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俊韜
電臺街本來不叫這個名字,叫什么呢?皇殿!
話說300多年前,也就是清兵入主中原之后的清順治九年(1652年),已名存實亡的明永歷皇帝朱由榔被擁兵自重的大將孫可望劫到貴陽,孫可望想學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然后再取而代之成為“后明皇帝”,于是便在貴陽選址建造皇宮?,F在的貴陽二中附近當時還是一片俗稱為“大壩子”的荒地,孫可望便選址于此。后來忠于永歷皇帝的大將李定國率大軍前來護駕,軍力不敵的孫可望又把永歷皇帝劫到了如今的安龍縣,估計當時還沒修完就跑了,所以什么都沒留下。但皇宮選址地附近的3條路卻有了名字,電臺街叫皇殿、忠烈街叫皇殿上、文筆街叫皇宮下。
直到1939年1月1日國民黨的電臺開始在此正式播音,才有了電臺街,位置就在華家閣樓。1949年11月15日貴陽解放,共產黨接管電臺,并于1950年1月1日更名為貴州人民廣播電臺,并在此持續(xù)播音近25年,到1975年才逐漸遷出。電臺街因此而得名。
如今的電臺街破敗不堪,黯淡的民居、破舊的街道和周圍的熱鬧形成對比,5元小苗理發(fā)店、30年歷史的萬家燙菜都將慢慢消失。殘破的外墻在時間里慢慢垮塌,新的歷史會在廢墟上重建,只剩下一位老人在躺椅上抽著煙,喝著茶、嘮嘮叨叨述說著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