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淼
(河北大學(xué) 文學(xué)院, 河北 保定 071002)
從柳宗元寓言詩論其對永貞革新的復(fù)雜心態(tài)
崔 淼
(河北大學(xué) 文學(xué)院, 河北 保定 071002)
永貞革新是中唐時期著名的政治事件, 柳宗元作為事件的重要參與者, 在貶謫后對事件進行了多重思考。 其對于革新措施、 革新人物、 反對勢力、 自身境況的感受和反思集中反映在《跂烏詞》等寓言詩中。 通過相關(guān)史實、 其他詩作與寓言詩的相互印證, 可以使詩歌寓意得以呈現(xiàn), 從而探求柳宗元對永貞革新集肯定、 憂懼、 追悔等為一體的復(fù)雜心態(tài)。
柳宗元; 永貞革新; 寓言詩; 寓意; 復(fù)雜心態(tài)
永貞革新從貞元二十一年正月德宗去世、 順宗即位到八月順宗內(nèi)禪、 憲宗即位, 持續(xù)時間約八個月, 對于這一事件, 是否應(yīng)冠以“永貞”年號, 其內(nèi)容又是否屬于“革新”, 學(xué)界意見不一, 本文暫沿用習(xí)慣稱呼。 柳宗元與這一事件的關(guān)系尤為密切, 其詩歌代表作幾乎都誕生于永貞革新失敗后的貶謫時期。 其中《跂烏詞》 《籠鷹詞》 《行路難三首》 《放鷓鴣詞》這六首寓言詩, 通過簡短生動的故事, 賦予人物、 動植物、 事件以比喻象征意義, 從而抒情說理。 由于本事和主旨常隱藏在故事背后, 需要通過對照相關(guān)史實來準(zhǔn)確理解其中的寓意。
永貞革新起于德宗、 順宗朝交替之際, 此時唐朝面臨的主要問題有宦官專權(quán)、 官員滯澀、 藩鎮(zhèn)自立和外族入侵。 前兩者為朝廷內(nèi)部問題, 宦官掌握皇帝禁軍指揮權(quán), 權(quán)力不斷擴大, 進而影響朝政。 而德宗晚年“躬親庶政, 不復(fù)委成宰相, 廟堂備員, 行文書而已。 除守宰、 御史, 皆帝自選擇”[1]3729, 這種對官員的不信任導(dǎo)致“仕進道塞, 奏請難行, 東省數(shù)月閉門, 南臺唯一御史”[2]145的局面, 激化了官場矛盾。 而朝廷之外的藩鎮(zhèn)問題更為嚴(yán)重。 德宗建中二年正月開始, 朱滔、 田悅、 王武俊、 李納等節(jié)度使先后叛亂, 直到四年后的興元元年才得以平定, 史稱“建中之亂”, 是中唐藩鎮(zhèn)自立的集中體現(xiàn)。
永貞革新即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但其特殊之處在于整個事件是伴隨著兩次新老帝王的交替而興起與終止的, 其中交織著錯綜復(fù)雜的矛盾因素, 即并非在一種政治常態(tài)下進行活動, 從而使革新活動受到詬病且歷時甚短。 以王叔文和王伾為首的“二王”并沒有豐富的政治實踐背景, 只是在各方勢力的斗爭中找到了躋身要職的空間。 在順宗即位后, 他們通過太監(jiān)、 帝妃理政, 形成了代皇帝發(fā)號施令的局面, 加重了弄權(quán)色彩。 導(dǎo)致永貞革新曇花一現(xiàn)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二人在擁立太子的問題上出現(xiàn)了重大失誤, 他們并不擁護后來的憲宗繼承帝位。 從永貞元年八月憲宗即位開始, 革新集團中的“二王八司馬”相繼被貶, 集團人物的政治活動宣告終結(jié)。
柳宗元是永貞革新的重要參與者, 貞元十四年登進士第, 授集賢殿正字, 是負責(zé)校對圖書的從九品上的小官; 貞元十七年調(diào)任正九品下的京兆府藍田縣尉; 貞元十九年, “為監(jiān)察御史里行”[3]5132, 即見習(xí)監(jiān)察御史, 正八品上, 可按日朝見皇帝, 開始進入朝廷政治范圍; 貞元二十一年正月, “順宗即位, 拜禮部員外郎”[4]511。 據(jù)《唐六典》, 禮部員外郎從六品上, 協(xié)助禮儀、 祠祭、 燕饗、 貢舉等事, 是有一定地位的官職。 