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靜靜 周根娣 周海芳
毒蛇咬傷,毒液進入人體,會經(jīng)淋巴和血循環(huán)擴散至全身,輕者出現(xiàn)惡心、嘔吐、共濟失調以及大小便失禁等癥狀,重癥患者則會出現(xiàn)驚厥、休克以及急性呼吸衰竭,危及生命。毒蛇咬傷患者需要及時進行救治,妥善處理傷口,并使用抗蛇毒血清[1]。同時輔以相應的蛇藥、中醫(yī)手法進行治療。本院是蛇咬傷指定醫(yī)院,于2013年成立蛇傷中心,據(jù)統(tǒng)計2015年接診了569例蛇咬傷患者。在毒蛇咬傷后的臨床救治當中,中醫(yī)藥得到了有效的應用,其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功效,可有效緩解毒蛇咬傷所引起的風毒、火毒以及風火熱毒之證,有效改善患者的中毒癥狀。作者對本院2015年8月至2016年4月期間收治的88例毒蛇咬傷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探討中醫(yī)藥治療方法及其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88例毒蛇咬傷患者中男50例,女38例;年齡15~68歲,平均年齡(36.4±4.9)歲。咬傷部位:上肢24例、下肢64例。傷情:輕度34例、中度42例、重度12例。毒蛇類型:蝮蛇29例、五步蛇15例、眼鏡蛇17例、竹葉青蛇24例、其他類型3例。
1.2 方法 患者被毒蛇咬傷后,留在原地,避免行走或奔跑等運動,保持沉著冷靜,尋找隨身攜帶或周邊的繩、帶(鞋帶、手帕等),傷口近心端2~3cm予以結扎處理,以控制毒素的擴散,每間隔0.5h左右予以放松。盡快就診,于傷口近心端5~10cm處進行結扎處理,于咬傷痕跡處切開,作5mm長,呈“+”字形切口,將毒牙取出,并沖洗傷口。通過負壓拔罐的方法吸出毒素,并使用抗毒血清。為了更為徹底的清除毒素,需要在上述急救辦法的基礎上,應用穴位放血、中藥外敷以及中藥內服治療[2]。(1)穴位放血:根據(jù)咬傷部位,取八邪穴(上肢)或八風穴(下肢),對穴位周圍皮膚予以消毒,使用注射針頭(9號)刺入穴位,刺入1~1.5cm后予以拔出,下垂患肢,進行放血,該過程中,毒液能夠隨之排出。(2)中藥外敷:以大黃、七葉一枝花、姜黃、黃柏、側柏葉、半邊蓮等按比例研粉制成蛇傷散,取需要量用生理鹽水混合成糊狀后,外敷于毒蛇咬傷部位,起到消腫止痛、通經(jīng)活絡的功效。(3)中藥內服:半邊蓮、白花蛇舌草、車前草各30g,七葉一枝花、徐長卿各15g,白菊花、白芷、白茅根、赤芍、丹參、生地以及生大黃(后下)各10g,蟬衣6g以及甘草5g,配制蛇傷解毒湯組方,辨證加減,其具有清熱解毒,涼血祛風的功效,水煎服,1劑/次,2次/d。或給予活血驅風解毒湯(七葉一枝花、當歸、川芎、僵蠶、半邊蓮、地丁等)、犀角地黃湯(犀角30g,生地24g,芍藥12g,丹皮9g)以及五虎追風散(蟬蛻30g,天南星、天麻各6g,全蝎7個,僵蠶7個,朱砂1.5g)等中藥方劑進行治療。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88例毒蛇咬傷患者中,經(jīng)中醫(yī)藥治療后,痊愈61例,好轉27例,無不愈和死亡病例,治愈率和治療有效率分別為69.32%和100%,其中出現(xiàn)傷口潰瘍2例,凝血功能障礙1例,皮膚黏膜出血1例,其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4.55%?;颊叩幕贾[時間為(3.42±0.61)d,疼痛消失時間為(2.85±1.32)d。
