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繼忠 閆 潔
“國難”語境下國民黨青年新聞人民族主義話語探析(1936-1937)*
——以《中外月刊·中國動向》為考察中心
■ 劉繼忠 閆 潔
《中外月刊》是20世紀30年代中后期國民黨中央政治學校新聞學系的學生實習刊物,其中《中國動向》專欄長期關注中國命運,是青年學生表達愛國民族主義情緒的重要平臺。本文系統(tǒng)分析了《中國動向》專欄中的民族主義話語,指出該欄主要存在著國家民族主義、政治民族主義、經(jīng)濟民族主義這三種媒介話語,保守、理性、狹隘,擁護蔣介石政權、抵抗日本侵略是這一話語的基本歷史特色。文章認為,《中國動向》媒介話語扮演了蔣介石政府對日政策的傳聲筒、闡釋者與辯護人的角色,其話語實踐成功地將《中外月刊》編輯群吸納進國民黨新聞體制內(nèi)。
《中外月刊》;《中國動向》;民族主義話語
中央政治學校是訓練國民黨黨政干部,非常重視“黨國政治”的一所高等院校,成立于1927年,蔣介石兼任校長。政校新聞學系經(jīng)國民黨“中央宣傳委員會之提案”創(chuàng)辦,籌辦者馬星野被蔣介石親自召見。因此,將政校新聞學系的新聞教育理念視為20世紀30年代中后期國民黨主流新聞思想的典型代表,合乎邏輯。《中外月刊》是中央政校主管,政校新聞學系主辦,馬星野主編,首期、二期政校新聞學系學生具體負責的學生實習刊物,同時也是20世紀30年代南京發(fā)行量最大的新聞雜志。因此,該刊是政校新聞學系培養(yǎng)國民黨青年從業(yè)者的一個重要媒介平臺,同時也肩負著滲透國民黨新聞意識形態(tài)的重任。在國民黨龐雜的意識形態(tài)體系中,民族主義既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國難”時期國民黨安撫抗日輿論,爭取抗日輿論領導權的核心符號資源。對于國民黨民族主義的研究,學界已取得一些成果,①然而對于國民黨中下層,尤其是國民黨青年新聞人的民族主義卻鮮有研究,其歷史面貌至今仍較為模糊?!吨型庠驴反胬m(xù)期正是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的前兩年,這兩年是蔣介石對日政策由妥協(xié)退讓轉向強硬、外交領域依然謀求與日和睦、宣傳領域逐漸放松抗日輿論管制的時期。在此語境下,《中外月刊》開設了長期關注中國命運的《中國動向》固定欄目,刊發(fā)70多篇文章,充分體現(xiàn)了國民黨青年新聞人民族主義的歷史特色。因此,本文以《中國動向》欄為分析對象,探究這一時期國民黨青年新聞人民族主義話語,以增進對國民黨中下層民族主義的歷史理解。
《中外月刊》存續(xù)1年零8個月(1935年12月-1937年7月),共出版2卷17期。《中國動向》欄創(chuàng)刊于第1卷第2期,共出版2卷14期,刊發(fā)70篇文章(1卷3期和2卷1期內(nèi)容無從查實)。撰稿人主要是政校新聞系的教師馬星野、校外專家陶希圣及該系的首期和二期學生,即黎世芬、曹圣芬、龔弘、周天固、凌遇選、王岐堯、洪道鏞、朱鶴賓、錢震等人。其中,政校新聞系教師、校外專家文章或講話稿8篇;學生撰稿60余篇。該欄民族主義媒介話語主要分為中日關系(22篇)、政治(15篇)、經(jīng)濟(12篇)、軍事(9篇)、外交(6篇)、交通(4篇)這六大議題,上述議題呈現(xiàn)出彼此交織,且較為保守、理性的國家民族主義、政治民族主義、經(jīng)濟民族主義的媒介話語。
1.國家民族主義的話語
國家民族主義是“以民族國家為基本單位、以民族國家利益為核心的”“通過國家形式表現(xiàn)出來的與國家利益相吻合或一致的民族主義,也即民族主義的國際表現(xiàn)”。②1936年2月,顧維鈞應邀參觀中央政校,并作《中國外交之回顧》的主題演講,顧在演講中強調(diào)政府外交應始終堅持“獨立不受侵害、主權不被侵犯、領土不被割讓”三原則。③顧的演講稿后被刊登在《中外月刊》1卷4期《中國動向》專欄內(nèi)?!吨袊鴦酉颉返脑捳Z實踐表明,顧維鈞提出的三原則,是該專欄國家民族主義話語敘述的基調(diào)。
偽滿國建立后,日本一面加緊策動華北自治,一面散布“中日提攜”的煙幕彈;到1936、1937年,民族危亡幾乎已成國人共識,呼喚東亞和平已是空想。政校新聞系的首期學生錢震寫道:“嚴格的說,‘九一八’以來的東亞,就沒有一天真正的和平……最可惜而又最使人痛心的,就是此種假的,冒牌的和平也漸有一刻莫保之勢了?!雹茉诖苏Z境下,《中國動向》國家民族主義話語主要表現(xiàn)有三:
一是揭露日本侵華野心,提醒國人勿被日本虛假宣傳蒙蔽。繼“華北事件”后,日本特務、浪人蓄意在1936年8月、9月制造了成都事件、北海事件?!冻啥际录c北海事件》(黎世芬)、《經(jīng)濟長城之崩潰》(王岐堯)兩文都對其進行了探討。黎世芬剖析了成都事件、北海事件的發(fā)生原因,抨擊日本報刊顛倒黑白的報道,多方論證了事件責任在日方,不在我方。⑤錢震強烈質(zhì)疑日本“調(diào)整中日關系”的真正動機,指出調(diào)整中日關系的基本條件是“日本應根本放棄其所謂‘大陸政策’”。⑥邵德潤用大量事實揭露了日本從經(jīng)濟、軍事這兩個層面加緊對華北地區(qū)的控制,反駁了日本各種狡辯行為。⑦黎世芬將“滿洲”“華北”比作日本的生命線,揭示日本侵占華北的事實,警醒國民沒有生命線,就無從談及國防和民族生存。⑧《偽滿一瞥》(劉鳳文譯)一文從經(jīng)濟和戰(zhàn)略上分析了東三省自“九一八”事變以來的變化情況,側面揭露了日本對華侵略的強盜行徑。⑨