柳宗元自云“自御史里行得禮部員外郎……與罪人交十年”[3]5133, 即貞元十二年左右其便與永貞革新首領(lǐng)王叔文相識, 任監(jiān)察御史里行之時已“善王叔文、 韋執(zhí)誼, 二人者奇其才”[3]5132。 從貞元十四年到貞元二十一年短短八年間, 柳宗元便從末流之階一躍為中央官員, 升遷之迅速得益于王叔文的賞識。 叔文掌權(quán)后“引禹錫及柳宗元入禁中, 與之圖議, 言無不從”[1]4210, 這是柳宗元在政治上短暫的一段能夠有所作為的時期。 隨著王叔文失勢, 柳宗元先貶永州, 后遷柳州, 從此告別仕途。 《跂烏詞》等六首寓言詩, 從內(nèi)容和語氣來看, 當(dāng)作于被貶永州之時。 《柳河?xùn)|集》詁訓(xùn)《跂烏詞》云:“與下《籠鷹》 《放鷓鴣詞》皆以自況, 蓋初謫永州后有感而云也。”[5]416詩中塑造的形象有跛腿的烏鴉、 褪羽的蒼鷹、 待烹的鷓鴣等, 它們都因現(xiàn)實的壓迫而陷于窘境。 從柳宗元的經(jīng)歷來看, 能導(dǎo)致這種境況的只有永貞革新, 因此這六首寓言詩“有感”的也即這一事件。
對于永貞革新, 柳宗元的心態(tài)是復(fù)雜的: 既有對自己及其他革新集團成員所參與的政治活動的肯定, 又時常對自己過早卷入黨爭感到憂懼與追悔。 其中牽涉到他對革新措施本身、 革新集團成員、 革新對立面等諸多方面的評價。
2.1 既贊揚革新措施, 又反思二王執(zhí)政
在永貞革新中, 參與者們針對前述的社會問題提出了一些應(yīng)對措施。
在宦官專權(quán)方面, 貞元二十一年五月, 王叔文“謀奪內(nèi)官兵柄, 乃以故將范希朝統(tǒng)京西北諸鎮(zhèn)行營兵馬使, 韓泰副之”[1]3735。 但是這一收回宦官兵權(quán)的措施遭到了宦官集團的強烈抵制:“初, 中人尚未悟, 會邊上諸將各以狀辭中尉, 且言方屬希朝, 中人始悟兵柄為叔文所奪, 中尉乃止諸鎮(zhèn)無以兵馬入。 希朝、 韓泰已至奉天, 諸將不至, 乃還?!盵1]3735
在官員滯澀方面, 貞元二十一年二月順宗發(fā)布詔令:“諸色人中, 有才行兼茂, 明于理體者; 經(jīng)術(shù)精深, 可為師法者; 達于吏理, 可使從政者: 宜委常參官各舉所知, 其在外者, 長吏精加訪擇, 具名聞奏, 仍優(yōu)禮發(fā)遣。”[4]700三月便調(diào)任了鄭余慶、 韓臯等一批被貶官員。 這或許針對的是“德宗自貞元十年已后, 不復(fù)有赦令。 左降官雖有名德才望, 以微過忤旨譴逐者, 一去皆不復(fù)敘用”[4]702, 官員長期得不到任用, 政治機構(gòu)癱瘓的現(xiàn)象。
在藩鎮(zhèn)自立方面, 貞元二十一年六月, “劉辟以劍南支度副使將韋皋之意于叔文, 求都領(lǐng)劍南三川, 謂叔文曰: ‘太尉使辟致微誠于公, 若與某三川, 當(dāng)以死相助; 若不與, 亦當(dāng)有以相酬?!逦呐?亦將斬之”[6]7616, 這是藩鎮(zhèn)勢力對中央政權(quán)的直接要挾。 由于王叔文的壓制, 韋皋統(tǒng)領(lǐng)劍南三川的野心未能得逞。
除此之外, 據(jù)《順宗實錄》記載的新政還有: 貞元二十一年二月, “貶京兆尹李實為通州長史”[4]698, 李實以盤剝民財媚上為能; 禁止強奪民物的“宮市”及“五坊小兒”打著為皇帝進貢鳥雀的旗號而“皆為暴橫以取錢物”[4]701; “停鹽鐵使進獻”[4]701。 三月, “出后宮三百人”, 又“出后宮并教坊女妓六百人”[4]702。 上述這些新政, 在一定程度上對宦官、 藩鎮(zhèn)勢力起到了鎮(zhèn)壓作用, 對朝政痼疾有一定觸動, 部分緩解了社會矛盾。 李實遭譴后, “市里歡呼, 皆袖瓦礫遮道伺之”[4]699; 禁五坊小兒和出宮女藝妓后, “百姓相聚, 歡呼大喜”[4]7027。 故王鳴盛《十七史商榷》云:“叔文行政, 上利于國, 下利于民, 獨不利于弄權(quán)之閹宦, 跋扈之強藩?!盵7]786
《籠鷹詞》前八句云:
凄風(fēng)淅瀝飛嚴(yán)霜, 蒼鷹上擊翻曙光。
云披霧裂虹蜺斷, 霹靂掣電捎平岡。
砉然勁翮翦荊棘, 下攫狐兔騰蒼茫。
