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資本空間化與空間資本化

2017-01-14 04:16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2017年1期
關鍵詞:資本主義馬克思邏輯

張 梧

資本空間化與空間資本化

張 梧

全球化時代使得空間問題得以凸顯。資本空間化與空間資本化成為全球化的顯著特征之一。只有從馬克思的資本邏輯出發(fā),才能準確把握當前空間現象的內在實質。資本與空間之間存在著內在關聯:資本的本性決定了資本內在地具有空間性;社會關系的生產與再生產是資本與空間相互轉化的內在機制;空間的物質存在形態(tài)使得空間具有向資本轉化的潛在可能性。由于空間的資本化和資本的空間化同時并存,可以認為空間即資本,資本即空間。

馬克思;資本;空間;全球化

隨著全球化的深入發(fā)展,資本與空間的關系問題得以凸顯?!百Y本空間化和空間資本化,成了全球化的一大顯著特征。”[1](P403)社會批判理論的“空間轉向”由此受到了學界的高度重視。隨著國外馬克思主義空間批判理論的引入,有論者指出,資本生產的空間化已經成為馬克思主義在全球化時代的出場路徑;對其歷史語境的分析應當內在地包括空間維度和空間視域的考察;“空間轉向”所帶來的理論創(chuàng)新主要體現為歷史唯物主義與社會批判理論在空間維度上的理論重構。對于歷史唯物主義理論而言,空間批判無疑提供了一個新的生長點。要想真正揭示“空間轉向”在歷史唯物主義和社會批判理論中的創(chuàng)新意義,必須在馬克思資本邏輯批判的理論視野中把握當今世界的空間現象。社會批判理論的“空間轉向”,在本質上是由馬克思所揭示的資本邏輯所決定的:一方面,資本邏輯的實現機制需要一定的空間條件,由此形成了資本空間化的現象;另一方面,空間維度也日益內在地成為資本邏輯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空間資本成為當代資本的新形態(tài)之一,亦即空間資本化的過程。對于資本邏輯與空間擴展的關系問題,我國學界展開了深入而具體的研究,如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嬗變歷程中把握空間批判的理論譜系,或從資本彈性生產的角度闡發(fā)資本的空間規(guī)劃,或從資本本性的角度分析空間擴張的動力和依據,或從資本積累的視角把握空間生產的內在邏輯。*相關研究成果可參見任平:《論空間生產與馬克思主義的出場路徑》,載《天津社會科學》,2007(2);胡大平:《社會批判理論之空間轉向與歷史唯物主義的空間化》,載《天津社會科學》,2007(2);仰海峰:《彈性生產與資本的全球空間規(guī)劃》,載《江海學刊》,2008(2);段進軍、胡火金:《資本的空間新型擴張及其批判》,載《哲學動態(tài)》,2010(6);李春敏:《資本積累的全球化與空間的生產》,載《教學與研究》,2010(6);莊友剛:《空間批判與資本邏輯》,載《教學與研究》,2010(9),等等。這些研究從資本邏輯的不同角度把握了具體的空間現象,但從總體性的視角來看,值得進一步追問的是:在全球化時代,資本與空間之間究竟存在著何種關聯?資本與空間何以發(fā)生了如此密切的互動關系?資本與空間相互轉化的理論依據是什么?

本文擬依據馬克思的資本概念,揭示資本與空間的內在關聯,勾勒資本空間化的形成機制,對空間如何轉化成為資本的問題提出新的論證。

一、資本與空間的內在關聯

作為全球化的顯著特征之一,資本空間化與空間資本化是資本邏輯在空間布局中一體兩面、同時并存的過程。所謂“資本空間化”,是指資本的邏輯通過借助空間從而使自身轉變成為現實的社會存在的過程,人類社會的空間現象是資本邏輯運行的結果。所謂“空間資本化”,是指在人類勞動實踐基礎上構建出來的社會空間從商品轉變成資本的過程,即空間也成為一種資本??臻g不僅是資本發(fā)展的結果,也是資本發(fā)展的手段。

資本空間化與空間資本化之所以能夠同時并存,在根本上是因為資本與空間存在著內在關聯。如果資本與空間之間沒有本質上的緊密聯系,二者就無法相互轉化。在資本與空間的相互轉化過程中,相比于空間,資本無疑是具有能動性的因素。我們可以說資本內在地具有空間屬性,但是不能說空間天然地具有資本屬性??臻g之所以能夠轉化為資本,是在資本主導下的社會生產過程中才得以實現的。資本之所以能夠在資本與空間的相互轉化過程中具有能動性的主導作用,在根本上是因為資本具有主體化性質。馬克思指出:“在商品中,特別是在作為資本產品的商品中,已經包含著作為整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特征的社會生產規(guī)定的物化和生產的物質基礎的主體化?!盵2](P650)所謂資本的“主體化性質”,主要是指資本對商品社會的其他方面存在著如同主體性一般的統治關系。因此,要想把握資本與空間的內在關聯,必須從資本的內在規(guī)定出發(fā)。

