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安陽
【摘要】沒有材料可寫一直是中學生寫作中遇到的難題,那么,如何指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就成為高中語文教師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筆者將從指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從生活中捕捉寫作素材,指導學生增加閱讀量,從閱讀中積累寫作素材,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組織多種形式的讀書交流活動等方面來闡述這一課題。
【關鍵詞】觀察;生活;閱讀;積累;交流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作文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高中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在平時的高中語文教學中,不少學生覺得自己寫作文無話可說,沒有內容可寫,從而怕寫作文,更不喜歡上作文課。那么,學生為什么會覺得無話可說呢?究其原因,由于中學生的生活基本上局限在學校和家庭,閱歷不夠豐富,對生活缺少更多更深的體驗,從而導致寫作文時缺少寫作素材。加上平時的教學中,很多教師也沒有重視指導學生積累足夠的寫作素材,沒有指導學生學會如何積累寫作素材。寫作素材的不足使得學生在拿起筆來時感覺無話可說,對寫作文產生畏懼心理。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指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一、指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從生活中捕捉寫作素材
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過:“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個不歇?!庇纱丝梢姡钍侨藗儗懽鞯牟唤叩脑慈?,人們只有不斷從社會生活中汲取素材,才能寫出語言優(yōu)美、內容生動的文章來。高中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獨立意識、思考能力,但高中學生的活動范圍基本上局限在學校和家庭里,加之面對升學的壓力,使得學生很少有機會、有時間能夠接觸廣闊的社會天地,使得學生缺少對社會生活的深刻體驗,缺少對社會生活中種種現象的分析、思考和判斷能力,這樣使得學生的寫作素材缺乏。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特別是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走進社會生活,用耳朵去聽,用心靈去感受生活中打動人心弦的點點滴滴。鼓勵學生做學習、生活的有心人,把自己看到的人物、景物或一種現象都記錄下來,把自己的感想、思考和體驗記錄下來,指導學生以此作為寫作文的切入點,由此展開來進行寫作,讓學生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從而體會到寫作文的樂趣。
例如,教師鼓勵學生搜集在學校校園里的名人名言、標語、諺語等內容,收集校園之外其他公共場所的廣告語、歇后語、民間傳說、神話故事等內容。教師還可以找時間帶學生參觀當地的名勝古跡、風景區(qū)、參觀當地的展覽館、科技館和展覽館等地方。鼓勵學生仔細觀察,認真記錄,積極交流,讓學生增加對自然、社會、歷史的了解和認識,加深對社會生活的體驗和感悟,這樣可以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增加學生對社會生活中真、善、美的體驗,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也利于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
二、指導學生增加閱讀量,從閱讀中積累寫作素材
詩人杜甫曾有詩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可見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讓學生多閱讀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讓學生積累到更多的知識。為了讓高中學生獲得更多的寫作素材,除了指導學生留心仔細觀察社會生活,增加對社會生活的直接體驗之外,還要重視指導學生多閱讀,加大閱讀量,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思考、學會判斷,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而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不斷提高。閱讀積累可以分為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首先,教師要重視做好課內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閱讀教學效果。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語文必修教材和選修教材以及語文讀本中有很多文質兼美的好文章,教師應當指導學生認真閱讀這些文章,幫助學生積累文章里的妙詞佳句、名人事例、經典言論,幫助學生學會分析文章的結構,理解文章的內涵。并在此基礎上,根據教學的具體內容,鼓勵學生進行仿寫、改寫、擴寫等,訓練學生的遣詞造句能力,培養(yǎng)學生謀篇布局能力,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
其次,鼓勵學生多閱讀課外書籍,特別是多閱讀經典名著,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雖然新課程高中語文課本中有很多有代表性的經典作品,但數是有限,遠遠不能滿足學生閱讀的需要。那么,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指導學生閱讀經典文學作品,指導學生制定閱讀計劃,指導學生選擇有益的書籍報刊,給學生推薦優(yōu)秀的書籍,如《談美書簡》《歌德談話錄》《三國演義》《論語》《哈姆雷特》《子夜》《茶館》《家》《吶喊》《紅樓夢》《女神》《圍城》等作品。教師要把課外閱讀的任務布置好,讓學生通過閱讀欣賞到經典文學作品中所描繪的自然風光和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體會到作品所表達的情感,加深讀者對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感受,加深學生對生活、對生命的感悟,也豐富了學生的知識,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從而更好地充實了學生的材料庫。
三、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組織多種形式的讀書交流活動
人類腦袋的記憶力是有限的,如果單憑腦袋記憶的材料往往會不具體、不準確。加上有時候突發(fā)的靈感,常常是稍縱即逝,如果不及時記錄下來,過后很可能會遺忘。因此在學生閱讀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做讀書筆記,可以摘抄讀到的精彩語句,可以概括所讀的作品的主要內容,可以寫下自己讀書后的心得體會。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把讀到的好文章或片斷、好語句分類進行記錄。如指導學生把摘錄的內容分為以下幾個類別:寫人、寫景、狀物、其他等。如“寫人篇”又分為描寫外貌、動作、神態(tài)、心理活動等不同的欄目。
為了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教師還要組織學生定期開展多種形式的讀書交流活動,讓學生之間交流讀了哪些書籍報刊?讀了哪些打動自己的文章,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什么?自己做了哪些內容的讀書筆記等內容。然后組織評比,對學生在閱讀中的閃光點給予積極的評價和一定的表彰獎勵,更好地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不但促進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更能夠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生動的或新鮮、深刻的寫作素材,很好地解決了學生寫作文時無話可說、無內容可寫的困難。
總之,在高中語文教學,特別是作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仔細觀察的習慣,指導學生學會多角度仔細觀察社會生活,豐富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同時指導學生增加閱讀量,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體驗,從而讓學生多方面積累寫作素材。
(編輯: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