爪毛吻血百鳥逝, 獨立四顧時激昂。[8]737
詩中塑造了一只在秋日嚴(yán)霜中奮力搏擊、 捕食鳥獸的蒼鷹形象, 這只蒼鷹可以看作是永貞革新參與者的化身, 搏擊的壯景象征著永貞革新中雷厲風(fēng)行的改革措施, 而被蒼鷹勁翮利爪所摧殘的“荊棘” “狐兔” “百鳥”, 正是李實、 五坊小兒、 宦官、 藩鎮(zhèn)節(jié)度使之輩。 從蒼鷹完成狩獵“獨立四顧時激昂”的神態(tài), 及《行路難》(其一)中“夸父逐日窺虞淵, 跳踉北海超昆侖。 披霄決漢出沆漭, 瞥裂左右遺星辰”[8]735的豪邁景象, 都可以看出柳宗元對革新集團成員包括自己積極投身政治活動的贊賞, 對革故納新措施的肯定。 柳宗元的一些非寓言詩也有這樣的含義, 如《感遇二首》(其一)稱新政為“丸鼓騖奇音”[8]741, 《哭連州凌員外司馬》稱贊革新集團成員凌準(zhǔn)在順宗即位中的功勞:“孝文留弓劍, 中外方危疑。 抗聲促遺詔, 定命由陳辭”[8]721, 這些都是對革新集團登上政治舞臺表示贊賞。
但這種對具體革新措施的肯定, 并不代表柳宗元完全贊同革新集團中每一個成員的行為處事。 特別是對集團的領(lǐng)導(dǎo)核心王叔文, 柳宗元的態(tài)度是非常微妙的。 有觀點認為柳宗元對王叔文一生絕無微詞, 即使偶稱其“罪人”, 也是迫于被貶后的政治話語環(huán)境。 柳宗元為王叔文之母所作《故尚書戶部侍郎王君先太夫人河間劉氏志文》稱贊王云:“將明出納, 有彌綸通變之勞, 副經(jīng)邦阜財之職……重輕開塞, 有和鈞肅給之效。 內(nèi)贊謨畫, 不廢其位, 凡執(zhí)事十四旬有六日。 利安之道, 將施于人。”[8]216這似乎可以證明上述觀點, 但如果結(jié)合柳宗元的寓言詩來看, 其態(tài)度并不如此純粹。 《行路難》(其三)云:
飛雪斷道冰成梁, 侯家熾炭雕玉房。
蟠龍吐耀虎喙張, 熊蹲豹躑爭低昂。
攢巒叢崿射朱光, 丹霞翠霧飄奇香。
美人四向回明珰, 雪山冰谷晞太陽。
星躔奔走不得止, 奄忽雙燕棲虹梁。
風(fēng)臺露榭生光飾, 死灰棄置參與商。
盛時一去貴反賤, 桃笙葵扇安可當(dāng)。[8]736
詩中前六句寫寒冬里正得其用的獸形熾炭堆積如山, 噴香吐霧, 后八句寫春天一旦到來, 碳灰便被委棄一旁, 隨風(fēng)飄散了。 裴啟《語林》形容獸炭“火爇既, 獸皆開口, 向人赫然”[9]42, 從炙手可熱到無人問津, 這種情態(tài)顯然不只是在寫獸炭, 而兼喻人。 柳宗元深通屈賦, “美人”句使人聯(lián)想到順、 憲兩朝帝王的交替。 從永貞集團內(nèi)部來看, 部分成員在革新過程中確實可以稱得上志得意滿, “既任喜怒凌人, 京師人士不敢指名, 道路以目, 時號‘二王、 劉、 柳’”[1]4210, 此外權(quán)力較大者還有韋執(zhí)誼。 其中柳宗元與劉禹錫交誼深厚, 而對韋執(zhí)誼則執(zhí)弟子禮, 杜牧《唐故太子少師奇章郡開國公贈太尉牛公墓志銘》云:“如柳宗元、 劉禹錫輩, 以文學(xué)秀少, 皆在門下?!盵10]114因此, 詩中微露的諷意更多地指向二王。 王叔文權(quán)欲過大, 對于不能依附自己的朝臣動輒貶黜, “宗元素不悅武元衡, 時武元衡為御史中丞, 乃左授右庶子。 侍御史竇群奏禹錫挾邪亂政, 不宜在朝, 群即日罷官。 韓臯憑藉貴門, 不附叔文黨, 出為湖南觀察使”[1]4210, 并對大權(quán)在握顯示出驕泰之氣:“與韓泰、 柳宗元、 劉禹錫、 陳諫、 凌準(zhǔn)、 韓曄唱和, 曰管, 曰葛, 曰伊, 曰周, 凡其黨僴然自得, 謂天下無人”[1]3734, 種種行為難免招致非議。 而王伾比較貪財, “伾阘茸, 不如叔文, 唯招賄賂”[1]3736。 這里并非說柳宗元絕對否定二王的人品及革新措施, 而是從中能夠看出柳宗元對永貞革新這場運動的開展方式已經(jīng)有了某種反思, 對二王當(dāng)時大全獨攬、 任意殺伐決斷的執(zhí)政態(tài)度有所否定。
2.2 既不滿各方打壓, 又肯定新朝政策
