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中慧
懷特海的個人生平堪稱一部精神發(fā)展史。懷特海在《自傳》中談到 “這些個人回憶的重點在說明我人生中有哪些有利的因素,幫助我發(fā)展?jié)撛诘哪芰?。”如果我們能夠學習與領會懷特海的精神發(fā)展史當中那些生機活潑的要素,我們對課程、對教育就會有更為寬廣而深刻的理解,進而綿延為我們教育善好的種種可能。
美妙的英國古典家園
懷特海于1861年2月15日生于英國肯特郡。由于年幼時身體虛弱,由父親為其教讀。10歲起學拉丁文,12歲起學希臘文。除了兄長的陪伴之外,一位老園丁還常帶他去戶外活動,使他的生命富于活力。老女仆惠雪,為蜷縮在爐火旁的膝墊上的懷特海,朗讀狄更斯的小說。他享受過家庭成員給予的愛,也享有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那是一段歡樂溫暖的日子。童年是人生寶貴的記憶,對比羅素不幸的童年、混亂的婚戀和時常涌動的要自殺的念頭,懷特海始終保持著生命的熱情,不難理解美好的童年對任何一個人的意義。
風景如畫的肯特郡是懷特海童年生活的美的背景。此地濱海,是兵家征戰(zhàn)的要道,留有許多古跡。幼年的懷特海就在隨??梢姽帕_馬城堡的斷壁殘垣、諾曼式的壯麗的建筑游玩,也會游歷奧古斯丁首次講道之處。3歲時的秋天(1864年),懷特海親見了白金漢宮、荒疏政務的維多利亞女王以及她的衛(wèi)隊,以孩子的目光向歷史盛大場面投去一瞥。深刻的歷史感不需要寄賴后天的灌輸,從小的耳濡目染如烙印一般駐留于懷特海的心。
他出生在一個從事教育、宗教和行政管理的家族,祖輩父輩在教育管理上卓有成就。其父與坎特伯雷的大主教泰特交往甚篤,并深受廣大民眾的愛戴。父親在擔任牧師后響徹教堂的傳道聲,體現(xiàn)父親對宗教的虔誠,這對懷特海有很深的影響。懷特海深切地意識到,他不是因為他父親有知識才敬重父親,而是因為父親關心當?shù)厥挛锏膫€性。若說懷特海日后追求的是一個萬在有情的和諧世界,那么他第一次領略“和諧”一詞的涵義也因為他的父親。當舊約派的父親去為洗禮會派牧師離世而誦經(jīng)時,英格蘭人在宗教上的強烈對立情緒和人際之間的親密情感使懷特海深受震撼,這使懷特海對教育和歷史產(chǎn)生了興趣。
“一便士閱讀”
19世紀中葉,受到民主運動的影響,英國的文化經(jīng)歷了大約50年的改革,其中一個現(xiàn)象就是“一便士閱讀”。在坎特伯雷行政堂區(qū)的教室里,每天晚上都有“一便士閱讀”的活動,人們只花一便士,就能閱讀眾多文學佳作中精選的讀物,這一便士的收益用于支付煤氣費和管理員工資。在那時的英國,教堂是培育進入人類生活中的深層的最高價值的全國性機構。作為閱讀的休息,中間還會安排兩三次帶有鋼琴伴奏的歌詠和獨唱,以及小提琴獨奏。行政堂區(qū)還會為參加“一便士閱讀”的讀者尋求解答文學問題的名家人物,比如受人尊敬的牧師、醫(yī)生、律師,為大家做出釋疑。懷特海的父親就經(jīng)常充當“一便士閱讀”活動的釋疑者或主持人。
這種教育面向一切人。懷特海在《回憶》中記錄了一位傻老先生,他每晚花上一便士來堂區(qū)的教室讀書。與這位傻老先生同等階層的人也可以接受教育,而不僅局限于受過高等教育的上層階級。各個階層的人都需要學習足夠的知識,得到智識的啟蒙,才能推進社會的文明。并且教育也不僅僅是學校的事,“一便士閱讀”無聲地招引著人們終身性地學習。懷特海說“我最寶貴的記憶之一是,在我有生之年,我已目睹英國的教育,以及它帶給英國人生活所帶來的變化。”
“狹窄而適合現(xiàn)代世界”的基礎教育
十四歲(確切地說差四個月就要十五歲了),懷特海才開始接受正規(guī)的學校教育。學校在多賽特郡的舍伯恩鎮(zhèn),這里的地理、歷史與人文同樣利于人的成長。來自南大西洋溫暖而潮濕的風,使得多賽特郡土壤肥沃,富庶多產(chǎn)。若要種植灌木的話,隨意哪一頭插在地上都能夠在一年內長到6英尺高。蘋果園、林地、蕨類植物和草丘也自然很茂盛。這里民風淳樸,如果一個中學生在鄉(xiāng)村路上要喝水就會得到免費的蘋果汁?!叭说男愿翊蟀霘w于地理”,這樣的地理大半也歸因一所學校的“性格”。
舍伯恩學校由圣阿爾德海姆所建,與杰出的學者阿爾佛列德王也頗有淵源。因為愛德華國王六世在16世紀改建了這所學校,學校里的學生又被稱為“國王的學子”。新房屋也被修成古式的,用古老的石料建造。校鐘是破舊的,它是亨利八世從金衣農(nóng)場帶來的,當鐘聲響起時,我們仿佛能聽到若干個世紀的生命的聲音,因而成為學校的一項傳統(tǒng)。這里還有另一項傳統(tǒng),那就是“最大的老地主”為一切付錢,有錢人擔任校董事會的董事長,投資教育慷慨大方?!爸渲@個學校的與保守黨為伍的最大的地主們都是有良知的人,他們知道如何培養(yǎng)有教養(yǎng)的人?!薄@一切莫不體現(xiàn)出英格蘭學校教育中浸潤著優(yōu)良的文化。