按照馬克思的界定,可從兩方面理解資本:一方面是作為生產資料的資本,另一方面是作為社會關系的資本。這兩種資本并不是相互分離的,而是內在統一的:“資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會的、屬于一定歷史社會形態(tài)的生產關系,后者體現在一個物上,并賦予這個物以獨特的社會性質?!盵3](P922)社會關系是資本的本質,以物為載體的、作為生產資料的資本只是資本的直接表現形態(tài),只有當這種生產資料被納入一定的社會關系之中才能夠成為資本。從資本的雙重規(guī)定出發(fā),資本與空間才建立起了內在聯系。

首先,從資本的本質規(guī)定(即資本是一種特定的社會關系)的視角來看,資本本身就具有空間性。在馬克思看來,資本的本性就是追求剩余價值,即追求自身利潤的最大化。資本這種追求價值增殖的本性決定了資本本身必然具有擴張性和流動性的特點。馬克思指出:“資本越發(fā)展,從而資本借以流通的市場,構成資本流通空間道路的市場越擴大,資本同時也就越是力求在空間上更加擴大市場,力求用時間去更多地消滅空間?!盵4](P538)馬克思所說的“用時間去消滅空間”,并不意味著空間維度的取消,恰恰相反,這表明了空間維度的凸顯,即通過時間壓縮來實現空間的擴張,使得空間流動速度更快。因此,資本追逐自身利潤最大化的本性決定了資本在本質上具有空間屬性。

其次,從作為社會關系的資本邏輯來看,不僅資本內在地具有空間性,而且空間本身也以社會關系為中介,從而與資本相聯系??臻g之所以能與資本相聯系,不僅與資本本身的擴張性和流動性相關,而且也是通過社會關系的建構與重組得以實現的。要把握社會關系、資本與空間三者之間的關系,需要厘定空間的內涵。以往哲學界要么將空間理解為一種純粹的物質形態(tài),要么將空間理解為使人類認識得以可能的純形式。在馬克思看來,這些對于空間的把握方式都脫離了人類現實的實踐活動。如果在人類社會歷史實踐的基礎上把握空間的話,那么空間不僅是人類實踐活動的場域,而且也是實踐活動的產物。這就意味著,空間是人類實踐活動的存在方式。然而,人類實踐活動本身并不是抽象的,總是在一定社會關系下展開的,因此,空間本身也必然反映或承載了一定的社會關系。正如列斐伏爾所說:“空間不是空的容器,任何一個社會,任何一個與之相關的生產方式,包括那些通常意義上被我們所理解的社會,都生產一種空間,它自己的空間?!盵5](P31)他更為明確地指出:“空間是一種社會關系嗎?當然是……空間里彌漫著社會關系;它不僅被社會關系支持,也生產社會關系和被社會關系所生產?!盵6](P48)這就意味著,當社會關系發(fā)生了變化,承載這種社會關系的空間也會發(fā)生重構,反之亦然。既然社會關系與空間之間存在著如此緊密的聯系,與此同時,資本又表征著一定的社會關系,因此,資本與空間通過社會關系這個中介就建立起了內在關聯。一方面,資本在空間布局過程中必然會展現出自身的社會關系的屬性,例如馬克思所關注的城鄉(xiāng)對立問題、恩格斯所關注的工人住宅問題、列寧和盧森堡所關注的地區(qū)發(fā)展不平衡問題等,都是從空間維度上體現了資本所帶來的社會關系;另一方面,空間通過重組或重構來調整或遮蔽社會關系,在反映資本意志的同時也有助于資本主義的延續(xù)。[7]如果說資本內在具有的空間性是資本與空間相互轉化的根本依據的話,那么,社會關系的生產與再生產就是空間與資本相互轉化的具體機制。

最后,既然資本的直接表現形態(tài)是作為物的生產資料,當空間本身成為生產資料時,在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支配下,空間本身也就轉變?yōu)橘Y本。例如馬克思所關注的地租的資本化,還有從工場手工業(yè)到大工業(yè)生產過程中的空間集聚問題以及協作問題等,再如對于土地、廠房、公路等基礎設施的分析,乃至當今全球化時代的產業(yè)轉移和后福特制的彈性生產,空間在其中始終扮演了生產資料的角色,或為資本占用的對象,或為資本流通的渠道,或為資本生產的手段等。正如列斐伏爾所說:“空間是一種生產資料:構成空間的那些交換網絡與原料和能源之流,本身亦被空間所決定……利用空間如同利用機器一樣。”[8](P44-45)既然空間作為生產資料,那么在資本主義的社會條件下,也就必然會轉變?yōu)橘Y本,這正是空間資本化的前提和根源。