在永貞革新中, 雖然部分新政獲得了百姓和官員的肯定, 但是翻閱史料, 并不能發(fā)現(xiàn)各級官員對革新集團成員本身的稱贊和扶持, 相反, 在永貞革新期間及前后, 充滿了對革新成員特別是王叔文、 王伾的非議、 排擠、 打擊。 先看幾股重要勢力對二王的態(tài)度: 皇帝方面, 如前所述, 憲宗的敵視自不待言; 宦官方面, 貞元二十一年五月, “宦者俱文珍等惡其(王叔文)專權(quán), 削去翰林之職”[4]708, 還是王伾代為求情“乃許三五日一入翰林”[4]709, 七月, “中官劉光奇、 俱文珍、 薛盈珍、 尚解玉等皆先朝任使舊人, 同心怨猜, 屢以啟上(順宗)”[4]719; 藩鎮(zhèn)方面, 貞元二十一年六月“(韋)皋自恃重臣, 遠處西蜀, 度王叔文不能動搖, 遂極言其奸。 俄而荊南節(jié)度使裴均、 河?xùn)|節(jié)度使嚴(yán)綬箋表繼至, 意與皋同”[6]7616; 朝臣方面, 有的官員以辭官來表達對二王弄權(quán)的不滿。 貞元二十一年三月, 被稱為“天下重望”的吏部尚書平章事、 鄭珣瑜因王叔文驕橫打破宰相會食不得謁見言事的舊例憤然辭官。 有的官員如御史竇群則當(dāng)面指斥, 把王叔文比作前文提到的欺下媚上的京兆尹李實。 尚書左丞韓臯“嫉叔文之黨。 謂人曰:‘吾不能事新貴人’”[4]708。 有的則寧愿貶官也堅決不加入革新集團, “叔文以(武)元衡在風(fēng)憲, 欲使附己, 使其黨誘以權(quán)利, 元衡不從, 由是左遷”[6]7612。 最能說明二王在朝臣心目中形象的事件就是革新集團內(nèi)部重要人物、 擔(dān)任宰相的韋執(zhí)誼“外迫公議, 欲示天下非黨與者, 乃時時異論相可否, 而密謝叔文曰: ‘不敢負約, 欲共濟國家事爾?!逦臄?shù)為所梗, 遂詬怒, 反成仇怨”[3]5124, 連這樣的人物都迫于時論不得不佯裝非其黨羽, 也難怪王叔文在請求翰林院諸學(xué)士向皇帝求情免除自己丁母憂時無一人伸以援手了。
從柳宗元的寓言詩可以看出, 他對這種情況深為不滿。 《跂烏詞》云:
城上日出群烏飛, 鵶鵶爭赴朝陽枝。
刷毛伸翼和且樂, 爾獨落魄今為何。
無乃慕高近白日, 三足妒爾令爾疾。
無乃饑啼走路旁, 貪鮮攫肉人所傷。
翹肖獨足下叢薄, 口銜低枝始能躍。
還顧泥涂備螻蟻, 仰看棟梁防燕雀。
左右六翮利如刀, 踴身失勢不得高。
支離無趾猶自免, 努力低飛逃后患。[8]736
詩文開頭三句描寫群鴉和樂自得, 正是憲宗朝新執(zhí)政者的影射。 這些人對革新集團的人物是嚴(yán)于打壓的, 革新諸人的處境就如同這只獨足烏, 下須防螻蟻, 上須防燕雀, 可謂困窘至極。 同樣是烏鴉, 自己只能在雜草中茍延殘喘, 而得勢者的翅膀卻堅如利刃, 時刻防備自己重新飛翔。 除了直接打壓的新執(zhí)政者, 還有一幫明哲保身, 冷嘲熱諷的旁觀者。 《行路難》(其一)中夸父為實現(xiàn)逐日的志向不辭艱辛, 而“北方竫人長九寸, 開口扺掌更笑喧。 啾啾飲食滴與粒, 生死亦足終天年”[8]735, 夸父倒下后, 還有“狐鼠蜂蟻” 爭著吞噬其尸體。 鮮明的對比顯示了作者強烈的諷刺態(tài)度。 此外, 《籠鷹詞》中“草中貍鼠足為患”的“貍鼠”, 《放鷓鴣詞》中“膳夫攘腕左右視”, 準(zhǔn)備宰烹鷓鴣的廚師, 都是上述宦官、 藩鎮(zhèn)、 朝臣中打壓革新集團的人員的生動寫照。 俱文珍、 韋皋等就如同狐鼠螻蟻、 膳夫一樣直接蠶食、 肢解著革新集團的力量; 而那些不到范希朝處領(lǐng)命的諸將、 不肯在王叔文即將失勢時出一言以助的翰林學(xué)士們, 好像就成了冷觀嘲笑的“北方竫人”。 柳宗元的其他詩作如《感遇二首》(其一)云:“眾情嗜奸利, 居貨捐千金。 危根一以振, 齊斧來相尋?!盵8]741《詠史》 《詠三良》借燕惠王排擠樂毅和三良陪葬影射時政:“寧知世情異, 嘉谷坐熇焚。 致令委金石, 誰顧蠢蠕群”[8]742, “從邪陷厥父, 吾欲討彼狂”[8]743, 亦對執(zhí)政者表露了不滿和諷刺之意。
