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米粒
2016年10月22日,大提琴家王健與“鋼琴公主”陳薩在森海塞爾上海音樂廳舉辦了一場名為“奏鳴俄羅斯”的音樂會,演出三首肖斯塔科維奇、拉赫瑪尼諾夫和施尼特克的作品。這三位俄羅斯作曲家的個人風(fēng)格都相當鮮明,其中肖斯塔科維奇是豐碑式的人物,極大地啟發(fā)了后來施尼特克的創(chuàng)作與和聲語言,而拉赫瑪尼諾夫則是盛產(chǎn)了無數(shù)鋼琴文獻的作曲家,鋼琴部分的精彩程度毫不遜色于大提琴。在王健看來,俄羅斯學(xué)派和西方學(xué)派有一個比較明顯的不同之處是,俄羅斯音樂的橫向也就是旋律性比較強,不像德奧音樂的縱向也就是和聲、節(jié)奏比較重要,旋律則會短一點?!耙话銇碚f,德奧音樂一個樂句差不多四個小節(jié),而俄羅斯作品經(jīng)常一口氣七八個小節(jié)下去。我個人覺得俄羅斯作品比較適合大提琴,我們拉起來會更加順手?!彼Φ?。
值得一提的是,這三部作品都是作曲家一生創(chuàng)作的唯一一部或兩部大提琴與鋼琴的奏鳴曲?!白髑覍Υ筇崆俅蠖啾容^吝嗇,但他們給大提琴寫的往往都是精品,可能他們也知道自己一輩子就寫這么一首,所以把好東西都拿出來了吧。”王健說,任何東西要成為經(jīng)典都是非常困難的,“現(xiàn)在我們聽到的絕大多數(shù)古典音樂都很棒,但要知道那是通過大浪淘沙得來的,而且也不是每部作品都能達到很高的境界,我覺得這次的三部作品都達到了”。
拉赫瑪尼諾夫在1901年的夏天完成了他唯一的一首大提琴與鋼琴作品——《G小調(diào)大提琴奏鳴曲》(Op.19),那是他在經(jīng)歷了若干年的創(chuàng)作危機之后重新振作起來時創(chuàng)作的。整部作品富有濃郁的浪漫色彩和戲劇性效果,充滿了青春的朝氣和活力,“有著原汁原味的拉赫瑪尼諾夫迷人旋律與和聲的組合,可以說是他非交響樂作品中的巨作了”。
王健告訴我們,一般的奏鳴曲,第一樂章可能有兩個主題,第二樂章只有一個主題,第三樂章也只有一個主題,“但拉赫瑪尼諾夫的這部作品幾乎每一個樂章都有好幾個主題,而且每一個主題都非常非常好聽。要把這么多好聽的旋律組裝在一起,成為一部好的作品,對作曲家來說是相當大的挑戰(zhàn),而拉赫瑪尼諾夫這一點做得特別棒,他把這幾個主題完美地貫穿起來,最終形成了一部讓你覺得很溫暖、很幸福的作品”。
眾所周知,拉赫瑪尼諾夫是一位偉大的鋼琴家,他幾乎所有的作品中都表現(xiàn)出鋼琴部分的深厚功力,因此王健覺得“拉赫瑪尼諾夫的大提琴奏鳴曲,其實是一部鋼琴協(xié)奏曲,鋼琴部分寫得非常漂亮、華麗”。不過,這并不表示大提琴的表現(xiàn)力就被完全忽略,“這首大提琴奏鳴曲透過旋律線條的自然流動與豐富的和聲色彩,充分顯示出作曲家在音樂上的成熟度”。
肖斯塔科維奇的《D小調(diào)大提琴奏鳴曲》(Op.40)也是作曲家一生中創(chuàng)作的唯一一首大提琴奏鳴曲,題獻給他的好朋友魯巴斯基(Lubatsky),1934年12月25日由作曲家本人與魯巴斯基一起進行了首演。這首奏鳴曲不僅形式比較獨特,而且在音樂語言的運用上也表現(xiàn)出作曲家特有的嚴謹與縝密的邏輯。作品的各個樂章之間充滿了戲劇性的對比,肖斯塔科維奇別出心裁地將俄羅斯民間音樂和西方古典音樂予以融匯,使之貫穿在作品的始末,帶來了奇妙的效果。有評論稱,這是肖斯塔科維奇象征自己的作品,用大提琴音色中特有的深沉、憂傷,告別已經(jīng)逝去的青春年華,譜寫對人生的回顧、對往事的依戀以及不得不面對現(xiàn)實生活的復(fù)雜情緒。
王健認為肖斯塔科維奇最有代表性的音樂都是“比較憂郁,有些恐懼和淡淡冷漠”的?!熬捅热缒銓σ粋€人說一些很貼心的話,‘你好嗎,我好想你啊,他會給你冷冷地來一句,‘你真的想我嗎,就是這種諷刺的感覺?!钡@首大提琴奏鳴曲卻和我們想象中的老肖不太一樣,要比他平時犀利激進的交響樂更浪漫、溫暖一些,“特別是第一樂章,有著春天漫步田野時的意境”,由于其主題旋律抒情優(yōu)美,還被稱為是“最深情的大提琴奏鳴曲之一”。不過,它依然是經(jīng)典的肖斯塔科維奇,“老肖音樂中特有的幽默、諷刺和刺激,全在這里了,同時也有動人深沉的歌唱,聽眾能從這首曲子中得到戲劇性的振奮”。
施尼特克是繼肖斯塔科維奇之后俄羅斯新時期現(xiàn)代音樂的領(lǐng)軍人物之一,與杰尼索夫和古拜杜麗娜并稱為“俄羅斯三杰”。他的作品舒緩漸進,常常糅合進一種無所謂的情感,在不經(jīng)意間逐漸體現(xiàn)其簡樸的藝術(shù)真實。施尼特克一生中的絕大部分時間是在蘇聯(lián)度過的,他經(jīng)歷了“二戰(zhàn)”以后的斯大林時代,直至蘇聯(lián)解體。與蘇聯(lián)不少優(yōu)秀的作曲家一樣,施尼特克也在事業(yè)上經(jīng)歷過遭受迫害與恐嚇、受到人身限制以及最終贏得世界聲譽的過程。他用心靈體驗人生,以不屈的意志進行音樂創(chuàng)作,正如《格羅夫音樂與音樂家辭典》中所寫的那樣:“他能以如此的深度和廣度,在音樂中描寫當代人的道德與精神之間的掙扎,真是令人難以置信?!?p>