根據資本追求剩余價值的本性、社會關系的生產與再生產以及資本的物質載體三個維度,我們不難發(fā)現,資本與空間之間存在著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系。其中,資本的本性決定了資本內在蘊含的空間性,這是資本與空間相互關聯的根本依據;社會關系是資本與空間發(fā)生關聯的具體機制。只有在上述兩個前提條件下,作為生產資料的空間才能轉變?yōu)橘Y本。因此,離開了空間維度,我們無法深入把握資本邏輯的運行機制和表現形式;同樣,離開了資本邏輯,我們也無法深刻理解當前日益紛繁復雜的空間現象的內在本質。

二、資本空間化:資本生產的空間結構

由于資本與空間之間存在密不可分的內在關聯,資本的生產必然會表現為空間的生產。列斐伏爾指出:“由空間中的生產(production in space)轉變?yōu)榭臻g的生產(production of space),乃是源于生產力自身的成長,以及知識在物質生產中的直接介入。這種知識最后會成為有關空間的知識,成為空間之整體性的資訊。”[9](P47)所謂“空間的生產”,不同于“在空間中的生產”,是指空間本身根據資本邏輯的內在規(guī)律被再造出來,表現為空間的重構和重組。所謂空間的重構,是指空間雖然在某一地點上并沒有發(fā)生位置上的變化,但是由于資本的介入,導致空間的內在屬性發(fā)生了變化,從而成為一種新的空間形態(tài);所謂空間的重組,是指空間根據資本邏輯而在流動的過程中重新聯結和組合。綜合兩方面來看,資本空間化在本質上就是資本根據自身的需要而生產出新的空間結構。

資本的生產需要一定的空間結構,然而空間結構在資本主義時代的建構并非是一蹴而就的過程,而是在一定的歷史境遇下不斷展開的過程。正如哈維所說:“每個社會形態(tài)都建構客觀的空間和時間概念,以符合物質和社會再生產的需求和目的,并且根據這些概念來組織物質實踐?!盵10](P377)

時空結構在從前資本主義時代過渡到資本主義時代的過程中已經開始轉型。馬克思曾經在對三大社會形態(tài)的分析中指出:“人的依賴關系(起初完全是自然發(fā)生的),是最初的社會形式,在這種形式下,人的生產能力只是在狹小的范圍內和孤立的地點上發(fā)展著。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是第二大形式,在這種形式下,才形成普遍的社會物質變換、全面的關系、多方面的需要以及全面的能力的體系。建立在個人全面發(fā)展和他們共同的、社會的生產能力成為從屬于他們的社會財富這一基礎上的自由個性,是第三個階段。”[11](P107-108)馬克思雖然從人的發(fā)展角度界定了三大社會形態(tài)之間的界限,但同時也反映出時空結構在前資本主義時代和資本主義時代的不同。正如德波所指出的,在前資本主義時代,時間在本質上是一種循環(huán)時間,與穩(wěn)定而重復的時間模式相對應的則是靜態(tài)的空間模式,即“孤立的地點”。到了資本主義社會,時間模式從循環(huán)時間轉向了不可逆時間,“以不可逆時間為內在規(guī)定的商品生產過程,本身就是空間的不斷擴張過程,通過沖破一個社會與另一個社會的邊界,打破了傳統社會的地方自治和封閉的特性,使歷史向世界歷史轉變”[12](P288)。在資本主義社會,由于不可逆時間的出現,導致了原有的以自然為基礎的共同體的瓦解,從而成為一種新型空間結構,即資本主義市民社會。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相匹配的空間結構不再是傳統意義上封閉的區(qū)域,而是隨著交往的擴大并形成了一個普遍性的體系,直至世界市場,亦即馬克思所揭示的“從歷史向世界歷史轉變”的過程。就這種空間結構的內涵而言,不再是依靠人與人之間的自然聯系得以界定,而是通過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社會關系得以界定。

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確立,這種空間結構首先表現為城市與鄉(xiāng)村之間的分工。大工業(yè)“建立了現代的大工業(yè)城市——它們的出現如雨后春筍——來代替自然形成的城市……它使城市最終戰(zhàn)勝了鄉(xiāng)村”[13](P194)。其中,大工業(yè)城市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資本主義與新資本主義生產了一個抽象空間,在國家與國際的層面上反映了商業(yè)世界,以及貨幣的權力和國家的‘政治’(politique)。這個抽象空間有賴于銀行、商業(yè)和主要生產中心所構成的巨大網絡。我們也可以見到公路、機場和資訊的網絡散布在空間中。在這個空間里,積累的搖籃、富裕的地方、歷史的主體、歷史性空間的中心——換句話說,就是城市——急速地擴張了”[14](P49)。