但是, 柳宗元又是一個客觀冷靜的政治人物, 他對于永貞革新相關(guān)事件、 人物的評價并不完全取決于是否影響了自己的政治命運。 他評價的出發(fā)點是各種政治舉措是否有利于國計民生。 一個值得注意的史實是, 憲宗即位后, 在宦官專權(quán)、 藩鎮(zhèn)自立等重要問題的解決上, 實際是繼承了永貞革新集團的做法。 宦官專權(quán)方面, 元和元年三月, “以神策行營京西節(jié)度使范希朝為右金吾大將軍”[6]7628, 在王叔文策劃下謀奪宦官兵權(quán)而被宦官密謀架空權(quán)力的老將范希朝, 最終在憲宗朝掌握了禁軍兵權(quán)。 藩鎮(zhèn)自立方面, 憲宗先是在元和元年和二年分別平定了劍南節(jié)度使韋皋的副使劉辟和鎮(zhèn)海節(jié)度使李锜的叛亂并將二人處死, 后在元和十二年平定了更大規(guī)模的淮西鎮(zhèn)吳元濟的叛亂。 在一些具體的民生問題上, 如元和四年三月, 憲宗采納翰林學(xué)士李絳、 白居易的建議, “制降天下系囚, 蠲租稅, 出宮人, 絕進奉, 禁掠賣”[6]7657, 更是與順宗即位初的措施如出一轍。 可見憲宗反感的是王叔文集團的成員而并非其新政。 而柳宗元也看到了這一點, 《行路難》(其一)嘆息逐日不成的夸父“睢盱大志小成遂, 坐使兒女相悲憐”[8]735; 《行路難》(其二)感慨橫遭砍伐的山木“群材未成質(zhì)已夭, 突兀硣豁空巖巒”[8]735, 這里的夸父和群材指的正是革新集團諸人, 未及充實力量、 實現(xiàn)抱負便中遭摧殘。 從詩中可以看到, 柳宗元惋惜的重點在人而非他們所從事的事業(yè), 間接肯定了憲宗朝對永貞革新措施的延續(xù)。 這在柳宗元的其他詩歌中也可找到例證。 《游南亭夜還敘志七十韻》肯定了憲宗朝對劉辟、 李锜的鎮(zhèn)壓, 以贊揚的語氣描繪了朝政日新的景象:“中興遂群物, 裂壤分鞬櫜。 岷兇既云捕, 吳虜亦已鏖。 捍御盛方虎, 謨明富伊咎……左右抗槐棘, 縱橫羅雁羔。 三辟咸肆宥, 眾生均覆燾?!盵8]717而在《古東門行》中, 對被藩鎮(zhèn)刺殺的憲宗朝宰相武元衡表示了同情, 而元衡素與永貞革新集團不合, 這也從側(cè)面反映了柳宗元并不因為自身被貶就一概否定憲宗朝的政治人物和舉措。
2.3 既憂懼仕途艱險, 又希望重得任用
長期的貶謫生涯使柳宗元對仕途產(chǎn)生了很深的憂懼心理。 《跂烏詞》中的跂烏“左右六翮利如刀, 踴身失勢不得高”[8]737, 《行路難》(其三)中的木炭“盛時一去貴反賤, 桃笙葵扇安可當(dāng)”[8]736, 這兩首詩都寫于永州, 這時的柳宗元就像跂烏和死灰, 不僅沒有飛騰的力量, 而且還要時時擔(dān)心自己會被周圍的惡劣環(huán)境所吞噬。 《籠鷹詞》后半段云“炎風(fēng)溽暑忽然至, 羽翼脫落自摧藏。 草中貍鼠足為患, 一夕十顧驚且傷。 但愿清商復(fù)為假, 拔去萬累云間翔?!盵8]737在永貞革新的過程中, 集團成員經(jīng)常受到各種阻力, 在憲宗上臺后, 更是連遭打擊。 就柳宗元來說, 永州惡劣的自然、 人文環(huán)境加劇了其對仕途艱險的憂懼。 柳宗元元和四年于永州寫給蕭俛的信云“居蠻夷中久, 慣習(xí)炎毒, 昏眊重膇, 意以為?!盵3]5133, 給京兆尹許孟容的信云“欲秉筆覙縷, 神志荒耗, 前后遺忘, 終不能成章”[3]5136, 這些情形對于一個知識分子的打擊不可謂不大。 此外, “荒陬中少士人女子, 無與為婚, 世亦不肯與罪人親昵”[3]5134, 使柳宗元為子息問題而深感苦悶。 這樣的處境消磨了柳宗元的政治熱情, 只求能稍遠僻地, 組織家庭, 安心進行文學(xué)思考, “買土一廛為耕甿, 朝夕歌謠, 使成文章”[3]5134, “姑遂少北, 益輕瘴癘, 就婚娶, 求胄嗣, 有可付托”[3]5136。 因此《跂烏詞》 《籠鷹詞》 《放鷓鴣詞》中才有“支離無趾猶自免, 努力低飛逃后患”, “但愿清商復(fù)為假, 拔去萬累云間翔”, “破籠展翅當(dāng)遠去, 同類相呼莫相顧”[8]738的感慨。 在柳宗元《感遇二首》 《零陵贈李卿元侍御簡吳武陵》 《游南亭夜還敘志七十韻》 《哭連州凌員外司馬》等十余首非寓言詩中都表達了這種憂懼和歸隱之情。 如《零陵贈李卿元侍御簡吳武陵》云:“君子尚容與, 小人守兢危。 慘悽日相視, 離憂坐自滋?!盵8]688《游南亭夜還敘志七十韻》云:“踉蹌辭束縛, 悅懌換煎熬。 登年徒負版, 興役趨伐鼛。 目眩絕渾渾, 耳喧息嘈嘈。 茲焉畢馀命, 富貴非吾曹。”[8]715《哭連州凌員外司馬》云:“恬死百憂盡, 茍生萬慮滋。 顧余九逝魂, 與子各何之?”[8]721