舍伯恩學校盡管處處閃耀著慈愛寬和的一面,卻不會失之過柔。這里有著嚴格的班長制,對學生品德的管束可謂紀律森嚴。懷特海在舍伯恩上學時當過級長,是六位負責學校管理維持校規(guī)的高班生之一。作為學生領袖,他曾杖責一個偷竊的兒童。如果不在全校面前杖責,那個偷竊的兒童就會被開除。
懷特海所受的教育是古典式的,懷特海坦言“一種古典式的教育對這些英國兒童的未來生活產(chǎn)生了極其實際的影響”。懷特海認為他所受的基礎教育是狹窄而適合現(xiàn)代教育的,因而也是幸福的。在那里,懷特海學習古典文學、歷史、地理、數(shù)學和科學。舍伯恩學校給予學生運動和自修的時間,這時的懷特海已經(jīng)是一個體育健將。在舍伯恩學校的最后兩年,歷任院長所住的房間成為懷特海的私人書房。閑暇時,他喜歡閱讀華茲華斯和雪萊的詩篇。他憑直覺意識到羅馬與英國人缺乏真正親密的關系,而希臘人卻占據(jù)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嚴格的古典博雅教育,奠定了懷特海日后的學術研究的基礎。普萊士認為“多數(shù)科學家所學發(fā)生嚴重偏差的二十世紀,他(即懷特海)在科學家與人文學方面所具有的良好的平衡正是他的特征之一”,懷特海在舍伯恩學校的教育或許為其日后的發(fā)展打下平衡的基礎。
大學教育——劍橋大學
1880年秋天,懷特海開始了他三十年未中斷的劍橋大學生活。懷特海的大學時間是勤勉的,除了每天課堂學習之外,還要花兩三個小時來學習數(shù)學。在劍橋大學,他先是當學生,后來當研究生,1885年獲得研究生獎學金還獲得了教學工作。
劍橋大學的正式教學由具有第一流能力的風趣的教師承擔,懷特海對這些教師的教育很滿意。盡管如此,懷特海仍直言:不能夸大受惠于劍橋大學在社會科學和智力方面的培訓。懷特海所聽的大課都是關于數(shù)學的,他從未進入過另一間大課教室,這不能不說是一種缺欠。懷特海認為劍橋大學的習慣做法只適用于非常專門的環(huán)境,即只適合第一流的天才,卻未提供適合一般大學生的課程。
劍橋畢竟英才濟濟,學風醇厚。懷特海在劍橋的晚飯時光常常與教授、同學高談闊論,一般從下午六七點鐘一直到晚上十點左右。政治、宗教、哲學、文學,無所不談,也因此讀了大量各類圖書報刊。那時懷特海對康德十分著迷,《純粹理性批判》的一些段落幾能成誦。每周六晚,懷特海還與師友們進行“史徒會”(Apostles),以柏拉圖式的對話來切磋交流。核心成員是年輕的學人,然而一些史學家、法學家、科學家和國會議員們也如長了翅膀的天使一般,成為這個活動的年長會員。懷特海曾說,他之得益于交談并不亞于書本。
懷特海走的是一條漫長的成長路程,他的前半生都在扎實地積淀。他在劍橋大學的最后一個職位是高級講師,那時他已經(jīng)快50歲。劍橋大學期間,懷特海大量閱讀,為建立自己龐大的哲學體系扎實準備,失眠曾嚴重困擾他。遷居倫敦后,有八年他居住在喬叟提過的老磨坊附近,那里有種古樸天然的美?;蛟S因為這種美,懷特海的失眠漸漸消失了。在倫敦大學期間,懷特海擔任多項教育行政職務,經(jīng)常參與倫敦高等學校教育的視導。哈佛大學的年代是懷特海創(chuàng)作最為高產(chǎn)的年代,譜出了最具創(chuàng)造活力的樂章。有一次,有人問他如何能夠在哈佛任教卻能按照每周一章的進度寫完 《科學與近代世界》,他回答說“書上的一切,在過去四十年里都談論過了。”
來自妻子、學生的教育
妻子韋德有外交官家庭背景。妻子的審美趣味總是為其增添奇妙神秘非凡的魅力。懷特海常言道,妻子勃勃充溢的生命力刺激著他,使他懂得存在的目的就在于追求道德和審美方面的至善至美。
懷特海晚年著述不斷,卻從不覺得跟年輕人談論是浪費時間。在哈佛,他每周至少三次演講。他給學生討論的時間不是二十分鐘,而是一個下午或一個晚上。懷特海家的夜談至少持續(xù)了十三年……巧克力飲料、餅干……彼此交談。懷特海夫婦巧妙的鼓勵,激發(fā)年輕人的思想火花。懷特海認為“從那里所得到的啟發(fā)可以使人改變氣質”。跟年輕的心靈接觸,使自己的源泉長流不息。
1947年,懷特海在哈佛大學去世,享年86歲。
懷特海無論作為哲學家、數(shù)學家還是教育家,著述都豐富,而且那么飽有生命的熱力。他作為一個整全的人,作為一個偉大的人類之師,作為一個集大成的有機哲學家,都讓人傾慕和深思。與其思考我們如何去培養(yǎng)懷特海這樣的人,不如去創(chuàng)建一種利于“懷特?!背砷L的外在環(huán)境,美的教育背景。正如懷特海所言,“這種美的背景使教育中的一個要素,正如解釋慣性和潛在的理想主義。如果沒有認識到教育闡明了我們下意識的生活中一個始終存在的夢想世界,就不可能理解什么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