隨后,在大工業(yè)城市內部,資本的集中必然要求空間的集聚和分化,這就使得城市內部的生產區(qū)域與生活區(qū)域相互分離,這是從工場手工業(yè)轉向大機器生產的關鍵一環(huán)。正如馬克思所說:“人數較多的工人在同一時間、同一空間(或者說同一勞動場所),為了生產同種商品,在同一資本家的指揮下工作,這在歷史上和概念上都是資本主義生產的起點。”[15](P374)一方面,勞動空間在協作過程中不斷縮小和集中;另一方面,生活空間出現和獨立,“生產資料越是大量集中,工人就相應地越要聚集在同一個空間,因此,資本主義的積累越迅速,工人的居住狀況就越悲慘。隨著財富的增長而實行的城市‘改良’是通過下列方法進行的:拆除建筑低劣地區(qū)的房屋,建造供銀行和百貨商店等等用的高樓大廈,為交易往來和豪華馬車而加寬街道,修建鐵軌馬車路等等;這種改良明目張膽地把貧民趕到越來越壞、越來越擠的角落里去”[16](P757-758)。這就是分工在空間意義上的體現,最終形成了“土地—資本—工資”的三位一體的總公式。

由于資本本身追求剩余價值的生產,必然要擴張至其他領域,從而使得整個地球都臣服于資本邏輯的統治。哈維指出:“在一般的金錢經濟中,尤其是在資本主義社會里,金錢、時間和空間的相互控制形成了我們無法忽視的社會力量的一種實質性的聯結系列?!盵17](P226)時間與空間對資本主義尤其重要,因為彈性靈活的空間結構和日益加速的周轉時間是資本主義追求增殖的內在需要。一方面,資本主義生產具有時間性,這表現在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剩余勞動時間、流通時間、周轉時間、周轉周期、生息資本和擴大再生產這些術語上,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對此做出了杰出的分析;另一方面,資本主義生產具有空間性,這體現在固定資本、基礎設施、物流技術、交通運輸這些術語上,但是這常常被忽視,時間常常被視為優(yōu)先于空間。然而,對資本家來說,以時間來克服空間(如提高運輸速度)、以空間來購買時間(如改善交通條件),是實現利潤最大化的一個重要條件。[18](P286-291)從根本上說,資本積累總是需要在特殊的“空間定位”中運行,但這種“空間定位”卻存在著矛盾:一方面是抽象的資本運動空間,另一方面是具體的資本增殖場所。這個矛盾導致資本主義一方面依賴于固定的具體空間規(guī)模,另一方面又必須不斷消除抽象的空間障礙、打破固有的空間定位。[19]所以,資本主義或總資本家常常需要利用空間重組和地理擴張來解決一段時間內資本積累的危機傾向,也迫切需要借助資本主義國家機器來占領、奪取和統治空間。在接受了列寧關于帝國主義的一些思想的基礎上,哈維認為資本積累危機的根源是勞動力與資本的雙重過剩。解決資本過度積累的雙重過剩的辦法無非兩種:一是在時間上加長資本投資的時間與周期;二是在空間上開辟新的市場。

資本主義的空間擴張由一國發(fā)展到全球范圍,這不僅僅是一種地理意義上的擴展,更重要的是資本空間擴張也是資本矛盾關系的擴張,即將資本所需要的內部差異乃至對立關系擴張到全世界,只要資本擴張到哪個空間,那么這種與資本相伴隨的特定社會關系勢必也就擴張到哪個空間。馬克思指出:“正像它使農村從屬于城市一樣,它使未開化和半開化的國家從屬于文明的國家,使農民的民族從屬于資產階級的民族,使東方從屬于西方。”[20](P405)列斐伏爾進一步指出:“如果空間作為一個整體已經成為生產關系再生產的所在地,那么它也已經成了巨大對抗的場所?!盵21](P85)

上述分析主要是圍繞馬克思當時所處的自由競爭時期的資本主義時代的空間結構而展開的。從資本的邏輯來看,這種空間結構是與工業(yè)資本和商業(yè)資本相對應的,這是認識資本主義本質和批判資本主義的關鍵路徑。

當資本主義從自由競爭時期轉向壟斷資本主義時期,空間結構隨著帝國主義的展開和福特主義的建立而發(fā)生了重要的改變。就資本主義世界內部而言,福特主義的出現使得資本主義生產空間進一步集中,作為一種生產體系,它不僅力圖實現生產過程與資料、運輸過程的結合,而且在生產內部,通過流水線將空間的結合過程所需要的時間大大降低,使工人成為機器的配件。更為重要的是,“福特主義的發(fā)展,實際是一種縱深化的總體性空間建構,但這也是以一個總公司為核心的分散化空間建構,中心與邊緣的模式可以說是這種空間模式的主要特征”[22]。