但柳宗元畢竟是有著政治抱負的士人, 對仕途艱險的憂懼主要是由于外部惡劣環(huán)境造成的, 在他的主觀方面來說, 總抱有一絲重新被起用的希望。 《行路難》(其二)云:
虞衡斤斧羅千山, 工命采斫杙與椽。
深林土剪十取一, 百牛連鞅摧雙轅。
萬圍千尋妨道路, 東西蹶倒山火焚。
遺馀毫末不見保, 躪躒磵壑何當(dāng)存。
群材未成質(zhì)已夭, 突兀??豁空巖巒。
柏梁天災(zāi)武庫火, 匠石狼顧相愁冤。
君不見, 南山棟梁益稀少, 愛材養(yǎng)育誰復(fù)論。[8]735
詩中描寫了官府采伐、 焚燒山林纖毫無遺的場景, 這樣做的結(jié)果就是當(dāng)真正需要棟梁之材的時候, 工匠卻因無材可用而苦惱。 《柳河?xùn)|集》詁訓(xùn)云:“蓋言同輩諸公一時貶黜之意也?!盵5]414在現(xiàn)實中, 一味打壓革新人物使得國家人才缺失。 元和四年三月, “吏部尚書、 鹽鐵轉(zhuǎn)運使李巽奏:‘郴州司馬程異, 吏才明辨, 請以為楊子留后?!显S之”[6]7657。 李巽“精于督查”, 元和元年三月接替杜佑掌財政之事并迅速增加了國家稅收, 而程異“句檢簿籍, 又精于巽”[6]7657, 其受到舉薦想必也是由于經(jīng)濟管理方面的才能, 后來也官至鹽鐵轉(zhuǎn)運使。 升任永貞革新集團中“不在量移之限”的成員, 從側(cè)面反映出國家財政人才的缺乏, 《資治通鑒》載中唐“自劉晏之后, 居財賦之職者, 莫能繼任之”[6]7630。 此外, 元和九年淮西鎮(zhèn)吳元濟反叛, 元和十年二月“執(zhí)政”便把革新集團貶謫諸人召至京師準(zhǔn)備予以任用, 后事雖未成, 但同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朝廷亟需用人的狀況。 詩的末尾是一個反問句, 從正面說就是執(zhí)政者應(yīng)當(dāng)從大局出發(fā), 養(yǎng)育人才, 而不要因為一次政治事件就永遠使有才干者失去從政機會。 憲宗元和十年二月, “王叔文之黨坐謫官者, 凡十年不量移, 執(zhí)政有憐其才欲漸進之者, 悉召之京師”[6]7708。 《冉溪》 《溪居》 《朗州竇常員外寄劉二十八詩見促行騎走筆酬》 《汨羅遇風(fēng)》 《詔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等詩也表現(xiàn)了柳宗元待時以進的心理及得知回京消息之后的欣喜之情。 《汨羅遇風(fēng)》云:“南來不作楚臣悲, 重入修門自有期。 為報春風(fēng)汨羅道, 莫將波浪枉明時?!盵8]693《冉溪》云:“卻學(xué)壽張樊敬侯, 種漆南園待成器?!盵8]726
2.4 既堅持自身理想, 又追悔冒進心態(tài)
如前所述, 《籠鷹詞》和《行路難》(其一)贊揚了搏擊中的蒼鷹和逐日夸父的形象, 是對永貞革新措施的肯定。 同時, 由于這是在永貞革新結(jié)束后的貶謫之作, 因此也象征著柳宗元對自己“輔時及物”和“利安元元”的政治理想的堅持。 《同劉二十八院長述舊言懷感時書事奉寄澧州張員外使君五十二韻之作因其韻增至八十通贈二君子》云:“鷃翼嘗披隼, 蓬心類倚麻……執(zhí)簡寧循枉, 持書每去邪?!盵8]674他用肯定的口吻回憶了自己從任監(jiān)察御史里行開始的政治活動, 其中體現(xiàn)了柳宗元所堅持的政治理想: 用公正無私、 無所畏懼的心態(tài)上輔君王, 下安百姓。
