質(zhì)上的區(qū)別,他與陽明的分離也就無所謂分離。推廣開去,古來那些感嘆離群索居之人,實際上都沒能認識到這一真理。因為既然天下都是一家,“離群”根本就不可能。

當然,甘泉所言的“一家”,不能離開“心通”的前提:“天地我一體,宇宙本同家,與君心已通,離別何愁嗟”[14](P536)!這是心學(xué)的天下一家觀必需的理論預(yù)設(shè)。在這里,“心通”是建立在象山心學(xué)以來天下古今圣人同心同理的基礎(chǔ)上的,但回到自我的操守言,則盡心的功夫不可少。自天子至鄉(xiāng)邑大夫,如能各自盡心,各自能以一家之觀治其所管轄之地,則整個天下得治便在不言之中。甘泉說:

盡心者,莫如家。太上家天下,其次家一省,其次家一郡,其次家一邑。故卿大夫百執(zhí)事,以君相之心為心,如一家焉,則天下治矣。參藩而下,以方伯之心為心,如一家焉,則一方治矣。府佐而下,以太守之心為心,如一家焉,則一郡治矣。丞簿,以令尹之心為心,如一家焉,則一郡[邑]*此“郡”字與上下文不協(xié),當為“邑”字。治矣。誠使天下之丞佐,視其君長如家長,則德意下布,下情上達,上下交通,惠澤流行,雖欲不治,可得乎?[15](P104)

學(xué)生赴官任前向甘泉請教,甘泉以盡其職守的“盡分”作答,而盡分之能實現(xiàn),其要旨就在盡心。盡心無疑從孟子而來,但甘泉這里的“盡心”,顯然已不在自我內(nèi)在的心性修養(yǎng),而是擴展到君臣上下的治國安民之策。治理一地的關(guān)鍵,就看各級官吏能否站在其上級主官的地位上去視其屬地為一家?!耙患摇本筒粌H體現(xiàn)在上之君相視下民,更體現(xiàn)在下之臣民視君相。倘若臣民能視君長和上級長官如家長,敬重與親情融為一體,仁惠恩澤流布,無處不浸潤沾染,則天下有何不能治呢?

由此,以天下為一家的觀念落實到各級職守,首先要處理好的,便是其上級主官和治下之民的關(guān)系,“家”在這里就是一個基本的衡量準繩。張載雖然倡導(dǎo)“民胞物與”,但還只是一般的原則,湛甘泉則要求具體落實到每一位臣僚身上。比如:

為縣之臣簿者,視其尹如其兄長,視其民如其子弟,視其邑如其家,則無不理矣。子弟之有疾痛寒饑,必以告于兄長,兄長之有德意恩惠,必承之以施布于子弟,則家有不理者乎?如是以達于一邑,則上下氤氳,遠近洽和,邑其有不理者乎?[16](P104-105)

對于大量剛走上仕途的基層官吏來說,天下一家觀是將博愛的情懷和治天下不可多得的良策關(guān)聯(lián)在一起的。甘泉希望他的學(xué)生和友人對此能夠真切地予以體驗和推行。子弟與兄長的關(guān)系固然也存在上下尊卑,但通常的順從和忍讓的說道在這里已不見蹤影,友愛、救助與和諧的鄉(xiāng)間鄰里關(guān)系成為主要的考量因素。就此推廣,各級職官都應(yīng)當懷有愛民濟民的情懷。甘泉感慨道:

維明天子父母天地而家天下,大臣其家相,監(jiān)牧其家正,民物其同胞,疾苦無告其兄弟之顛連者,皆本乎一體。是故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德曰仁。使痛癢之不關(guān),則亦何仁之有?[17](P694)

天下一家的“家天下”觀,在甘泉看來就不是一種威權(quán)和管控,而是一種宇宙視野,一種基于生生流行的人道關(guān)愛。從生生流行的天地大德講“民胞物與”,為“一體”之仁提供了十分深厚的宇宙論的動力。如果人人都能自覺體認這同一的仁德,無人不有關(guān)愛痛惜之心,天下一家的觀念落到實處也就不再是難事。