就資本主義世界外部而言,空間結構隨著帝國主義的輸出從而在全球范圍內呈現出空間不平衡的態(tài)勢。對此,盧森堡從資本積累的角度展開了精彩的分析。她意識到,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恰恰是以非資本主義世界的存在為前提的,“因此,一開始就必須發(fā)展資本主義生產和那些非資本主義環(huán)境之間的交換關系”[23](P67)。因為非資本主義世界能為資本主義提供豐富的原料和勞動力,更能提供廣闊的市場來推動資本生產的不斷擴大與剩余價值的不斷積累。在此意義上,資本積累成了資本主義世界剝削非資本主義世界的既定模式。最終,“這個進程的總趨勢和最后結果,是資本主義生產的世界性的絕對統治。一旦達到了這一點,馬克思的模式就變得有效了:積累,即資本的進一步擴大,就變得不可能了。資本主義進入了一條死胡同,它再也不能作為發(fā)展生產力的歷史工具行使職能了,它到達了它的客觀經濟限度”[24](P159)。盧森堡和列寧等人的分析提供了一個深刻的洞見,即非對稱、不平衡的空間結構恰恰是資本邏輯得以維持所需要的。

當資本主義社會從壟斷資本主義轉向晚期資本主義時,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也從福特制轉向后福特制,由此進入當代全球化的歷史語境之中。既然認為每一種生產方式都有自身的獨特空間,那么,生產方式的轉變必然伴隨著新空間的生產。在此背景下,資本生產的空間結構自然也需要做出相應的調適。

1973年的兩個重要情況終結了福特制的生產方式:一方面,福特主義通過生產力的提高與整合,導致全球出現資本積累過剩危機和石油危機;另一方面,這一危機又反過來要求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進行必要的調適。最終,高度彈性的后福特制生產方式取代了原先組織化的福特制生產方式,由此開啟了晚期資本主義的空間結構轉型。對此,杰索普指出:“時空延展導致社會關系跨越時間和空間而延展,使得這些關系可以在更長的時間里、更遙遠的距離、更大的領域或行為的更多尺度上得到控制或協調。相反,時間壓縮導致發(fā)生在實際時間的‘非連續(xù)’事件的集中和/或物質與非物質跨越既定距離流動速度的加快。這與不斷變化的物質和社會技術聯系在一起,使得對日益縮短的行為階段和‘時間對空間的征服’更準確的控制成為可能。延展和/或壓縮時間和空間的不同能力塑造著正在興起的全球秩序中的力量和抵制力量。這樣,唯有具有超級活動能力的金融資本具有壓縮其本身決策時間的能力(例如通過計算機化瞬間達成的貿易),同時可以繼續(xù)在全球范圍內拓展和鞏固……這些導致福特主義時空定位的侵蝕?!盵25](P344)從杰索普的分析中不難看出,后福特制的靈活彈性生產方式借助于電子技術才能得以實現,而電子技術的推行使得時間大大縮短,因此,流通時間的零度化,使得空間取得了相對于時間的優(yōu)先地位,這也就解釋了20世紀后期西方學術界“空間轉向”的社會歷史根源。

在晚期資本主義時代,時空結構伴隨著彈性生產的發(fā)展而在全球化過程中有了新的呈現方式,即哈維所總結的“時空壓縮”現象與吉登斯提出的“時空分延”現象。哈維用“時空壓縮”來描述由“更加靈活的積累模式”所導致的時空體驗方式的變化。他認為,生產技術、消費與政治經濟實踐在資本主義世界里不斷加快、加速的周轉,這在某種意義上縮短了人們對時間的感受,而空間的障礙也因為勞動分工和貨幣流通的全球化而被消除。在哈維看來,馬克思主義的資本積累理論是把握資本主義時空轉型的一把鑰匙。哈維認為,從根本上說,資本主義在其時間和空間的客觀社會定義上是革命性的,空間關系與空間再現的激烈重組尤其具有格外有力的效果?!翱臻g阻礙的減除和‘借由時間來消除空間’的斗爭,對于資本積累的整體動態(tài)非常要緊,而且在資本過度積累的危機中格外明顯。借著進入新地盤的地理擴張和一組全新的空間關系的建構,來吸收資本(有時是勞動力)的剩余,已經不是少見的事??臻g關系和全空間經濟的建構與再建構,如亨利·列斐伏爾的敏銳觀察,乃是使資本主義能夠存活到20世紀的主要手段。”[26](P388-389)

吉登斯認為理解現代性的關鍵之一是認識時間與空間的延展和分離,現代社會不僅使時間與空間相分離,而且也使抽象空間與具體地點相脫離。隨著通訊方式與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人們的時空體驗也隨之改變,不在場的東西可以通過虛擬的方式使自己在場。于是“脫域”現象就產生了,社會關系從地域性的關聯中被“提取出來”,在對時間和空間的整合過程中進行重建。這種時空現象稱為“時空分延”,同時也是全球化的基本特征。吉登斯不僅看到了全球化是政治與經濟兩種合力共同推動的過程,而且看到了全球化在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同時,也改變著人們的日常時空體驗。因而“全球化的內容不僅僅是,甚至主要不是關于經濟上的互相依賴,而是我們生活中的時—空巨變”[27](P33)。