堅持政治理想, 并不意味著柳宗元對自己在永貞革新事件中的行為全盤接受。 實際上, 經(jīng)過長時期的貶謫, 他對自己為何會陷入政治上的被動地位是有深刻反思的。 柳宗元評價自己被貶前的仕途經(jīng)歷是“超取顯美”[3]5132, 同時求取功名的心態(tài)比較冒進。 其在寄許孟容之信中云:“宗元早歲與負罪者親善, 始奇其能, 謂可以共立仁義, 裨教化……末路厄塞臲兀, 事既壅隔, 狠忤貴近, 狂疏繆戾, 蹈不測之辜?!盵3]5134韓愈《柳子厚墓志銘》亦云:“子厚前時少年, 勇于為人, 不自貴重顧籍, 謂功業(yè)可立就, 故坐廢退?!盵4]513《跂烏詞》中猜測跂烏受傷的原因是:“無乃慕高近白日, 三足妒爾令爾疾?無乃饑啼走路旁, 貪鮮攫肉人所傷?”而《放鷓鴣詞》中的鷓鴣被捕是由于“徇媒得食不復(fù)慮, 機械潛發(fā)罹罝罦”[8]737, 二鳥正是柳宗元初入仕途時躁動不安、 立就功業(yè)心態(tài)的寫照: 因?qū)τ谧鳛槊进B的鷓鴣即現(xiàn)實中的二王, 一味地“奇其能”, 而忽視了他們的執(zhí)政缺點, 導(dǎo)致陷入羅網(wǎng)不能自拔。 這其中的追悔是不言而喻的。 須指出的是, 柳宗元追悔的不是參與革新運動的初衷, 而是參與的心態(tài)與方式: 由于冒進地卷入了政治集團, 給人以打壓的口實, 過早地結(jié)束了政治生命, 以至于使自己大志未遂。 這實際上是柳宗元對自己從政心態(tài)、 政治策略的深刻反思。 《同劉二十八院長述舊言懷感時書事奉寄澧州張員外使君五十二韻之作因其韻增至八十通贈二君子》云:“豈知千仞墜, 祗為一毫差?!盵8]678《衡陽與夢得分路贈別》云:“直以慵疏招物議, 休將文字占時名?!盵8]698《三贈劉員外》云:“信書成自誤, 經(jīng)事漸知非?!盵8]699《冉溪》云:“少時陳力希公侯, 許國不復(fù)為身謀。 風(fēng)波一跌逝萬里, 壯心瓦解空縲囚。”[8]726這些詩句和寓言詩中寄寓的追悔之情相印證。
永貞革新作為一場復(fù)雜的政治事件, 處于不同的立場、 時代, 對其評價都會呈現(xiàn)巨大的差異。 在唐代, 同僚的敵對態(tài)度已如前述。 這里可以再舉韓愈為例。 貞元十九年, 韓愈被貶黜為連州陽山(今廣東陽山縣)令, 其在《赴江陵途中寄贈三學(xué)士》詩中疑心柳宗元、 劉禹錫泄露了自己不滿王叔文等人之語而使自己遭貶。[11]68其《憶昨行和張十一》云:“伾文未揃崖州熾, 雖得赦宥恒愁猜。 近者三奸悉破碎, 羽窟無底幽黃能”[12]190, 更是直斥王叔文、 王伾、 韋執(zhí)誼為“三奸”。 而同情、 肯定者亦大有人在。 白居易曾多次通過詩文如《為人上宰相書》 《新樂府·太行路》 《園陵妾》以及《寄隱者》等表示對永貞集團成員的同情, 因此有學(xué)者認為其政治主張與革新派一致。[13]178范仲淹評價王叔文“覽數(shù)君子之述作, 體意精密, 涉道非淺, 如叔文狂甚, 義必不交……唐書蕪駮, 因其成敗而書之, 無所裁正”[14]181, 對王叔文的為人和為政表示了明確的肯定。 今人對此事件亦有不同看法, 有的認為是一場進步的政治革新運動, 有的則認為“王叔文集團的結(jié)集和成敗, 只是唐代統(tǒng)治階級各個集團之間內(nèi)部斗爭的體現(xiàn)”[15]151。 本文重點不在于對永貞革新作出評價, 而是希望通過對《跂烏詞》等六首寓言詩的解讀, 還原出更加接近那段歷史本真的柳宗元形象, 考察其對于永貞革新的復(fù)雜心態(tài)。 在這些詩歌中, 柳宗元系統(tǒng)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其中有對行之有效的具體革新措施及革新集團成員雷厲風(fēng)行的施政態(tài)度的贊揚, 有對打壓永貞革新的各方勢力的不滿, 也有對憲宗朝延續(xù)永貞新政的肯定。 而更為復(fù)雜的是其對自身參與永貞革新所持的態(tài)度, 既有對利國安民政治理想的堅持, 也有對冒進躁動的政治心態(tài)的追悔, 更有對仕途艱險的憂懼和人盡其才的期待。 雖然不必把詩中的意象、 故事與本事作嚴(yán)絲合縫地對應(yīng), 但作者曲折表達出來的豐富寓意、 情感, 還是值得結(jié)合史實去認真分析, 為今人更深入、 準(zhǔn)確地理解“永貞革新”提供依據(jù)。
