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一位語文教師,只有在課堂教學中旁征博引,對問題的分析入木三分,得心應手,妙語連珠,才能得到學生的欽佩,深受學生的喜歡。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教師要做一個熱愛生活,興趣廣泛,性格樂觀豁達,頭腦靈活,幽默風趣,反應機敏的人;更重要的是教師要勤于讀書,增強自己的文化底蘊,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做一個有魅力的老師。人文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既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自然天成的,需要人們后天的努力,后天的積極培育。要培養(yǎng)、提高語文教師的人文素養(yǎng),僅進行歷史、哲學、藝術、宗教、文學、科技等人文知識的系統(tǒng)學習是不夠的,還要在教學實踐中提升自己的人文精神。
【關鍵詞】語文教師;提升;人文素養(yǎng);修煉方略
教師的人文素養(yǎng)就是教師所具有的人文精神以及在教師的日常活動中體現(xiàn)出來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維模式等方面的氣質和修養(yǎng)。作為一名語文老師,不斷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既是自身發(fā)展的需要,也是新課標對教師的必然要求。那么,如何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呢,我淺談幾點自己的感想。
一、語文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有句話說的好:“教師教什么不重要,教師是個什么樣的人才最重要?!苯逃切呐c心的碰撞,情與情的交融,思想與思想的對話,就是主體對客體的影響。教師是播撒陽光的職業(yè),將愛和智慧的種子播撒到孩子們的心田。要給孩子愛,自己要有愛,要給孩子智慧,自己要有智慧,要給孩子陽光,自己要是陽光。教師的心靈應該是一方明鏡,“勤勤為拂拭,勿使惹塵埃”。教師應該最能被感動,那么,一顆流星從天際滑落你是否會發(fā)出一聲微微的嘆息?墻角一朵花兒悄悄開放你是否在心里掠過一絲久違的驚喜?秋風抖落枝頭上最后一片黃葉你是否會涌起莫名的傷悲?冰天雪地的一枝寒梅傲然獨放你是否想到這是生命莊嚴的宣言?清晨陽光里浮動著幾縷花香你是否會說一句:世界真好?苦難讓你學會了堅強、容忍,你是否會說一聲謝謝?不要讓冷漠代替了一切情感,不要讓所謂的成熟鈍化了我們的心靈,讓我們拂去心靈之塵,讓我們擦亮眼睛,讓自然界的陰晴雨雪,花開花落,讓人間的悲歡離合,起落浮沉在我們心里留下一絲絲潮汐般的痕跡吧。
教師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真善美。真理是一塊久經(jīng)歷練的純金,是一脈百折不回的山泉,是黎明的第一縷陽光,教師應追求真理,傳播真理。善良是悲天憫人的情愫,是對生命的終極關懷,是生存的智慧。善良的心靈不會一葉幛目不見泰山,不會粗暴地擊碎另類的渴求。善良的心靈才會傾聽來自心靈深處的聲音,才會被感動同時感動別人,才會耐心的等待,才會深情的呼喚。教師應該是美的化身,擁有美的心靈,美的思想,美的語言,美的儀態(tài)。作為帶“文”字的語文老師尤其如此。
二、語文教師要博覽群書
“腹有詩書氣自華”。我們可以從“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的吟唱和“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悵惘中,品味到先民們浪漫而略帶感傷的愛情;從漢宮秋月的清冷和梧桐深院的靜寂中,感受到人生的落寞;從辭官歸田,采菊東籬的恬淡和曲水流觴,暢敘幽情的悠閑中,感悟到魏晉名士的生命情懷;從“黃金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誓不還”的慷慨陳詞與“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悲壯宣言中,感受到精忠報國的凜凜風范,從“醉舞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的疏狂和“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自信中,讀出了詩意人生;從“大江東去”的豪邁和“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婉約中,咀嚼了兩種審美極致的韻味;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的壯闊和“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傾訴中,洞察人生百態(tài)……我們在閱讀中參悟“正心、誠意、格物、致知”的修身之理,領會“傲不可長,欲不可縱,志不可滿,樂不可極”處世之道,深諳“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的交友之道,體悟“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希望之心,窺探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定國安邦的堂奧。讀書的范圍當然不能限于文學,各門各類的書都要讀一讀,正如培根所言“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shù)學使人周密,哲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边@樣,書本不僅為我們打開了一扇扇知識的大門,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精彩紛呈、多姿多彩的世界,還展示了語言之美,豐富了我們的想象,陶冶了我們的情操,提升了我們的審美情趣。
三、根與敬的情懷
一要有文化敬畏之心。對人類精神遺產(chǎn)的敬意,為漂流者提供停泊的錨;無敬意則人生飄蕩無根。敬惜紙墨如金玉,喜歡并享受人類文明進步的優(yōu)秀成果,起碼應該以多學科課程標準為核心,研究各國古典歷史文化典籍,閱讀近現(xiàn)代文學和社會事件,拓展文化視野。在探索和發(fā)現(xiàn)中享受自我發(fā)現(xiàn)的樂趣,感悟自我生命的美好。
二要有根的鄉(xiāng)土意識。有強烈的民族文化自尊,理解中華文化圓融深厚的意境,自主地學習和守護中華文明及其文化基本價值并轉化為自己的精神財富。熱愛家鄉(xiāng),熟悉當?shù)貧v史文獻和山川風物,科學地理解民間風俗的文化內涵;關注本地經(jīng)濟社會文化事業(yè)的最新發(fā)展。了解學校教育發(fā)展史,探索民國教育的當代價值,尊重和創(chuàng)新校本化的教育文化,努力成為具有“文化軟實力”的“有根的人”。
四、教師要善于自省
自省是自我認識、自我分析、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過程。是對過去的經(jīng)驗反饋,又是做出新計劃和行動的依據(jù)。教師要反省自己的人文修養(yǎng)、敬業(yè)精神和職業(yè)習慣,反省自己是否符合教師規(guī)范和標準,反省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從而進一步提升自己。
最后,語文老師要豐富自己的閱歷。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币粋€見識短淺的“移動書柜”是談不上人文素養(yǎng)的。一個人想提高人文素養(yǎng)除了博覽群書之外,還要讀讀社會這本書,積極地投身社會,到社會上接受風雨洗禮。
人文精神是幽谷里回蕩的清音,是花瓣上凝結的露珠,是語文課堂舞動著的精靈。但現(xiàn)在,我們常常看到的是浮泛的語文課堂,氣氛沉悶而壓抑。由此看來,語文老師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是任重而道遠的。
【參考文獻】
[1]周德藩.走近陶行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
趙輝,大學本科學歷,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教學。重要榮譽:本文收錄到教育理論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