隨著全球化的迅猛發(fā)展,彈性生產的空間布局,原先壟斷資本主義時期全球范圍內的空間矛盾和對立現象也發(fā)生了重大改變。在壟斷資本主義時期,全球范圍內的空間對立具有總體性特征,即一方是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另一方是落后的非資本主義國家,雙方在空間上對抗。然而,到了晚期資本主義,這種空間對抗模式不再是總體性對抗,而是差異化的空間對抗。資本的全球擴展使得全球性與本土性相互交織在一起,本土性所具有的特殊性,與其說是對全球性普遍化力量的對抗,毋寧說是資本邏輯的內在要求。因為資本主義社會關系的再生產不僅是物和社會關系的再生產,更是差異性的再生產,這必然會影響到全球化時代的空間生產,即使空間生產在生產出差異性的同時符合總體性的布局。與全球性和本土性相交織的態(tài)勢相呼應,資本邏輯在空間布局上也呈現出總體性與差異性相互交織的局面。

正如列斐伏爾所說:“每個社會都處于既定的生產模式架構里,內含于這個架構的特殊性質則形塑了空間?!盵28](P48)在前資本主義、自由競爭時期的資本主義、壟斷時期的資本主義和晚期資本主義等發(fā)展階段上,資本空間化也呈現出階段性特征,在資本邏輯的支配下生產著與資本主義特定生產方式相一致的空間結構。空間生產之所以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自我延續(xù)和持續(xù)發(fā)展的途徑,正是因為資本主義的擴大再生產提供了更為多元的空間體系。與資本邏輯相一致的空間結構大體上具有如下特征:“資本主義的‘三位一體’在空間中得以確立——即土地—勞動力—資本的三位一體不再是抽象的,三者只有在同樣是三位一體的空間中才能夠結合起來:首先,這種空間是全球性的……其次,這種空間是割裂的、分離的、不連續(xù)的,包容了特定性、局部性和區(qū)域性,以便能夠駕馭它們,使它們相互間能夠討價還價;最后,這種空間是等級化的,包括了最卑賤者和最高貴者、馬前卒和統治者?!盵29](P282)從資本空間化的嬗變歷程中不難得出結論:“任何一個社會,任何一種生產方式,都會生產出自身的空間?!盵30](P31)

三、空間資本化:空間商品的資本屬性

資本的空間化所帶來的結果必然是空間的資本化,空間不僅是資本生產的產物,也是資本生產的手段,因此,空間作為資本主義生產中不可或缺的生產資料,必然在資本主義社會中演變成為資本,就是說,空間是資本的特殊形態(tài)之一。

空間要想變成資本,首先就必須要成為可以用來交換的商品。馬克思所關注的空間并不是外在于人的實踐活動的自然空間或原始空間,而是與人的實踐活動密切聯系的社會空間,作為人類實踐活動的產物,就必然表現為空間產品。在市場經濟的交換作用下,空間產品成為空間商品,隨后又成為一種資本。按照馬克思對于商品的分析,不難發(fā)現,空間商品也同樣具有二重性,空間商品既有使用價值,也有價值。前者體現了空間商品的物質屬性和功能效用,后者體現了空間商品所承載的社會關系。

當空間商品進入發(fā)達的流通領域后,空間資本就誕生了。貨幣所有者首先購買到土地的開發(fā)經營權,繼而購買勞動力和其他生產資料并生產出空間商品,然后在流通領域出售空間商品獲得更多的貨幣。在這一歷程之后,最初的貨幣從它的使命來說已經是資本,經過這個過程,空間就資本化了。人通過自己的活動按照對自己有用的方式來改變自然空間的形態(tài),人們在這個過程中創(chuàng)造了價值,這個價值進一步發(fā)展成為剩余價值,尤其是通過貨幣形式和空間商品形式等方式實現剩余價值在量上的不斷增大,由此形成了空間商品的增殖邏輯。正是在追求增殖的過程中,空間商品開始承擔資本的使命,因為資本的本性就是追求剩余價值的增殖??傊?,經過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變成了空間資本,變成了能生出貨幣的空間,即空間資本。