[1][后晉]劉昫. 舊唐書[M]. 北京: 中華書局, 1975.
[2][宋]錢易. 南部新書[M]. 北京: 中華書局, 2002.
[3][宋]歐陽修, 宋祁. 新唐書[M]. 北京: 中華書局, 1975.
[4][唐]韓愈. 順宗實錄[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5][宋]韓醇. 詁訓(xùn)柳先生文集(四庫全書一〇七六冊)[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6][宋]司馬光. 資治通鑒[M]. 北京: 中華書局, 1976.
[7][清]王鳴盛. 十七史商榷[M]. 北京: 商務(wù)印書館, 1959.
[8][唐]柳宗元. 柳河?xùn)|集[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4.
[9][東晉]裴啟. 語林[M]. 北京: 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 1988.
[10][唐]杜牧. 樊川文集[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11]孫昌武. 柳宗元評傳[M]. 南京: 南京大學(xué)出版社, 2011.
[12][清]方世舉. 韓昌黎詩集編年箋注[M]. 北京: 中華書局, 2012.
[13]孫昌武. 禪思與詩情[M]. 北京: 中華書局, 2006.
[14][宋]范仲淹. 范仲淹全集[M]. 成都: 四川大學(xué)出版社, 2011.
[15]黃永年. 唐史十二講[M]. 北京: 中華書局, 2012.
Liu Zongyuan’s Complex Mentality on Yongzhen Reform from His Allegorical Poetry
CUI Miao
(College of Literature,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2, China)
Yongzhen Reform is a famous political event in the middle period of Tang dynasty. As an important participant in the event, Liu Zongyuan thought deeply about the event after his degrading. His feelings and rethink on reform measures, innovators, opponents and the situation of himself are intensively reflected in his allegorical poetry. Poetry’s moral can be presented and Liu Zongyuan’s complex mentality of Yongzhen Reform, such as approval, fear, regret and other factors, also can be detected through the mutual confirmation of relevant facts, other poetry and allegorical poetry.
Liu Zongyuan; Yongzhen Reform; allegorical poetry; moral; complex mentality
1673-1646(2017)01-0024-06
2016-09-21
崔 淼(1988-), 男, 碩士生, 從事專業(yè): 魏晉南北朝隋唐詩文。
I207
A
10.3969/j.issn.1673-1646.2017.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