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火濫?オ?
課文都有其教學的價值。它需要教師用智慧去領悟,去挖掘,去發(fā)現(xiàn)。加之課文因判斷標準、年級要求、學生心智等因素,難以用統(tǒng)一的標準判斷、規(guī)定其教學價值,因而學術界研究宏觀課程、教材的教學價值多,研究微觀的課文教學價值少有論及。實施具體課文教學的教師因沒有理論指導,不能有意識地研究、思考課文的教學價值,往往多依賴教學參考書或網(wǎng)絡教學設計,對課文教學只是膚淺地接受。目前,基于課文教學價值的研究尚是一塊亟待開墾的荒地。
一、課文教學價值的三個維度
如何判斷課文的教學價值?綜合葉老和朱老對教材價值的論述,再結(jié)合《語文課程標準》對課程目標三個維度的表述,筆者認為,課文的教學價值可以從三個維度加以思考:知識、方法、思維。
知識是指課文中外顯的、課標規(guī)定的基本語文知識,課文承載的是須要掌握的陌生知識。如課文規(guī)定的必須掌握的生字詞、句式、修辭、基本的語言積累等。方法,是指課文蘊含著結(jié)構方法、行文方法、觀察方法、敘事方法、說理方法、言語方法、邏輯方法等。思維,是指課文隱藏著的作者思考、表達的角度,推理、推論的邏輯、觀點等。
隨著年段的不同,課文的教學價值側(cè)重點也應該有所不同。低年段側(cè)重于外顯的知識,高年段側(cè)重于方法和思維。如果是高中階段,則應借助課文,著重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張志公先生曾提出“什么是智力?智力的主要內(nèi)容是思維能力,包括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以及突破性。一個人能夠迅速、準確地接受外界的刺激、信息,并經(jīng)過分析、選擇、判斷,作出迅速、準確的反應,這個人的思維能力就比較高,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比較聰明。如果不僅如此,他還能在已知的知識、規(guī)律的基礎上,大膽的有根據(jù)地提出未知的東西,把它交付檢驗、證實或修改,在原有基礎上有所發(fā)明、有所發(fā)現(xiàn),這就是創(chuàng)造力,即思維的突破性?!睔W美學者一直將批判思維作為創(chuàng)新精神來看待,他們主張:批判思維是創(chuàng)新思維的動力和基礎,開發(fā)人的批判思維就是開發(fā)人的創(chuàng)新思維。
二、課文教學價值的原則
1.學段原則
探尋課文的教學價值,不能脫離學段要求,揠苗難以助長,就低則學無所得。如人教版2年級《清澈的湖水》,除了生字詞這些知識價值外,還有什么價值。課文中的一個比喻句,可以作為訓練學生方法、思維的核心價值,通過多種形式讓學生運用比喻句練習說話,集語言、方法、思維于一體,有機糅合,綜合訓練。
可以抓住“那邊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這邊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飛的雄鷹”一句,讓學生認識、辨別比喻句中“正要”、“欲”的意思,抓住“正要跳起”與“青蛙”、“展翅欲飛”與“雄鷹”的相似與關聯(lián),讓學生仿照例子造句。在仿照課文例句的基礎上,擴大了句子容量,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這不是簡單機械的接受、模仿,而是借助課文“例子”,掌握比喻句這種語言表達形式,引導學生由課內(nèi)到課外,由模仿到創(chuàng)造,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2.文體原則
不同文體有不同的寫作規(guī)范和要求,“文體規(guī)范是一種帶有共性的語言規(guī)則”,小說重在情節(jié)的敘事、人物的塑造、懸念的設置、環(huán)境的設計等;散文重于作者獨特情感的抒發(fā)和獨特語言的運用;論說則重在觀點與材料的關系。
如《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是作家肖復興先生1992年為懷念葉圣陶老先生而寫的回憶性散文,表達了作家肖復興對葉老的感激與敬仰之情。文章選入教材雖經(jīng)修改,但作者強烈的情感不變。教學時應緊扣散文抒發(fā)作家獨特的個性情感來品悟作者是如何巧妙地安排材料抒發(fā)情義的。有些老師在教學中完全忽略了散文教學的基本特點,花大量的時間糾結(jié)于學習研究葉老先生如何運用修改符號為肖復興修改習作,引導學生學習習作修改的方法,顯然這是有失偏頗的。
3.思維原則
滿足于掌握知識是基本的學習,善于學習者總是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綜合運用知識、辨別學習材料的真?zhèn)危伎甲髡叩乃季S邏輯,提出自己的見解。探尋課文的教學價值,應重在引導學生綜合運用語言、培養(yǎng)思辨能力上。
如人教版6年級上冊《老人與海鷗》,課文淺顯易懂,情感真摯。海鷗在老人遺像上空盤旋不忍離去的情景尤為令人動容。如果學習這篇課文,教師只是引導探究 “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事”,顯然是低層次的教學,不能達到6年級學生應有的思維訓練效果。老人為什么要“每天步行二十余里”到翠湖喂養(yǎng)海鷗?老人為什么要堅持十幾年喂海鷗,其中蘊含著怎樣的情愫?課文并沒有介紹。如果只是根據(jù)教參給予的解釋,那是粗淺而空泛的。教師若能提出以上兩個問題,讓學生閱讀鄧啟耀的原文《訪靈札記》,學生對老人與海鷗則會有另一番思考,學生的思維會在教師的引領下步入更廣闊、更深邃的境地。
研究、探尋課文教學價值,小而言之,有利于確定精準的教學目標,選擇適宜的教學內(nèi)容,制訂有效的教學策略;大而言之,有利于擴大選材范圍,教師可以將類似的課外文章與課文有機關聯(lián),實現(xiàn)觸類旁通,使學生真正掌握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
作者單位: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教育發(fā)展中心(528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