王健曾經(jīng)親眼見過施尼特克本人?!八o我唯一的感覺,就是像幽靈一樣。他的皮膚非常慘白,眼睛是空的,看你時眼神呆呆的,好像他的生命已經(jīng)離開他的身體了?!睋?jù)說施尼特克的命運非常艱難,再加上他的性格可能不像老肖那樣有冷幽默的反抗型,“你會感覺他是很懦弱的一個人,但他的苦難和壓迫在他的音樂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大提琴是施尼特克最鐘愛的樂器,他一共寫了兩首大提琴奏鳴曲,這次演出的是第一首。五六年前,當王健第一次聽到施尼特克的《第一大提琴奏鳴曲》時,就完全被征服了,“作曲手法很現(xiàn)代派,太有沖擊力了,是我聽到過的最令人震撼的音樂之一”,于是他立刻決定去學(xué)習(xí)這部作品。施尼特克的《第一大提琴奏鳴曲》可以說是“比肖斯塔科維奇更肖斯塔科維奇”——“曲式和聲結(jié)構(gòu)簡練,卻極為犀利和出人意料,直入心扉,這也使得最后的升華催人淚下,整首曲子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人在殘酷、冷漠與刺耳的現(xiàn)實中尋找溫暖”。
在這次的音樂會中,王健覺得觀眾最應(yīng)該期待的就是施尼特克的這部作品?!暗谝?,他們可能從來沒聽過;第二,這是一部太經(jīng)典的現(xiàn)代作品了了,它典型地反映出,不用以前的寫作方法,也能寫出讓你震撼無比的音樂。它用不和諧的和聲表現(xiàn)人生中的苦難,當我在拉這種很別扭的音調(diào)時,鋼琴會突然生出幾個讓你感到溫暖無比的和弦,就好像當一個人已經(jīng)完全絕望的時候,突然又感受到了一絲希望,非常感人。整部作品都是在吶喊、抗爭、抵抗,到了最后的第三樂章時,它終于慢慢地離開了,你可以聽到它的眼淚掉下來,那是一種無奈的眼淚,有著一種史詩般的深刻感。”
對王健來說,古典音樂和其他音樂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它有一個成分,其他音樂沒有:悲壯?!拔鞣轿幕脑搭^可以追溯到希臘文化,其中最關(guān)鍵的元素就是悲壯。你看古希臘那些神話傳說,它表現(xiàn)的是人生的不易、艱難,但人生就是要在艱難的時候去抵抗,成為一個英雄,悲壯地死去。所以‘悲壯在西方文化中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理解這兩個字,你就不能演奏好西方古典音樂?!?/p>
王健向來對現(xiàn)代作曲家的作品比較警惕,不太能接受勛伯格之后的作品?!艾F(xiàn)代音樂常常放棄感性,完全是理性探索,這在數(shù)學(xué)和科學(xué)上沒問題,但音樂一定是感性的?!薄昂寐牎笔撬饬孔髌返臉藴剩耙魳凡缓寐?,都是自欺欺人”。但是,這次演出的肖斯塔科維奇和施尼特克的作品,都不能說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好聽”,他為什么會選擇它們呢?對此,王健的解釋是:“音樂‘好聽與否,與和聲是否‘和諧無關(guān)。有些人為了不和諧而不和諧,我不喜歡;有些人為了升華而不和諧,我愛。
這次與王健合作的,是有著“鋼琴公主”之稱的陳薩。他們并不是第一次合作了,早在2012年國家大劇院的五月音樂節(jié),兩人就聯(lián)袂演出過幾首小品。王健表示自己非常欣賞陳薩,“她是一個真正的音樂家,雖然人很美,卻一絲一毫不在意自己的外表,一切都是為了對音樂的追求,這與現(xiàn)在流行的‘顏值價值觀有著巨大的反差”。陳薩的臺風(fēng)穩(wěn)健,熱情大方,對曲式拿捏得體,音色富有層次感,“能讓你感受到一種抒情的美,同時展現(xiàn)了一股地下火山般的熱情以及對音樂無窮的渴望”,人們“可以在她的演奏中體會到一種內(nèi)心的掙扎和莊嚴的戲劇性,尤其是在樂曲的高潮部分”。
最后,王健頗為感慨地告訴我們,中國觀眾和外國觀眾最大的不同是,很多中國父母會帶著小孩來聽音樂會,“盡管他們自己可能并不是非常懂音樂,也不是很喜歡”。他印象很深的是,有一次和外國音樂界一個很有名的經(jīng)理聊天,對方說:“你知道嗎,我每次來聽音樂會,看到下面的小孩吵吵鬧鬧,我就覺得很開心。在國外,我就算給他們跪下來磕頭,父母也不會帶孩子來音樂廳聽音樂會,你們中國這是奇跡,說明你們做音樂做成功了,這是全世界都要向你們學(xué)習(xí)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