可見,《中國動向》國家民族主義的話語主要表現(xiàn)為揭露日本侵略野心、提出救國方案、關注地方局勢安全的話語訴求,其話語呈現(xiàn)站在中華民族立場,揭露和剖視日本侵略中國的野心,捍衛(wèi)國家與民族利益。
2.政治民族主義的話語
總之,《中國動向》的抗日主張與蔣介石、國民黨的抗日路線雖有所偏差,二者立場卻完全一致,即《中國動向》扮演了詮釋蔣介石、南京國民政府的抗日政策、路線的傳聲筒角色,這從一個側面佐證了中央政校新聞學系在灌輸黨國政治方面取得了顯著效果。中央政校新聞學系首期和二期學生畢業(yè)后幾乎全部從事國民黨新聞宣傳事業(yè),在國民黨敗退大陸時,他們中的絕大多數(shù)均跟隨馬星野退居臺灣,亦是有力鐵證。
3.經(jīng)濟民族主義的話語
綜上所述,《中國動向》所呈現(xiàn)出的國家民族主義、政治民族主義、經(jīng)濟民族主義這三種話語,以國家民族主義話語最為濃厚,其文章所占篇目數(shù)量也較多,這與“攘外必先安內(nèi)”政策及馬星野的“民族主義的新聞事業(yè)建設”的教育實踐理念有極大關系;政治民族主義的話語充分表現(xiàn)了國民黨青年新聞人的政治身份屬性,其話語表達完全符合國民黨“黨國政治”,佐證了中央政校新聞學系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經(jīng)濟民族主義話語是《中國動向》欄最具特色的話語,表現(xiàn)出國民黨青年新聞人力圖借鑒西方經(jīng)濟模式振興本國經(jīng)濟,以抵抗日本經(jīng)濟侵略的話語訴求。
回到“國難”語境,《中國動向》民族主義話語鏡像,折射了國難危亡之際國民黨“負重”抗日民族主義的歷史本質(zhì),其中既呼吁對日宣戰(zhàn),而又尋求和平漸進路線的矛盾抗戰(zhàn)心態(tài)是最顯著特征。但是,不論是在國際關系中維護本民族利益的國家民族主義,還是服務于國民黨政府統(tǒng)治的政治民族主義,抑或是強調(diào)經(jīng)濟建國的經(jīng)濟民族主義,它們皆是在中華民族全面抗戰(zhàn)前夕,一群有理想、有知識的一代年輕群體對危機中國家民族問題的研究和探討,可以說明國民黨青年新聞人的民族主義意識從未減弱過,其抗日決心從未停止過,在這一點上,它是值得肯定的。
注釋:
① 主要論文有:王麗麗:《淺析中國近代民族主義——以孫中山的民族主義思想為例》,《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第8期;張豐清、王鵬程:《論抗戰(zhàn)時期蔣介石的民族主義思想》,《黨史研究與教學》,1999年第1期;左玉河:《守舊與開放并存:國民黨戰(zhàn)時民族主義之特性》,《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7期和《國民黨戰(zhàn)時民族主義具有兩重性》,《北京黨史》,2015年第4期;倪偉:《“抗建文藝”與國民黨的民族主義》,《社會科學》,2005年第8期;劉毅、馬寧:《國共的民族主義與現(xiàn)實主義之爭——以接受東北為中心的討論》,《黑龍江史志》,2010年第21期;明月、浩斯:《孫中山的民族主義和國共兩黨的民族政策實質(zhì)之對比》,《內(nèi)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2期。
② 李興:《論國家民族主義的概念》,《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第4期。
③ 顧維鈞:《中國外交之回顧》,載《中外月刊》,1卷4期。
④ 錢震:《“東亞和平”的末路》,載《中外月刊》,1卷7期。
⑤ 黎世芬:《成都事件與北海事件》,載《中外月刊》,1卷9期。
⑥ 錢震:《中日關系果能調(diào)整乎》,載《中外月刊》,1卷6期。
⑦ 邵德潤:《雙管齊下的日本對華新姿態(tài)》,載《中外月刊》,1卷7期。
⑧ 黎世芬:《生命線和死亡線》,載《中外月刊》,2卷5期。
⑨ 劉鳳文譯:《偽滿一瞥》,載《中外月刊》,2卷2期。
(作者劉繼忠系南京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閆潔系南京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15級碩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張毓強】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規(guī)劃青年項目“喉舌與訓政:國民黨新聞事業(yè)研究(1927-1937)”(項目編號:H11YJC860027)、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華民國新聞史”(項目編號:13820154)、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中華民國新聞史研究”(項目編號:13AXW003)的研究成果。