馬克思對于空間資本的分析和批判主要是通過地租理論和固定資本理論得以呈現的。其中,地租是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運動的一個形態(tài),馬克思在批判地繼承配第、杜爾閣、斯密、李嘉圖、安德森等人的古典經濟學的地租理論基礎上發(fā)展出科學的地租理論。在馬克思之前,古典政治經濟學認為地租是來源于土地的收益,即土地或空間作為一種生產資料投入生產過程之后的投資回報。根據這種觀點,以土地換取地租,完全符合商品交換的等價邏輯。而在馬克思看來,這實質上是將土地或空間理解為一種商品,而沒有把它們理解為一種資本,因此這種地租觀無法解釋地租的增殖現象。事實上,地租的增殖根源是資本關系統治下的雇傭勞動。一旦從資本的視角理解地租,便可發(fā)現,地租的本質是超額利潤在不同社會生產部門的再分配的產物,即地租也是剩余價值的形式之一。當空間作為一種資源要素參與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之中,那么空間的收益,即地租,必然是資本的超額利潤的產物。換言之,無論這個空間處于鄉(xiāng)村抑或城市,無論是在農業(yè)抑或工業(yè)領域,其地租的實質,即超額利潤的再分配的產物,就不會發(fā)生改變。正如馬克思所說:“社會上一部分人向另一部分人要求一種貢賦,作為后者在地球上居住的權利的代價,因為土地所有權本來就包含土地所有者剝削地球的軀體、內臟、空氣,從而剝削生命的維持和發(fā)展的權力……在這里,我們要考察兩個要素:一方面,土地為了再生產或采掘的目的而被利用;另一方面,空間是一切生產和一切人類活動的要素。從這兩個方面,土地所有權都要求得到它的貢賦?!盵31](P639)從馬克思的這段話中可以看出,要想獲取地租,一方面離不開土地和空間的物質功能,即土地是生產活動所必需的要素和條件;另一方面也離不開土地所有權關系的確立。馬克思正是注意到了土地和空間背后的所有權形式,亦即關注到了土地和空間背后的社會關系,所以馬克思便能從資本的視角把握空間資本的增殖邏輯。根據馬克思的觀點,空間受資本的統治,并不僅僅是指空間在物質資料層面上被納入資本體系中,即作為生產要素參與資本主導的物質生產過程之中;更為重要的是,資本統治空間的本真含義是指資本所代表的生產關系已經主導了空間的交換價值的生產,這就是土地向地租轉化的實質。在此意義上,空間已經成為資本的一種特殊形態(tài)。所以,馬克思的地租理論從一個側面揭示出空間資本化的內在邏輯。

除此之外,馬克思還通過對固定資本的分析來揭示空間資本化的奧秘?!皠趧淤Y料固定在一個地點,把根牢牢扎在地里這個事實,使這部分固定資本在國民經濟中具有一種獨特的作用。它們不能被運往國外,不能作為商品在世界市場上流通。這種固定資本的所有權證書卻可以變換,可以買賣,就這一點說,可以觀念地流通。這種所有權證書,甚至可以在國外市場上流通,例如以股票的形式?!盵32](P182)固定資本雖然不能流動,然而其所有權卻可以流通,這正是空間資本化的內在環(huán)節(jié)。

從馬克思對空間資本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諸如土地、廠房、道路等基礎設施等空間商品,它們一方面是物質生產的對象,需要資本去占有;另一方面,這些空間產品也是物質生產的條件和手段,也就是說,空間是生產資料之一。然而,當這種生產資料與勞動者相剝離時,并且具有私有產權的社會屬性時,也就意味著空間在私有制條件下轉化為一種資本,可以用來轉讓或出售,從而攫取剩余價值。正如列斐伏爾所說:“空間作為一個整體,進入了現代資本主義的生產模式:它被利用來生產剩余價值。土地、地底、空中甚至光線,都納入生產力與產物之中。都市結構挾其溝通與交換的多重網絡,成為生產工具的一部分。城市及其各種設施(港口、火車站等)乃是資本的一部分?!盵34](P49)

根據馬克思對資本邏輯的分析,我們看到,當空間作為生產資料而被資本化的同時,由于資本本身所無法克服的內在矛盾,資本所帶來的階級對立也必然會在特定空間中發(fā)生,這就意味著,空間的資本化使得空間本身成為社會矛盾的焦點場域之一。在《法蘭西內戰(zhàn)》中,馬克思認為像巴黎這樣的中心工業(yè)城市孕育出以資本和雇傭工人為兩極的現代社會政治運動形式,促使雇傭勞動階級在工業(yè)資本的運動中形成這樣的自覺意識:“為了謀求自己的解放,并同時創(chuàng)造出現代社會在本身經濟因素作用下不可遏止地向其趨歸的那種更高形式,他們必須經過長期的斗爭,必須經過一系列將把環(huán)境和人都加以改造的歷史過程。工人階級不是要實現什么理想,而只是要解放那些由舊的正在崩潰的資產階級社會本身孕育著的新社會因素。”[35](P103)因此,正是工業(yè)城市這種空間生產實踐活動的產物第一次使雇傭工人敢于挑戰(zhàn)資本所有者的執(zhí)政特權。