毒蛇咬傷屬于意外傷病,具有突發(fā)性,由于毒素經(jīng)淋巴和血循環(huán)擴散,擴散迅速,如果處理不當,則會加劇毒素的擴散,進而引起驚厥、休克以及急性呼吸衰竭,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需要及時有效的治療。常規(guī)治療毒蛇咬傷主要經(jīng)過傷情判定、傷口局部處理、沖洗和排毒、血清解毒、對癥及支持治療。但是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的排毒效果并不徹底,并發(fā)癥和后遺癥的發(fā)生率相對較高,因此需要選擇一種更為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3]。從中醫(yī)的角度出發(fā),毒蛇咬傷是由于蛇毒侵入營血、內犯臟腑,繼而引起的經(jīng)絡阻塞,氣血瘀滯,需要針對風毒、火毒、風火熱毒熾盛之證,辨證施治,采取中醫(yī)藥治療方法。結合表證和里證予以辨識,風毒熾盛者,其脈沉伏遲弱,表現(xiàn)為呼吸急促、言語不清,患肢存在輕微的疼痛、麻木之感?;鸲緹胧⒄撸涿}細數(shù)或結代,表現(xiàn)為心悸頭暈、血皰瘀斑,患肢存在明顯疼痛。風火毒熾盛者,脈弦數(shù),患者表現(xiàn)為煩躁抽搐,神志模糊,患肢存在劇痛。采取穴位放血、中藥外敷以及中藥內服等中醫(yī)藥治療方法,祛風解毒,活血通絡,以解風毒之證;瀉火解毒,涼血活血,以解火毒之證;清熱解毒,涼血祛風,解風火毒之證[4]。
中醫(yī)放血療法又稱刺絡法,最早記載于《黃帝內經(jīng)》,如“刺絡者,刺小絡之血脈也”;“菀陳則除之,出惡血也”。刺絡放血可以治療癲狂、頭痛、暴喑、熱喘、衄血等病證。蛇毒毒素致肢體腫脹,阻遏氣機,損傷血絡,氣血瘀滯不通,不通則痛,穴位放血后同時運用清熱解毒、涼血化瘀的中醫(yī)藥-蛇傷散。蛇傷散是本院結合多年臨床經(jīng)驗創(chuàng)制的外用中藥散劑。方中大黃瀉熱解毒,破滯行瘀,七葉一枝花解毒散結、消腫止痛,共為君藥,黃柏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側柏葉涼血止血。諸藥共用,共奏消腫化瘀、止痛生肌功效。中藥外敷可使藥力通過皮膚孔穴、經(jīng)絡吸收,腫消毒散,且因吸收面積大,藥物療效得到進一步增強[5]。中藥湯劑延用數(shù)千年,劑型組方靈活,適應中醫(yī)辨證施治的需要,制法簡單,以水為溶劑,起效較為迅速。在毒蛇咬傷的臨床治療當中,中醫(yī)藥治療具有良好的療效,可與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方法配合應用,以進一步提高解毒排毒的效果,內外兼治,提高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更好的維護患者的生命安全[6]。
本資料結果顯示,88例被毒蛇咬傷患者經(jīng)中醫(yī)藥治療后,其治愈率和治療有效率分別為69.32%(61/88)和100%(88/88),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4.55%(4/88),患肢消腫時間為(3.42±0.61)d,而疼痛消失時間為(2.85±1.32)d,顯示中醫(yī)藥治療毒蛇咬傷療效顯著。
[1] 李素那,蘇琴,張建波,等.中醫(yī)藥治療毒蛇咬傷的古代文獻梳理與現(xiàn)代研究進展.蛇志,2015,27(3):292-294.
[2] 劉莎,韓寧林.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毒蛇咬傷療效分析.安徽醫(yī)藥,2016,20(3):555-558.
[3] 玉湘萍.18例毒蛇咬傷患者的急救與護理體會.蛇志,2013,25(4):445-447.
[4] 盛贛華,季沖,胡先德,等.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毒蛇咬傷1376例報告.蛇志,2013,25(1):26-28.
[5] 應航宇,陶承軍.解毒消腫散外敷治療毒蜘蛛咬傷40例療效觀察.浙江中醫(yī)雜志,2015,50(3):197.
[6] 龔旭初,吳金娜,丁志群,等.3599例毒蛇咬傷流行病學研究.蛇志,2014,26(1):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