總起來看,從傳統(tǒng)儒學(xué)到宋明理學(xué),天下一家的觀念固然不乏理想的成分,但兩千多年的歷史實踐告訴我們,它的確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中國社會發(fā)展的進程。從王權(quán)政治到基層管理及鄉(xiāng)間鄰里關(guān)系的處理,都不難看到這些觀念的落實。從而,統(tǒng)一的中華國土(天下)這個“大家”,既在理念也在事實上得以維持。這對今天的執(zhí)政者確立治國理政的理念,無疑也具有啟迪的意義。

[1] 孔穎達:《周易正義》,載阮元??蹋骸妒?jīng)注疏》,北京,中華書局,1980。

[2][4] 張載:《正蒙》,載《張載集》,北京,中華書局,1978。

[3] 張載:《答范巽之書》,載《張載集》,北京,中華書局,1978。

[5] 朱熹:《西銘解·論》,載朱杰人等主編:《朱子全書》,第13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6][7] 陸九淵:《與羅春伯》,載鐘哲點校:《陸九淵集》,北京,中華書局,1980。

[8][11] 王陽明:《語錄二》,載吳光等編校:《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9] 王陽明:《大學(xué)問》,載吳光等編校:《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10] 王陽明:《親民堂記(乙酉)》,載吳光等編校:《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12] 湛甘泉:《潮州改創(chuàng)濂溪周先生祠記》,載《甘泉先生文集》(卷十八),《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57冊,濟南,齊魯書社,1997。

[13][14] 湛甘泉:《九章贈別并序》,載《甘泉先生文集·內(nèi)編》(卷二十五),《儒藏·精華辨》,第253冊,董平校點,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9。

[15] 湛甘泉:《答問》,載《甘泉先生文集·內(nèi)編》(卷五),《儒藏·精華辨》,第253冊,董平校點,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9。

[16] 湛甘泉:《家邑贈陳主簿》,載《甘泉先生文集·內(nèi)編》(卷五),《儒藏·精華辨》,第253冊,董平校點,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9。

[17] 湛甘泉:《送陳都憲還朝序》,載《甘泉先生文集·外編》(卷三),《儒藏·精華辨》,第253冊,董平校點,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 林 間)

Outlook “Taking the World as One Family” in the Horizon of Confucianism

XIANG Shi-ling

(School of Philosophy,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The outlook “taking the world as one family” can be said to be the world outlook of ancient Chinese.But the reality of the society is that the world was divided into various and varied families rather than “one family” after the “greatdaobeing hidden”.Here all of the benevolent and righteous education, guidance and the ritual function guarantees the stability of this world.To stride over the boundaries of various private families leads to the whole family united, needs not only the moral goodness and love, but also the metaphysical theoretical support, namely, seeing the world grounded on the original “qi”“Li” or “xin”.“Taking the world as one family” means the extension and adjustment in emotion and virtue,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open into the implementation and realization in the kingly way politics.The social justice, including the division of labor, each person doing his best and playing his proper role, is supplemented into the care ethics around the filial piety and loving babies.“One family” needs the efforts of two sides from the superiors and subordinates.The outlook “taking the world as one family”, based on the good humanitarian care and living universe view never ending, provides the sound strategy governing the world, which still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day.

Confucianism; the world; family; taking the world as one family

國家社會科學(xué)基金重點項目“儒家博愛論研究”(13AZX011)

向世陵:哲學(xué)博士,中國人民大學(xué)國學(xué)院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北京 100872)

猜你喜歡
甘泉張載王陽明
支部聯(lián)建潤“甘泉”
張載的“變化氣質(zhì)”之道
張載家訓(xùn)不只是橫渠四句
“關(guān)學(xué)”的精粹及其對后世的啟迪——張載思想的當代價值研究
真正心平氣和
關(guān)于向“甘泉”公益專項基金捐贈的倡議
易筋經(jīng)(九)
易筋經(jīng)(八)
不與乞丐拼下限
淺析王陽明“知行合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