我們看到,空間資本一方面具有提高生產力的合理作用,另一方面也導致了空間分配的不合理現象。因此,如何辯證地理解空間資本的作用就是我們所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既然空間資本是資本邏輯支配下的產物,因此我們也只能依據資本邏輯來合理地對待空間資本。資本邏輯具有創(chuàng)造文明的作用,在此意義上,空間的資本化具有內在的歷史必然性,是社會化大生產發(fā)展過程中的內在環(huán)節(jié),因此,空間資本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即使空間資本存在著種種不合理的因素,也不能通過違背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方式隨意取消,而只能在生產力的不斷發(fā)展過程中加以揚棄。資本邏輯在本質上追求價值增殖的邏輯,必然會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同時形成資本對于勞動的統治關系,空間資本同樣如此??臻g資本化受制于資本邏輯的支配,只會導致空間問題上的兩極分化,一方面是空間資本的迅速集中,另一方面是大量勞動者的生存空間被剝奪,空間的資本化不會自動地實現空間正義。需要指出,空間資本的利弊兩端是同時并存的,不可能用蒲魯東式的辯證法加以分離,既不可能撇開空間資本的弊端,從而只享受空間資本的收益,也不可能離開后者來獲得前者。面對空間資本的雙重屬性,我們只能趨利避害,盡可能地使空間資本服務于人的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將資本空間轉化為人類的發(fā)展空間。

在全球化時代,空間資本化與資本空間化是同一個過程的兩種維度,其中資本空間化是空間資本化的現實前提,沒有資本的空間化,空間本身就無法被納入資本體系之中;另一方面,空間資本化也是資本空間化的表現形式,正是因為空間有效地轉化為資本,從而在資本的運動過程中在一定程度上轉移了資本生產的危機,按照列斐伏爾的看法,空間甚至拯救了資本主義。總之,資本的發(fā)展離不開空間的變化,同樣,空間的變化也離不開資本的邏輯,這是由資本與空間的內在關聯所決定的。在此意義上,我們不妨說,在全球化不斷發(fā)展的今天,空間即資本,資本即空間。

[1] 豐子義:《走向現實的社會歷史哲學》,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

[2][31]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11]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29][30] Henri Lefebvre.TheProductionofSpace.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1991.

[6][8][9][14][28][33] 列斐伏爾:《空間:社會產物與使用價值》,載包亞明主編:《現代性與空間的生產》,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7][21] Henri Lefebvre.TheSurvivalofCapitalism:ReproductionoftheRelationofProduction. London: Allison & Busy, 1976.

[10][26] 哈維:《時空之間》,載包亞明主編:《現代性與空間的生產》,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12] 仰海峰:《西方馬克思主義的邏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13][20]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5][16]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17][18] 哈維:《后現代的狀況》,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19] David Harvey.TheLimitstoCapital. Oxford: Blackwell, 1982.

[22] 仰海峰:《全球化與資本的空間布展》,載《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4)。

[23][24] 盧森堡:《帝國主義與資本積累》,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2。

[25] 杰索普:《緊隨福特主義的是什么?關于資本主義的分期和管制》,載羅伯特·阿爾布里坦、伊藤誠等編:《資本主義的發(fā)展階段:繁榮、危機與全球化》,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

[27] 吉登斯:《第三條道路:社會民主主義的復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三聯書店,2000。

[32]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34]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責任編輯 林 間)

The Spatialization of Capital and the Capitalization of Space

ZHANG Wu

(School of Marxism,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The globalization wave has made the issue of space a prominent issue. The spatialization of capital and the capitalization of space has become one of the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of globalization. We can only accurately grasp the essence of the current space phenomenon based on the philosophy of Marx’s capital. The reason why space and capital can transmute into each other is caused by the inherent relevance between space and capital. First of all, the very nature of capital determines that it intrisically has space. Second, the production and reproduction of social relations is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mutual transformation between space and capital. Finally, the material existence form of space makes it possible to convert into capital. Even if the trend of space capitalization does not end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 the logic of capital is still a dominant logic of space capital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Since the capitalization of space and the spatialization of capital exist at the same time, the author therefore believes that space is capital and capital is space.

Marx; capital; space; globalization

張梧:哲學博士,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后研究人員(北京 100871)

猜你喜歡
資本主義馬克思邏輯
國際金融壟斷資本主義是壟斷資本主義的最新發(fā)展,是新型帝國主義
刑事印證證明準確達成的邏輯反思
馬克思像
邏輯
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讀馬克思的博士論文
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剝削的兩重批判——基于《資本論》第一卷的思考
創(chuàng)新的邏輯
論馬克思的存在論
在馬克思故鄉(xiāng)探討環(huán)保立法
女人買買買的神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